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长江三角洲:探析区域一体化发展路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高质量绘就江苏发展新篇章

第一节 江苏的目前现状与未来可期目标

一 江苏的发展现状

在江苏省,省会城市南京在经济上,被苏州力压一头(苏州GDP是南京的1.5倍),被无锡步步紧逼(无锡GDP是南京的0.9倍);在精神上,兄弟城市视上海为灵魂归属——最近的苏州是上海外企“后花园”、次近的南通自称“北上海”,省外反倒受安徽部分地区推崇,外来人口中近四成来自安徽,被戏称“徽京”。

省内区分明显,以长江(淮河)为界划分为苏南(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苏中(南通、扬州、泰州),苏北(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

从经济体量看,“高者为南、低者为北”,2019年全省GDP9.9631.52万亿元,其中苏州、南京、无锡三市就顶起半边天,是苏北五市的2倍。

从城市交通看,仅南京一城就有77条跨区断头路,苏中、苏北除徐州外,均未搭上高铁快车,苏州和南通相距仅100公里,开车需1小时,而高铁却要绕道南京耗费4小时。

从城市布局看,从南到北三大城市群(苏锡常城市群、南京城市群、徐州城市群)按行政区划而分、各自为战,经济增长极呈点状发展、鲜有互动。支柱型产业更是面临密集整治。

江苏石化企业沿江临海已形成4家国家级、6家省级、30多家市级化工园区分层集聚,环保风暴下,“263”专项行动、“四个一批”专项行动等铁腕“减化”,淘汰化工企业超2000家,诸园区亟待“腾笼换鸟”,仅宜兴一地2018年就集中整治两个化工园区和其他工业集中区,2019年响水化工园事故,更是给江苏经济发展带来了阶段性的障碍。

简言之,江苏总体经济向好,但部资源割裂、产业亟待重调。

二 江苏比较优势

在一定程度而言,江苏困局多由地缘因素导致,南京位置太偏西,仅东面和扬州、镇江、常州相邻,北面、西面、南面被安徽的滁州、马鞍山、宣城三市包围。而南北发展不均可追溯及海运取代大运河,苏北对外港口的优势尽失,近可归于苏中、苏南位于上海辐射圈内,离上海越近,发展能级越强;至于石化企业,沿江、临海而建本是出于运输便捷的考量,但不想恰好是人口密集区、经济发达带,有环境污染之患,招致环保整治则是必然。

如今,随着“3+1”要素(即高速、高铁、航空+互联网)对由地缘因素形成的城市形态、经济生态釜底抽薪,江苏四大比较优势突显。

1.从地形地貌而言

江苏属长三角地区最优。平原辽阔,计7万多平方公里,占江苏省面积的70%以上;通江达海,东濒黄海,横有长江、淮河、纵有京杭大运河,连南接北、左右逢源。

2.从自然资源而言

江苏是长三角地区的“生态担当”,省内有野生动物604种,植物资源约850多种,其中600多种尚有可利用和开发前途,到2018年初,省内自然保护区高达31个。

3.从人文资源而言

江苏历史悠久、人才密集,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远古人类、吴越文化、长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名胜古迹遍布全省,13座历史文化名城,共23个5A级景区,实属中国省份之最;而且集聚了全国最多的“两院”院士,共计100人,此外还有研发人员80万人、在校大学生210万人,拥有强劲的创新创造产业化能力,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62.0%。

4.从实体经济而言

江苏是全国当之无愧的“带头大哥”。江苏制造业体系完善、规模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2017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超过3.5万亿元、增长7.5%(2018年增速略有下滑),占全国比重12.5%;提供了园区经济可参考、可复制的范本,2016年中国产业园区百强榜上有20席来自江苏,为江苏创造了50%以上的GDP、80%以上的进出口总额。

三 江苏发展空间

在长三角一体化36年探索中,江苏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中坚力量,全国规模最大的制造业集群为经济一体化夯实根基,鉴于长三角进入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深度融合时期,不仅要形合,还要神合。

