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原谅别人,其实是在解放自己
冤冤相报何时了
宽容是一种涵养。对别人宽容体现着你的从容自信,是风度;对别人宽容体现着你的宅心仁厚,是善意。用宽容取代愤怒,可以化干戈为玉帛;用宽容代替报复,可以化戾气为祥和。
金大中在他七十四岁高龄的时候,击败所有对手就任韩国总统。上任之后,金大中设宴在总统府招待了四位前任韩国总统,这四位,正是在他漫长又曲折的政治生涯中无数次迫害他的政治敌人。
1971年,时任韩国总统的朴正熙在大选中大规模舞弊以谋求连任,而首次参选的金大中却一下子获得了540万张选票,让朴正熙的阴谋差点泡汤。尽管朴正熙以微弱的差距险胜,但这次大选让他看到了金大中的威胁,于是下决心除掉金大中。1971年8月,朴正熙在金大中前往光州的路上制造“意外车祸”,在这场车祸中,金大中的骨关节遭到严重损伤,从此变成了“跛行人”。车祸未能杀死金大中,朴正熙就又让中央情报局策划了一起绑架案,想要将金大中碎尸沉海,由于事情进行得并不顺利,金大中有幸捡回一条命。迫害远远没有结束,1976年,朴正熙又制造莫须有的罪名,通过宪法将金大中逮捕,一判就是五年。
朴正熙的政权终于在政变中走到了末路,经历了崔圭夏的短暂统治,全斗焕最终赢得了总统的位置。全斗焕上任,金大中的日子却并没有因此而好过,他被控告策划谋反,以“叛国罪”的名义受审。200多人因为这次的审判受到牵连,全斗焕用刑残酷,他们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酷刑,如水刑、电刑,而金大中本人则以“阴谋内乱罪被判处死刑”。他的政敌一定要取他的性命,金大中只好寻求美国方面的帮助,由于美国施压,金大中由死刑改判死缓,但韩国是待不下去了,迟早会丢掉性命,他只好离开家乡,流亡美国躲避灾难。1984年,金大中回到韩国,但是他仍然没有人身自由权,不仅仅是他自己,家人也受到牵连,一家老小都生活在政府的监视中。
1987年,重获自由的金大中再次参选,输给了卢泰愚,1992年又败在了金泳三手下。这两任总统也没让金大中好过,受过无数次迫害的金大中为了明哲保身便辞去国会的职务,对外宣布退出政界。1998年,已经74岁高龄的金大中再次参选,这次,他击败了所有对手实现了自己的总统梦。
当上总统之后,金大中并没有立即报复曾经迫害过他的政敌们,而是设宴款待,以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仇恨该结束了,让惨无人道的政治迫害到此结束吧。
金大中屡遭迫害,心爱的妻子也撒手人寰,但他却从未放弃民主斗争,2000年,这位促成了朝韩两国首脑会议的伟大总统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在韩国,金大中被称为“忍冬草”,人们敬佩他那罕见的勇气和不可动摇的信念。但更让人敬佩的,是他宽广的胸襟,在被迫害和流亡中没有被仇恨蒙蔽双眼,而是更加大度,更加宽容。在被判处死刑的时候,金大中曾亲自立下遗嘱,要求家人们不要为他报仇,这样的胸怀,怎么能不令人肃然起敬?内心的平和与宽容,是金大中无论经历什么都能平静面对的制胜法宝,这样的性情,造就了韩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总统。
马克·吐温说:“紫罗兰把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恕。”宽容是给别人一个机会,也是给自己带来平静。宽宏大量可以省去不必要的麻烦。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一生奉行的,孔子回答他,大概这个字,就是“恕”吧。恕,就是原谅,就是宽容。
二战期间,两位来自同一个乡村的年轻士兵在和纳粹激战后与队伍走散了。两人迷路的地点是一片树林,树林很大,一时之间根本无法走出去。
