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学教师工作投入感问卷的形成和量表的验证
在访谈、开放式问卷调查和文献搜集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中学教师工作投入感问卷的原始题库,因此,本节的重点就是对题库进行筛选,形成初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验证与修改。
一 专家评议
根据量表编制的一般原则,在题库建立之后,需对量表的内容效度进行评价,同时对问卷的行为化和可操作化程度进行考量。因此,本研究主要采用量表开发中最常用的“专家评议法”来进行这一步骤的工作。
本研究先后邀请教育评价学、教育管理学、心理学和教育统计学等领域的6位专家以及4位中学校长、15位中学教师组成专家团对初始问卷进行评议。评议从题目是否有歧义、是否难以作答、是否符合教师工作特性、题目与维度是否适切等方面展开。根据专家评议结果,删除意义重复和难以作答的题目,对意义模糊和有歧义的题目进行修改,最终形成了本研究的预测问卷。预测问卷题库结构如表2-2所示。
表2-2 中学教师工作投入感调查问卷题库
表2-2 中学教师工作投入感调查问卷题库-续表
考虑到教师工作投入感研究领域可参考的成熟问卷不多,本研究所开发的问卷原创性较大,在量表开发初期需要保留一定数量的题目,以便在后期的量表验证及改进中留有余地,因此,经过专家评议删改之后的问卷题目容量依然比较大。
二 量表的初步验证
初编的中学教师工作投入感问卷由量表和问卷两种形式组成,因此,在专家对问卷整体情况进行把关之后,必须对其中的量表部分进行信效度检验,以保证该量表具有有效性和可靠性。
在本次问卷编制过程中,中学教师工作投入感影响因素问卷的编制是研究重点,所编量表的原创性比较大,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信效度检验;另外,虽然《Utrecht工作投入感量表》在很多研究中表现出适用于中国本土的较高的信效度,但是为了进一步保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本研究也要对其进行必要的信度及效度检验。对于问卷部分的内容,在此次试测中采用回访参与试测教师的方法,验证其内容效度,对问卷题目进行修改。
(一)试测工具
试测工具为上文介绍的本研究自行开发的《中学教师工作投入感调查问卷》,问卷第一、四部分,即基本情况调查和工作投入感来源问卷,由单选题、多选题和填空题组成;第二、三部分,即工作投入感现状和工作投入感影响因素为量表,采用Likert 5点计分的方式。工作投入感量表设定了“几乎没有—很少—有时—经常—总是”五个级别,“几乎没有”对应1分,逐渐递增,“总是”对应5分,总分越高,表明工作投入感水平越高;工作投入感影响因素量表设定了“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部分符合—比较符合—完全符合”五个级别,“完全不符合”对应1分,逐渐递增,“完全符合”对应5分,其中有少量反向计分题,其计分方式与正向题目相反,同理,总分越高,表明该影响因素作用越大。为了增加区分度,第五部分,即中学教师工作绩效问卷也采用5点计分的方式,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计分。
(二)试测对象
在试测阶段,本研究分别选取上海、河南、云南、江苏各地共计六所中学,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62份,有效问卷428份。回收率92.4%,有效率85.6%。试测对象基本信息如表2-3所示。
表2-3 试测对象基本信息(N=428)
(三)分析工具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9.0对试测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由于本问卷处于试测阶段,量表开发还不成熟,因此本阶段仅采用一些基本的心理计量学指标进行分析。在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之前,首先要对量表进行项目分析,根据项目分析结果删除不良题项;其次,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量表的结构效度进行检验,根据因子载荷值继续删除不良题项;最后,对删减题项后的量表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1.量表的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是编制标准化测验工具的一个重要步骤,目的在于初步筛选出合适的题项组成测验工具,以提高测验的信度与效度[36]。本研究运用项目的区分度分析来鉴别题项的有效性。在进行项目区分度分析时,一般使用T检验法和相关系数法鉴别不良题项,这两种方法都是以单个题目为单位进行分析的。
T检验法就是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题目进行两两比较,对没有显著差异的题项,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删除或修改后予以保留。具体方法如下:计算出每个被试的总分,然后对总分进行排序,分别取前后各27%的被试分数组成高分组和低分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若检验结果未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则说明该题目不能鉴别不同被试的反应,应予以删除。
