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念跟着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巅峰梦想 山就在那!

徐二本想,根据自己的了解,讲讲人类攀登珠峰的故事。

但思来想去,为了表示对记录片《征服世界最高峰》、《巅峰梦想》和电影《攀登者》及事实真相的尊重。

为了传递正能量,分享英雄事迹,体会伟大的登山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徐二决定,尽可能的,按照真实记录写下来。

同时,强烈建议大家,观看纪录片《巅峰梦想》。

如果,存在侵权的话,随时可以删除。如果,产生了不好的后果,皆有此书作者承担,与任何人无关,于发布平台无关,特此声明!

经过,认真的思考后。徐二觉得,如果真删除了,也不准备重写了。

因为,说来说去就是这个事,总不能乱编瞎写吧。所以,如果真删了,徐二准备用这样一句话概括,就是:“在观看了纪录片《巅峰梦想》后”。

言归正传,下面开始了

一、山就在那里

2020年5月27日11时,中国登山测量队八名队员,再次从北坡登顶珠穆拉玛峰!

这是中国继1975年、2005年之后,第三次测量世界之巅的高度。

举世瞩目!世界等待着中国给出世界高度的新答案。

而这,距离中国人第一次攀登珠穆拉玛峰,第一次骄傲的与世界之巅亲密接触、热情拥抱,已经过去整整60年。

1960年5月25日凌晨,中国登山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从珠穆拉玛峰北坡登顶的壮举。

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成为首次登上珠峰的中国人。

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件影响深远的重要事件。

它并不是只关乎登山,还关乎着人类追求卓越和挑战极限。

它是一个时代的画像,更是一个筚路蓝缕,可歌可泣的故事。

它是整整一代人,一个民族的巅峰梦想!

登珠峰在当时,是苏联提出来的,这就牵扯到登山运动的开始。

时光要回到65年前,1955年,新中国刚刚成立6年,历经长年的战乱,当时摆在共产党面前的是,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一切从零开始。

空白,一片空白,全国百废待兴,根本顾不上搞登山运动,因为登山要搞装备,要物质基础。

1955年的时候,才解放6年,哪能顾得上登山去呢?

1955年,新中国的主要精力都在恢复农业,创建基础工业之上。

而体育运动,是以群众体育为主,竞技类体育项目都很少。其它体育是在1954年,开过一次全国工人运动大会。

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是1959年开的,59年才开的第一届全运会,可以想象物质条件的匮乏。

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需要重金投入,最能体现国家经济实力的现代登山运动,无疑是个奢侈品。

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放之整个世界,登山经过近二百年的发展,却迎来了喜马拉雅黄金时代。

阿尔卑斯山脚下,法国小镇沙莫尼,有着众多的美称“欧洲最美小镇”,“世界高山运动之都”,都让它吸引着全球的游客和冒险者。

小镇广场上的一座猎户和医生的雕像,透露了它更重要的秘密。

1786年8月的一天,沙莫尼的猎户,杰克.巴尔马和医生米歇尔.帕卡尔。从这里出发,成功登上了沙莫尼旁边的勃朗峰。

成为登顶西欧最高峰的第一人,而现代登山运动也由此发端。

登山运动的起源,当时也叫阿尔卑斯运动,法国的沙莫尼当时是这项运动的中心。人们到沙莫尼去,主要是冲着勃朗峰去的,因为它离勃朗峰最近。

十八世纪中叶,欧洲开启工业了革命,技术的进步激发了人类挑战极限的欲望。

现代登山运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这种运动是能够磨砺和锻炼,人的意志和体力的。

如果人们都贪图享受,不敢到大风大浪里头去接受挑战,那这个民族的精神就会衰弱的。

随着技术的进步,也迅速让现代登山运动,与传统爬山区别开来。

成功登顶勃朗峰以后,法国最早开始发力,在当时,很多登山装备都是法国的最好,包括氧气、冰镐、冰锥之类,法国有工厂专门生产这些装备,就是为了登山。

一群非常有胆识的人,他们去攀登更高更险的地方,就形成了一种探险活动,就是去从来没有人去过的地方。

伴随着技术的突飞猛进,仅仅一个世纪,登山运动就从装备简单,技术低下的最初形式,向拥有各种用处的岩石锥、冰镐、金属挂梯、三齿钉鞋、铁索、绳结等复杂装备,各种系统性复杂技术的,高难度方向发展。

