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信缘与信缘关系
传统时期的胡家坝村民有着丰富的信仰对象,主要包括神灵、家神、鬼怪等,不同的信仰对象结成不同的信缘主体,不同信缘主体又依据不同信缘对象联结成不同的信仰关系网。基于此,本部分主要从“信缘单位”“信缘关系”两个方面考察1949年之前胡家坝的信缘活动以及在活动中体现的信缘关系。
一 信缘单位
信缘单位是理解信缘关系的前提,不同信缘单位形成不同的信缘关系。在胡家坝村落,基本的信缘单位主要有“家户”“福主庙”“丁仙熊庙”“土地庙”等。
1.家户信仰
传统时期的胡家坝村民有着丰富的信仰对象,主要包括神灵、家神、鬼怪等。据吕宜钭老人讲述,传统时期胡家坝村民都有信仰对象,包括各种神佛,主要有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地藏菩萨、十八罗汉、月老、玉皇大帝等。祭拜神佛没有固定的时间,一般逢年过节时拜神居多,逢年过节的时候一般都实行早拜,村民认为早拜要比晚拜吉利,早拜更加灵验。祭拜的地方一般是“福主庙”和“丁仙熊庙”,“福主庙”在胡家坝地域境内,“丁仙熊庙”在胡家坝地域境外。
祭拜神佛有一定的讲究,一般是早拜晚不拜,因而在早上的时候村民都会去排队祭拜。祭拜时需要提前准备好香火和红纸,提前准备表示对神佛重视,求助神佛会更加灵验。祭拜的时候首先要将准备好的香火点着,点的时候要一起点,只点香头不点香身与香尾,具体点多少没有固定要求,一般是看祭拜几位神佛,通常祭拜一位神佛需要点燃三炷香火,祭拜两位神仙需要点燃六炷香火。点燃香火后需要跪拜在神佛前,双手举捧香火,跪拜三次,跪拜的时候心里需默念求助语,求助语不能念出来,只能在心里默读,否则就会不灵验,认为对神佛不够虔诚。跪拜完之后,村民会在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红纸上写上求助语。据吕宜钭老人讲述,求助语一般要写在红布上,但由于传统时期村民贫困,没钱买红布,因而只能拿红纸代替,如遇到不会写字的村民,庙宇会有专门的人负责帮写,不收取任何费用。写完之后将红纸在庙宇“祈福炉”内点燃,表示将自己的求助语写给了神佛,神佛收到会满足其愿望。
据当地村民讲述,与普通村民相比,地主大户村民在祭拜神佛的时候往往更隆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祭拜的礼品拿得较多,有谷子、水果、鸡肉等;二是祭拜的人员较多,地主大户祭拜一般都是全家一起祭拜,祭拜的时候也会有家丁跟随;三是祭拜的时候会拿红布,将写好求助语的红布在庙宇“祈福炉”中点燃;四是祭拜时交的香油钱较多,有的地主大户会向香油箱中投掷一枚银圆的香火钱。据吕宜钭老人讲述,传统时期贫困村民一般都掏不起香火钱,因而只能拿食物抵偿,食物一般为粗面馒头或者米饭。
2.信仰规则
祭拜神佛有一定的规则,男性优先祭拜,女性要在男性之后祭拜。女性要想优先祭拜,一般要在没有男性的情况下才可以。除了男性、女性可以祭拜以外,小孩也可以祭拜,小孩祭拜一般没有太多的规则,更多的情况是跪在神佛面前祈求,但据当地村民讲述,大人一般不会允许小孩祭拜,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小孩太小,常常会偷吃供品,扰乱庙宇的安静;另外一个原因是小孩太小,往往没有佛缘,所祈祷的事情神佛不会关注。传统时期,村民祭拜神佛都会提前准备祭拜品,祭拜品一般都是谷子、粗面馒头、粗米米饭等,有条件的家庭会放置一些水果。据当地村民讲述,旧社会往往通过祭品就可以看出村民的家庭经济状况,如焚香火,富裕村民所使用的香火一般都较粗,而贫困村民所好使用的香火一般都较细。