相关系数法检验的是题总相关,即以题项分数与测验总分的关联程度作为该项目区分度的指标,使用皮尔逊(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表示,相关系数越大,题目区分度越高。对于题目的鉴别,根据埃贝尔(I.Ebel)提出的标准,系数在0.40以上,优良;0.30~0.39,良好,如能修改更好;0.20~0.29,尚可,仍需修改;0.19以下,劣,必须淘汰。
根据项目分析结果,工作投入感量表题项T检验均达到显著性水平,且相关系数均大于0.30,故全部题项予以保留;个人资源量表第3题T检验未达显著性水平,且相关系数为0.141,故予以删除;工作要求量表题项T检验都达到显著性水平,但第6、7、8题相关系数分别为0.286、0.213、0.244,故题项全部保留,但要对第6、7、8题进行修改;工作资源量表第14、15和19题T检验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予以删除,第12、20、23和24题相关系数分别为0.244、0.218、0.206和0.285,可以保留,但需修改;社会资源量表全部题项T检验达到显著性水平,且相关系数均大于0.7,故全部保留。
2.量表的效度分析
通过项目分析删除量表中的不良题项后,剩下的题目进入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根据因子载荷,进一步删除不良题项;二是探索性验证量表的因子结构,即结构效度。结构效度就是研究者所构想的量表结构与测试结果的吻合程度[37]。
在做因子分析之前,需要确定待分析的数据变量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因此通常要进行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和Bartlett’s球形检验(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KMO统计量适合做因子分析的标准为:KMO>0.9时,非常适合;0.8<KMO<0.9时,适合;0.7<KMO<0.8时,一般;0.6<KMO<0.7时,不太适合;KMO<0.5时,不适合。一般来说,如果Bartlett’s球形检验的统计量数值较大,且其对应的概率值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通常为0.05),即认为变量间不是彼此独立,而是相互关联,适宜做因子分析[38]。本研究设定KMO值大于0.6和Bartlett’s球形检验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是可以接受的标准,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检验结果如表2-4所示。
表2-4 教师工作投入感调查问卷各量表的KMO值和Bartlett’s球形检验
表2-4所显示的检验结果表明,工作投入感量表、个人资源量表、工作要求量表、工作资源量表和社会资源量表均适合做因子分析。
在因子分析方法方面,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抽取因子,采取方差极大正交旋转(Varimax)进行转轴,结合概念界定的维度,限定各量表的因子个数,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筛选题项。本研究题项删除的标准有以下两点。第一,因子载荷小于0.3。因子载荷通常要求大于0.5,但是对于一个发展中的量表而言,因子载荷在0.3及以上也是可以接受的。第二,题项的非单级化。每个项目在所有因子上的负荷值如果有两个及以上高于0.40,说明该项目的归类不明显,则应该删除[39]。同时,如果提取的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0%以上,则认为该测量工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但是在先导性研究中,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50%也是可以接受的。在本阶段,采用因子载荷0.3以上、累计方差贡献率50%以上为效度评价标准。
(1)工作投入感量表因子分析结果(见表2-5)。
表2-5 工作投入感量表因子载荷矩阵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三个因子共解释了总方差的62.316%,且特征值均大于1,说明该量表符合三个维度的构想;且题项的因子载荷值在0.324~0.824,均大于0.3,说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但是第03和04题出现了非单极化,考虑到量表处于预开发阶段,且受样本量限制,所以对其进行修改后保留,以便在进一步的验证中决定是否删除。
(2)个人资源量表因子分析结果(见表2-6)。
表2-6 个人资源量表因子载荷矩阵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四个因子共解释了总方差的62.717%,且特征值均大于1,说明该量表符合四个维度的构想;且题项的因子载荷值在0.336~0.850,均大于0.3,说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但是第14、15题出现了非单极化,考虑到量表处于预开发阶段,且受样本量限制,所以对其进行修改后保留,以便在进一步的验证中决定是否删除。
(3)工作要求量表因子分析结果(见表2-7)。
表2-7 工作要求量表因子载荷矩阵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三个因子共解释了总方差的71.800%,且特征值均大于1,说明该量表符合三个维度的构想;且题项的因子载荷值在0.523~0.919,均大于0.3,说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同时,题项未出现非单级化现象,因此,全部题项予以保留。
