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教师
一、教师的概念及职业概述
1.教师的概念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根本任务(天职、最基本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2.教师的职业概述
(1)职业性质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一种专业人员,1994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立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2)教师的作用
①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关键性作用。
③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3)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
①非职业化阶段
比如原始社会的巫师就是主要的教育者,但他们不是专职的教育者。
②职业化阶段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出现,是教师职业化阶段的标志。
③专门化阶段
世界上最早的师范培训学校出现在法国,我国最早的专业教师培养机构出现在清末。(清末的盛宣怀创建了南洋公学,南洋公学建有师范院,是我国最早的专业教师培养机构)
④专业化阶段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确立了教师的专业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确立了教师的专业
技术人员身份。
(4)教师的职业角色
教师职业角色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①“传道、授业、解惑”角色。(出自韩愈的《师说》)
②示范者角色。(我们教师要做一定的展示并为学生树立规范和榜样,一言一行都要做到以身作则)
③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作为教学活动的管理者,教师的管理类型分为强硬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管理型。强硬专断是指老师十分强硬,学生没有自主权;仁慈专断是指老师对学生关怀备至,但课堂中比较严厉,让学生又爱又恨。注意区别。从字面意思来看,民主管理型肯定是最科学的管理类型)
④“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角色。(比如班级中有留守儿童的教师,就承担着家长代理人和父母的角色)
⑤“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角色。
红领巾提示
除了以上角色之外,在多选题中,只要是合理的角色都可以选,比如老师在家校合作中有“沟通者”的角色;两个学生打架,老师要承担“协调者”的角色;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老师要承担“心理调节者”的角色…这是教师角色最大特点——多样化的生动体现。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多选题、简答题)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这五个特点本身有可能会考简答题,所以先列出来,然后择其要点重点说明。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多选题、简答题)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其工作性质、任务及过程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劳动性质的复杂性。(和其他职业不同,主要是教书育人)
(2)教师劳动对象的复杂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
(3)教师劳动任务的复杂性。(一个老师要教几十个学生)
(4)教师劳动过程的复杂性。(既要备课,又要教课,还要批改作业)
(5)教师劳动手段的复杂性。(需要掌握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教学)
红领巾提示
教师劳动复杂性的几个关键词可以巧记为“对手过任性”。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面对不同特点的学生,我们要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也要不断创新(有句名言叫“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同时,教学过程不可能按照备课时想象的那样一成不变,总会有一些突发情况的出现,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具有“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育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单选题、名词解释题有可能会考)
红领巾提示
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等都是教育机智的体现。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是指教师劳动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通过长期的工作来培养和影响学生。体现教师劳动长期性最知名的一句名言就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师劳动的间接性指老师会通过培养和影响学生来促进文化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指每个老师在课堂中都是一个人在讲课,而且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成果的群体性是指同一时期的不同教师或者同一学生不同阶段的老师共同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品格和学识。
三、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师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师的能力素养、教师的职业心理素养。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简答题)
(1)对待事业,应当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职业道德的基础,也是教师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
(2)对待学生,应当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具体体现在热爱学生上,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同时,师德的灵魂和核心也是热爱学生)
(3)对待团体,应当团结协作。
(4)对待自己,应当为人师表。
红领巾提示
热爱学生的具体要求:(简答题)
1.把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3.要全面关怀学生。
4.要关爱全体学生。
5.理解和宽容学生。(主要是面对犯错误的学生)
6.解放学生。(主要是解放学生被压抑的主观能动性)
7.对学生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可以巧记为“两爱两全两解一情绪”。
2.教师的知识素养
(1)政治理论修养。(比如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这是学科老师本来就应该掌握的知识,所以又叫本体性知识,这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比如艺术、文学、科技常识等,和上一条结合起来,那就是教师掌握的知识既要精,又要广)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和教学活动有关的科学理论知识,这本笔记就是典型的教育科学知识,也叫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及各科教材教法是教师首先要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育学科知识)
(5)丰富的实践性知识。
3.教师的能力素养
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4.职业心理素养
(1)高尚的师德。
(2)愉悦的情感。
(3)良好的人际关系。
(4)健康的人格。
四、教师专业发展
1.作为老师,不能止步不前,而是应当不断发展自身。专业发展可以自我发展,也可以委托教育机构或专业师范院校来提升知识、能力、技能。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2.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以及最终体现在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3.教师发展有一个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该理论认为教师发展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非关注阶段。(比如初高中阶段,就是为了考大学,不会想今后从事什么工作)
(2)虚拟关注阶段。(师范教育和实习阶段,准教师)
(3)生存关注阶段。(从学生到教师的过渡时期,新手教师主要关注的是人际关系问题)
(4)任务关注阶段。(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表现,仍不是学生的学习)
(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专家型教师)
4.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1)主体自主性。
(2)阶段性:准备——适应——发展——创造。
(3)终身性。
