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皇甫氏传谱千百载 梁家族主政数十秋
六盘山脉大关山、小关山之间河谷地带龙脉所在,人才济济。乌氏县、朝那县建置于战国时秦,农牧结合,经济发展,较早纳入中原文化,人的思想、见识、道德水准、文化水平自然和开化较晚地方的人不尽相同。人杰地灵,乌氏县和朝那县自然是人才荟萃的地方,朝那县皇甫族俊才绵延几十代,乌氏、梁氏家族出将入相,显赫一时。然而,古老的乌氏、朝那,曾经给皇甫家族、梁氏家族带来过巨大的荣耀和辉煌,也带来过太多的灾难和悲凉。他们家族植根于六盘山大地,而六盘山的山川河谷正是他们家族历史的见证。
皇甫谧是魏晋时期杰出的医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他的《针灸甲乙经》被列入“影响世界的100本书”之中。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号玄晏先生,生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经历了东汉、三国、西晋三个朝代,死于西晋太康三年(282年)。
安定朝那皇甫氏是东汉“累世富贵”、声名显赫的士族。皇甫谧的七世祖皇甫棱出任度辽将军,六世祖皇甫旗为扶风郡都尉,五世祖皇甫节为雁门太守,其弟皇甫规初为安定郡功曹,桓、灵时旗为安羌名将—“凉州四明”之一。皇甫谧的曾祖父皇甫嵩是镇压黄巾起义的悍将,官至太尉。皇甫规与皇甫嵩叔侄两代为皇甫氏家族建立了牢固的政治根基。
皇甫规是皇甫谧的五世堂祖父,生于汉和帝永元十六年(104年),从小在父亲皇甫旗的教育下读书习武。汉顺帝永和六年(141年),西羌侵犯三铺(今陕西关中地区),汉征西将军马贤率军在安定郡境内阻击羌军。尚是布衣的皇甫规务农在家,看到路过的马贤粗暴对待部下,认定必被西羌打败。果然不出皇甫规所料,马贤战败被杀,全军覆没。安定郡的将领知道皇甫规有军事才能,于是授予功曹之职,“率甲士八百,与羌交战,斩首数级,贼遂退却”。其后羌众又攻战陇西诸郡,皇甫规向朝廷上疏自荐,要求效力,并指出造成羌人起义的原因,是对羌族的“侵暴”,苟竞小利,则致大害。朝廷以其资轻望浅,未准所奏。
汉冲帝永嘉元年(145年),安定郡举荐皇甫规为孝廉方正。当时梁冀把持朝政。皇甫规在策问中指斥以外戚梁冀为首的官僚集团“德不称禄,在位素餐”,使皇帝“专听谄谀之言,不闻户牖之外”。梁冀忌恨皇甫规刺己,将皇甫规列为下等,皇甫规见此情形,托病回乡,梁冀指示州郡官员陷害皇甫规,数次几乎置于死地。皇甫规居家十四年,设馆教书,门徒多达三百余人,东汉名臣张奂、杨秉、陈蕃等皆从学门下。
汉桓帝延熹二年(159年),梁冀被诛,朝廷征召皇甫规,皇甫规没有接受。这时山东叔孙无忌起事,朝廷特以公车征召皇甫规为泰山太守。皇甫规到任后迅速稳定了秩序。延熹四年(161年)秋,西羌零吾、先零等部攻关中,护羌校尉段熲剿而不抚,终致羌人暴动愈烈,段熲亦被朝廷革职问罪,三公举荐皇甫规为中郎将,持节关西,讨伐零吾羌,先零诸种羌仰慕信任皇甫规,降者十余万。皇甫规在剿抚羌人的同时,还对地方贪官污吏进行查处。
皇甫规平羌回到安定郡,既不以权为家人和自己牟私利,又对为非作歹的官吏举奏甚多。从朝廷宦官到地方官吏豪强,对皇甫规都十分怨恨,共谋诬陷。说羌人归顺是皇甫规用财物收买的假降。汉桓帝也将信将疑,曾数次下诏书斥责皇甫规,并于是年冬召还京师,免去军职,拜为议郎。宦官索贿,皇甫规视而不理,宦官遂以“余寇不绝”,坐罪下狱。朝廷公卿及太学生张凤等三百多人上书桓帝为其鸣冤,始得释放,罢官归里。不久,北方边境与匈奴的战端又起,朝廷再次征召皇甫规为度辽将军,捍边抚民。他到任数月即发现中郎将张奂才干出众,上书皇帝推荐张奂取代自己,后来张奂升迁朝廷大司农,皇甫规复任度辽将军,在边郡数年,北边匈奴威服。在东汉末的“党锢之祸”中,所谓“党人”,大多被牵连进去,或被杀,或流徙,或监禁。皇甫规认为自己作为“西州豪杰”,不在“党人”之中,是一种耻辱。于是,皇甫规上书皇帝说,自己推荐张奂是附“党人”,太学生张凤等上书为自己争辩是“党人”附我,也应该坐罪。朝廷知而不问,当时人们都认为皇甫规很贤明。
