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选题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选题目的
虚拟水战略强调水资源禀赋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地区)应该减少水资源密集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而转向从水资源丰富国家(地区)进口,从表面上看这不失为解决贫水国水资源约束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然而也应由此看到虚拟水定义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仅注重了水资源要素禀赋方面,忽略了经济系统中其他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对虚拟水战略的片面理解与应用。在虚拟水贸易的既往研究中,更多学者通过虚拟水的量化侧重分析虚拟水战略的实施对于水资源问题的贡献,却容易忽略虚拟水战略实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作为多种要素约束下经济系统中的策略,虚拟水战略的实施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并应始终立足于经济目标和水资源问题的协调。鉴于此,本研究旨在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区域虚拟水贸易实施的驱动因素研究
虚拟水理论的提出为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提供了有益思路,而虚拟水贸易的实施条件受到水资源之外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对于不同区域内的同种农产品而言,由于生产过程受到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用水效率等因素的约束不同,导致了其虚拟水含量的区域差异。比如,在干旱气候环境下生产同样数量的谷物,可能是湿润气候下所需水资源数量的2~3倍,导致了两地产品虚拟水含量的不同,也为区域间虚拟水的流动提供了驱动作用。而除了自然因素外,区域经济实力、社会调适能力、贸易环境等因素同样会对区域间虚拟水贸易的实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共同决定区域虚拟水贸易的流动格局。国内外学者对虚拟水贸易驱动因素的研究大多围绕于定性分析层面,且更多文献认为以水资源禀赋为代表的自然因素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虚拟水贸易流动的格局。本书对虚拟水贸易实施的驱动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与线性梳理,并构建虚拟水贸易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收集实施虚拟水贸易的典型国家和地区的横截面数据,从实证的角度对虚拟水贸易实施的驱动因素进行更为科学的定量研究。
2.虚拟水贸易对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机理分析
虚拟水贸易对缓解区域甚至更大层面上水资源问题的作用已在学术界达成共识,然而由于国内对虚拟水及虚拟水战略的研究刚刚起步,虚拟水战略的实施对不同国家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当前,有关文献相对过多的将水资源问题的解决和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作为虚拟水贸易实施的重要依据,却未将关注点移至虚拟水贸易对社会经济的贡献作用,即只注重了虚拟水的节水效应,忽视了虚拟水的经济价值。为此,本书对虚拟水贸易实施对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机理作深入探讨。结合虚拟水的节水效应及经济价值,深入指出虚拟水贸易实施的政策内涵,以资源流动、资源替代、比较优势理论作为重要的理论依据,从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宏观层面分别建立虚拟水贸易作用于区域经济的数理模型,全面分析虚拟水贸易在实施过程中对区域经济结构的作用机理。
3.虚拟水贸易对区域经济结构影响的测算模型
虚拟水是实体水资源概念在社会经济领域的重要拓展,进一步凸显了水资源在农业生产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虚拟水贸易的实施意味着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的调整,通过进口高耗水低附加值的产品,将节约下来的有限水资源用于当地的工业生产或其他低耗水高附加值的产品生产,从而在保持水资源平衡的前提下,提高当地的水资源利用效益,获得更大的经济产出。由此可见,科学量化经济产出增加的部分,对于虚拟水贸易实施地区用水结构的合理调整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由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虚拟水贸易作为经济系统复杂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其变化将传导、波及整个经济系统,这其中既有直接影响,又包括诱发影响,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显著特点。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将虚拟水贸易的研究视角拓展到整个经济系统,将水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纳入整个经济系统,建立虚拟水贸易实施影响的一般均衡模型(本书将其列写为可计算非线性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的形式),考察虚拟水贸易引起区域经济系统内用水结构的变化,分析虚拟水贸易实施对整个区域经济产出的作用,全面衡量虚拟水贸易对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程度。
4.区域虚拟水贸易实施的保障机制研究
虚拟水贸易的实施进程始终伴随着水价的动态调整,农产品作为区域虚拟水贸易实施的重要载体,决定了农民水费负担问题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产增收、促进节约用水和新农村建设的大局,也事关虚拟水贸易的实施进程能否顺利进行。另外,虚拟水战略追求的是经济利益与资源、环境效益的平衡,在部分区域经济利益有所损失的同时,带来了区域生态效益的改善和整体经济利益的提高,即流域上游地区实施虚拟水战略对下游地区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进而产生相应的补偿问题。除了基于水价与水量的角度分别设计分担机制与补偿措施之外,需要从制度层面研究区域用水主体,尤其是农民用水的权益问题。为此,本书从虚拟水贸易实施的微观机理及宏观效应出发,对区域虚拟水贸易有效实施的政策保障展开分析。主要围绕水价、水量以及制度层面的区域虚拟水贸易实施中的水价分担机制,区域虚拟水贸易实施的流域补偿机制,以及区域虚拟水贸易的用水权益保障机制三个角度开展研究,旨在促进缺水地区水资源节约的同时,有效地发挥虚拟水的经济价值,使虚拟水贸易在保障缺水地区粮食安全及经济发展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1.2.2 研究意义
1.丰富虚拟水贸易理论体系并拓展其实证领域
虚拟水理论的提出拓展了水资源问题的研究领域,但当前对虚拟水的理论基础研究刚刚起步,对虚拟水贸易实施机理的分析过分侧重水资源禀赋而忽略了水资源的机会成本,造成了比较优势理论在虚拟水领域的片面应用;在实证分析中,更多学者同样过于关注虚拟水战略的节水效应,对虚拟水背后隐藏的社会经济效益及生态环境的这个外部性并未作过多涉及。鉴于此,本研究将全面分析虚拟水贸易实施的驱动因素,并通过建立数量经济学的模型,收集典型国家的虚拟水贸易实施数据,对虚拟水贸易实施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检验;此外,有效结合虚拟水的节水效应和经济价值,建立数理模型研究虚拟水贸易实施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此进行实证研究,旨在更为准确地指出虚拟水实施的政策内涵和路径依赖,丰富虚拟水及虚拟水贸易的理论体系。
2.促进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保障经济发展
对缺水地区而言,虚拟水贸易能够在不产生恶劣的环境后果的前提下有效地减轻水资源紧张的压力,相对于有限的实体水,以供应替代的方式缓解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虚拟水战略合理的立足点应该是节水效应与经济发展的统一。但是由于经济系统中的虚拟水战略涉及诸多影响因素,因此不同地区其虚拟水战略的实施对当地经济、社会及生态会产生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本研究将虚拟水的研究视角置于整个社会经济系统,通过建立虚拟水贸易对区域经济结构影响的可计算非线性动态I-O模型,全面考察虚拟水贸易实施在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的同时对区域经济的作用程度。因此,本研究对缺水地区虚拟水贸易的有效实施,即如何在优化水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实现节水目标的同时保障经济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