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黏液菌学生存之道
你也许觉得对黏液菌进行分类并不困难:在潮湿阴冷的树丛里,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令人生厌的东西。但你肯定是错了,事实证明,黏液菌具有某种奇特的行为方式,以至于让科学家们在过去几个世纪里一直对它们迷惑不解。
在食物充足时,这些黏液菌表现为独立的个体。它们四处蔓延,吞食细菌,分裂繁殖。然而,在食物短缺的时候,这些黏液菌就会聚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由成千上万黏液菌群居在一起的聚合体。此时,这些黏液菌已经不再作为个体而存在,而是作为一个集体而存在。这也正是难以对黏液菌进行分类的原因所在:到底应该是“它”还是“它们”,完全取决于具体情况。
完全以内在属性为基础,而忽视具体情况的投资方法,同样是毫无意义的。在某些情况下,看似高价的股票却有可能很便宜,而某些貌似物有所值的股票却有可能被高估,因此,股价的高低仅仅是针对具体情况而言。
但那些投资顾问却在鼓励甚至是在强迫众多投资专业人士采取某种以属性为基础的投资方法,而且要求他们一成不变。于是,他们把投资变成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对于那些所谓的成长型投资者,唯一需要他们做的,就是把销售额与收益处于迅速增长期的企业塞进自己的投资组合,而对股票价值却毫不在意。而价值型投资者所需要的,则是收益可观的廉价股票,他们看重的是企业成长所带来的收益。
大多数基金经理坚信,依据内在属性而形成的投资风格,再加上自己的投资技巧,注定会带来超越市场基准收益率的业绩,而组织因素或是外部约束则形同虚设。这些形形色色的投资方法无非建立在这样一种理论基础之上:投资者个人的努力必然会带来令人满意的投资结果。然而,“理论”这个词却总让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因为一旦他们把理论本身和“理论性”等同起来,就必然会招致不现实的手段。但如果我们把“理论”定义为针对因果关系做出的一般性解释,显然更符合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一个合理而现实的理论有助于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下,对某些行为或事件可能带来的多种结果做出预测。
在这里,我们所阐述的主要问题在于:大多数投资理论由于缺乏合理定位而站不住脚。事实上,很多管理学理论也存在这个问题。具体而言,在一般情况下,投资者需要对基于基本属性的分类(比如市盈率)和基于环境的分类予以区分。以基于环境的分类取代基于属性的分类,可以让投资者和管理者深受裨益。前面谈到的黏液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