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薄露灌溉技术大面积推广综述
李建锋;杨永生
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简述水稻薄露灌溉技术大面积推广对当今农业生产的必要性,以及对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重要性。总结介绍江西省大面积推广薄露灌溉技术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1 引言
水稻薄露灌溉技术,是曾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指南的一项先进成熟的增产节水灌溉技术。回顾和总结过去在推广该项技术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指导今天的农业生产,特别是水利部门如何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996年在江西省水利厅、江西省科委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组织技术力量从浙江嵊州南山水库灌溉试验站学习引进了水稻薄露灌溉技术,首先在江西省奉新县赤岸乡沿里村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并获得成功。当年大田示范推广面积200hm2,平均每公顷年增产稻谷1296kg,增幅10.8%,每公顷年节水1540m3,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这项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成功后,江西省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召开了由省水利厅、省科委、省农业厅、省农业开发办公室、省水利科研所等部门参加的水稻薄露灌溉技术大面积推广协调会,明确了任务与要求。要求在2~3年内,将这项技术在全省范围推广开。
通过全省各级领导和广大推广工作者的共同努力,1997—1999年三年间,薄露灌溉大面积推广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1997年全省推广面积35.13万hm2(早、晚稻两季,下同),平均每公顷年增产稻谷620kg。1998年推广面积101.87万hm2(由于当年我省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有些地方推广工作受到一定影响),平均每公顷年增产稻谷564kg。1999年推广面积128.27万hm2,平均每公顷年增产稻谷515kg。三年累计推广面积265.27万hm2,增产稻谷145.3万t,节省灌溉用水10.32亿m3。
截至1999年,全省不同程度实施薄露灌溉的水田面积已达77.2万hm2,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41%,也就是说灌排条件较好的农田,基本上都已实施薄露灌溉技术。
2 水稻薄露灌溉技术简介
薄露灌溉,薄是指灌溉水层要薄,即每次灌水田面水层在20mm以下(半寸左右);露是指适时适度落干露田。薄露灌溉实质上也就是对过去的浅灌勤灌进行了具体量化。
薄露灌溉的显著特点是:将土、肥、光、热和田间小气候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水的综合功能,既保证满足水稻个体的生理需水,同时又有效地改善水稻群体的生态环境,克服了长期淹灌的种种弊端。由于薄露灌溉使田面保持很薄的水层以及经常落干露田,土壤通透性好,还原性有毒物质少,有利于根系的健康生长,水稻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料。与传统的淹灌比较,薄露灌溉可使水稻分蘖早、快、多,成穗率高,且株高、穗长、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均有增加,增产效果显著。同时由于水层薄且经常露田,可减少稻田水分棵间蒸发和下渗,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降雨,节水效果明显。另外,由于薄露灌溉降低了田间相对湿度,对减轻纹枯病危害非常有利。薄露灌溉的突出优点是:方法简单易行,农民易于掌握,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本文发表于2004年。
3 推广水稻薄露灌溉技术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江西省农民在水稻栽培上均习惯采用深水淹灌,这既影响水稻产量的提高,又造成灌溉水的浪费。水稻是江西省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全省现有耕地面积234.93万hm2,其中水田202.18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86%。大力推广薄露灌溉技术,可以达到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实现粮食增产,特别是实现粮食高产上再高产的目标,这是贯彻“科技兴农”战略的一大举措。
在江西省大面积推广薄露灌溉技术,也是节省灌溉用水,提高现有水利工程的灌溉保证率及综合效益之所需。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修建了大批水利工程,有效灌溉面积已达188.4万hm2,旱涝保收面积达140.1万hm2。但由于广大农民种水稻仍习惯采用深水淹灌,不少地方仍是串灌、漫灌,水资源浪费严重,平均每公顷稻田毛用水量高达15000m3。江西省虽处南方湿润多雨地区,平均年降水量达1594mm,但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加上不少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工程老化严重,水利用系数低,因而常有旱情,局部旱灾几乎年年都有,一般年份全省灌溉缺水5.31亿m3,受旱面积约13万~20万hm2。因此,大面积推广薄露灌溉技术,对扩大现有水利工程的灌溉面积和抗旱减灾非常必要。
4 水稻薄露灌溉技术试验示范情况
为了因地制宜在全省范围大面积推广好薄露灌溉技术,并进一步完善这项技术,使广大农民自觉地接受这一灌溉技术,全省各地在推广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对比试验。1997年、1998年两年,全省各地试验示范点共有167个。另外,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结合江西省内当时正在推广的水稻抛秧栽培技术、两系杂交新品种,1997年在奉新县赤岸乡沿里村大面积推广薄露灌溉技术,进行了抛秧技术薄灌对比试验及两系杂交品种薄灌对比试验。对比试验表明,薄露灌溉技术完全可使水稻高产上再增产。