永康元年(167年),皇甫规被征为尚书,后迁弘农(今河南灵宝)太守,封寿成亭侯,让封不受又转为护羌校尉。汉灵帝熹平三年(174年),皇甫规因病请求回归故里,在被召还途中卒于谷城(今山东平阴东阿镇),享年71岁。
皇甫嵩是东汉度辽将军皇甫规兄皇甫节之子,其父曾为雁门太守,皇甫嵩少年有志,好诗书,习弓马。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闻其才数聘未应。汉灵帝光和三年(180年)诏征为议郎,出任北地郡太守,以功封都亭侯。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军起义,皇帝召集群臣商讨对策,时为北地郡太守的皇甫嵩认为应该废除党禁,拿出禁中的钱,西园马厩中的马,分发给军士,前去征讨。皇帝采纳皇甫嵩的建议并拜为左中郎将,与朱俊一起率领四万人共讨颍川的黄巾军,皇甫嵩进军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黄巾将领波才在长社围攻皇甫嵩,皇甫嵩兵少,命令军士把苇草捆成火炬登上城楼,放火大喊,城上的士兵举着火把响应,皇甫嵩从城里率士兵敲鼓呐喊而出,进攻黄巾军的阵营,黄巾军惊恐,慌乱中四散逃走。五月,皇甫嵩、曹操和朱俊联合军队,与黄巾军交战,斩首好几万,皇甫嵩被封为都乡侯。皇甫嵩、朱俊乘胜追击汝南、陈国的黄巾军,在阳翟追击波才,在西华进攻彭脱,均获大胜。皇甫嵩上奏章叙述战争的情形,把功劳归于朱俊,于是皇帝加封朱俊为西乡侯。皇帝诏令皇甫蒿继续讨伐,镇压了黄巾大起义,以功拜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食槐里、美阳两县八千户。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皇甫嵩带领着三万军队屯守扶风,预防胡人北宫伯玉的侵扰。董卓篡逆,欲征召皇甫嵩做城门校尉,皇甫嵩接受征召。这年四月,董卓洗劫洛阳,西迁长安,公卿都来迎接,在董卓车前参拜,董卓对御史中丞皇甫嵩说:“皇甫义真,你害怕不害怕?”皇甫嵩回答说:“您以德辅佐朝廷,巨大的喜庆方才到来,我没什么理由害怕的!如果随意杀戮,滥施刑罚,则天下人人畏惧,岂仅是我一个人呢!”当皇甫嵩兵权最盛之时,除直接管理冀州,还可征发幽、青、徐、荆、扬、兖、豫七州军队,汉阳闫忠就曾劝他:征冀方之士,动七州之众,南下洛阳,剪除宦官,取而代之,皇甫嵩不听。皇甫嵩在其人生最后十年中残酷镇压了黄巾起义和依附豪强势力,试图挽救大厦将倾的封建王朝,背离历史发展潮流,被后世所批评,但其只有忠君之想,并无篡逆之心,在长时期的封建社会时期,还是受到广泛尊敬的。初平三年(192年),司徒王允使吕布杀董卓,关中董卓旧将李催、郭汜攻入长安,放兵掳掠,加以饥馑,民相食,皇甫嵩在忧愤中于献帝兴平二年(195年)死去。
三国曹魏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对士族大姓有优厚的政治特权,是门阀制度的成熟时期。曹魏时皇甫家族皇甫隆以开发敦煌、发展农业技术而著名,皇甫隆还深谙方士之术。他的“体欲常少,劳无过虚,食去肥浓,节酸咸、减思虑、损喜怒、除驰逐、慎房室,春夏泄泻、秋冬闭藏”之法,经魏王曹操施行,甚是有效。皇甫麟曾通过万人诣阙推荐,历任清水、新平、安定等郡太守。
皇甫谧是中国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针灸医学家。