激烈的战斗后遇到这样的事,两人只好相互安慰鼓励,希望早日找到能救自己的人。谁知十几天过去了,二人还是未能走出树林,身上的食物早在几天前就吃光了,由于战争,树林里的动物也都奔走逃散,别说走出树林了,连活下去都很困难。
天无绝人之路,两天以后,他们幸运地遇上了一只小鹿。猎杀这只小鹿以后,两人因为有可以支撑几天的食物兴奋不已。但幸运只是一时的,过了两天,鹿肉只剩下一半了,没有新的食物出现,也没有发现能走出树林的路,两人再次面临生存的困境。
两人一前一后地走着,走在前面的士兵身上背着仅剩的鹿肉。突然一声枪响,背着鹿肉的士兵中枪倒下了。后面的士兵随即跑了过来,用自己的衬衫为受伤的战友包扎,他表现得很惶恐,好像又遇到了新的敌人一样。夜里,受伤的队友伤口不断恶化,眼看就性命不保。就在两人都绝望的时候,幸运终于眷顾了他们,他们的队伍在树林里找到了他们,并把他们救了出去。
事情过去了30年。当初受伤的那个士兵早已经结束战争回到家乡,当他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说了让所有家人都吃惊的话,他说:“我知道那一枪是谁开的,就是和我患难与共的兄弟,他走在我后面,想到我们艰难的处境,就想独吞我肩膀上的鹿肉,所以他开枪击中了我,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但它就是这样发生了。”
是啊,真令人难以置信,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时这位被击中的士兵就知道了真相,因为在树林里另一位士兵帮他包扎时,受伤的士兵发现对方的枪筒还冒着热气。但是受伤的士兵却没有把这件事说出来,而是装作毫不知情,此后30年里依然像最好的朋友那样对待伤他的人。
这位受伤的士兵说过,因为纳粹的存在,大家都是背井离乡的可怜人,每天赌上性命期待和平,没有战争就没有这些悲剧,对我开枪的他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战争还没结束他的母亲就离他而去了。我的心中没有仇恨,只有同情,他跪下来哭着求我原谅他的时候,我拥抱了他,我要让他知道我并不恨他,不要他抱着愧疚生活,好不容易战争结束了,我们应该好好享受和平的日子。
这位士兵是真正有胸怀的人,抱着同情的心原谅了他的战友,让双方都能没有愧意地度过下半生。
宽容是一种善良。在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有一段台词:“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这位士兵与金大中总统都是用善意回报伤害,报以同情,报以宽容,体现着伟大的人性光辉。
“唾面自干”不是没出息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发生过一件奇事。在火车上一位老将军向一个年轻人大喊大叫,但最后两人却成为好朋友。
事情发生在晚餐期间。老将军正和年轻的士兵一起吃饭。老将军看着年轻的士兵,想起前方的局势,心中烦恼,于是就开始唠叨,从最高层对局势的判断一直唠叨到指挥部的人员派遣。
聊到指挥部人员派遣的事,老将军突然想起眼前的年轻士兵就是指挥部派来的,于是就不愉快地发声道:“凭什么派你跟我一起来啊,指挥部大概是派你们这帮小娃娃来监督我的吧。”年轻的士兵安静地听着老将军的抱怨,并不应答。老将军越说越火,直接把怒气撒到了眼前这位年轻的士兵身上:“你们还在桌子底下跑的时候我就已经领着军队打仗,为了给你们建立苏维埃政权奋斗呢!现在你们从军事学院出来了,就自以为了不起了是吧?闹革命开始的时候,你才几岁啊?”年轻的士兵并不生气,只是老实地顺着话回答:“革命开始的那一年我刚刚十岁。”老将军看着士兵面对自己的挑衅还彬彬有礼的样子,心里更加不舒服了,直接说:“睡觉吧,外交家。时间会证明你是一个怎样圆滑的人。”年轻的士兵还是有礼貌地笑笑,听话地去睡觉了。
