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固绿了,乡亲们富了
新华社记者 刘海 唐亚蒙
[解说]宁夏西海固地区一度被称为“苦瘠甲天下”,曾被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认定是世界上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正是这片背负着太多历史标签和发展欠账的黄土地上的人们,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的60年里,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各种政策支持下,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如今,西海固生态改善,产业发展,百姓生活大为改 观。
[记者出镜]新华社记者刘海:“这里是宁夏固原市泾源县。泾源县位于宁夏的最南端,因为泾河发源于此而得名。大家透过我们的镜头可以看到,眼前满目苍翠的景色让人很难把它与昔日‘十年九旱、生态焦黄’的西海固地区联系起来,然而,这的确是西海固地区的9个贫困县区之一。”
[解说]西海固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这里沟壑纵横、生态脆弱,囊括了宁夏最为贫困的9个县区,人口200多万,占宁夏人口近三分之一。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85.6%,是宁夏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同期]宁夏固原市林业局造林科科长刘登甲:“从20世纪80年代起,宁夏先后实施吊庄移民、生态移民等移民工程。”
[解说]相继实施的移民工程将西海固100多万贫困群众搬出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山,搬迁到近水、沿路、靠城的区域。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宁夏启动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工程,将35万生态移民的迁出区土地全部收归国有,让土地休养生 息。
[同期]宁夏固原市林业局造林科科长刘登甲:“我们主要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禁牧,以及国家和自治区的一系列(生态工程),像三北防护林工程、400毫米降水线工程等一系列的生态工程。2000年的时候,固原市的森林覆盖率为12.8%,目前已经增加到25.1%,林草覆盖度增加到73%。年平均降水量基本达到450毫米。”
[解说]10多年来,西海固脱胎换骨,成为“旱塬绿洲”。在生态建设基础上,固原依托当地优势农业产业,在延链、增链上下功夫。比如固原市正在推进“一棵树、一株苗、一棵草、一枝花”的“四个一”工程,引进选育适合固原气候的经济作物,培育成固原山绿与民富的种子,力求在“种”出风景的同时“种”出产业。
与此同时,固原市还依托当地自然生态、丝绸之路遗迹等特色旅游资源着力发展旅游业,红色旅游、山水生态游、民俗游、乡村文化游等已形成亮 点。
漫步六盘山脚下的泾河源镇冶家村,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在青山绿水环绕中透露出桃花源般的清幽,每年吸引几十万游客纷至沓来。村里300多户乡亲,超过三分之一都开办了农家乐,走上了致富之路。
[同期]宁夏泾源县泾河源镇冶家村村支书兰胜利:“我们农家乐现在的规模从原来最早的40户发展到现在的127户,已经投入实体营业的有110户。从原来的3500多元人均纯收入达到现在的7600多元,整整翻了一番,这个数字是非常(可观),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解说]如今,在西海固,青山绿水逐渐成为一方百姓的金山银山,绿色产业链正在发挥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固原市从事乡村休闲旅游的经营主体达200余家,从业人员1.5万人,辐射带动4万多农民致富。
[同期]宁夏泾源县泾河源镇冶家村村民冶银龙:“现在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靠这个旅游业带动我们的农家乐,挺好的。”
[解说]当涸泽而渔的发展方式成为历史,青山绿水变成“金饭碗”,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的困难群众正在欣喜地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西海固,绿了;乡亲们,富了。华丽转身的西海固,不再是贫瘠、贫困的代名词,她的未来充满着无尽的希 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