《晋书·皇甫谧传》记:“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在叔母的教导下,皇甫谧彻然悔悟,发奋读书,最终成为远近闻名的饱学之士。四十岁时,后母不幸去世,叔父亲生儿子也有二十岁了,皇甫谧为了获得当时对士族的优厚待遇,遂归本宗(即皇甫嵩嫡传后裔)。后来他得了风湿,后半生一直病魔缠身,但仍然“手不辍卷”,“披月不怠”。还向晋武帝司马炎上表借书,武帝“送一车书与之”。皇甫谧不恋仕途,尽心于学术研究,“耽玩典籍,忘之寝与食”,“博综典籍百家之言,唯以著述为务”。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著述,尽管在传世的过程多有遗失,但现存且有篇目可考者尚有十余种。在文史方面著有《帝王世纪》《年历》《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郡国志》《国都城记》《玄晏春秋》《三都赋序》《庞娥亲传》《玄守传》《释劝论》等;在医学方面著有《针灸甲乙经》和《寒食散论》等。
皇甫谧一生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晋武帝时,朝廷先后数次征召,婉言谢绝,作《释劝论》以明己志,表白自己“持难夺之节,执不回之意”。又作《让征聘表》申述自己“执志箕山”。
西晋是皇甫家族的全盛时期,与皇甫谧同时或稍后的皇甫族人有皇甫陶、皇甫晏、皇甫商、皇甫重均为朝廷重臣或封疆大吏。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开始在朝中设置负责进谏的官员,以皇甫陶为首任谏官。有一次,晋武帝和右将军皇甫陶商谈政事,在言辞上发生了争执,散骑常侍郑徽上表请求惩罚皇甫陶。晋武帝说:“忠正的言论,唯恐听不到,郑徽越权,胡乱上奏,哪里合朕的心意!”于是罢免了郑徽的官职。
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年),皇甫族皇甫晏为益州刺史领兵讨伐汶山白马湖。军队来到了观阪,牙门张弘等人认为汶山道路艰险,而且害怕胡人众多,于是趁夜叛乱,杀了皇甫晏,军中大乱,兵曹从事犍为(今四川犍为)人杨仓指挥军队,奋力作战而死。张弘于是诬告皇甫晏,说“皇甫晏要率领自己一起造反”,所以把他杀了。把首级送到京师。皇甫晏的主簿蜀郡人何攀正在替母守丧,听说了此事,前往洛阳,证明皇甫晏没有造反。广兴主簿李毅向太守弘农人王浚说:“皇甫侯从书生出来做官,为什么要造反呢!而且广汉和成都紧密相连,其之所以统辖于梁州的原因,是因为朝廷想要控制梁州的要害,正是要防止今日这样的变乱。现在益州有乱事,就是本郡的忧患。张弘小小叛贼,应该立刻前往讨伐,不能错过了机会。”于是王竣派出军队讨伐张弘并平灭三族,晋武帝下诏任命王浚为益州刺史,皇甫晏“获清白誉”。
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年),皇甫商做长沙王司马义的参军,皇甫商的哥哥皇甫重做秦州刺史。李含挑拨河间王司马颗说:“皇甫商受到司马义的信任,皇甫重最终不会接受别人任用的,应该早日除掉他。”皇甫重知道了这件事,发动陇上军队来讨伐李含。司马义派使者诏命皇甫重停止用兵,征召李含做河南尹。李含接受征召,可是皇甫重不接受命令,司马颗派遣金城太守游楷、陇西太守韩稚等人,联合四郡军队攻打他。司马颗秘密命令李含和待中冯荪、中书令卞粹谋杀司马义。皇甫商收捕李含、冯荪、卞粹,杀了他们。司马颗派张方做都督,率领七万精兵进犯洛阳,司马义命令左将军皇甫商率领一万多人到宜阳抵御张方。司马义想与大将军司马颖和解,送信陈述利害关系,司马颖回信说:“请斩下皇甫商等人的头颅,就率领军队回到邺都。”司马义不答应,并派皇甫商暗中出城,拿着皇帝亲手诏书,命令游楷等人停止军事行动,要秦州刺史皇甫重进兵讨伐司马颐。皇甫商到达新平,遇到了他的外甥,外甥一向厌恶皇甫商,把消息告诉给了司马颐,司马颐捉住皇甫商后,立即杀了。