探险者们,更是从此踏上了征服全世界的路途。

到十九世纪末,南美安第斯山、北美落基山、非洲的一些山脉以及中亚的高加索山脉,相继被征服了。

进入二十世纪后,随着人类征服南极和北极,探险者的目光又转移到了地球的第三极,位于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

第三极,就是指珠穆拉玛峰,世界最高的那一个点。被称之为第三极,所以,就这样,珠穆拉玛峰也逐步的,进入了国外登山界的视野。

1885年,英国登山俱乐部主席,克林顿.托马斯.登特,在他的《雪线之上》的书中,首次提出攀登世界最高峰的可能性。

1921年,第一支英国探险队,首次从中国XZ一侧,探索珠穆拉玛峰北坡,并攀登至海拔七千米。

这是,人类第一次尝试攀登世界最高峰,并找到了一直沿用至今的北坡,经过东北山脊登顶的经典路线。

1923年,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在回答《纽约时报》记者提问,为什么要攀登世界最高峰时说:“因为山就在那里”。

这被称为,人类要征服世界最高峰的宣言,也成为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

1924年,马洛里率领的英国探险队,第三次攀登珠峰。6月6日,马洛里和欧文试图登顶,在离顶峰只有几百米之遥的第二台阶,两人在一阵风雪之后失踪了。

多年来,关于两人是否登顶,又是怎样离奇失踪的,形成了世界探险和登山史上最大的谜团。

从1921年正式第一次攀登珠峰开始,直到1938年为止,英国探险者先后七次试图从北坡登顶,均告失败!

1938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征服世界最高峰的探索,戛然而止。

直到战后的1950年,喜马拉雅的黄金时代才正式到来。

当时,世界比较稳定了,没有战争了,物质条件好了,向高山进军的势头就加快了。

1950年6月,法国人登上世界第十高峰,安娜普尔纳峰,人类首次登上8000米以上高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53年至1955年,同样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世界第九、第二、第三、第五、第七高峰,相继被德奥联队、英国、意大利、奥地利、法印联队征服。

1953年5月29日,现代登山运动及人类探险的高光时刻终于到来,英国探险队的希拉里和丹增,从尼泊尔一侧的南坡,首次登上了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

而登山珠峰的埃德蒙.希拉里,回到伦敦后,受到了英国人欢迎英雄的最高礼遇。

老百姓都很看重这个成就,都在欢呼,希拉里当时不是英国人,是新西兰人,被授于了勋爵。

而登上珠峰的另一名英雄,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在尼泊尔也被奉为国家英雄。

待遇很高,国王都接见了,以此炫耀本国的实力。因为登山运动,表现了它的最高科技水平,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冒险精神,和求取胜利的精神,已经达到了极点。

BJ,西长安街,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大楼。1955年,英国创造人类登顶珠峰奇迹的两年后,就是在这里接到了来自苏联,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的一个邀请。

因为,体委那个时候没有登山队,也没有登山处,当时,是苏联总工会跟中国的全总联系的。

因为,苏联的登山运动,开展的非常普及,受西方的影响,苏联的登山运动开展较早。

二战的时候,有些地方很难作战,一般的部队上不去,苏联以登山运动员为主,组织了高山部队,去突击德国人。

当时,特种部队,就是高山部队,在高山上作战、攀岩、登雪山等等,苏联有这样的部队。

二战结束后,在西方世界征服,喜马拉雅热潮的影响下,苏联也希望加快发展登山运动。

但它面临着一个天然的屏障,就是苏联的高山并不多,最高只有7400多米。当时,叫斯大林峰,还没有我们慕士塔格峰高。

苏联想登山,那个时候,中苏关系比较好,他就想来中国登山。

中国,是世界上登山条件最优越的国家。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以及喀喇昆仑山脉,都坐落在中国的边境。