其实这列火车是从苏联驶往波罗的海的,车上坐的,都是苏联派去协调第一、二方面军行动的将领。抱怨个不停的老将军,正是苏联有名的将领铁木辛哥。而那位有礼貌的年轻士兵,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将领什杰缅科。当时正值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德军明显占据优势,什杰缅科被调去和铁木辛哥共事,这位年轻的将领并不是圆滑,只是觉得这件事不值得计较罢了。
什杰缅科对于这样的挑衅根本不在意,就这样和铁木辛哥一起共事了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铁木辛哥渐渐发现他是一个胸有大志的孩子,也十分有才华,开始喜欢上了这个后辈。铁木辛哥对什杰缅科说:“我之前以为你是斯大林派来监视我的,但现在我知道,你并不是我原本以为的那种人。”什杰缅科说:“谁都有可能遇上晚餐前的抱怨,这没什么。”后来什杰缅科被调走,铁木辛哥还亲自写信要求将这个晚辈调来共事。
“遇上有人想欺负你,那就让他欺负就是了。”要是有人这样对你说,你一定以为这个人有病吧。乖乖让别人欺负,凭什么?其实,这样劝诫别人的人,不仅没病,而且还德高望重,他就是唐朝的大师娄师德。娄师德曾经劝诫他的弟子说:“要是有人向你的脸上吐唾沫,不要用手擦干它,也不要生气,就让它自然地风干,不要负了吐唾沫的人的意思。”
娄师德的话,不是说要让我们唯唯诺诺地任人欺负,而是吐唾沫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对于这样无关紧要的小事,我们不妨不去在意,让它自然而然地过去就好了。为这样的事生气纯粹就是自找不快,斤斤计较也是十分划不来。
古希腊有名的哲学家第欧根尼,有一次赤脚行走,弄得满脚是泥的时候来到柏拉图家中,把柏拉图的地毯踩得一塌糊涂,一边踩还一边说,我在践踏柏拉图唯一引以为荣的东西。柏拉图只是笑笑说:“你留在我毯子上的泥,更加珍贵,所以我是得到了更珍贵的东西。”
谁吃亏了呢?你一定觉得是柏拉图吧,其实对于第欧根尼的行为,柏拉图根本就不在意,连在意都不去在意,又怎么能感觉到自己吃亏了呢?《增广贤文》上说:“福不可邀,养喜神以为招福之本。”这句话是说,享受幸福的唯一方法就是让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而快不快乐,其实完全由你自己决定。
生活中哪来那么多国仇家恨的大事,更多的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们与人交往遇上的多半也是微不足道的摩擦,这些摩擦天天都有,如果事事计较,不就一直使自己处于不愉快的境地吗?
杨杏佛因为鼻子很大,胡适给他取了个外号叫“杨大鼻子”,天天这么叫着,在朋友间流传得很广。
一次,胡适来拜访杨杏佛,恰巧他不在,胡适等急了,实在无聊,就索性提起笔写了一首打油诗《致杨大鼻子》:
鼻子人人有,唯君大得凶。
直悬一宝塔,倒挂两烟筒。
亲嘴全无份,闻香大有功。
江南一喷嚏,江北雨蒙蒙。
杨杏佛回家后,看到来人留下的讽刺自己大鼻子的诗,连连拍手叫好道:“好诗!好诗!”
杨杏佛大度地面对来访友人的戏弄,就是因为这完全无伤大雅,即使是友人有意讥笑,也完全没有必要计较。
杨杏佛的好友胡适,也是一个面对非议毫不在意的人,如果说杨杏佛的大度是面对好友,那胡适的忍让就是面对对手。
胡适在给友人的书信里写道:我受了十余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候他们骂得不中肯,我反而替他们着急,有时候他们骂得太过火,反而使他们自己的名声受损,我还会替他们感到不安。要是骂我能让他们得到益处,那不就是我间接于他们有恩吗?我自然是愿意让他们骂的。
胡适先生一生中多次受到攻击,但他身处浊浪却毫不在意,还能写出这样豁达的句子来,足见他的沉稳与大气。
面对他人的谩骂和欺负,无伤大局就无须介意,我们不妨把吃这点小亏当成调味剂,学着像杨杏佛和胡适那样自我调侃,谈笑风生间给自己一个平和快乐的心情。