游楷等人攻打皇甫重,皇甫重让他的养子皇甫昌寻求救援。皇甫昌拜见司空司马越,司马越不愿出兵。皇甫昌就与以前为殿中人的杨篇一起,伪称奉司马越的旨意,从金墉城迎出羊皇后,用皇后的命令发兵讨伐张方。朝廷官员开始都跟随皇甫昌,很快知道是伪令,就一起杀了皇甫昌。司马颐请派御史向皇甫重宣布诏令,命令他投降。皇甫重不遵行诏令。抓宣布诏令的御史马夫,询问说:“我弟弟带兵过来,快到了吗?”马夫说:“他已被河间王司马颐害死了。”皇甫重当即杀掉马夫。这样城里知道没有外援,就一起杀了皇甫重投降。这是皇甫家族中不幸的一幕,他们都为西晋的“八王之乱”做了殉葬品。东晋十六国时期,皇甫氏的原籍安定郡成为少数民族政权互相争夺的主要战场,皇甫氏家族的代表性人物多避乱江南。所以前后赵,前后秦及赫连夏统治这一带的时期,仅有如皇甫赛、皇甫序等无足轻重的人物。流入前燕的有皇甫岌、皇甫真。皇甫真是这一时期较为著名的人物,曾为慕容氏谋主,任太尉、侍中,前秦苻坚使郭辨暗察形势,归报苻坚说:“燕朝无纲纪,鉴机识变唯皇甫真耳!”其兄皇甫典及侄子皇甫奋、皇甫覆均在前秦为官。
北魏时,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恢复时期,生产发展,生活稳定。但由于精英外流,北魏前期未见皇甫氏的突出人物。只有皇甫集,仪同三司,雍州刺史,右卫大将军,封临泾县公,其弟皇甫度,为尚书右仆射,进司空,领将军,封安定县公,这二人是灵太后的舅舅。北魏宣武永平三年(510年)和永平四年(511年),皇甫族人有别驾从事皇甫轨,祭酒从事皇甫恂。在史籍中查到的渡江南下的皇甫族人,有刘宋时南顿太守皇甫烈,宁朔将军中军皇甫贤;南齐时有皇甫仲贤、皇甫耽、皇甫肃;萧梁时有南安太守皇甫谌。其中最显达的一支是齐高宗明帝萧鸾的右军将军皇甫光,后随豫州刺史裴叔业降北魏,为辅国将军假南兖州刺史、渤海太守,其兄皇甫椿岭为薛安都督、岐州刺史。椿岭的儿子皇甫旸是魏丞相高阳王元雍的女婿,历冠军将军、豫州刺史,进安南将军、光禄大夫。皇甫旸之子皇甫长卿为太尉司马,是北魏末最显达的一支皇甫族人。
北齐、北周时有皇甫玉和皇甫遐。历经南北朝、隋、唐有皇甫澄,为南齐秦、凉二州刺史,其子皇甫徽为萧梁安定、略阳二郡太守(此州、郡均为江南侨置),后随妻兄夏侯道迁入北魏为征虏府司马,家居汉中。皇甫徽生有二子,长子皇甫和,字长谐,移居京兆,曾任北魏济阴太守,无后追赠散骑常侍大将军、仪同三司,泾州刺史;次子皇甫亮,字君翼,历尚书殿中郎、任城太守,封爵榆中男,赠骠骑大将军安州刺史。皇甫和之子皇甫瑶,字景瑜,受知于宇文泰,北周保定中为蕃部中大夫,进骠骑大将军隋州刺史,也有子二人。长子皇甫谅,少知名,位吏部下大夫;次子皇甫诞,隋开皇初为治粟御史、尚书左丞,后拜汉王杨谅并州总管府司马。晋王杨广即位,杨谅举兵谋反,皇甫诞屡谏不纳,遭杀害,炀帝赠柱国左光禄大夫,封弘义郡公。其子皇甫无逸,字仁俭,为历阳太守、封平舆侯,入唐后为刑部尚书、封滑国公,历陕南东道行台民部尚书,迁御史大夫。皇甫无逸为其父皇甫诞立碑一座,这就是由唐初“十八学士”之一的燕国公于志宁撰文、大书法家欧阳询书丹的著名《皇甫府君碑》,是欧体书法的代表作。其子皇甫恡是沩州刺史,其孙皇甫忠在开元时为卫尉卿。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对这一支皇甫氏的记载是:“瑶生诞。诞生无逸,唐户部尚书、滑国公,生恡。恡,沩州刺史;生忠,殿中监。逸三从弟彬,郎中,秘书少监。”
隋代著名的皇甫族人有皇甫绩,其祖父皇甫穆为北魏陇东太守,父亲皇甫道为北周湖州刺史、雍州都督。皇甫绩有功于北周武帝宇文邕,封义阳县男。隋文帝即位,皇甫绩又为开国功臣,加开府,进郡公,拜大将军,后为信州总管、督十二州诸军事,病死于家中。其子皇甫思嗣爵,官至尚书主爵郎。隋大业时另有皇甫议主持开凿了京杭大运河的其中一段。