5.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教师专业发展内容中,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是专业能力的提高,专业能力的提高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6.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四大途径,分别是师范教育、入职教育、在职培训和自我教育。其中,师范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始和奠基阶段,自我教育是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7.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有四个,分别是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人格特征和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重点需要掌握教育专业素养,教育专业素养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具备良好的教育能力和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关于先进的教育理念,又分为新的教育观、新的学生观和新的教育活动观。需要重点关注学生观,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澜有一个著名观点,就是要树立“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即“全面+个性、全体+个体、现实和未来”。
第二节 学生
一、学生的特点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客体。因为学生无论在心理还是智力方面都不成熟,依赖于教师的教育,所以学生的特点就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
红领巾提示
“向师性”就是向老师学习,对应的教师劳动的特点是示范性。
2.因为学生本身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综合第1条和第2条知识点,学生是教育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作为教育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1)自觉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基本表现。
(2)独立性:也叫自主性,这是自觉性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3)创造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体表现在
(1)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
(2)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
(3)学生具有发展的需要。
(4)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二、现代学生观(本节重点)
1.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需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具体阐释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作为一个正处在发展阶段的人,肯定会犯错误,那么我们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当案例分析题中出现“教师不允许学生犯错误”时,就是违背了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的具体内涵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简答题)
(1)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如果案例分析题中出现两个学生的对比时,比如小强同学活泼好动,小明同学沉默安静,这就要运用每个学生拥有自身独特性的学生观去看待这个问题。
另外,既然每个学生都不一样,那么就应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材施教。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责权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是让学生严格按照教师的步骤和思路进行学习还是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呢?很明显是后者,这就是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具体体现。
三、学生的社会地位
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第25号决议通过了它建立在《儿童权利公约》以下四项基本原则之上:
1.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2.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3. 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4. 无歧视原则。
第三节 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概述
1.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
2.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里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3.比方说老师一般比学生大20岁左右,年龄上有一代人的差距,上一代教下一代,这就是师生关系中的社会关系。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教育是老师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这就是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工作关系也被称为教育关系。教育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其他师生关系皆服务于这一关系。其他的师生关系还有人际关系、心理关系等等,这些关系不是重点,记住工作关系即可。
4.在教育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两种明显对立的师生关系观点,分别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代表人物为赫尔巴特)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代表人物为杜威、卢梭)。
二、师生关系的内容
师生关系主要有三大点。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2.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三、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
1.专制型。
2.放任型。
3.民主型。
大家应该知道,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型的。
四、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分别是教师方面、学生方面和环境方面。比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教师的人格因素会影响到师生关系。学生对自我认知的程度,学生对老师的态度也会影响到师生关系。再有,整个社会大环境是尊重老师还是不重视老师,都会影响到师生关系。
五、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与方法(简答题)
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得从教师、学生、环境这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入手。
1.教师方面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4)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5)发扬教育民主。
(6)主动和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8)提高法治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9)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红领巾提示
影响师生关系的诸多因素中,学生不成熟,环境因素又太宽泛了,因此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教师身上。所以,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核心因素、主导因素是教师。
2.学生方面
(1)正确认识自己。
(2)正确认识老师。
3.环境方面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2)加强学风建设。
六、理想师生关系(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人际关系上,尊师爱生。
2.社会关系上,民主平等。
3.教育关系上,教学相长。
4.心理关系上,心理相容。
红领巾提示
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比较容易混淆。人际关系上是尊师爱生,社会关系上是民主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