在现实生活中,总听到有人抱怨自己过得不顺心,不是这个人对不起他,就是那个人对不起他,其实仔细一听他的抱怨,不过都是一些无须在意的小事,就是太过计较,才导致他的心里总是不平衡,感觉人人都欺负自己,亏欠自己,结果把自己快乐的心境失去了,日子过得好像在地狱里一般。
你的快乐来自你的内心,你的内心若是豁达,天地自然就宽了,是非自然就少了。
别急,给人反省的时间
对于他人的错误多给予包容,可能眼前看起来吃亏,但终究是不会吃亏的。因为人人都有反省之心,你的包容其实就是给对方一点反省的时间,让对方能够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等到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就会对你怀有感激和愧疚之心。常常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但不会冷淡,反而会变得更好。
有两个年轻人,一个叫胡常,一个叫翟方进,他们曾经在一起求学,经过几次考学,两个怀着报国梦的年轻人都如愿以偿进入官场。
胡常做官做得早,等到翟方进进入官场的时候,胡常已经有了很多门生,成为小有名气的人。但是没过多久,胡常就发现翟方进在各个方面的名声都比自己好。明明是一起求学,成绩也都差不多,自己又早为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呢?胡常猜测是翟方进巴结权贵使自己失宠于上司,于是就常常在他人面前说翟方进的坏话,传出翟方进巴结权贵的流言。
翟方进从来没有巴结权贵,也没有害胡常失宠。但对于同门的妒忌中伤,他并不生气,只是可惜本来交好的两人不再来往。
胡常不搭理翟方进,翟方进就自己派人到胡常的门下去听课,时时虚心请教他问题,与同僚在一起,也总是说胡常的好话,赞扬他学术精进,课讲得比自己好很多。胡常听说后,知道这是翟方进在暗暗地推崇自己,并且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翟方进也确实没有做出巴结权贵的事来,胡常心中愧疚,主动向翟方进道歉,并且在官员中不断说对方的好话。不久,之前对翟方进不利的流言就统统消失了。
翟方进非常聪明,他采用了“你不过来我过去”的做法,不仅为自己扫除了流言,还保住了一个要好的朋友。一时看起来他又对对方低头又受到对方的中伤是吃亏,但终究还是没吃亏,名声回来了,朋友也还在。
《忍经》里记载了陈嚣宽容他人错误的故事。
陈嚣是浙江绍兴人,平日里以心胸豁达出名。以前有小偷偷他的鱼,陈嚣佯装不知,还把鱼送给小偷,小偷十分愧疚,从此再也没偷过东西。
陈嚣的邻居名叫纪伯,平日里爱占小便宜,一天趁着夜色,纪伯把两家挨着的篱笆拔起来向陈嚣家挪了挪,以便增大自己家的土地面积。
纪伯拔篱笆的时候,陈嚣就在旁边,但他没有出声,而是等纪伯走了之后,又把篱笆向自己家挪了挪,让纪伯家的地方更大。
纪伯本来担心陈嚣发现后会把篱笆挪回来,结果却看到自己家的地方更大了,这才意识到是陈嚣知道了自己的行为,没有怪罪自己,还给自己让地。纪伯很惭愧,把霸占陈嚣的地全数还给他,还又往自己家里移了两寸,以表示自己的歉意。
不去苛责别人的错误,并不是陈嚣软弱。既然纪伯偷偷移动篱笆,那一定就是想要占地。陈嚣站出来指责,也许可以要回自家的地,但纪伯也会因为被发现而恼羞成怒,免不了一顿争吵,邻里关系也会紧张。陈嚣主动让地,既让纪伯知道了自己已被发现,又让他感到陈嚣的大度,自然就会产生愧疚心理,在这种情绪的引导下,自然就会改正错误。陈嚣只是一时吃亏,但最后既没有丢掉地,还保全了邻里关系,纪伯甚至主动让地表示歉意。所以说,主动宽容他人,一时吃亏,终究不吃亏。
在一家五星级酒店里,一位顾客突然愤怒地嚷嚷起来,要求刚才给他上菜的服务员过来解释。
服务员赶忙过去查看,只见顾客指着刚刚送上来的牛奶说:“你看,你刚才端上来的牛奶坏掉了,全部结成了块,我的果汁全部都糟蹋了!”
