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安全生产的情况不容乐观。据相关统计,2002年全国共发生事故1, 073, 434起,死亡139, 393人,同比事故增加57, 181起,死亡人数增加4977人,分别上升5. 6%和3. 7%,平均每天因事故死亡382人。面对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的出台,在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进入法制化建设轨道。
自安全生产法颁布至今,已有12年。在安全生产法制化、标准化、技术化的相互作用下,全国的安全生产形势逐步好转。从有关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看,2005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727, 945起,死亡126, 760人,同比减少75, 628起、9995人,分别下降9. 4%、7. 3%。2008年全国安全事故伤亡人数首次降至10万人以下,共发生各类事故413, 752起,死亡91, 172人,比上年减少924, 56起、10, 308人,分别下降18. 3%和10. 2%。亿元GDP事故死亡率由上年的0. 413降到0. 312,降幅24. 5%。2013年,安全事故伤亡人数首次降至7万人以下,全国较大以上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7. 3%和18. 1%,重特大事故同比减少了10起,下降16. 9%。除此之外,近十余年来,我国较大事故、重大事故以及特别重大事故明显下降,反映安全发展水平的主要相对指标也是呈明显下降趋势。总体而言,我国的安全生产状况持续保持了总体稳定、持续好转的发展态势。
在生产安全形势总体好转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安全生产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安全防范和监督管理不到位、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屡禁不止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一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我国仍然处于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高峰期,事故总量仍然较大。2013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309, 295起,死亡69, 434人。其中,较大事故1156起,死亡4590人;重特大事故49起,死亡865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 124,工矿商贸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1. 52,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2. 3,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 288。尽管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逐年降低,但近年来事故下降的趋势在逐渐变缓,继续下降的空间越来越小、难度越来越大。从事故类型看,煤矿、道路交通和建筑施工是事故多发重灾区。
二是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从重特大事故情况看,2005年以来,重特大事故起数位居第一位的是道路交通,居第二位的是煤矿事故,消防火灾、建筑施工、渔业船舶事故分别位居第三、第四和第五位。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数居第一位的是煤矿,占重特大事故死亡总人数的近一半,居第二位的是道路交通事故,消防火灾、金属与非金属矿、建筑施工分别居第三、第四和第五位。“十一五”期间,我国年均发生重特大事故86起,且呈波动起伏态势。近年来煤矿重特大事故下降速度较快,但一些新的行业、领域重特大事故有上升趋势。例如2013年11月22日,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东黄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在形成密闭空间的暗渠内油气积聚遇火花发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2014年8月2日,江苏省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截至8 月4日已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这些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造成重大损害,给死者家庭及其亲属带来无比痛苦。这些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也时刻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它告诫人们,安全生产人命关天,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需要持之以恒、长抓不懈。
三是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部分高危行业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相对粗放。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能源、原材料等需求居高不下,安全保障面临严峻考验。轨道交通、隧道、超高层建筑以及城市地下管网的施工、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安全问题凸显。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安全责任和措施不落实,安全投入不足,制度和管理还存在不少漏洞。部分企业工艺技术落后,设备老化陈旧,安全管理水平低下。
四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应急救援能力亟待提高。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技术支撑能力不足,部分执法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传统监管方式和手段难以适应工作需要。现有应急救援基地布局不尽合理,救援力量仍然比较薄弱,应对重特大事故灾难的大型及特种装备较为缺乏。部分重大事故致灾机理和安全生产共性、关键性技术研究有待进一步突破。
五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安全健康权益面临繁重任务。一方面,部分社会公众安全素质不够高,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期望不断提高,广大从业人员“体面劳动”观念不断增强,对加强安全监管、改善作业环境、保障职业安全健康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