地球上共有十四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其中9座在中国境内,或在中国与邻国的交界之处。

在青藏高原、XJ、四川、云南、这些边境地区,整个6000米以上山峰,有3000多座以上。

所以,通过苏联的工会,先请我们派几个人到苏联去学登山。

中国登山,那时候还没有队员,也没有技术,对这个登山的技术装备,各方面都不了解。

苏联邀请培养,中国登山运动员,全总派人到苏联先学习。

195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派遣四人到苏联学习登山,许竟、师秀、杨德源三人来自体育处,而周正则是翻译兼队员。

27岁的周正了,是全总国际处的一名翻译,新中国成立前,周正在著名的北平辅仁大学念书时,参加地下党,投身革命。他通晓英文、俄文和日文,在全总的同事里,他属于有知识、有文化、见多识广的人。

但即便是他,对登山也完全没有概念。当时有一句话,一切学习苏联,凡是苏联有的,苏联先进的,我们都要学习。

到苏联学习登山的意义,也没有想过,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就这样,懵懵懂懂。

1955年5月,周正他们四个年轻人,到达苏联外高加索登山营学习。

随后,他们与苏联运动员联合组成,中苏帕米尔登山队。成功登上了帕米尔高原上,海拔6673米的团结峰,和海拔6780米的十月峰,迈出了中国登山运动的第一步。

周正印象最深的,就是被告知登山得玩儿命!登山是勇敢者的运动。

后来一上去,周正就感觉到了危险,高山反应,缺氧。这人过了海拔五千五百米以后,呼吸就很困难了。老喘气,越往上走,空气越稀薄,氧气越少,越难走。

所以,头疼,恶心,走着走着不知道为什么就吐了!真难啊!苦啊!

周正登上十月峰的峰顶之后,还特地请队友,给自己照了相片留念。直到这一刻,他才真正懂得,登山能给人带来的是什么。

苏联专家在培训他们的时候,强调了一点,这是勇敢者的事业。而且,他们会享受到,征服了顶峰以后的,那种自豪感和征服感。

后来,在登顶以后插上五星红旗,插上以后也由衷地感觉,登山运动是很伟大的事业。

登山,这个伴随着工业革命兴起的,代表着人类挑战极限探索未知的现代运动,就这样在古老的中华萌芽了。

周正等四人,从苏联回国后,登山正式提上了全国总工会的议事日程。

1956年,全总从各地方工会系统以及各行业体协抽调四十余人,在BJ西山八大处,举办登山训练班。

1956年,张俊岩二十六岁,那时候年轻,身体好,热爱体育,再加上政治过硬,就是挑选登山队员的标准。

当张俊岩来到训练营后,发现东北老乡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从全国抽调的四十几个人里边,光东北人就占了三分之一以上。南方人的体力、耐寒能力、高山适应能力,都不如北方人。

1956年,与张俊岩同岁的翁庆章是刚刚大学毕业,分配到辽宁鞍钢总医院半年的医生,当时以为登山就是游山玩水的他,没想到这个选择,改变了他的一生。

BJ西山八大处,三峰环抱,因八座古刹而得名。

1956年春天,这个京畿(ji)著名的风光秀丽之地,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四十多名年轻人。

《爬山》1956年出版,这是周正根据在苏联学习的经验,整理的笔记,也是训练营里,中国第一批登山们使用的教材。

结绳方法,草地斜坡行走,攀登岩石三点固定、冰雪作业方法,冰雪操作方法,岩石操作方法,都在那个训练班教过。

八大处训练营的合影上显示,最早有五十多个人,这些人的名字,都将镌刻在中国登山的历史上。

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成为了四年后,中国首登珠峰创举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