辩证来看,江苏本就有强劲的内生动力,从基建、产业、社会保障体系等多层次补足南北不均衡落差的过程就创造了发展的空间。

一方面,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物理上的互联互通。

完善陆上交通网,2020年、2025年、2030年分别建成“三纵四横”高速铁路网、以南京为中心围绕扬子江城市群的轨道交通网(“0.5~1”小时通勤圈)、“七纵十横十联”的高速公路网;加之400多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形成沟通长江中上游的水上交通轴,十大港口精准定位,如南京港主打航运物流、镇江港围绕江海河联运;还有航空至2030年布局35个通用机场,基本实现15分钟航程覆盖全省城,届时真正实现“千里江苏半日还”、天堑变通途,进而增强南北联动、发挥廊道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地区间连接点状发展极,构建密集的互动网。

从“一带两轴,三圈一极”到“1+3”功能区,再到扬子江城市群,皆以经济发展优先,打破苏南、苏中、苏北三大板块的地理分界和行政壁垒;未来甚至可按城市共性规划布局,如按交通1小时左右的生活圈构建更具新经济特征的城市群。

但这并不意味着搞均衡化,踩高捧低,而是全面开花,将点状分散分布的市场、人才等要素模块化组合,形成分布式、扁平化、去中心、点与点对接的结构网,协同发展。

第二节 江苏产业突破方向与路径选择

在此过程中,产业不仅是省域补落差的支点,也是与外省重点增长极加强联动,利用溢出效应、轮动发展的契机。

如产业梯度转移加强地区挂钩,再如制造业与上海金融优势、浙江互联网优势相互成全。从产业发展维度来看,强调凸显刚柔并济的特征,突破口有三。

一是成为先进制造业的主战场。未来先进制造业将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导力量,江苏国企占重头,肩负行使国家意志、落实国家战略的重任,担当先进制造业“前锋”责无旁贷。江苏本身也具有相应的支撑性产业基础,未来更要从产业竞争力、创新性发挥引领作用,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尤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以创新驱动发展。

二是打造生产性服务业的新高地。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客观上倒逼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并与一、二产业融合,通过跨界整合资源、创新服务供给,构建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如促进创意农业发展,通过“物流+”形式,鼓励形成线上平台展示和线下便捷运输的有机结合,完善从农田到餐桌一整条服务链。

三是构建体验经济的试验田。“向有风景的地方要新经济”。一方面,以传统文化为依托,拓展文创体验经济。另一方面,以生态为牵引力,因地制宜发展休闲体验经济。笔者认为,归根结底,从江苏角度破局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就是省域间补落差、地区间强联系,形成分布式、点对点的协同发展网络。这一过程中,省内政策导向性北移、向欠发达地区倾斜。

当然,以上只是思路性、理论性的方向和框架,具体到不同领域和城市,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推进和落实。

长三角地区优势互补、文化相通,面对新的战略机遇,江苏要找准定位,优化路径,积极作为,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扬实体经济之长,加快完善交通体系。充分利用扬子江城市群制造业发展优势,依托上海这个全球创新中心,着力提升扬子江城市群二次开发和技术孵化能力,提升沿海经济带新兴技术的产业化能力,推动扬子江城市群产业升级和沿海经济带形成若干个产业集群,建成具有世界水平的高端制造业基地。充分发挥江苏沿海空间广阔的优势和扬子江城市群人口的规模优势,大力发展面向高端消费人群的金融、文创、旅游等先进服务业,实现高端制造业与先进服务业协同发展。

坚持协同发力,加强规划对接。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规划,明确空间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以空间协同促进要素合理布局、有序流动,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第一,立足长三角整体发展和长远利益,推进各类规划充分对接,注重资源整合与功能布局互动,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空间格局。第二,深化完善决策层、协调层和执行层“三级运作”合作机制,探索合署办公新模式、新路径,狠抓规划落实落细,争取每年都有实质性突破。第三,建立常态长效的长三角协调机制,覆盖区域战略统筹、区域合作、区际利益补偿等方面,强调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提升专题合作质量,打造高水平合作成果。《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共覆盖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环保、信用、社保、金融、涉外服务、城市合作、产业、食品安全12个重点合作专题。要突出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推动长三角专题合作向纵深拓展,打造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合作成果。

第三节 江苏出台实施方案,助推一体化发展

一 江苏实施方案的编制过程

2019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2019年12月1日,《规划纲要》正式公开发布。江苏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积极参与者、有力推动者和坚定执行者,江苏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把建好“长三角的江苏”,既作为沉甸甸的重大政治责任,更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大战略机遇,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和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对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进行全面部署并专门做出决议;

