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模式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进入21世纪后,对外汉语教学迎来了新飞跃,学习汉语的来华留学生数量增长迅速,汉语学习需求旺盛,中国国内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人数持续增长。相关调查显示,在这一教师群体中,绝大部分教师对教学工作保持积极的态度,具有明确、积极的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寻求专业发展的渴求强烈,但因对外汉语学科发展历史较短,教师水平地域差距普遍存在,教师质量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等原因制约了该类教师的专业发展。

鉴于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的引领和调节作用,本书选取教学评价为研究内容,倡导发挥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导向性作用,“以评促建”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帮助教师及相关人员树立新型对外汉语教师发展观,优化外派教师选拔制度,提高外派教师质量,完善国际汉语教师研究体系。基于现实需要及研究的可行性,本书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对外汉语教师评价基础理论进行初步探讨,在对国内外典型第二语言教师评价标准个案研究和对国内高校对外汉语教师评价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区分性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模式。

本研究始于对国内高校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的调查研究,选取了30所高校作为调查对象,辅以对对外汉语教师、在华留学生、教学管理者三类人群的深度访谈,研究发现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主要存在机制体制有待完善、评价观念存在偏颇、相关研究滞后等现实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客观地看待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相关问题而不囿于现状研究需要借鉴世界第二语言教师评价的先进经验。为此笔者在对美国教师保障体系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寻其对完善对外汉语教师质量保障体系的启示,对美国三大外语教师标准即《外语教师培养标准》《外语教师入职标准》《优秀外语教师标准》进行梳理,选取美国汉语教师教学评价个案进行分析,深感构建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的汉语教师教学评价模式需要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和教学理念作为指导,需要加强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与组织实施,确立符合学科发展阶段和特点的评价标准,重视针对教师评价的再评价,坚持评价标准的指导性与开放性、宏观性与个性化。

为了构建对外汉语教师区分性教学评价模式,力促汉语教师专业成长,本书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区分性评价理论、学习共同体理论、有效教学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对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现状的调研,分析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对教学评价的适用性,认为《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作为面向海内外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全体教师制定的知识、素质、能力综合框架,在教学评价实践中指导性较强,操作性有待提高。笔者对对外汉语教师、在华留学生、教学管理者三个群体展开汉语教师教学评价期许调查与访谈,对区分性汉语教师教学评价模式进行了构建,其中将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构建置于核心地位,形成了汉语教师教学评标标准五大模块77项标准和评价主体与方法适配参考框架图,最终尝试构建了专业发展为导向的对外汉语教师区分性教学评价模式雏形,并对其构建与实施细节进行了说明。

同时,本书对对外汉语教师区分性教学评价模式进行个案说明,选取了国家某“211”重点建设高校,根据其师资情况与发展状况对其新手教师评价模式进行了设计,将该模式的部分环节应用于实践,形成了系列的相关评价文本和评价方案实施细则。本书最后对对外汉语教师师资评价进行了探索性思考,提出了对提高对外汉语师资评价能力,为评价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培养对外汉语教师师资评价专业队伍,发挥汉语师资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导向作用,遵循汉语师资的区分性评价原则并注重其在实践中的适度性与情境性,大胆借鉴第二语言师资评价方面的国际经验,加强对外汉语师资评价的跨文化研究等问题的初步认识。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宁夏大学2018年度优秀出版基金的专项资助,在撰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宁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大力支持与配套出版资金扶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