唐朝太宗李世民时有谏官皇甫德,贞观八年(634年),中牟丞皇甫德上书,说朝廷修建洛阳宫,是劳役疲民;收取地租,是厚敛百姓;天下女子崇尚高髻,是由于宫中的不良习气所影响。李世民看了奏折后大怒说,这个皇甫德是想让国家不收一分钱的赋税,不让使用一人劳役,还要宫中的女人不长头发,他才满意,欲杀掉皇甫德。魏徵知道这件事后,急忙上书规劝李世民说,昔日贾谊向汉文帝上书时曾有“可为痛哭者三,可为长叹者五”的言辞,自古上书者言辞不激切,难以打动帝王之心,如果杀了皇甫德,以后谁还敢向皇帝说实话。李世民思虑再三,赐给了皇甫德绢二十匹,以示褒赏。此后武则天时有酷吏皇甫文备,玄宗天宝时有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代宗大历时有凤翔节度使皇甫温和“大历十才子”之一的皇甫曾。
唐朝最为著名的皇甫族人当数皇甫镈和皇甫镛兄弟,皇甫镈是宪宗元和时的宰相,以整顿财政被进用。
其弟皇甫镛字和卿。平时“寡言正色,衣冠甚伟,不屑世务,所交皆知名士”。唐宪宗在位期间(806—820年),他的兄长,权倾一时。皇甫镛经常告诫哥哥,权宏太盛,会物极必反,而哥哥根本听不进弟弟的劝告。皇甫镛决定从京城长安迁往东都洛阳居住。
皇甫镛历任河南少尹、国子监祭酒、银青光禄大夫。在任太子右庶子时,与诗人白居易等名士成为好友,经常在一起把酒论道,吟咏终日,根本不把功名利禄荣华富贵放在眼里,被当时社会各界人士称之为“达人”。所以当新皇帝穆宗继位以后,在惩办皇甫镈一伙党羽罪臣时,皇甫镈虽然是皇甫镈的同胞弟弟,却没有受到牵连。
皇甫镛于开成元年(836年)病故。他一生道德、文章兼优,能文、工诗,著有诗文十八集,《性言》十四篇。白居易亲自给他撰写了《安定皇甫公墓志铭并序》,载《白氏长庆集》。
皇甫枚(生卒年月不详),唐末文学家。字尊美。咸通年间(860—871年),任汝州鲁山县(今河南鲁山)县令。
李唐王朝灭亡,五代朱梁政权建立以后,皇甫枚仍然“心系本朝,宁投草莽而不忍为粱之臣仆”,闭门专心写作“追记威通时事”,精心创作出一部传奇小说集《三水小牍》(上下卷)。由于他效法古人,不食“周粟”,最后因贫病交加而“终老汾晋”。
唐朝皇甫家族还有族人皇甫冉,著名文学家皇甫湜、皇甫松父子,五代十国有皇甫立、皇甫遏、皇甫晖。
皇甫遇、皇甫晖,在《五代史》中有传。宋朝有皇甫继明和皇甫坦,《宋史》有传。明代有皇甫津、皇甫斌、皇甫仲和,《明史》有传。
皇甫氏显赫的家族,其名人自汉至明史所不绝一千六百多年,其深厚的文化蕴涵为中华文明史做出了巨大贡献。
乌氏梁氏家族,由梁统随汉光武攻打隗嚣,官封侯爵给梁氏家族打下了政治和经济基础。
梁统,(生卒年月不详)字仲字。先祖梁益耳是春秋时代晋国的大夫。王莽篡权后,梁统在家乡任地方小官。淮阳王刘玄打倒新莽政权,恢复汉室,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继位,改年号更始。梁统归顺刘玄,于更始二年(24)被封为中郎将,任酒泉(今甘肃酒泉)太守。为时不久,赤眉军攻进长安.推翻更始政权。这时他与波水将军窦融及河西五郡太守们共同举兵宣布“保境”(实际上是割据)。大家公推梁统做大将军,梁统坚决不干,便改窦融为大将军。梁统自任武威(今甘肃武威)太守。
刘秀的东汉政权建立以后,建武五年(29年),河西各郡地方长官推派代表去京城洛阳“诣厥奉贡”,表示拥护光武帝。东汉皇帝对河西地方官的归顺进行表彰,梁统被封为宣德将军。不久,天水地区实力派隗嚣叛汉,与四川割据政权刘表结伙发难,梁统又率部跟随光武帝御驾亲征。打败隗嚣后,被加封成义侯,仍然回任河西原官。建武十二年(36年),梁统被调到京城,改封高山侯,任太中大夫,参与朝廷最高决策。