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支持下,2019年5月份起,有关部门和地方组建工作专班,开展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江苏实施方案》)研究编制工作。

二 《江苏实施方案》的主要特点和内容

《江苏实施方案》共分为总体要求、区域联动、重点任务、组织保障四个部分,明确了江苏省需要落地落实的重点任务、重要事项、重大政策共60条,是江苏省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任务书”和“线路图”。总的来看,有这样三个特点。

一是明确了贯彻实施国家战略的总体要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同“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为新时代江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机遇。《江苏实施方案》强调,以《规划纲要》为行动指南,在服务一体化中担当重大使命,在融入一体化中拓展发展空间,在推动一体化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明确要围绕“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准确把握“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的基本原则,落实“六个高质量”要求,加快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区域市场、绿色发展、公共服务、省内全域“六个一体化”,率先探索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和路径模式,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建成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

二是明确了贯彻实施国家战略的分阶段目标。《江苏实施方案》对照《规划纲要》,结合江苏省实际,明确了分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指标。到2025年,区域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创新、生态环保、市场开放、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跨界区域、城市乡村等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到2035年,区域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成为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三是明确了贯彻实施国家战略的具体路径。江苏具有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等优势,但苏南、苏中、苏北发展还不协调不平衡,高质量发展需要增创优势、补齐短板。《江苏实施方案》据此从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两大层面,明确了贯彻实施国家战略的重点任务。在聚焦“一体化”合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方面,提出主动服务、积极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充分集成江苏优势,加强与浙皖战略协同,深化“1+3”重点功能区建设,在长三角一体化框架下加速全省域一体化发展,并从强化区域联动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跨界区域共建共享3个方面,明确了9条重点任务。在聚力“高质量”协同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方面,围绕建设协同创新产业体系、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和合力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7个方面,明确了51条重点任务事项。其中,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由苏州市吴江区、上海市青浦区、浙江省嘉善县“两区一县”组成,总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吴江区是面积最大的,约占示范区总面积的51%。

三 江苏下一步具体工作举措

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扛起责任、主动担当作为,全力推动《规划纲要》和《江苏实施方案》明确的重点任务和事项落地落实,加快把国家重大战略转化为江苏发展优势,推动江苏省走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前列。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使命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充分用好已有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安排,切实把各方面资源汇聚起来,把各方面力量统筹起来,全力推进实施《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

二是坚持目标导向,狠抓任务落实。围绕《江苏实施方案》明确的60条重点任务和《江苏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任务、重大平台项目和重要改革举措清单》确定的80项重点事项,突出最近三年,突出重点领域,突出主要方向,制定具体细化方案,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严格过程控制和绩效管理,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

三是聚焦重点突破,全力组织攻坚。坚持大处着眼与实处着手相结合、系统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干好“自己的事”与做好“我们的事”相结合,进一步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全面推进“六个一体化”。在推进产业创新一体化方面,重点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和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推动与上海科创中心、金融中心紧密对接、互相支撑、共同发展。在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互联互通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好适应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需要。在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方面,着眼打破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建设统一的区域市场体系。在推进绿色发展一体化方面,以长江、太湖、淮河等流域为重点,协同推进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在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聚焦标准化、便利化,积极推动社保、就医、养老、教育、文旅等领域共建共享。在推进省内全域一体化方面,坚持苏南热点、跨江重点、苏北难点“三点”并进、区域联动,以苏锡常、宁镇扬及锡常泰、苏通跨江融合等局部一体化先行,助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四是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复制推广。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制约一体化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着力在规则统一制度体系、统一开放人力资源市场、各类资本市场分工协作、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跨区域产权交易市场、重点领域合作机制、各类市场主体协同联动机制、区域间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等方面,大胆探索实践,加强战略协作,推动率先突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

江苏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给出了行动指南、划出了重点任务、提供了重大机遇,江苏要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与在安徽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结合起来,不断加深理解、提高思想认识,紧密结合江苏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要深刻领会和把握总书记对长三角地位和作用的要求,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在加快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展现江苏担当作为。要充分发挥江苏优势,主动发起循环、积极融入循环,实现制造升级、创新升级、消费升级,在形成新发展格局中走在前;要坚定不移走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路子,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在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上有作为;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提升开放能级和水平,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在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上敢担当。

江苏,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继续绽放出“苏大强”的风采,发出江苏发展最强音,绘就“强富美高”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