服务员一看情况,立马明白是这位先生把牛奶和柠檬同时加进了杯子里,才导致结块现象,像坏了一样。服务员微笑着道歉:“对不起先生,我们现在就给您换掉。”
“你们的牛奶这样,谁知道菜还能不能吃呢?我要求换菜!这样的菜吃着实在是不放心!”顾客继续无理取闹。
周围的人有点看不下去了,但是那位服务员却始终保持微笑,一边道歉一边说:“好的,我现在就把菜端下去,等一会儿给您上了新的牛奶,您再点菜好吗?”服务员态度温和,顾客也不好继续吵嚷,态度冰冷地答应下来,就让服务员把菜端走了。
一会儿,服务员端着新的牛奶和红茶来到顾客面前,微笑着说:“先生,您的牛奶红茶到了,请您先饮用,我马上送来菜单。”
服务员走后,这位先生拿起牛奶准备倒进柠檬中,发现放牛奶的杯子底下压着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先生,牛奶和柠檬兑在一起会发生结块反应,请您在牛奶和柠檬中择一加入红茶。
这位先生看完纸条,脸立马就红了,他知道这是服务员好意提醒自己,也就是说,刚才的牛奶并没有坏,而是自己的问题。他十分感谢那位服务员的做法,不但没有指责自己,为自己保全了面子,还善意提醒,为自己换了新的饮料。
当那位服务员再次出现时,这位顾客真诚地向她道了歉,并且让她把撤下去的菜都端了回来,走的时候还在顾客满意度调查中,给了这位服务员最高的评价。
顾客不知道牛奶不能加柠檬的常识,在五星级酒店内发起火来,服务员完全可以当场指出,不去理会他的无理要求,可是服务员却不厌其烦地提供额外服务,在顾客冷静下来以后,用委婉的方式指出他的错误,给他自己思考和反省的时间。这样处理,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还让事情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如果别人的错误让我们吃亏,不要忙着指责,用主动退让的方式给对方一点时间,让对方能够冷静、反省,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也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
怨恨是牢笼
当我们受到伤害,被迫吃亏时,我们就会产生可怕的报复心。因为吃亏之后,我们总是觉得不公平,为了求得公平,我们就会产生愤怒和想要报复的念头。但是这种愤怒和报复的念头,往往折磨的是我们自己。
印度诗人泰戈尔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位人物肖像画画得非常好的画家,他的父亲因为被冤枉进了监狱,审判官未弄清真相就判了死刑,画家的父亲就这样冤死了。后来真相大白,画家知道自己的父亲是无辜的,从此就非常痛恨那个审判他父亲的官员。
事情过去很多年后,有一次这位官员偶然走进了画家的店,看见一幅肖像画,官员十分喜欢,就想要买下这幅画。画家认出这正是当年那位审判官,于是就把画用布盖起来,说自己不出售。官员很喜欢这幅画,又上门求了好几次,每一次都把价钱抬到更高,可是画家仍然不愿意出售,每次官员来的时候,他还要讽刺一番。最后官员只好让自己的父亲来买那幅画,画家仍然不愿意出售,还态度恶劣,最后,他还让官员的父亲转告官员,这就是对他的报复。
这位画家习惯每天早晨起来画一幅肖像画当作练习,但这段时间由于他老是想着怎样报复官员,渐渐无法专心作画了,有时候随手描出一幅肖像,也总感觉哪里不对,这让他十分苦恼。直到有一天,他在工作室对比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画作时才发现,原来自己现在无论画什么人物,都带上了官员的影子。那眼睛、鼻子、嘴巴,分明就是照着官员的样子画出来的!由于他太想着报复官员,不知不觉就满脑子都是那官员,自然无法再完成特征明显的肖像画。画家惊呼:“我的报复报复到自己头上啦!”
画家执着于报仇,终于影响到自己的创作,他的报复没能给他带来快乐,反而招致苦闷。他觉得不卖给官员画作,每天在官员来的时候就羞辱他,是自己在报复,其实他这样做给自己增添了无尽的烦恼。
总是计较的人,就好像使自己的人生绷紧了弦,时时得不到放松,不宽容他人,自己也被勒得伤痕累累。其实我们最终要求的,并不是吃亏以后的公平,而是能够放下一切的平静。那才是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东西。
要得到这样的宁静,就要学会宽恕他人。智者知道,宽恕不仅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美德,还是善待自己的方式。宽恕可以让我们放下愤怒,放下怨念。
有一位要远行的小沙弥,刚一出门就被一位身材高猛的大汉撞了个趔趄,不仅被撞得头晕眼花,还被旁边的树枝划破了手掌。大汉怕小沙弥赖上他,就先开口埋怨说:“谁让你走路这么匆忙?我这么大块个人,你没长眼睛吗?”小沙弥没说话,也没有怪罪这位大汉,只是笑了笑。大汉仿佛有了惭愧之心,不好意思地问道:“我撞了你,你怎么一点也不生气?”