梁统“性刚毅而好法律”,在任期间注重法治。他任武威太守时,“为改严猛,威行邻郡”,重用清廉官吏,把治理地方的安定和富裕看作重要事情去做。
梁松,字伯孙,梁统长子。娶光武帝大女儿舞阴公主为妻,成为当朝驸马,由郎将提升为虎贲中郎将。他熟读儒家经典,研究历史,通晓治国方略,深受皇上宠爱。光武帝死后,曾奉遗诏,担当新帝汉明帝的辅政大臣,封为太仆。明帝四年(61年),在窦皇后和权臣窦氏兄弟的操纵下,制造“飞书”(匿名信)事件,受到诬告而被拘审,死于监狱中。妻儿们都被强迫迁赶到交州九真郡(今越南清化境内)。
梁竦,字教敬。梁统之子,梁松之弟。约生活在东汉明帝、章帝时期,是有名的文学家。自幼勤学,对《周易》颇有研究。少年时已是才华横溢,招徒讲学,从事教育事业。汉明帝永平四年(61年),祸从天降,因兄长梁松遭遇匿名信的诽谤而下狱身死,梁竦与弟梁恭遭到株连,被发配交州九真郡(今越南清化及义静省东北地区)。途经湘江时,此情此景,勾起他对伍子胥、屈原的无限怀念,由他们无辜被贬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和处境,遂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挥笔写下了《悼骚赋》。
梁竦历数历史上的先哲贤士,并借这些先哲们的治国与乐道,抒发自己“既匡救而不再兮,必殒命而后仁”的积极入世思想和苦闷心境,准备以死来抗争,以死来成“仁”。
汉明帝后期,梁竦回到故乡。自回到安定郡后,闭门自养,不与外界往来。终日读名家经典,他将世情和激愤都寄托在故纸堆里。遂“著书数篇,名曰《七序》”。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为《七序》作序,并给以极高评价:“孔子著《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梁竦作《七序》而窃位素餐者惭。”可惜《七序》已佚。虽原书已佚,大致内容是当时梁竦仕途无望的苦闷心境的写照。他曾登高望远而叹息:“大丈夫居世,生当封侯,死当庙食。如其不然,闲居可以养志,诗书足以自娱,州郡之职,徒劳人耳。”因此,朝廷多次任他为官,他都一一拒绝,终生不愿为官。同时,也对朝政的昏暗、奸佞用事者进行揭露和抨击。
梁竦生有三女,其中有两个女儿被汉章帝封为贵人。小贵人生皇子刘肇,即后来的汉和帝。
汉章帝建初八年(83年),梁竦遭皇后窦氏陷害,下狱死。直至和帝继承皇位,为梁竦平反,并追封为褒亲愍侯。
梁商,梁统孙,梁雍子。汉顺帝国丈。永建元年(126年),“袭父封乘氏侯”。阳嘉元年(132年),女儿被立为皇后,妹妹又被封为贵人,自己也被加为特进、拜执金吾。阳嘉三年(134年),封为大将军,地位日益显赫。梁家自从梁竦衰败之后,到梁商时又开始重新崛起。
梁商“少通经传,谦恭好士”。在辅佐顺帝期间,“自以戚属居大位,每存谦柔,虚己进贤”。顺帝先后封梁商长子梁冀为襄邑侯、少子梁不疑为步兵校尉,梁商都上书相辞,主张选贤任能。他起用陈龟、李固、周举等有才干的人入朝担当重任,“于是京师翕然,称为贤辅,帝委重焉”。
在对待少数民族的关系方面,梁商主张实行安抚政策,反对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征讨,以缓和民族矛盾。
梁商虽身为大将军执掌朝廷军政,权倾一时,但仍然居官清廉,严格要求梁氏族人严于律己,不能以权干法。在他病危弥留之际,把儿子梁冀叫到病床前说:我死后要节俭办丧,及时落葬入土。送葬之日,皇帝命中宫亲自扶灵,皇帝也到宣阳亭上,目送他“上路”,并追谥为“忠侯”。
梁冀,字伯卓。梁商子。两妹为顺帝、桓帝皇后。少年时代就倚仗皇亲国戚的身份,游手好闲,酗酒斗殴,放鹰斗鸡,赌博嫖娼,是京城有名的纨绔恶少。
