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风起长三角
任玉岭
看到袁羽钧院长这本《走进长三角》一书即将出版,我作为长期关注和研究区域经济与城市经济的经济学家和智库工作者,为之十分振奋和高兴。袁羽钧以他长期关注和熟悉长江经济带及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优势,遵循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1月5日提出的“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指示精神,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这本近50万字的专著,从多个维度,全面客观而精准地探析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路径,有力地配合了2019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规划纲要》的实施,对长三角各地的发展有着不可多得的借鉴意义和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先后推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规划,正是为了完善以新的发展理念扩大改革开放的空间,是提高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谋篇布局的伟大实践。
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面积35.8万平方公里)。这个神奇的区域经济总量约占全国1/4,“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约占全国1/4,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1/3左右,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均占全国1/3等。
按照《规划纲要》,到202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03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整体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成为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长三角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经济发达。从城市群与都市圈的角度审视,《规划纲要》描绘了一个世界级的超大城市群与特大都市圈未来发展的宏大愿景,当下,这片发展热土让世界的目光不断聚焦,让各种资源不断在这里发生裂变。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大城市经济辐射能力增强,我国学者积极开展都市圈实践与理论的广泛研究,都市圈发展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而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个城市就是一个典型的大都市圈,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在这方面羽钧走在了研究的前列,他这种务实的研究态度和职责使命感,高度保持了与中央战略布局的同频同振,实属难能可贵。
羽钧在这本书中,着力阐述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规划纲要》的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及可实践性。以上海市为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以南京市、苏州市、杭州市、宁波市、合肥市等27个城市为都市圈的骨干城市,以中心区内的各个中小城市为都市圈的基础城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都市圈形态。在上海都市圈的四周是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其他城市为外围城市,它们与上海都市圈一起组成了长三角超级城市群。这样一个庞大的城市集群,在行政管辖上互不隶属,经济要素按市场化配置为主的大背景下,要实现良性互动、互利共赢,很重要的是做到分层赋能、错位竞争、融合发展。
羽钧对中央提出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从多个维度阐述论证了实现一体化的科学性、可行性及重要性。主要论点归纳为着眼于打破长三角内部的行政隔阂,营造市场统一开放、要素自由流动的发展环境,这就抓住了长三角区域发展的关键问题。
对于长三角各地如何参与协作分工,羽钧在这本书中作了非常详尽的论述:上海主要围绕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形成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江苏主要发挥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等优势,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发展;浙江主要发挥数字经济领先、生态环境优美、民营经济发达等特色优势,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安徽主要发挥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等优势,推进皖江城市带联动发展,让长三角在一体化发展中形成良性互动、互利共赢、分层赋能、错位竞争、融合发展。
本书对如何保证实现这个目标,也提出了很好的思路,首先要打破都市圈内各城市行政的羁绊。这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点,也是改革的难点。要在都市圈内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让经济要素充分流动,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真正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从长三角经济社会一体化的现状来看,消费品市场的一体化最畅通,交通运输一体化最容易,经济要素一体化最困难,民生福利一体化将是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最终成果。
建立轨道上的长三角是一体化的核心,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的密度、空港机场的密度已经与发达国家差不多,高速铁路建设正在持续推进之中,内河与海运港口条件比较好。《规划纲要》关于“协同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的部署十分详尽,主要是整合交通资源,推进互联互通。下一步长三角交通建设的重点应该是推进城市内轨道交通向周边城市延伸,整个都市圈形成便捷通勤网络,加快智能交通建设,提高交通出行效率,打造从“双城”到“同城”的轨道上的长三角交通体系。
本书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生态环保的重要性也有重要篇幅的论述,长三角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单位面积污染排放量较大,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繁重。《规划纲要》在“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中提出了明确要求,关键是持之以恒抓好落实。
本书对长三角一体化的营商环境也有涉及,概括为影响城市经济是否活跃的因素可能有许多,但重要的应该是四点:第一是法治昌明,依法办事,公开透明;第二是管制宽松,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即可行;第三是轻税薄费,不收过头税,不收法外费;第四是社会和谐,治安良好,民风淳朴。一个城市只要真正做到法治昌明、管制宽松、轻税薄费、社会和谐,一定能够是经济活跃、社会文明的城市。
从国际来看,许多学者津津乐道的有伦敦都市圈、巴黎都市圈、东京都市圈、纽约都市圈及北美五大湖都市圈等,而长三角大都市圈与这些国际著名的大都市圈相比,在人口与空间上都毫不逊色,但在经济总量与人均经济份额上皆有差距,反映了中国都市圈的综合竞争能力依然较弱。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率先增强优势地区的综合竞争能力,为域内企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由此而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势在必行,这首超级经济航母如何在中国改革发展的大海里行稳致远,就需要像羽钧这样优秀的专家学者们在理论层面上进行破题与引领,通过实践验证发展路径的实效。
本书是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院长袁羽钧耗时一年多写成的。本人与羽钧同志很熟悉,他是集文化艺术、经济、法律专长于一身的非常优秀的年轻学者,他品学双修,潜心学问,为人正直,著作颇丰,在相关领域都已经有了不菲的成就,无论是作为博士生导师站在高校的讲台上,还是作为国家核心智库的研究院院长,以及中央媒体的总编辑,他都表现得非常出色。比如散文集《寻一场江南烟雨》、政论文集《潮涌大江》、主旋律歌曲《我爱中国蓝我爱长江绿》、《中国坚强》等作品,在社会上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传播度,部分作品还入围“五个一工程”评选。
羽钧的这篇力作,全面客观精准地把握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脉络。他从多个维度对长三角尤其是27个中心区城市进行了调研与探析,找问题,提思路,从宏观到微观系统深入地探析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路径,为相关区域城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样本与有益的实践。
羽钧作为国家新型核心智库的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院长,积极响应国家的战略需求,不忘初心之志,在研究领域善谋、精耕,同时不忘自己是中央媒体的资深人士职责,经常在大学课堂和各种会议及论坛上传播“改革声音”、讲好“发展故事”、传承“中国文化”,是新时代的“江南才子”,他的学养与修为得到国家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与高度关注。
希望羽钧同志在未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成果。
(作者系国务院原资深参事、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智库》《中国智库》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