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风云第一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6章 回家了

芝罘港口码头上一群苦力正搬运着货物,众多苦力中,李孝义瘦小的身影尤其显眼。踏上搭在船上的踏板,李孝义脚下一软,连人带货摔在了地上。

工头挥着鞭子走过来。

工头骂着:眼瞎了?弄洒了货你赔得起吗?!

其他工人闷头工作,给工头让出一条路来。

李孝义咬着牙爬起来,扛起麻包颤巍巍地站了起来。

工头挡住了李孝义的去路,随手扔了几个铜板在地上。

李孝义一惊:刘哥,我今天的还没干完呢!

工头:赶紧走人,我这小庙可供不起你这大神。再摔几次我得赔死!

李孝义:刘哥,你行行好吧,我家里还等着这钱看病呢!

工头:哪儿那么多废话!大力,新招的人什么时候到?

大力回答:下午。

工头晃悠着坐到一边,悠闲地翘着二郎腿。

李孝义趴在地上一个一个地捡着铜板,愤恨地瞪着工头。

工头:李孝义,把那包货给我放到船上再走。

李孝义挺着身子离开码头。

工头:嘿,这小兔崽子!

芝罘街头,李孝义兜里揣着钱袋,垂头丧气地在街上乱晃。

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孩瞄着李孝义,故意撞到他趁机偷了钱袋。

李孝义走出几步才发现钱袋丢失,反应过来时那个男孩已经拐过了街角。

李孝义追了几条街,坐在地上发泄了一通后抽泣着。

衣着光鲜的中年人经过路边扔下两个铜钱。

李孝义捡起铜板愣愣地看着。

中年人与临街商铺的老板打招呼。

那个男孩突然出现,趁机偷了中年人钱袋。

李孝义从地上一跃而起:小贼,还我钱袋!

李孝义与男孩一前一后地跑着,中年人也跟着追了上去。

男孩子拐进一条胡同,李孝义在路旁绝望的喘着粗气,中年人气喘吁吁地拉住李孝义。

中年人:别追了,小兄弟。这小贼狡猾得很!

李孝义:不行,不能便宜了他!

中年人:算了,追回来钱袋也空了。

李孝义不顾中年人的劝阻继续追了过去。

………………

李孝义一直追到一座破庙,透过庙里大殿的破门往里看去。凄凉的破庙大殿内,从破破烂烂的窗户照进几丝光亮。

一个老奶奶半躺在草垫上一阵阵的咳嗽。

偷钱的男孩子捧着碗刚煮出的米粥端到奶奶面前。

偷钱男孩:奶奶,吃一口吧,刚煮出来的,可香了!

一个石子打翻了粥碗。

偷钱男孩怒气冲冲地扭头,李孝义掂着小石子走进来。

李孝义:还我钱袋!

男孩奶奶生气地一巴掌打过去,咳嗽声越来越大。

男孩奶奶骂道:你这熊孩子,又偷人家的东西!

男孩:奶奶你别生气,我没偷东西。

男孩奶奶呜咽着:我这是造的什么孽,还不如让火炮炸死你,总比做个贼强……

男孩生气地走过去,把钱袋扔给李孝义,转身回去照顾奶奶。

男孩小声喝着:滚!

李孝义掂了掂沉甸甸的钱袋脸上挂着胜利的笑容。

………………

李孝义在桌上布置碗筷,正中放着一盘卤肉和一小壶酒。

尚海荣不悦地问:今天什么日子?你哪来的钱买这些?!

李孝义答道:今天码头上发喜钱,正好孝敬师父。

尚海荣:嗯,你好好做人就算孝敬师父。

李孝义、尚海荣师徒两人一起吃着饭。

李孝义给尚海荣碗里夹了块卤肉,尚海荣却一杯接一杯地喝酒。

李孝义劝道:师父,酒喝多了对嗓子不好。

尚海荣:不喝酒我嗓子也好不了!来,给师傅满上。

李孝义抢走尚海荣的酒杯。

尚海荣推开李孝义,拿着酒壶跄踉走向屋外仰天大笑。哑着嗓子吼了两句念白。

李孝义:师父!

尚海荣: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李孝义难过地往嘴里扒着饭,连同泪水一起吃进了肚子。

………………

芝罘街头,偷钱男孩被踹倒在地,怀里的馒头滚了一地。围观的人顺势捡了一个。

一个彪形大汉对着男孩拳打脚踢。

偷钱男孩蜷缩着身体痛苦的呻吟。

李孝义挤进人群,发现是那个偷钱男孩。回头又朝人群外望了望。

见远处无人看管的馒头摊正被一群穷人疯抢。

李孝义抱住大汉的腰摇晃。

李孝义:有人在偷馒头!

大汉一惊,往馒头摊跑过去驱散人群。

李孝义扶起地上的男孩,发现了在他的身下护着两个馒头。

男孩捡起了馒头。

李孝义拉着男孩离开:快走,一会儿他回来了。

男孩给李孝义一个馒头,李孝义拿出大汉的钱袋晃了晃。

男孩一愣,李孝义呵呵一笑,拉着男孩跑开了。

………………

旅顺城外白玉山东麓,白玉山风景依旧,一挂大车吱吱扭扭的顺着山道走来。郑荣赶着车,身后是王氏、郑天亮和已经咿呀学语的赵振东。

曾经是焚尸场的位置,如今已经垒起了三座大坟包。一块寒酸的木牌插在坟前,写着“清兵战亡之墓—日远征军司令部立”,字迹在风雨的侵蚀下已经有些模糊不清。

郑荣停下大车,王氏抱着赵振东下车,郑天亮随后跳下来。

王氏感叹着:这儿跟咱走时候一样,一点都没变。小日本还算是有良心,还给起了坟了。

郑荣回头招呼郑天亮:天亮!