永和元年(136年),梁冀在担任河南尹时,贪赃枉法,无恶不作。当时担任洛阳令的吕放,是他父亲过去的门客,便把梁冀在河南的所作所为告诉了梁家。梁冀受到父亲的责骂之后,知道是吕放告的状,便将吕放暗杀了,又杀了一个所谓的“仇人”及其一家,无故枉杀一百多人。
永和六年(141年),父亲病故,梁冀被汉顺帝特命为大将军,继承父职,执掌朝政。他乘机把弟弟梁不疑提升为河南尹,帮自己捂住在河南的恶政。当时有位光禄大夫名叫张纲,大胆上奏皇上,举劾梁氏兄弟“外戚蒙恩”“专肆贪叨”纵恣无极”,不宜担当要职。梁冀对张纲怀恨在心,找到借口,把张纲挤出京城,贬到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去当太守。
汉安三年(144年),汉顺帝刘保病故。太子刘炳继位,改年号永嘉,史称汉冲帝,年仅两岁。梁冀的妹妹梁皇后成为皇太后,并临朝执政。但小皇帝不到一年就死了。梁冀与梁太后秘密谋划,“定策禁中”,选中渤海孝王的八岁幼子刘缵当了新的小皇帝,改年号本初,史称汉质帝。汉质帝虽然年少,但聪慧、勇敢,早已知道粱冀是奸臣,对满朝的文武大臣们说:“此跋扈将军也。”于是粱冀就让太监在食物中下毒,害死汉质帝。梁家兄妹决定让汉章帝刘恒的曾孙刘志做新皇帝,改年号建和,史称汉桓帝。新皇帝也只有十五岁,梁太后仍然临朝执政,因而朝中军政大事仍然是梁氏兄妹把持。
梁家在京郊强占民田,大兴土水,修建的私家园林,方圆近千里,赛过皇家园林。梁冀还抢掠平民数千人,强迫他们成为奴婢,对外谎称这些人是“自卖人”。
梁冀把持朝政,控制汉室长达二十余年,“百僚侧目,莫敢违命,天子恭己而不得有所亲豫”。延熹二年(159年),梁太后、梁皇后相继去世,梁冀失去了靠山。不久,桓帝与宦官单超、具瑗、唐衡、左怕、徐璜等五人谋划收缴了梁冀的大将军印绶,夺回了兵权。梁冀自知大势已去,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便与妻子一同自杀,受他们牵连被处死及免职者数百人。家产被抄没,变卖“合三十余万万,以充王府,同减天下税租之半”。
梁妠,东汉顺帝皇后。梁商的女儿。梁妠是东汉三大临朝执政著名的皇太后之一(邓太后、窦太后)。
梁妠自幼心灵手巧,既喜欢读书,又有一手很好的针线功夫。她九岁就已经熟读《论语》,能吟诵《诗经》,并能讲解这些儒家经典的微言大义。她还常以《列女图》中的故事人物为榜样,时时对照自勉。她的父亲对这个女儿所表现出来的才智看在眼里,喜在心中,非常偏爱,并进行重点培养。梁商经常对族人们说,今后能为我梁家光宗耀祖的人,“倘兴此女乎?”
元初五年(118年),十三岁的梁妠与她的姑姑一起被选中入宫,后被汉顺帝刘保封为“贵人”。梁妠凭着美貌和智慧以及管理才干,很快在后宫崭露头角,于阳嘉元年(132年),被立为皇后。由于梁氏读书多,有思想见解,能“深览前世得失”,“不敢有骄专之心”,不仅把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还能帮助皇帝治理朝政。汉顺帝死后,她相继成为冲帝、质帝和桓帝三朝的皇太后,并持续临朝执政长达十九年。
和平元年(150年)春,梁纳将朝政归还给汉桓帝刘志,当年病故,葬于宪陵,追封为顺烈皇后。
东汉王朝加强专制体制,在一定时期内起着稳定封建秩序的作用。但和帝以后,强化的专制体制起了相反作用,促成了外戚、宦官的专权和他们之间的斗争。顺帝之后,梁氏家族在封建专制和外戚宦官斗争中,举足轻重。梁太后和梁冀先后选冲(两岁)、质(八岁)、桓(十五岁)三帝。梁太后也任用宦官,扩充太学,尽量争取士大夫和宦官的支持,但根本大权掌在梁冀手中。梁氏一门先后有七人被封为侯爵,两人居大将军。内庭中三人为皇后,六人为贵人。三人为驸马,七位夫人食邑封爵,其余被封为将、尹、校等官者五十七人。
安定乌氏除梁统家族外,梁姓有名气者莫过于梁鹄、梁御、梁睿。
梁鹄,生卒年不详,字孟皇。