旧时期,胡家坝村民也会供奉家神,家神一般有灶神、财神、菩萨等。灶神一般摆放在灶火旁,财神、菩萨一般摆放在正厅。祭拜灶神是每年除夕的前七天,俗称小年。祭拜财神、菩萨没有固定的时间,可以以天为单位祭拜,也可以以星期、月份为单位祭拜。除了祭拜财神、菩萨以外,村民还会在门柱上张贴门神。据吕宜钭老人讲述,旧社会一般家家户户都会张贴门神,门神张贴的目的是驱邪避厄,保佑家庭平安。除了信奉家神,村民也信奉鬼怪,鬼怪一般都是冤魂,死后不肯下地狱,因而常在人间游荡,寻找替身。常人遇到冤魂都会神志不清、疾病缠身,轻则卧床不起,重则直接身亡。据当地村民讲述,如遇到冤魂缠身,村民都会请法师或者和尚来驱鬼,驱鬼需要支付费用,以示诚信,费用有多有少,全看心意。
3.信仰层级
胡家坝村民有着较为明晰的信仰次序:村民最信仰的是大神,大神包括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地藏菩萨、十八罗汉、月老、玉皇大帝等上神。其次信仰灶神、财神、菩萨等家神。最后信仰妖魔鬼怪。
传统时期村民也有“拜神”活动,拜神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村民自发组织拜神;另外一种是村落组织拜神。村民自发组织拜神主要是村民自己拜神,形式灵活。村落组织拜神一般发生在集体祭祖时,但据吕宜钭老人讲述,胡家坝姓氏多元,集体祭拜的活动较少,一般是以各姓氏单独祭拜为主,村落以外的其他乡域会有集体祭拜的活动,如邻乡胡家湾。
1949年之前胡家坝村民主要信仰佛教,并通过共筹的形式修建了“福主庙”,庙里供奉着释迦牟尼、观音菩萨,每逢初一或者十五村民都会跪拜,或是祈福,或是求子,或是祈求保平安。传统时期的胡家坝村民有着明晰的信缘层级:第一层级是家庭,主厅供奉父母,每月敬香一次,以示养育之恩;第二层级是姓氏,祖厅供奉祖先,年初一同姓聚堂,集体跪拜,以求祖先庇佑;第三层级是村庄,在早稻晚稻时节,由乡公所组织村民集体跪拜神佛,以求收成丰硕。
二 信缘关系
信缘主体的不同决定了信缘关系的不同。在胡家坝村落信缘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户内的信缘关系;二是家户外的信缘关系。
(一)家户内信缘关系
家户内信缘关系以家户为单位,家户内部各主体均有一定的信缘对象,不同家户主体信仰不同的信缘对象,形成家户信缘关系网。
1.长者敬祖宗
当家人父亲一般祭拜的是祖宗,祖宗牌位放置在与正门相对的正厅内,凡有入正厅者一般第一眼看到的都是祖宗牌位。祖宗牌位一般摆放“三代以内”,三代以上的一般不会再摆放,据老人讲述,超过三代的一般都摆放在本姓氏祖厅或者祠堂内,不会再供奉于家中。
逢年过节或者先人祭日的时候,当家人父亲一般会组织家庭成员集体跪拜,跪拜的次序是:当家人父亲先跪拜,当家人父亲跪拜完之后,当家人再跪拜,当家人跪拜完之后妻子儿女一起跪拜。但在有些家庭里面,妻子不可以跪拜,因为妻子不属于本姓氏家人。此外,据老人讲述,长者由于年事已高,一般不会在田间务农,因而时常在家跪拜祖先,有的时候一天会跪拜三次,每次跪拜都烧三炷香。据吕士温老人讲述,孩童年幼喜欢在家打玩,但长者一般不会允许孩童到正厅打玩,主要原因是害怕孩童打玩惊扰到祖先,对祖先不尊重。因此,在旧时期,时常听到孩童因为在正厅玩耍被当家人责打的哭声。
