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下风流与竹林风度:曹魏社会与文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对现实战争及从军的看法

魏末,还有一类反思战争生活的诗作,这种反思,既不同于建安时期憧憬于战争之中建功立业,也不同于对从军生活做诗意化的描摹,而是直接触及将士的行为是否合乎本职工作的要求;且由于时代的不同,有的诗作则重新审视从军生活对个人的意义。北朝时,亦有书写现实战争的从军生活的诗作,以下一并述之。

应璩,字休琏,建安七子之一应瑒之弟,主要活动在魏文帝、明帝、齐王年间,其作品亦有涉及战争、战场者。如残篇:

放戈释甲胄,乘轩入紫微。从容侍帷幄,光辅日月晖。[51]

这是说由武功得到高位,名实相符。又如:

郡国贪慕将,驰骋习弓戟。虽妙未更事,难用应卒迫。[52]

这是说其武功名不副实,如此武功是上不得战场的。

又有阮籍,其《咏怀》八十二首,并非诗人一时所作,而是诗人平生诗作的总题。诗人阮籍生活在魏晋易代之际,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尖锐复杂,于是诗人纵酒谈玄、不问世事以避祸。诗人尽管在行动上佯狂放诞,但内心却十分痛苦,《晋书》本传载,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53],他把内心这种无由发泄的痛苦与愤懑都以隐约曲折的形式在诗歌中表达出来,这就是《咏怀》八十二首,这是一个丰富而又复杂的总体,真实地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也真实地表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此中就有关于军事、战争、战场诸方面的作品。其《咏怀》三十九抒发效命战场垂声后世:

壮士何忼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疆场。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54]

这是颂扬壮士效命战场以赴国难,赢得忠义令名垂声后世。战争爆发意味着国家危急时刻到来,战场成为壮士以效命表现忠义气节的场所。

《咏怀》六十一抒发走上疆场令人悔恨。但是,如果壮士以效命表现忠义气节的愿望不能实现的话,习武与走上疆场便会成为一件令人悔恨的事,诗云:

少年学击刺,妙伎过曲成。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挥剑临沙漠,饮马九野坰。旗帜何翩翩,但闻金鼓鸣。军旅令人悲,烈烈有哀情。念我平常时,悔恨从此生。[55]

这是一位有高超武艺的少年,他也曾效命战场,但诗作的情感抒发最后落脚到“军旅令人悲,烈烈有哀情”,于是“悔恨从此生”。原因是什么?诗作没有说,如果根据《咏怀》其三十九“壮士何慷慨”来看,其原因应该是这位武艺高超的少年既未能立功,又未能立名吧!


[1]《汉唐地理书钞》,中华书局影印本,1961,第123页。

[2]《后汉书》,第2800~2801页。

[3]《后汉书·列女传》,第2801~2803页。

[4]《三国志》,第174页。

[5](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第477页。

[6](南朝梁)萧统撰、(唐)六臣注《六臣注文选》,第429页上。

[7](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第398页。

[8](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第396页。

[9](明)锺惺:《古诗归》。

[10](清)方东树:《昭昧詹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第67页。

[11](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第396页。

[12](唐)欧阳询:《艺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第1065页。

[13](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第497页。

[14](唐)欧阳询:《艺文类聚》,第416页。

[15]《晋书》,第10页。

[16]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第475页。

[17]《三国志·毋丘俭传》,第762页。

[18]陈伯君:《阮籍集校注》,中华书局,1987,第308页。

[19](南朝梁)萧统撰、(唐)李善等六臣注《六臣注文选》,第549页上。

[20]赵幼文:《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第513页。

[21](南朝梁)萧统撰、(唐)李善等六臣注《六臣注文选》,第690页上。

[22](宋)李昉:《太平御览》卷七百五十七引。

[23](宋)李昉:《太平御览》卷二百四十一引。

[24](宋)李昉:《太平御览》卷四百六十五引。

[25]《史记》,中华书局,1982,第120页。

[26]《春秋左传正义》,《十三经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第1950页中。

[27]《春秋左传正义》,《十三经注疏》,第1882页下。

[28]胡文波校点《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第1、14页。

[29]《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第1382页中。

[30](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第227页。

[31](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第476页。

[32]《三国志·文帝纪》,第85页。

[33](唐)欧阳询:《艺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第1065页。

[34](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82,第556页。

[35]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第399页。

[36](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82,第538页。

[37]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第416页。

[38]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第467页。

[39](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82,第272~273页。

[40](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82,第227页。

[41]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第203页。

[42](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引蔡邕《礼乐志》、崔豹《古今注》语,中华书局,1979,第223~224页。

[43](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引,中华书局,1979,第223~224页。

[44](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82,第264~268页。以下并录《乐府诗集》引他书的解释。

[45](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第223页。

[46](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解题引,第768页。

[47](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第768页。

[48](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第912页。

[49](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第914~915页。

[50]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第482~484页。

[51]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第473页。

[52]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第473页。

[53]《晋书》,第1361页。

[54]陈伯君:《阮籍集校注》,中华书局,1987,第321页。

[55]陈伯君:《阮籍集校注》,中华书局,1987,第3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