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园讲通鉴:西汉兴衰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史上最完美的皇帝形象

上回讲到,公元前180年,陈平、周勃等大臣灭了吕家之后,说小皇帝也不是刘家的后代,得换掉,决定换代王刘恒,就派人去给刘恒送信。

刘恒本来是靠边站的,吕太后没害死他,他就很知足了。没想到,现在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请他去当皇帝。

刘恒问手下人:天下有这样的好事吗?诸位爱卿,你们都说说,有这好事吗?我能去吗?

代国也是个小国,有一套王的班底。郎中令张武,文官,这人比较谨慎:大王,不能去,这帮大臣都太厉害了,都是身经百战,经历过血雨腥风的,他们的话不可轻信,不如“称疾毋往,以观其变”。

中尉宋昌,禁卫军的首领,武官,胆大,他认为:大王,我不赞成张武说的。咱怕什么呀?这些大臣们谁敢自己做皇帝吗?把咱们糊弄去,都给收拾了,然后把其他刘家的诸侯王也都收拾了,他们自己选出个人来当皇帝。他们敢吗?这种可能性基本为零。当年秦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谁都想当皇帝,可是,打了那么多年,这天下不还是姓刘了吗?这是天命所在,没人敢打这个主意的。而且,高祖遍封刘姓为诸侯王,咱这势力很强,谁也争不过的。再有,这二十来年,天下太平,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了,谁不拥护刘家坐江山啊?这是人心所向。总之,我认为,那帮大臣不敢打什么歪主意。现在高祖在世的儿孙里数您最大,您又有仁孝之名,让您继位顺理成章。您就别犹豫了。

宋昌这一番话,说得刘恒不断地点头。可是,他还是害怕,拿不定主意,于是就跟母亲薄太后商量了一番,薄太后也没主意。怎么办呢?占一卦。

结果怎么着?大吉!刘恒很高兴。不过,他还是没动身。他派自己的舅舅薄昭,先去长安,面见周勃、陈平,去摸摸底细。

不久,薄昭兴高采烈地回来了:大王,您把心放肚子里吧,宋昌说得没错,那帮大臣是真心诚意请您去当皇帝的。

刘恒这才动身前往长安。长话短说,这天,刘恒一行人到了长安城北的渭桥,陈平、周勃一帮大臣正在此处迎接,都跪在地上:臣等恭迎大王!

刘恒下车还礼。这时,周勃上前一步:大王,有些话我得私下到旁边跟您说。

刘恒心里一哆嗦:这是要干什么啊?他迟疑了一下。

旁边宋昌赶紧抢着说:

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史记·孝文本纪》

你要说公事,就公开说;要说私事,我们不听,大王管不着别人家的私事。

周勃被弄得很尴尬:好吧,这个……

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直接把天子的玉玺捧到了刘恒面前。

刘恒能立马接过来吗?不能。这么大的事,是要讲礼仪、讲程序的。于是,大家一起进了长安城,进入代王官邸——他在长安城当然也有房子啊!

大臣们再献玉玺,刘恒又辞让一番。

西向让者三,南向让者再。——《史记·孝文本纪》

先是,刘恒站东边,大臣们站西边。这叫宾主位,东边是主,西边是宾,这样辞让了三次。

然后,刘恒站北边,大臣们站南边。这叫君臣位,君主坐北朝南,大臣北面称臣,这样辞让了两次。

接着刘恒接过玉玺,正式即位。与此同时,滕公夏侯婴进未央宫把小皇帝带走,安置到了别的地方。

当天傍晚,刘恒入主未央宫。然后,第一道命令是任命宋昌为卫将军,接掌南北军。第二道命令是,把原来的小皇帝,还有汉惠帝的其他几个孩子全部杀掉。现在,即便是真儿子,那也得按假儿子说了。可怜了几个小生命。第三道命令,大赦天下。新皇帝即位,普天同庆,雨露均沾。

于是,汉文帝的时代开启了。这是公元前180年,刘邦称帝正式建立大汉朝的二十多年后,中国历史开始进入有明确文字记载的第一个盛世!