小沙弥很平静地说:“既然已经这样了,生气有什么用呢?生气又不能让手上的疼痛减轻半分,也不能让伤痕愈合,相反,生气只能激化心中的怨气。如果我对你恶言相向,或动用武力,即便打赢了你,也会种下恶缘,到头来输掉的还是我自己呀。”小沙弥还为大汉开脱说:“若是我选择走别的路,或是早出来或晚出来一分钟,都会避免相撞。或许这一撞就化解了一段恶缘,还要感谢你帮我消除业障呢!”大汉听了小沙弥的这段话,觉得很是惭愧,连忙向他道歉,并记下了小沙弥的联系方式才离去。
几个月过去了,有一天,小沙弥突然接到这位大汉寄来的10000元钱,但不知缘由。原来,大汉一心忙于经营事业,婚后冷淡了娇妻,造成家人不和、后院失火。在得知妻子竟然做出出轨的事后,大汉怒火中烧、报复心起,冲进厨房拿起菜刀,想将妻子杀掉。
不料,大汉在举起菜刀的一刹那突然想起了与小沙弥相撞时的一幕,想起小沙弥说的“生气有什么用呢?”,事情已经发生了,杀了对方反而会让事态更糟,于是,他放下手里的菜刀,学着像小沙弥那样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好长时间没有陪伴妻子了,是自己冷淡了她,这一切明明是自己造成的,怎么可以怨恨妻子呢?从此以后,大汉不管自己事业上多忙,都要抽出一点时间陪陪妻子,两个人感情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幸福,事业也更见起色。大汉很感谢小沙弥让他学会了用宽恕的心态处理人际冲突,从而赢得了美满的家庭,所以特寄来10000元钱,聊表谢意。
小沙弥用自己的行为传递给大汉宽恕的力量,让大汉懂得宽恕不是软弱,而是一种惠人惠己的力量。
宽恕的受益者有两个,一个是被宽恕的人,一个是施以宽恕的人。得到宽恕的人会因此而幸福,施以宽恕的人会因此放下怨气,化解愠怒,重新得到平静。不宽恕别人,就是把自己捆绑在仇恨与愤怒中,给自己建造束缚内心的牢笼。多宽容别人,你会得到心灵的释放,原谅了对方也就解放了自己。
把自己从怨恨中解脱出来
在中国人的古语里,有很多宣扬报仇观念的句子,比如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血债血偿”等。我们在生活中也是常常有这样的心理,被人侮辱、被人欺负的时候一定要讨回来,否则就觉得对自己不公。但是也有话说“冤冤相报何时了”,报复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互相伤害,倒不如放下仇恨,用海纳百川的胸襟原谅他人。宽容拥有着仇恨所没有的能量,那是正义也是自信的力量。
2014年4月17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一则新闻,一位伊朗母亲亲自将杀死自己儿子的罪犯救下了绞刑架。
这位囚犯,今年刚刚26岁,生活在伊朗北部一个叫作努尔的小城市。2007年,他参与了一起街头斗殴,并且在斗殴中用刺刀杀死了一个青年。杀人者因此被判处死刑。按照伊朗的法律,杀人犯执行绞刑的时候,受害人的家属要踢开绞刑架下面的椅子以帮助完成死刑。然而令所有人吃惊的是,受害者的母亲并没有踢开绞刑架下面的椅子,而是站在另一个椅子上,狠狠地扇了杀人者一个耳光,大声说:“你被原谅了!”杀人者的母亲本来已经绝望,只是坐在旁边的地上掩面抽泣,看见这样的举动一下子冲上去拥抱这位母亲,两个母亲一起失声痛哭。
在场的人都鼓掌欢呼,也有不少人流下了泪水。按照伊朗法律,受害人家属有权赦免死刑犯,这个杀人的青年就这样免除了死刑。
受害者的母亲表示,失去儿子她没有一天是不痛苦的,这种痛苦令人无法忍受,今天若是执行了绞刑,那另一个母亲就会承受和自己相同的痛苦。自己是有信仰的,她的儿子虽然不在人间,但她相信他在主的身边会过得很好。
一位伊朗摄影记者完整记录下了这感人的一幕,事件立即引起了轰动,各国媒体争相报道。有的网友说“这就是母性的光辉”,有网友说“这位伟大的母亲用一巴掌把仇恨变成了原谅”。杀人者在被原谅后大哭,表示愿意用一生感恩与赎罪。