2.当家人拜土地
逢年过节时,当家人会和父亲一起敬拜祖先,但在平日里当家人一般会祭拜土地或土地公公。据当地村民讲述,当家人是一家之主,主要负责田地耕作,因而除了祭拜祖先,不忘本之外,当家人也会祭拜土地和土地公公。
当家人祭拜土地一般在两个地方:一个是田间地头,一个是家庭宅院。在田间地头祭拜一般是在下地耕作的时候,特别是撒种、插秧的时候,当家人会在田头的一角插上三支香,然后磕头跪拜。据老人讲述,在田间地头跪拜,主要是祈求田地丰收,稻谷颗粒饱满。除了在田间地头祭拜以外,当家人也会在家庭宅院内祭拜,在家庭宅院内祭拜一般在粮仓一角,主要祈求粮仓储满,稻谷丰收。对此,方晨生老人讲述,当家人在粮仓祭拜,一般除了自己也会让家人跪拜,特别是干活务农的儿子,一般要磕头烧香,祈求丰收。
当家人也会祭拜土地公公,祭拜土地公公一般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当家人在家祭拜完祖先之后,一般都会拿着供品到土地庙祭拜。在祭拜的时候,当家人会摆上白米饭,白米饭是当时祭拜土地公公的必需供品。祭拜完之后,当家人会收取一把土地庙的泥土,等到下次进田干活的时候,当家人会将泥土撒到田地里面,以保田地丰收。
3.妻子跪菩萨
据老人讲述,妻子除了随当家人祭拜祖先和土地公公以外,自己也会在家中祭拜菩萨,菩萨瓷像一般放置在妻子和当家人卧室中,当家人走后,妻子一般会走到菩萨瓷像面前跪拜。妻子跪拜菩萨讲究“真心实意”,每天拜几次,每次上几炷香都有讲究。据老人讲述,当时妻子一般跪拜菩萨两次,一次是早上,一次是晚上,每次跪拜菩萨需要上香三支。如家里有什么紧急的事情需要保平安,妻子会多上香,以求菩萨保佑。
妻子在拜菩萨的时候,一般也会让儿女一起拜,特别是到晚上的时候,妻子会让儿女跪拜菩萨,跪拜完菩萨再到床上睡觉,否则不允许睡觉。此外,如遇到家庭重大变故,妻子也会让当家人过来祭拜,当家人祭拜的时候需要多次磕头跪拜,并且诚心诚意。据方晨生老人讲述,妻子当时主要祭拜的是菩萨,如遇到事情的时候,妻子就会让全家过来跪拜菩萨以保平安。如孩童不愿意跪拜,妻子就会追着孩童在宅院内打骂。
4.小妾求观音
传统时期,地主大老会迎娶小妾,据老人讲述,当时迎娶小妾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地主大老喜色,看重小妾的姿色;二是地主大老正房没有生育能力,为了传宗接代,地主大老会纳小妾。富裕村民家的当家人在迎娶完小妾之后,小妾一般都会跪拜观音,据老人讲述,跪拜观音的主要目的是求子,希望为地主大老家添丁。小妾跪拜观音讲究心诚,有的时候为了求子,小妾会连续在跪台上跪拜好几个时辰。小妾跪拜观音,当家人父亲和当家人一般都会支持,据老人讲述,部分家庭当家人还会专门为小妾提供“香火钱”,让其定期跪拜观音。
(二)家户外信缘关系
传统时期,在胡家坝村落,除家户信仰单位之外,也存在集体信仰单位,家户信仰与集体信仰形成新的信缘关系网。
1.祭祖先