(4)工作资源量表因子分析结果。
①人际支持分量表,如表2-8所示。
表2-8 人际支持分量表因子载荷矩阵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五个因子共解释了总方差的73.899%,且特征值均大于1,说明该量表符合三个维度的构想;且题项的因子载荷值在0.388~0.880,均大于0.3,说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同时,题项未出现非单级化现象,因此,全部题项予以保留。
②组织管理分量表,如表2-9所示。
表2-9 组织管理分量表因子载荷矩阵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五个因子共解释了总方差的73.060%,且特征值均大于1,说明该量表符合五个维度的构想;且题项的因子载荷值在0.345~0.848,均大于0.3,说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但第34题在三个因素上都有负荷,负荷值之间相差不大且都大于0.4,故予以删除。第31、32、33题共属一个维度,所以暂时不予删除,留待修改后再次验证。
③工作环境分量表,如表2-10所示。
表2-10 工作环境分量表因子载荷矩阵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可知,工作环境分量表抽取了一个因子,特征值大于1,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7.872%,且每项因子载荷均大于0.3,故该分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全部题项予以保留。
(5)社会资源量表因子分析结果。
表2-11 社会资源量表因子载荷矩阵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两个因子共解释了总方差的79.063%,且特征值均大于1,说明该量表符合两个维度的构想;且每项因子载荷均大于0.3,故该分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全部题项予以保留。
3.量表的信度分析
对于量表信度,一般采用Cronbach’s α系数来验证题项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值越大表示量表的内部相关系数越高。本研究以Peterson所建议的0.7为标准,但在先导性研究中,Cronbach’s α系数在0.6以上则视为可以接受。本问卷使用修正后题总相关系数(Corrected Item-Total Correction,CITC)来净化测量题目,删除题目来纠正题目信度检验的标准有两个,必须同时成立才可删除此项目:(1)修正后题总相关系数小于0.3;(2)删除此项目可以增加α值,即可提升整体信度[40]。根据这个原则来看,经过效度检验的量表Cronbach’s α系数均在0.7以上,且题项CITC均大于0.3,故无须进一步删除题项。表2-12呈现了量表及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
表2-12 教师工作投入感调查问卷各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
4.问卷的内容效度分析
问卷部分主要包括教师个人体验、职业选择原因、工作投入感原因和工作成果调查四个部分的题项。对这部分的检验,主要采用内容效度的检验方法,对其进行逻辑分析,目的是评估测试问卷是否充分反映了所要测试的内容范围,多采用专家评议的方式进行。由于在试测问卷生成之前,已请有关专家对问卷进行过评议,并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因此,在试测阶段,主要是对部分被测教师进行回访,听取被测教师对所填问卷的看法,根据教师的建议,进行修改。
通过对13位参与试测教师的回访,得到的反馈为:问卷部分题项基本反映了所要测试的内容,且题项表述易于理解,符合教师的工作语境。因此,这部分题项无须再进行删改。
三 量表的再次验证
在随机选取部分被试教师进行回访并再次请教专家组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分析结果对量表进行删改,并增加部分题项,改进了试测问卷。改进后的试测问卷的结构如表2-13所示。
表2-13 改进后的问卷结构
表2-13 改进后的问卷结构-续表
在本阶段,着重对量表进行再次验证,必要时进行进一步删改,以保证测量工具的有效性,形成最终的正式问卷。在量表的再次验证中,同样使用项目分析、因子分析和内部一致性分析的方法,以删除题项及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一)再次试测对象
本次试测选取了上海、江苏、山东和云南的8所学校进行试测问卷的发放,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63份,有效问卷697份。回收率95.4%,有效率87.1%。再次试测对象基本信息如表2-14所示。
表2-14 再次试测对象基本信息(N=697)
(二)再次验证
1.项目分析
本次测试同样采用T检验法和相关系数法进行检验,相关系数法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由于是再次试测,题项筛选应该严格按照筛选标准进行,以保证量表的科学性。因此,在本次测试中,皮尔逊相关系数低于0.30的题项将全部予以删除。
根据项目分析结果,工作投入感量表全部题项T检验均达到显著性水平,且相关系数均大于0.30,故全部题项予以保留;工作要求量表第14题T检验未达显著性水平,且相关系数为0.160,故予以删除;工作资源量表全部题项T检验均达到显著性水平,但第33题相关系数为0.254,予以删除;个人资源量表和社会资源量表全部题项T检验均达到显著性水平,且相关系数均大于0.30,故全部予以保留。项目分析结果见附录三、附录四。