受害者的母亲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她仍然选择了原谅。已经失去了一个儿子,难道要让另一位母亲也承受这样的痛苦吗?对青年执行死刑,世界上少了一个犯过错误的年轻人;而原谅他,世界上又多了一个悔过自新的好人。这位母亲用宽容拯救了他人,也让自己从仇恨中获得了自由和释放。她既让我们震撼又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重新思考宽容的真谛。
宽容是一个化敌为友的过程,在我们选择宽容的时候,不仅仅在拯救他人,也在拯救我们自己。
另一则让人感动的新闻来自新华网。一位53岁的退休教师晚上在家休息时遭到了入室抢劫,歹徒是一位只有19岁的学生,手持长刀,明显情绪不稳定。教师与歹徒搏斗多时,二人都受了伤,歹徒伤情严重,情绪面临崩溃。教师立即拨打120,叫来救护车让他们先救倒地不起的学生。教师对前来救治的医护人员谎称歹徒是自己的干儿子,打消了医护人员的疑虑,使得这位年轻学生得到及时的救护。
事后,很多得知真相的市民自发来医院探望这位无私的教师。这位教师却只是说,老师的责任就是教学生,对于走入歧途的学生,他只是负责把他们领回来而已。
无论是伊朗的那位母亲还是这位教师,在面对侵害的时候,都选择了以德报怨。老子说:“先德后礼,先礼后法。”社会秩序要靠法律维持,但道德却要靠人心来维持。看看这几年,我国屡屡出现老人在路上跌倒,路人去扶结果被讹诈的事,弄得好人很受伤。但教师和家长却并没有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说不要去扶跌倒的老人,在学校,老师还是会告诉孩子,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长还是会告诉孩子,遇上需要帮助的人要施以援助之手。这些都是以宽容的心在对待社会上的不公,我们没有因为部分人的腐坏就把自己也变得腐坏。
宽容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纵容坏人,我们要时时刻刻记得运用法律的力量保护自己,对于那些违法乱纪的行为,也要大力制止。宽容不等同于软弱,无原则无休止的让步不是宽容,那样只能让恶人的气焰更加嚣张。宽容是一种处事方式,也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对维持社会秩序、维护人际关系、调节自我的心理等都有很大的益处。
用宽容的方式温暖别人,用宽容的方式守护自己。不让自己陷于仇恨中难以自拔,从而给别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给自己一个得以释放的出口。
冰释前嫌,让阳光照进心里
不怕吃亏地帮助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并不难,因为我们爱着他们,愿意为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如果让你不计较个人得失去帮助曾经伤害过你的人、你讨厌的人、你的敌人,这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了。
费恩是一位有名的心脏科医生,他医术高超,成功完成了很多高难度的手术,美中不足的就是,他已经快四十岁了还没有结婚,甚至都没有一个女朋友。医院的同事都知道,他是上一段感情受挫,才一直单身。
费恩上一段恋情的开始像童话一样,两人一见钟情,迅速坠入爱河,恋爱第六年,费恩终于得到了对方的同意,两人在海边浪漫订婚。
然而就在结婚前一天,新娘却突然消失。婚礼被迫取消,新娘的家人朋友统统联系不到她,前一天还和他海誓山盟的女人就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费恩苦苦寻找,得到的却是新娘和另一个男人结婚的消息。
这荒唐的事情让费恩几乎失去理智,了解之后才知道,原来女友早就移情别恋,一直在欺骗他,到了婚礼之前,事情藏不住了,才导演了这么一出逃婚的闹剧。
离开的人回不来了,这次情变让费恩一蹶不振,他只好通过大量的工作排解压力,一晃就是五年。
一天一个女人护送一个心力衰竭的病人来抢救,费恩赶过去查看,发现这个女人竟然是他恨了五年的前女友;等待抢救的,就是她的现任丈夫,自己的情敌弗兰克。