郑天亮:哎!

郑荣:去,把那牌子拔了!

郑天亮答应一声,上前去拔木牌。

王氏:哎,你这是干啥?

郑荣:嫂子,你别管!天亮,拔!

远处传来一声喝喊:住手!

郑荣回身,看到一青衣小帽教书先生模样的人带着几个随从,下马走到他面前。

教书先生:你们要干什么?这是忠臣埋骨之地,岂容你们搅闹!

郑荣:这位先生,你有所不知。小日本这是挂着羊头卖狗肉!这里面埋了多少无辜惨死的老百姓?却只写着清兵阵亡之墓,这是日本人给他们滥杀无辜脱罪!

教书先生一怔问道:竟有此事?

王氏:先生,我们都是旅顺口本地人,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听说旅顺口又归咱大清了,这才从哈尔滨回来。小日本屠城是我们亲身经历,错不了!到现在,这三个坟包里那个有我们亲人的遗骨都还不知道……

王氏悲从中来,低声抽泣。郑天亮赶忙过去安慰。

郑天亮:娘,别哭了……

王氏:天亮。去给你亲生爹娘磕个头。

郑天亮走到坟前跪下磕头,郑荣也在郑天亮身边跪下。

郑荣:赵大人,刘夫人,弟兄们!郑荣回来了!

郑荣磕头,抬起头已经泪流满面。

一阵风吹过,满山的枯草干枝发出沙沙的异响。

教书先生一声感叹:芳草萋萋埋忠骨,青山有灵恸哭声……这位壮士,多谢!

说着,教书先生向着郑荣一躬到底,接着又转身向坟包抱拳施礼:我在此立誓,有生之年定当重修此墓,以慰忠魂在天之灵!

旅顺港口码头,李朝贵一身官服焦急的来回踱着步,身后是列好队的衙役、差官,看场面似乎是要迎接什么重要人物。可是所有人都疲惫的坐在地上,显见是等了很久。

一位师爷小心翼翼走到李朝贵身后。

师爷:李大人,已经是申时正了。这顾大人的船怎么还不到?

李朝贵:我又不能掐会算的刘伯温,你问我,我问谁去?

汽笛声响,一艘海轮进港。

李朝贵:来了!快准备。

身后一班衙役兵丁立刻抖擞精神重新站好。

海船靠港抛锚,放下舷梯。

李朝贵紧赶几步,躬身施礼。

李朝贵:卑职李朝贵参见大人!

舷梯上一声音悠悠传来:李大人,您可折杀草民了。

李朝贵觉得不对,猛抬头。

纪凤台正站在舷梯上,脸上带着微笑。

李朝贵:你是何人?

纪凤台:草民纪凤台。

李朝贵:顾大人呢?

纪凤台:这是草民家用的船,没有什么顾大人。

忽然一个小兵飞跑而至。

小兵:李大人!顾大人已经到府衙了!……

李朝贵一惊。

………………

旅顺府衙内,公案前坐着那位青衣小帽的教书先生,正伏案审阅卷宗。

李朝贵匆匆进门,慌忙打千问安。

李朝贵:顾大人,卑职李朝贵迎接来迟,请恕罪!

顾元勋赶忙起身还礼。

顾元勋:李大人,你我弟兄不必多礼。是顾某人为了省几两银子的船费,才弃舟登岸,让李大人扑了空。罪过,罪过呀!……

李朝贵:哪里,哪里……顾大人微服上任,不愿惊动百姓。足见为官清廉,旅顺口能捞到您这么一位父母官,百姓幸甚,大清幸甚啊!

顾元勋面露得意之色:李兄过誉了。来,请坐!

李朝贵:谢大人。

二人双双落座。

顾元勋:李兄比我先期到达,应该更熟悉这里的情况。对于如何接收治理旅顺,还请多多指教。

李朝贵:多谢大人抬爱,卑职才疏学浅,胸无点墨。哪儿敢在大人面前班门弄斧啊。您已经看过卷宗,想必对于如何恢复旅顺旧貌,已经成竹在胸了。

顾元勋:李兄何必自谦呢?也好,那我就抛砖引玉。如今当务之急是尽快聚拢从旅顺逃散的百姓,增加人口。有了人后面的事才好办。

李朝贵:大人高见,不过安民告示卑职已经让下面人贴出去了。短期内应该会有流民返回……

顾元勋:不!咱们应该先修墓!

李朝贵:修墓?

顾元勋:对,只有宗族陵寝之地安顿好了,百姓才能回来安居乐业。我打算在城外倭寇屠我百姓后焚尸之处起一大墓。一来便于四时祭祀,二来也是纪念战争中的死难者。

李朝贵一怔,起身再拜。

李朝贵:顾大人,我替旅顺口百姓和战时死难的弟兄谢谢您。您功德无量啊!

顾元勋摆手说:哎,李兄。说起来惭愧,要不是在城外偶遇一家逃难回来的难民,我也想不到这一点。(叹气)可怜呐,背井离乡的……也不知他们安顿下来没有?

………………

郑荣和王氏领着孩子们回到了赵福生家的小院门前,郑荣伸手去推小院虚掩着的门,只听得吱扭一声门便开了。

郑荣和王氏领着孩子进门,众人环顾,曾经生气勃勃的小院如今已是满目疮痍,荒草遍地。

郑荣:嫂子,咱回家了……

王氏:(感慨)终于回家了。

郑天亮:爹、娘!你们看这是啥?

王氏和郑荣循声走向正房。

只见廊檐下荒芜的枯草从中,一只供桌纤尘不染,上面摆放着赵福生的神主牌位以及一应香烛供奉之物。

郑荣和王氏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