2.效度分析
通过项目分析删除量表中的不良题项后,剩下的题目进入因子分析,以进一步删除题项及验证结构效度。
在做因子分析之前,同样需要通过KMO检验和Bartlett’s球形检验确定待分析的数据变量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本研究设定KMO值大于0.6和Bartlett’s球形检验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是可以接受的标准,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检验结果如表2-15所示。
表2-15 教师工作投入感调查问卷各量表再次验证的KMO值和Bartlett’s球形检验
根据表2-15所显示的检验结果表明,工作投入感量表、个人资源量表、工作要求量表、工作资源量表和社会资源量表均适合做因子分析。
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子,采取方差极大正交旋转进行转轴,结合概念界定的维度,限定各量表的因子个数,进行因子分析。本阶段,为保证量表的有效性,故将因子载荷值提高到0.5以上、累计方差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作为效度评价标准。附录五为各量表的因子载荷矩阵表,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改进后的各量表因子载荷值均在0.5以上,累计方差贡献率均达到60%以上。因此,改进后的各量表均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3.信度分析
本阶段的信度分析依然采用Cronbach’s α系数来验证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见表2-16),改进后的量表及各分量表相关系数均比较高,表明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表2-16 教师工作投入感调查问卷各量表再次验证的Cronbach’s α系数
(三)正式量表的形成
上述对改进后的量表进行的再次筛选和信效度检验表明,本研究所涉及的各量表的开发是比较成功的,符合测量学的要求,是一份可运用于大规模调查研究的科学有效的测量工具。因此,该调查问卷将直接运用于本研究的正式调查之中。
[1] Schaufeli,W.B. & Bakker,A.B.,“Job Demands,Job Resources,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Burnout and Engagement:A Multi-sample Study,”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4,25:293-315.
[2] 转引自李霞、傅红梅、谢晋宇《London的职业动机理论及其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启示》,《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第9期,第192~195页。
[3] 俞国良、罗晓路:《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第72~78页。
[4] 转引自段陆生《工作资源、个人资源与工作投入感的关系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 Tiger,L.,“Optimism:The Biology of Hope,Peterson C.The Future of Optimism,”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44-55.
[6] Scheier,M.E.,Carver,C.S.,“Optimsim,Coping and Health:Assessment and Implications of Generalized Outcome Expectancy on Health,” Health Psychology,1985(4):219-247.
[7] 陈瑞、陈红:《乐观主义研究简介》,《社会心理科学》2006年第4期,第16~19页。
[8] Hatfield,E.,Cacioppo,J.T.,Rapson,R.L.,Emotional Contagion,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9] Baard,P.P.,Deci,E.L.,Ryan,R.M.,“Intrinsic Need Satisfaction:A Motivational Basis of Performance and Well-being in Two Work Settings,”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004(34).
[10] May,D.R.,Gilson,R.L.,Harter,L.M.,“The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of Meaningfulness,Safety and Availability and the Engagement of the Human Spirit at Work,”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04,77(1):11-37.