梁鹄经历了三国初年的兼并和战乱。曾任凉州刺史,后回朝廷供侍中之职。汉灵帝又以侍中升迁为选部尚书(三国魏时改选部为吏部,主管选举之事)。
梁鹄少年时读书刻苦用功,自幼喜欢书法。朝廷举荐孝廉时入京城,被任为“郎”官。不久入鸿都门(是当时最高的学府)学习,在东汉书法家师宜官教授下学习八分书。八分为隶书一体,亦称“分隶”“分书”,其名始于魏晋。师宜官性嗜酒,酒后挥毫,无拘无束,狂放不羁,且又多书写于墙壁或字版上。梁鹄从不放过师傅酒后挥毫的机会。每饮酒,梁鹄必为老师多准备字版,随后拿回来细心钻研框架结构,勤学苦练,掌握书写技法,书艺由此大进,并“以善八分书知名”。师徒比较,师善小字,鹄善大字,“龙威虎振,剑拔弩张”。梁鹄书迹用笔斩截,干脆利落,骨气凝重,筋力丰足,笔势雄健,意志戆宕,方笔多于圆笔,凌厉中见朴厚,方正中多变化,充分体现了八分书的精熟和超迈。
三国鼎立,师宜官投奔吴国袁术,为其将;梁鹄奔蜀国刘表于荆州。魏国曹操破荆州,召见梁鹄。梁鹄遂归曹操,做洛阳令,后任曹魏军假司马(即司马的副职)。曹操常以梁鹄书写的条幅悬挂帐中或订在墙壁观赏。梁鹄已成为当时书法界的卓然大家,很多有名建筑的碑文书法出自梁鹄之手。当时因处战乱年代,梁鹄书迹所留甚少。传世佳作珍品有《孔羡碑》《修孔子庙碑》《孔子庙碑》《受禅表》等。
梁御,北魏将领,字善通,先祖曾改姓纥豆陵氏。高祖名为俟力提,所以梁氏先祖可能是少数民族或者是汉族投向少数民族。
梁御少年好学,精通弓马武艺。北魏高平起义时,万俟丑奴占据原州城,南进关中地区。北魏派尔朱天光、贺拔岳等率军征讨。尔朱天光任命梁御为宣德将军,所部担任前锋部队。因在征战中累积军功,被北魏孝庄帝升授为镇西将军、东益州(今四川成都)刺史、第一领民酋长,加封白水县伯(一说白水县侯)。不久又改任西征将军、金紫光大夫,协助贺拔岳镇守长安。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贺拔岳被秦州刺史侯莫陈悦谋害,梁御带领诸将共同拥戴时任北魏朝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关西大将军、略阳县公、夏州刺史的宇文泰(就是后来的周文帝),讨伐侯莫陈悦。宇文泰提升梁御为武卫将军。后改任大都督、雍州刺史和车骑大将军。西魏时期,跟随宇文泰收复弘农(今河南灵宝北),攻占沙苑(今陕西大荔南),屡立战功,再升右卫将军、尚书右仆射,加侍中、开府仪同三司,晋爵广平郡公、雍州(今陕西华县)刺史。大统四年(538年)病故。魏文帝赠梁御为太尉、尚书令、雍州刺史,谥“武昭”。
梁睿(531—595年),两魏、北周、隋三朝元老,大将军。梁御的儿子。字恃德。“少沉敏,有行检”。西魏文帝时,作为功臣的儿子被收养在皇宫中多年,与各位皇子一起“同师共业”。七岁就被破格批准承袭父亲的爵位,成为小广平郡公。魏恭帝继位,再升封为五龙郡公渭州(今甘肃陇县东南)刺史。北周孝闵帝宇文觉代魏称帝后,梁睿效忠新帝,仍被封御伯,任中州刺史,镇守新安(今河南新安),以防备北齐。“齐人来寇,睿辄搓之。帝甚嘉叹,拜大将军”。天和五年(570年)六月,北周武皇帝字文邕表彰他辅佐有功,晋爵为蒋国公。先后升任敷州(今陕西洛川东南)刺史,凉、安(今四川剑阁)二州总管,进位柱国。益州(今四川成都)总管王谦发动巴蜀兵变,攻陷始州(即安州)。杨坚命梁睿为行军大元帅,率部骑二十万大军讨伐王谦。梁睿一路破通谷,拔龙门,抢巴西,战成都,大败叛军,并将王谦俘斩。平定益州的叛乱之后,代替王谦任益州总管。后来梁睿又支持杨坚篡夺北周政权,成为隋朝的开国功臣。隋开皇十五年(595年)二月,梁睿跟从隋文帝到洛阳不久病故。谥曰“襄”。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下诏改封梁睿为戴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