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流行病学特点
一、传染源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源主要来自SARS-CoV-2感染患者,其中无症状感染患者包括潜伏期患者、隐性感染者,病毒携带者经证实也可能是潜在传染源。当前SARS-CoV-2已经感染了260多万人,并继续在世界各地迅速传播(对比SARS-CoV-1在有限地区感染约8 100人并在8个月内得到有效控制)。SARS-CoV-2在上呼吸道存在大量排毒,甚至在患者出现症状前也有排毒,SARS-CoV-1的复制主要发生在下呼吸道。
根据目前研究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情况,多数研究显示COVID-19潜伏期在14天内,中位数3~7天,同时部分地区流行病学报告显示仍有1.4%~7.45%的患者潜伏期>14天。北京大学团队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一项合作研究中指出,基于概率更新理论,估计大约10%的COVID-19患者在感染后14天才出现症状。对于潜伏期中潜隐期和感染期间的时间界限,目前尚无充足研究证据,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调查与管理指南(试行版)》将病例发病前2天(即潜伏期最后2天)作为调查和判断密切接触者的时间范围。
无症状感染者是当前疾控的重点,目前我国病例报告系统数据统计,无症状感染者占总病例数比例为1.2%,高发地区无症状感染者约3.0%。另外,最近一项关于731名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研究报告显示,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占4.4%,在6~10岁儿童中高达31.9%。另一项关于171名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报告显示,16岁以下儿童无症状感染比例高达15.8%。
日本学者根据565名从中国高发地区回国人群的筛查数据估计,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为37.5%~50.0%。Mizumoto等学者根据载有3 711名成员的“公主”号邮轮的检测结果估计无症状感染者比例约为17.9%(95% CI 15.5%~20.2%)。目前尚无超级传播的隐形感染者报告。
此外,目前有研究报告对符合解除隔离标准人员或COVID-19出院标准的患者,在解除隔离/出院后重复RT-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对于复阳现象,原因比较复杂,目前尚无系统性结论。核酸复阳,在技术上很难区分是因为活病毒还是死病毒;同时有可能为假阳性(受试剂盒定性、敏感性、采样方法等的影响);也可能是体内一直有病毒残留或者未达到临床痊愈。根据当前监测,没有证据表明复阳的患者依然具有传染性,当然也不排除这种可能,需要进一步研究。目前第七版“诊疗方案”中提出出院患者应继续进行14天隔离并检测健康状况。对于重点人群,除咽拭子核酸检测外应进一步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和胸部CT检测,并采用更谨慎的出院或解除隔离标准。
二、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病毒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另外,尽管有检测报告显示确诊患者的粪便和尿液中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目前尚无证据证实存在粪-口传播途径。目前亦无母婴垂直传播的证据,但有研究报告指出国内母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可导致新生儿窘迫、早产、肝功能异常甚至死亡,一项基于6名母婴小样本的研究显示新生儿血液样本中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其中5名婴儿IgG浓度升高。《柳叶刀》最新一项研究在两位感染SARS-CoV-2哺乳母亲的乳汁中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RNA,2位新生儿随后也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并出现呼吸系统症状。然而,目前并不能确定乳汁中的RNA是否来自于完整的新冠病毒,新生儿通过母乳感染途径有待进一步研究。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力的分析,需要了解以下关键参数:
基本再生数(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R0):是指完全易感人群在无任何措施下单个病例直接导致的二代新发病例的平均数。若R0>1,说明疫情将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若R0<1,说明疫情将逐渐缓解。相比于之前,香港学者Riely等估算SARS的R0为2.7(95%CI 2.2~3.7),新加坡学者Lipsitch等估算SARS的R0在2.2~3.6之间,Wallinga和Teunis根据四国疫情数据估算此数在3.1~4.2之间;韩国学者Simon等估算MERS的R0为0.91(0.36~1.44)。对于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张伟教授等根据截至2020年1月26日COVID-19流行初期我国疫情数据估算R0在2.8~3.3之间。依据美国东北大学估算R0在3.2~3.9之间的国际疫情数据,研究团队提出SARS-CoV-2早期传播的基本再生数应在2.2~3.0范围内,早期传播能力接近或略高于SARS。目前同期(2020年1月)研究报告指出,SARS-CoV-2的R0依据不同模型波动在1.9~6.5之间,7项基本再生数研究的估计值高于3.0。2020年4月一项针对全国24个省份动态R0分析研究显示,随着防控措施的开展,R0普遍在1月下旬开始呈下降趋势,截至2月10日已有18个(75%)省份R0降到1以下。
净再生数(net reproduction number,Rt):是指在采取干预措施后实际单个病例直接导致的二代新发病例的平均数。若Rt<1,说明受感染人群规模会随时间缩小;若Rt>1,说明受感染人群规模会随时间扩大。余宏杰教授等根据全国除湖北30个省市近3个月8 579例病例的数据分析显示:疫情早期Rt在湖北以外高发地区峰值平均数在1.08~1.71,普遍省市Rt估算值在1月30日以后低于流行阈值(Rt=1)。提示国内严格防控措施有效阻断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
病例间隔时间(serial interval):指传染在发病者与被感染者发病的间隔时间。相比于之前,新加坡学者Lipsitch等通过分析本地家庭接触数据显示SARS平均病例间隔时间为(8.4±3.8)天,沙特阿拉伯学者Abdullah等通过分析本地医疗记录数据显示MERS平均病例间隔时间为7.6天(95% CI 2.5~23.1),韩国学者Cowling等估计本地MERS平均病例间隔时间为12.6天(95% CI 12.1~13.1),目前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研究的病例间隔时间波动在2.6~7.5天之间,低于SARS和MERS的病例间隔时间,接近或低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中位数(约5天)。有不少研究报告显示不同比例病例的序列间隔是负值,提示COVID-19很高可能性存在症状前传播。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高于SARS与MERS。
三、易感人群
目前大多数证据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无论在年龄、性别及种族方面都普遍易感,老年人、有基础疾病及免疫系统缺陷人群的病情更易进展为重症。与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及医务人员是本次疫情的高风险人群。目前,一定比例的符合解除隔离标准人员或COVID-19出院标准患者的核酸检测结果复阳。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免疫,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存在“二次感染”可能。一项针对6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孕妇及新生儿的小样本研究显示,婴儿血液样本中均可检测到病毒特异性抗体。
(楚歆、常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