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由多元文化构成的世界中,不同种群、族群之间谋求权利平等的斗争至今依然难以停歇。这种情况在存在着多种族群的国家中尤为突出。族群之间的差异和矛盾通常是和一个国家中不同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往往成为引发社会摩擦和触发社会动荡的持久性原因。2020年5月25日,美国黑人男子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因白人警察跪压脖颈窒息而亡的遭遇,引发了美国社会规模庞大的反暴力执法和反种族歧视的抗议浪潮。8月和9月,类似案件的接连爆出使抗议继续升级,影响范围不断扩大,美国政治撕裂、族群矛盾尖锐等问题与“新冠疫情”的肆虐混杂在一起,为美国乃至世界今后的发展注入了更多不确定性因素。“白人警察粗暴执法”不是偶发的孤立事件,也不是单纯社会治理手段的问题,而是折射出许多美国社会特有的问题,特别是由来已久的“白人至上主义”的回潮。如果将这些事件与“美国禁穆令”“欧洲难民潮”以及与近年来欧洲频发的恐怖袭击相联系,它们可能会指向同一个问题:多元文化主义在西方世界的普遍回退和衰落。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多元文化主义的内涵十分丰富,但语义较为含混。一般意义上,我们可将其定位为一种多民族或多族群国家旨在促进不同文化群体之间彼此包容、求同存异的价值取向,其主要诉求是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及保护少数群体(minority)的权利。这一思想自产生起便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在西方移民国家中的发展尤为迅速,并形成各种实践形态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多元文化主义在北美、西欧、澳大利亚等地各有不同的实践形态,但总体而言,我们仍然可以把它理解为“二战”结束之后,随着国际大规模人口流动和移民现象的产生,西方部分国家为解决自身的族群问题、移民问题、宗教问题、认同问题而施行的一项文化策略。
然而,为什么多元文化主义思想和政策近年来在西方社会的发展现实中频频遭遇挑战?除了国际局势的变化和社会基础的内在矛盾,多元文化主义的理论和策略是否还存在哲学层面的深层矛盾?张欢博士的这本著作正是基于这一疑问,展开了对西方多元文化主义理论的思想探索。
首先,作者认为多元文化主义关涉的问题域比较复杂,研究角度和方法也不尽相同,这使得“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在使用上常常含混不清,极易引起误解和混淆。为此,作者通过对多元文化主义的不同分类和研究路径进行分析,特别是从语义学角度对“多元文化主义”概念进行辨析,厘清了这一概念的内涵:这一概念中的“文化”即“人化”,它是每个人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基础,“多元性”则包含了“多元”与“一元”的辩证统一。此外,为澄清多元文化主义的问题域,作者还从政治哲学和文化哲学的视角,对多元文化主义涉及的相关议题进行了考察,从而明晰了这些议题与多元文化主义的联系。
其次,通过分析多元文化主义的价值理念,作者发掘出多元文化主义的权利正义超越自由主义的普遍正义观念之处:在权利的主体上,多元文化主义不仅承认普遍公民的个体,还承认少数群体及其成员;在权利的内容上,多元文化主义不仅承认公民的自由权利,还承认少数群体抵御来自主流群体的侵犯与保存自己的传统和文化的权利,这种权利即少数群体权利(minority rights)。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少数群体权利的合法性从历史和现实的必要性、文化及文化权利的正当性、道德理由和群体理由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并结合近年来实行多元文化政策国家的现状,全面分析了多元文化主义的前景和出路。
最后,作者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得出多元文化主义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现实的重要结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更适合中国文化多样性现实的“中国方案”。
张欢博士的著作思路清晰、逻辑缜密、表述严谨、论证充分,既在理论深度与现实热度之间保持了较好的平衡,也在理论与实践、应然与实然、现实与可能等各个张力结构之间做了较好的处理,体现了她较强的问题驾驭能力、学术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事实上,本书也是在她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作为她的博士生导师,看到她仍在思考深耕多年的问题,并且提交了这样一份具有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我很为她感到高兴。作为我的学生,张欢在学期间留给我的深刻印象就是思想活跃、热情开朗、勤学善思。现在张欢博士已经就职于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希望她能够在今后的学业发展中,努力钻研,不断取得新的学术成就。
阎孟伟
2020年10月于南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