费恩极力控制激动的情绪,走上手术台为弗兰克进行手术。手术过程中,他发现弗兰克是冠心病转成心脏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心脏搭桥手术。术后,他找到前女友,告诉她必须尽快办理住院手续,过观察期后准备二次手术。谁知前女友哭着请求他帮助,因为他们已经没有多余的钱支付手术费,所以弗兰克的病才一直拖着,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面对前女友的眼泪,费恩心中浮现的是五年前她决绝离去的样子,想起被取消的婚礼、周围人的嘲笑和五年不能释怀的痛苦。是她对不起自己,自己凭什么帮助她呢?然而下一刻,弗兰克躺在病床上的样子却改变了他的想法,鬼使神差般地,他点了点头。
在费恩的帮助下,弗兰克顺利进行了心脏搭桥手术。出院那天,前女友和弗兰克都是泪流满面,一直对他道歉和表示感谢。费恩却发现,在帮助过弗兰克之后,那些之前的一直不能释怀的痛苦回忆好像都消失了。他现在很平静,面对前女友,他不再激动得难以自控,也不再琢磨怎样报复了,这是一件过去的事,可以在他的人生里落下帷幕了。
当费恩同意帮助前女友的时候,他心中的怨恨就已经消失了,他用以德报怨的方式帮助她,也让自己的心里照进了阳光。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没有仇恨的捆绑,费恩一定会拥有新的恋情,找到可以让他幸福的另一半。
以德报怨,可以释放自己,调节彼此之间的关系,但这需要善良,需要气量。像费恩这样能以德报怨的平凡人值得我们学习,历史上的很多名人也都具有这样的品质,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苏东坡和王安石一向政见不和,两个人才华不相上下,争执起来针尖对麦芒,分不出个胜负。谁也没法说服谁,于是两人火气越来越大,王安石是宰相,一气之下把官位比自己低的苏东坡贬到了黄州。
宋元丰三年正月初一,苏轼惶惶若丧家之犬,拖男带女离开京城。这次算是苏轼一生中最倒霉的时候,起初是在大狱里差点丢掉性命,后又被王安石一句话贬了官,经过三四天的忙乱,也不管过年不过年的,大年初一便踏上前往黄州贬所的路程。
黄州即今湖北黄冈,他被“责授”的官衔是“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其实,“水部员外郎”是个虚衔,“黄州团练副使”是个虚职,充其量为一小县武装部副部长,只有“本州安置”实实在在,就是不得去外地,就在本地接受监督改造,实际上等于软禁。
风水轮流转,王安石变法失败被罢官闲居在金陵,以前那些跟在王宰相屁股后面的人统统不见了,苏轼却时来运转,从黄州赦归。
按理说苏轼应该恨死王安石才对,可是赦归路上,苏轼却专门跑到金陵去探望王安石,骑着毛驴拜见这位曾经的政敌。王安石很感动,也到小船上回访,二人诗词文章,谈天说地,茶饭不食而不知疲倦。两人不提过去的过节,只是深深为对方的才华折服。
王安石与苏轼不念旧恶最终结为好友,在文学史上留下一段佳话。
放下仇恨,不计较地帮助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是为了释放自己,给自己的心中洒下阳光。能这样做的人,不仅仅是心胸宽广,而且是有大智慧的人。
在反“围剿”期间和长征期间,红军就采取优待俘虏的政策,那些一开始战战兢兢的俘虏没想到能受到这样的待遇,于是很多人都加入了共产党。红军优待俘虏的名声传了出去,于是只要战斗形势不好,敌人就投降。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俘虏吃的甚至比中国人民志愿军还好,大家一开始不理解。后来俘虏因为这样的待遇而感动,成为主要的反战力量,大家这才感叹决策的英明。
不念旧恶,施恩与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不计较自己曾经吃过的亏,对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自己讨厌的人甚至是自己的敌人施以爱心,这种善意可以影响我们和身边的人,从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