什么盛世?文景之治。我第一次听说“文景之治”,是在初中课本上,说当时国库里的钱多得都用不了,串钱的绳子都腐烂了,粮食多得粮仓都盛不下。还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盛世,是因为当时汉文帝、汉景帝实行的是黄老之术,用黄老思想治国。

那么,到底什么是黄老思想呢?黄老,黄是黄帝,老是老子,加在一起才是黄老。这一思想是道家的主流、正根,是实实在在的帝王术,教给帝王的是克制、谦让。

汉文帝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范,他完美地践行了黄老思想,既有克制、谦让的内在德行,又取得了“文景之治”这样的政治成就,真可谓“内圣外王”的一代帝王。可以说,汉文帝是史上最完美的帝王形象之一。曾国藩甚至拿他和圣王大舜、大禹、周文王相提并论。

那么,汉文帝到底是怎样运用黄老思想的呢?咱慢慢说。

先交代一下,接下来要怎么讲,因为后面是和平年代的历史了,跟前面战国、楚汉争霸不一样,那都是战争,惊心动魄的。到了和平年代,就像一条大河过了急流险滩,到了开阔平缓的河段,看点就不一样了。

现在看什么呢?当然,还是看帝王,帝王是主线。

梁启超认为,二十四史就是一套帝王家谱。是的,讲通史必须有一条主线,最明晰的莫过于帝王更迭这条主线。必须以帝王为核心,顺带着讲与他相关的人物和事件,这样讲下来,就是通史。

与帝王相关的人物,无非这么几类,从里往外讲:

一是,皇室的,包括诸侯王爷、皇后妃子、外戚;

二是,宦官和近臣;

三是,丞相或权臣,权臣很多时候就是近臣;

四是,将领,有时候将领也是权臣;

五是,名臣,包括循吏、酷吏;

六是,奇人异士,包括学者、文人、半仙什么的;

七是,敌人、敌国、敌对势力。

相关的事件大致有两种:要么内忧,要么外患。

接下来,先说汉文帝的丞相。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他手下的丞相主要有这几位:陈平、周勃、灌婴、张苍、申屠嘉。下面一个个说。

汉文帝即位之后,陈平便想功成身退,对文帝说:皇上,我的任务也完成了,现在年纪大了,经常生病,我不能再干了,想辞官回家。

汉文帝当然不同意。陈平没办法,只好说:要不这样,周勃周太尉平定诸吕,功劳最大。您就让他当右丞相吧,我辅助他,当左丞相。

汉文帝也认为周勃功劳更大一些,觉得周勃比陈平厉害,就照办了。如此,周勃的太尉一职就空出来了,于是让灌婴做太尉。

汉文帝非常尊重这几位元老——毕竟皇帝位子是人家给的,特别是对周勃,每天退了朝,都是请周勃先走,他在后面目送着周勃出去了,他才走。

不过,人啊,有一种感情,最经不住时间的考验了,哪种感情呢?感恩之情。

有一天,有个叫袁盎的郎中,是汉文帝的近臣,他对汉文帝说:您怎么老目送周勃呢?您用不着这么尊敬他。其实,当时大臣们都想灭吕家,但正好周勃当太尉,掌兵权,于是他捡了这么大一功劳。您作为皇帝,这么谦让,恐怕不是好事。

嗯,有道理,汉文帝慢慢地就把架子端起来了,君臣身份也更加明确了。而且,他对国事政务慢慢也都比较了解了。

有一天上朝,汉文帝问周勃:

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史记·陈丞相世家》

全天下一年判决多少法律案件啊?

周勃一听,傻了,摸了半天后脑勺:皇上,对不起,我说不上来。汉文帝又问:

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史记·陈丞相世家》

一年有多少钱粮财税收入啊?收入多少?支出多少?