同时,对比试验发现,薄露灌溉技术对于不同水稻品种来说,增产幅度不一。1997年同一块田对比试验,由于品种不同,晚稻的增产幅度(6.66%)还不到早稻增产幅度(15.8%)的一半。晚稻对比试验品种为两系杂交稻两优培特,该品种对水分控制比较敏感,特别是生长中期(耗水高峰期),若露田控制不当,反而对水稻生长及产量会有影响。因此,各地在推广薄露灌溉技术时,一定要因地制宜,把握露田程度。
5 大面积推广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推广组织机构
为了保证全省大面积推广工作顺利开展,全省各地层层成立了薄露灌溉推广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农业的领导担任,使这项推广工作及时纳入了当地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形成了各级领导抓“第一生产力”的局面。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使这项推广工作一开始从组织上就得到了根本保证。另外,各地在成立推广工作领导小组的同时,还专门组建了由水利、农业、科技等部门人员参加的推广技术指导小组,保证了大面积推广工作技术到位,示范推广成功。
2.广泛宣传,强化培训,让薄露灌溉技术深入人心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业技术的推广最终必须要农民自己认识掌握这些技术。因此,宣传普及、技术培训是薄露灌溉推广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此,江西省水利厅、江西省科委分别在1996年11月、1997年3月联合举办了两期全省性的水稻薄露灌溉技术培训班。江西省农业开发办公室为了在其项目区内推广好这项技术,1997年3月也举办了一次全省规模的薄露灌溉技术培训班,为各地、市及重点推广县共培训了技术“种子”210余人。
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作为全省薄露灌溉技术大面积推广技术依托单位,除了赴全省各地开展技术培训外,同时制作了通俗易懂的技术操作模式图2.5万张,技术操作指南1万份,技术操作录像带150盒,通过不同渠道分发到全省各地示范推广区。据统计,1997—1999年全省各地(市)、县、乡,层层举办技术培训班3142次,参加培训听课的人数共83万多人。各地除举办技术培训班外,还通过不同形式,如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介绍这项技术,基本做到了宣传培训到位。
3.抓好试验示范,提高灌溉水调度水平
农业是抗风险能力很脆弱的产业,农民更是经不起失败的折腾。由于江西省南北气候、土壤条件不完全一样,耕作习惯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大面积推广薄露灌溉前各地必须先进行试验示范,取得经验后再辐射推广。农民是最讲究实惠的,只要是看到了这项技术的增产效果,就会自发采用这项技术。我们1996年及1997年在奉新县赤岸乡的试验示范推广就是很好的证明。1996年早稻期间,首先是示范点当地党员干部率先采用这项技术,大田推广了67hm2。为了便于让农民看到对比示范的效果,我们特意在示范推广区沿灌区上下游布置了五块对比示范田,对比示范田的户主,就是我们要培育的示范推广户,通过他们亦可向周围的农户宣传。由于增产显著,晚稻期间不少农户都自发地在自家田中学习应用这一技术,自觉地向推广人员询问,晚稻大田推广面积增至134hm2左右。1997年,早稻推广面积直线增至268hm2左右,示范推广点所属灌区里,灌排条件较好的农田几乎全部采用了薄露灌溉这一技术。由于各地首先抓好了大量的对比试验工作,通过示范引路,这项技术很快得到了各地农民的欢迎。
要实施好大面积推广薄露灌溉技术,光搞好田间水管理是不够的,一定要调度好灌溉水源,做到要灌水的时候渠道有水,需露田的时候排水沟能排水,只有这样才能实实在在地推广这一技术。薄露灌溉首先要求水利管理人员按水稻“薄、露”灌溉制度放水、管水。一座水库、一条渠道所灌的农田涉及众多农户,如果水库不能按要求统一放水或农户不能按要求劳作,就无法实施好薄露灌溉技术。因此,一个灌区要实施好该项技术,必须做到分片管水,“一把锹”放水。
4.加强部门协调,水利、农业、科技等部门协同作战
在我国现阶段,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还必须依靠“政府推动,市场驱动”。薄露灌溉技术的推广,涉及水利、农业、科技等诸多部门,需要各部门相互协调,统筹安排。薄露灌溉大面积推广工作在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各部门、各地推广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布置下,做到了水利、农业、科技等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联合开展技术培训,各部门配套投入推广经费,同时还注意到充分发挥各级农技推广网络的作用,使得大面积推广工作落到实处。
5.落实推广经费,加强目标考核和表彰奖励
推广薄露灌溉技术,对广大农民来讲不花分文,是无本获利的一大好事。但要使广大农民改变传统的灌溉方法,真正掌握这一技术,从上到下,省、地(市)、县、乡必须层层建立健全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开展技术宣传、技术培训,搞好对比示范,同时做好总结表彰。所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三年来,大面积推广薄露灌溉技术过程中,各地水利、农业、科技等部门在经费上都作了一定安排。在示范推广点(片)的选择上,各地都特别注意到使水利、农业、科技等部门的计划相互衔接。做到了推广资金集中,相对加大了资金投入强度,使得有限的资金投入,发挥了较大的投资效益。
要搞好大面积推广工作,除各级领导重视外,还必须要有一支集管理、科技人员组成的推广队伍。推广工作者责任心的高低,使命感的强烈与否,是薄露灌溉技术能否大面积推广的基础。有一份耕耘才会有一份收获,从三年的推广情况看,推广人员付出辛勤劳动多的地方,推广工作就做得好,推广面积相对就大。三年来江西省水利厅及省科委专门成立了验收组,对各地(市)的推广情况进行了抽查验收,对全省推广工作进行了评比表彰,先后共表彰先进集体44个,先进个人424个。同时,各地(市)及重点推广县也层层进行了表彰奖励,对推广工作起到了非常好的激励作用。
本文发表于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