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0日
国务院原则同意《关于加强黄河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的报告》
1986年4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加强黄河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报告的通知》(国办发〔1986〕27号),指出,国务院原则同意《关于加强黄河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的报告》(简称《报告》),要求各地认真研究执行。《报告》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和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协调小组编制,针对黄河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如下意见:将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工作列入国家和地方计划;进一步明确和落实户包小流域治理的承包期、水土保持的劳动用工问题、25°以上坡耕地的退耕问题等;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发布的《水土保持工作条例》,制止新的水土流失;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切实解决水土保持工作人员的劳保福利待遇。
全国工业品以工代赈会议在成都召开
1989年4月10~12日,水利部、国家计委、交通部在成都联合召开了全国工业品以工代赈会议,对搞好工业品以工代赈工作进行了安排。国务院作出决定,从1989~1991年,3年拿出总金额为6亿元的中低档工业品以工代赈,帮助贫困地区修建道路和水利工程(主要用于人畜饮水工程),为脱贫致富创造条件。这是继粮棉布以工代赈之后,国家采取的又一项重要扶贫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三峡工程建设期三峡水库管理的通知
2004年4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三峡工程建设期三峡水库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32号)(简称《通知》)。《通知》对三峡工程建设期间,三峡水库的管理工作进行了说明,包括:三峡水库的综合管理与协调,三峡水库的调度,三峡水库水环境管理,三峡水库生态保护和建设,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地使用管理,三峡水库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及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等。《通知》指出,在三峡工程建设期间,三峡水库管理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国务院有关部门监督指导,湖北省、重庆市具体负责”的体制。《通知》明确: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对三峡水库建设期管理实施统一领导,重大问题报国务院批准;三峡办承担日常工作。
2005年引岳济港调水工程开始实施
2005年4月10日18时,引岳城水库向南运河提供抗旱用水和向南大港湿地生态应急补水正式开始。岳城水库于5月1日8时停止放水,累计下泄水流1.9亿m3。四女寺枢纽从4月16日9时开启节制闸向南运河放水,至5月7日8时30分关闸,累计过水量8183万m3,平均流量45.1m3/s。卫运河沿河两岸农业抗旱引水共计约3000万m3,南运河沿河两岸农业抗旱引水共计约4500m3,南大港湿地补水约400万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