[11] Rich,B.L.,Lepine,J.A. & Crawford,E.R.,“Job Engagement:Antecedents and Effects on Job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0,53:617-635.
[12] Britt,T.W.,Bartone,P.T.,Adler,A.B.,“Deriving Benefits from Stressful Events:The Role of Engagement in Meaningful Work and Hardiness,”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2011,6(1):53-63.
[13] Schaufeli,W.B.,Salanova,M.,González-Romá,V.,et al.,“The measurement of Engagement and Burnout:A Confirmative Analytic Approach,”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2002(3):71-92.
[14] 盛建森:《小学教师工作投入感与教学效能感关系的研究》,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15] 陈卫旗:《中学教师工作满意感的结构及其与离职倾向、工作积极性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第1期,第38~44页。
[16] 姜树民、刘纯龙、吕文静:《关于吉林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工作状况的调查分析》,《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2期,第26~28、100页。
[17] Schwarzer,R. & Jerusalem,M.,“Generalized Self-efficacy Scale,” J.Weinman,S.Wright,& M.Johnston(eds.),Measures in Health Psychology:A User’s Portfolio,Causal and Control Beliefs,Windsor,UK:Nfer-Nelson,2011.
[18] Pierce,J.L.,Gardner,D.G.,Cummings,L.L. & Dunham,R.B.,“Organizational-based Self-esteem:Construct Definition,Measurement,and Valid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9,32:622-648.
[19]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http://www.selfdeterminationtheory.org/intrinsic-motivation-inventory/.
[20] Scheier,M.F.,Carver,C.S. & Bridges,M.W.,“Distinguishing optimism from neuroticism(and trait anxiety,self-mastery,and self-esteem):A reevaluation of the Life Orientation Tes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4,67:1063-1078.
[21] 袁立新、林娜、江晓娜:《乐观主义—悲观主义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研究》,《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7卷第1期,第55~59页。
[22] Karasek,R.A.,“Job Demands,Job Decision Latitude,and Mental Strain:Implications for Job Redesign,” Administrative Scienee Qrarterly,1979,24:285-308.
[23] Karasek,R.A.,Job Content Instrument:Questionnaire and User’s Guide(Rev.1.1),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1985.
[24] Van Veldhoven,M. & Meijman,T.,“Measurement of Psyehosocial Job Demands with a Questionnaire:The Questionnaire Experience and Evaluation of Work(VBBA),” Amsterdarn:NIA.,1985.
[25] Spector,P.E.,Jex,S.M.,“Development of Four Self-report Measures of Job Stressors and Strain:Interpersonal Conflict at Work Scale,Organizational Constraints Scale,Quantitative Workload Inventory,and Physical Symptoms Inventory,”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1998(3):356-367.
[26] Marchese,C.M.,Ryan,J.,“Capitalizing on the Benefits of Utilizing Part-time Employees through Job Autonomy,”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2001,15(4):549-560
[27] Grandey,A.,The Effects of Emotional Labor:Employee Attitudes,Stress and Performance,Doctorial Dissertation: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1999.
[28] 〔美〕菲尔德著《工作评价—组织诊断与研究实用量表》,阳志平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9] Hackman,J.R. & Oldham,G.R.,Work Redesign. Reading,M.A.:Addison-Wesley,1980.
[30] Bakker,A.B.,Demerouti,E. & Verbeke,W.,“Using the 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 to Predict Burnout and Performanc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04,43:83-104.
[31] Bakker,A.B.,Demerouti,E.,Taris,T.,Schaufeli,W.B. & Schreurs,P.,“A Multi-group Analysis of the 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 in Four Home—care Organiz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ess Management,2003,10:16-38.
[32] 谌学英:《谈中学教师激励机制的建构——从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视角》,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3] 李晓:《学校领导行为、教师工作满意度及教师工作投入的关系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4] 安晓镜:《中小学教师工作特征、工作倦怠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5] 钟燕:《中学教师目标设置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6] 解亚宁:《心理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7] 解亚宁:《心理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8] 解亚宁:《心理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9] 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第30页。
[40] 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