传统时期,每到清明节的时候胡家坝各姓氏都会祭拜祖宗,祭拜祖先主要以姓氏为单位,如胡姓祭拜胡姓祖先,吴姓祭拜吴姓祖先,罗姓祭拜罗姓祖先。各姓氏祖先都有明确的祖厅,非本姓氏族人不允许祭拜。据老人讲述,胡家坝是一个迁徙村落,先搬迁至胡家坝的姓氏有祖厅,如胡姓、吴姓、方姓、程姓等。后搬迁至胡家坝的姓氏没有祖厅,如张姓、聂姓、郑姓等。在清明节祭拜祖先的时候,有祖厅的村民会集中在祖厅祭拜,没有祖厅的村民一般会集中在本姓氏某家庭宅院内祭拜,一般是本姓氏村民提前选择一家,要求在本姓氏内有一定威望,然后将本姓氏祖先牌位放置好,等到清明节的时候,本姓氏其他村民将会到该村民家祭拜祖先。对此,吕宜钭老人讲述,后搬迁至胡家坝的姓氏没有自己的祖厅,在清明节的时候一般都会搭伙祭拜。一般是先选择本姓氏有威望的人家,然后将祖先牌位立好,最后大伙都来祭拜。
祭拜祖先需要交费用,费用以家户为单位,本姓氏村民都需交付。据老人讲述,费用主要用在购置元宝蜡烛、香火纸钱等祭品上。清明节祭拜祖先一般当家人去祭拜,当家人的妻子不可以跟随祭拜。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妻子不算本姓家人;二是妻子脚小不能走太远。祭拜完祖先之后,各姓氏会有“吃宴”环节,各家男儿老少都可以吃,但外姓氏不可以吃,如有外姓氏混进吃宴,一般都会被本姓氏族长赶出去。“吃宴”的时候有“宣读”环节,“宣读”环节主要是在吃宴的时候本姓氏有威望的族长讲话,族长在“宣读”的时候其他村民不可以吃饭,要坐正聆听。据老人讲述,各姓族长“宣读”的内容一般都是告诫本姓氏村民要相互团结、勿忘祖先、勤俭持家等事项。
2.赶折价
1949年之前,胡家坝村民有“赶折价”一说,据老人讲述,“赶折价”主要指在清明节的时候,村民搭伙到港河集市购买打折后的银圆、蜡烛、纸钱、元宝、香火等祭品。清明节的前夕,港河集市会有大量商贩售卖祭品,由于相互竞争,因而祭品在价格上一般都比平日低。因此,在清明节前夕,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都会“赶折价”。
“赶折价”以邻里熟人为单位,一般是三两成伴,搭伴到港河集市购买。据老人讲述,搭伴购买的一般都是各家当家人,当家人有事情,各家妻子带着孩子也会到集市购买,但由于妻子脚小,一般早上出去购买,到中午的时候才会赶回家。“赶折价”的时候各搭伙村民会和摊铺老板讲价,讲价的时候一方没有带钱,搭伙一方一般会及时借予,但需要在回家之后,及时归还。“赶折价”的时候也会有买不起的祭品,如“七彩纸房屋”,据老人讲述,“七彩纸房屋”是当时最贵的祭品,一般只有地主大户才会购买。搭伙村民想要购买,一般会均摊匀出,买两个“七彩纸房屋”,由于买得多,摊铺主也会适当减价。对此,吕士温老人讲述,“赶折价”的时候就是图个便宜,因而遇到价格较高的祭品,搭伙各方一般都会均摊匀出,由于买得多,摊铺主一般都会降价售卖。
3.享福泽
胡家坝村民会到庙宇求福泽,主要以各家各户为单位,有的时候邻里之间也可以代求福泽,由邻里去庙宇帮助不能去庙宇的村民求福气在当地称为“享福泽”。“享福泽”的村民一般邻里关系和睦,据老人讲述,在赶庙宇的时候,胡家坝村民一般都会去求福,但有的时候邻居家里有事,不能亲自去求福,因而会托付邻里代求。托付邻里代求需要告诉邻里代求内容,是求财、求福,还是求和,都需要告知邻里。此外,托邻里代求也讲究生辰八字相匹配,生辰八字不相匹配,一般不可以代求福泽,否则容易招至厄运。“享福泽”的村民需要请客吃饭,特别是代求村民求回了上上签,一般求助村民都会请客吃饭,吃饭的时候需要有酒有肉。代求村民求回了下下签,求助村民会口头言谢,但不会请客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