第1章 我也在寻找那顶“帽子”
胡青松
数年前,富春江畔小城富阳,当地文联曾为本地作者组织了一次改稿会,就是在那次活动中,我认识了王建潮。那是我们见过的唯一一面。他好像也不太说话,有点隐世高手的姿态,而且因为行程匆匆,我连这家伙是干什么的都不甚清楚(小城写作者多来自各行各业,少有所谓的专业作家),更难说对他的作品有什么深刻认知。我只记得他当时提交给改稿会的作品正是小说《帽子不见了》,当时在诸多作品中似乎让人耳目一新,至少小说名字就已经脱离了很多小城文学的“低级趣味”。不过,后来于改稿会上关于这篇小说“评头论足”的一番话,多有应景之嫌,现在已然毫无印象。从富阳回来后,王建潮又很执着地向我投过几次稿,我理解一个写作者对于发表的渴求,但直到我离开文学刊物编辑岗位,也没能如愿给他用上一篇。为此,我一度忧心这位老大哥会不会把我当成一个去改稿会上混吃混喝的文学编辑圈的骗子。
沉寂许久,我以为要相忘于江湖了。直到这次他提出由我来编辑出版他的第一部小说集,我才笃定他对我还是有着一颗“不死的心”的,我也想着顺水推舟,借此机会尽可能以出版的名义洗脱骗子的罪名。不过也正是他的这份一面之缘造就的信任,让我可以接续《帽子不见了》“不见了”多年的话题,认真地去踏足他的小说版图,寻找我所丢失的那顶“帽子”,并对他及他的小说有了一次粗浅的描摹。
虽然我早有耳闻,富阳因前有郁达夫的忧郁底色,后有麦家的迷人密码,而形成深厚的文学传承,当下多个实力不俗的小说写作者,也都居于此地。但是当我开始进入王建潮并无华丽外饰的文学城堡,还是被他迷宫般的内在架构吓了一跳。王建潮写的小说还真不一般。
我先是对他的身份感兴趣,原本我可以直接问,但我喜欢从文字找切口,于我而言有一种探秘般的快感。如果我没有猜错,王建潮大概是一个个体户,这一身份在他的小说中多有闪现,即便小说是虚构的,但说话者的姿态有着难以完全消除的底色。在我的想象里,他常年在富阳某个市场里开一爿小店,无人光顾时就闲坐着观察来往各色人等,这时候,陀螺般旋转的老周(《老周的梦》)、泥潭里开出花旋即凋谢的李娜(《喜欢唱歌的女孩子》)、失了魂似的小偷聚道(《帽子不见了》)等渐次罗列成他的小说群像。
由此我也逐步认定,王建潮的写作是由内而外的,他始终潜在角落里,这与很多专业作家深入底层再浮出水面弄出点水花的手法大为不同。王建潮的笔锋如同探针,触及小城生活皮层下的一片片琐屑,从而剖析当下社会中各类“人”的幽微心境,呈现出城市生活的多元化心理图景。不过,他并不局限于现实显影,而是作出了多种荒诞、离奇的掘进,《影子会》虚构了一个专门收集不同人秘密的神秘组织,《B到U城》形如梦境的荡开,《父亲的命理学研究》有了命定的况味……从王建潮的小说城堡里走上一遭,我还真对他刮目相看,也坚信他要“磨出真正的小说来”的野心并非虚妄。至少在我看来,这些质地各异的小说,完全属于真正的小说。
听说王建潮和他身边的写作朋友在小城搞了个小说沙龙,有点小说雅集曲水流觞的意味,并无小城文坛常见的附庸风雅无病呻吟,而是真的鼓捣出了不少好作品,见诸多个文学刊物。他们对于写小说这一喜欢到骨子里的事的坚守着实令人敬佩。作为一个编者,对作品的赞誉本属多余,但仍然希望借此让更多的人关注王建潮这样扎实写小说的写作者。他乃至他们所默默构筑的小说世界,渴望被你们认真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