周勃直冒冷汗,红着脸:皇上,我也不知道。

汉文帝脸色很难看:陈丞相,你来说说,你知道吗?

陈平:启禀皇上,我也不知道。不过,有知道的,管这事儿的都知道啊!

汉文帝:谁管这事呢?

陈平:回皇上,您要是问决狱几何,廷尉管这事,他知道。您要是问钱谷出入,治粟内史管这事,他知道。

汉文帝烦了:既然这些事都各有主管,那要你这个宰相有什么用呢?

陈平镇定自若,开口就给汉文帝上了一课: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史记·陈丞相世家》

宰相是辅佐皇帝管理阴阳、四季、万物的大局的,要掌控国家安全、社会稳定,要管理好整个官僚体系。宰相不是记那些决狱几何、钱谷几何等等的数据的。

汉文帝一下子就服了,直竖大拇指。

退朝之后,周勃埋怨陈平:我说陈平啊,这些东西你之前怎么不教教我啊?

陈平笑道:这还用我教你?你当着丞相,却不知道丞相是干什么的,有点说不过去吧。皇上要问你长安城里有多少小偷,你也得给他去数数吗?

周勃心想:我这个大老粗的才能与陈平比差远了。于是,他辞去相位,回家了。

其实,陈平的这种认识也未必对,曾国藩对此就作过批评。曾国藩做事,讲究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要规模远大,又得综理密微。作为宰相,对于一些关键的数据,还是要心中有数的。

陈平这番话,反映出他的治国风格与曹参是差不多的,也是黄老道家无为而治的思路。所以,汉文帝以黄老治国,不是凭空来的,是与整个汉初的政治理念、为政风格一脉相承的。

转过年来,公元前178年,陈平去世。周勃回来继续做丞相,又做了一年。

他跟汉文帝的君臣关系很微妙:一方面,周勃有很高的威望,汉文帝得靠他给自己坐镇;另一方面,他的这种威望让汉文帝很有压力。

周勃也不踏实,身边有人提醒他:丞相啊,您“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现在还“处尊位”,时间长了,恐怕会祸及自身啊!

怎么办呢?汉文帝想了一个办法,推出一项政策,就是让那些元老功臣们回到自己的封地去,别在长安待着了。

周丞相是绛侯,那就回绛地吧,起个带头作用。周勃也正好找个台阶下,第二次辞掉丞相之位,回到了封地。

回去之后,周勃想安度晚年,可他还是担心哪天汉文帝会收拾他。他这个封地在河东郡的范围内,有时河东郡的郡守会来拜望。周勃就会非常紧张,怕是汉文帝派来抓他的。每次这个郡守来,他和家人都全副武装,使得那位郡守很尴尬。

结果,又过了一年,有人告发:周勃要谋反,家里有好多兵器。汉文帝一点儿情面也不讲,立即下令严查,真派了兵去抓周勃。周勃全副武装也不敢反抗啊,乖乖地被抓到长安,进了大牢。

在大牢里面,周勃可受了罪了,被逼问为什么谋反。

周勃是武将出身,嘴笨,根本不会辩解。狱吏打得就更狠了。怎么办呢?周家人拿出一千金向狱吏行贿。

这个小小的狱吏,正常工资,我估计有个两三金也就不错了。狱吏笑纳了,然后回报给周家五个字:以公主为证。公主就是汉文帝的女儿,周勃的大儿媳妇,意思就是:你让你家大儿媳妇去找她奶奶薄太后求情啊!

结果,这招真管用。薄太后疼孙女。另外,薄昭也找薄太后帮着说情,薄昭也收了周家的重礼。薄太后亲自出面说情,加上周勃确实没有谋反的迹象,所以他最后被无罪释放了。

出狱后的周勃大发感慨:

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我平生带兵百万,叱咤风云,没想到真正有权势的感觉远不如一个狱吏啊!

这是第一个狱吏的故事,以后还有很多个。

周勃的故事到此结束,后来他得以善终。不过,周家的故事还没完,还很精彩,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