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格障礙的成因
正因為人格障礙並不常見,它往往被冠上好食懶做或生性邪惡等臭名。但事實上,愈來愈多研究證實,基因、父母育兒的方式、朋輩關係等都與人格障礙的形成有關聯。26
3.1 基因
早前的研究指出我們的性格特徵是會遺傳到下一代的,而人格障礙的特徵亦然。27除了我們先前提及過,A群的生理症狀是有遺傳因素的之外,在雙生兒的研究中亦發現反社會型不守社會常規的性格特質都是受遺傳影響的。28
3.2 童年創傷
學者更注意到,大部分人格障礙患者都來自破碎家庭。29多個追蹤調查(longitudinal study)證實,人格障礙患者普遍都有坎坷的童年。一項長達七年的追蹤調查,曾抽出一群不同國籍而且有人格障礙的患者,並對他們的童年成長作出分析。30此項調查結果指出人格障礙患者的童年有兩大特點:
1.各種不同形式的童年虐待在人格障礙患者中非常普遍。不少於70%的受訪者童年時有被虐的經歷,而82%則表示童年時曾被疏忽照顧。進一步的研究更指出,長期被言論攻擊的孩子,於成年時患有邊緣型、自戀型、偏執型或強迫型人格障礙的機率比一般孩子高三倍多。31特別是邊緣型患者,他們在報告中反映受到的童年創傷比其他受訪者多,事件發生的時候亦較為年輕,而且涉及更多性侵犯或虐待的情況。
2.病態的童年經歷影響孩子及靑年的運動表現。他們比一般同輩少參與興趣活動,也比較不受朋輩歡迎。這間接形成了一個人際關係的惡性循環。雖然研究有待找出各種個別創傷與各類人格障礙的關係,但可以肯定的是,童年創傷所引起的青少年障礙在迴避型的受訪者中是最為常見的。
另外,一項跨越20年的追蹤調查跟進位於美國紐約的738對母子,並記錄孩子由青少年至成年期的成長經過,發現人格障礙的形成與下列各項因素都有直接關係:32
1.孩子在情緒上、物質上及照顧上都感到被忽略;
2.孩子與母親及/或父親的關係較疏離;
3.孩子曾承受威嚇性懲罰;
4.母親曾利用孩子的內疚感來控制他/她;
5.孩子因意外懷孕而出生。
該研究指出不同的童年創傷提升各類人格障礙的風險,重點如下:
1.童年被性侵犯及言語虐待大大提高成年後患上A群人格障礙的風險;
2.父母於育兒早期時的問題反映孩子在青少年期患上B群人格障礙的風險,特別是:
(1)表現不一致的母親提高孩子患上邊緣型的風險;
(2)過度參與和照顧的母親則提高孩子患戲劇型的風險;
(3)正式落案的性侵犯記錄普遍與症狀嚴重的邊緣型有關;33
(4)忽視孩子的父母提高孩子患上邊緣型、自戀型及反社會型的風險。
3.身體上及言語上的虐待大大提高孩子在成年後患上C群人格障礙的風險,特別是言語虐待與強迫症的嚴重程度有關。
由此可見,不同形式的童年虐待和傷害都與成年後患有人格障礙有不可忽視的關聯。
3.3 社會及文化因素
雖然我們的性格發展大多與基因和個性特質有關,但環境因素在我們的性格發展中也擔當一個重要的位置。不論是一個人的種族、當地文化或全球的社會趨勢,都是必須考慮到的環境因素。心理學家Joel Paris34用身心社理論(biopsychosocia1 model)去解釋人格障礙。他的理論指出,生理、心理及社會因素,每一項都是研究發展人格障礙時必須重視的,任何一個單一因素都不足以發展成病態。而一般的人格障礙形成都是遺傳、人生經歷及社會環境綜合而來,也就是說,我們所成長的社會及文化會助長符合當地社會風氣的某些特質,同時壓抑了另一些與社會風氣不符合的特質。當然,不同的社會文化都會有它的一套價值觀;甚麼行為是社會接受的、普遍的,甚麼行為是異常的、不被容忍的,在各國各地都不同。尤其是一些可發展成人格障礙的、風險高的性格特質,若被環境助長則會大大提高發展成人格障礙的可能性。例如中國文化當中的內斂謙虛是一種美德,但西方文化則比較推崇自信有主見的個性。現今社會標榜有志向、有野心等特質,甚至會認為這些都是成功人士的基本條件,那麼一些自戀型所擁有的特質就被助長了。35同樣地,文化與種族與塑造一個人的人格息息相關。在不同種族和文化的人群中,被診斷為各類人格障礙的機率都有所不同。36
我們可以日本一個探討蟄居族的研究為例。蟄居族(引き籠もる,Hikikomori)的「蟄居」依字面解釋是退隱、隱藏或社交迴避,猶如毛蟲結蛹一樣,它是參考英文cocooning翻譯成日語,帶有一種拒絕參與社會的心理狀態。蟄居族是指處於狹小空間、自我封閉地生活的人。在日本,蟄居族大多是年輕一代,終日躲在自己房中,不工作不上學(有少數人會外出工作,但也只做一些少與人正面交流的工種,例如透過互聯網的工作)。一般蟄居族的性格從小就已有跡象,也因此而影響行為發展。雖然表徵全都是隱蔽和孤僻,蟄居族背後卻有多種不同的成因。既不是純粹過度害羞,也不只是單單有社交恐懼,所以很難以單一的一個診斷去解釋。正當歐美文化認為獨立是一個健康心理質素的指標之一時,蟄居族的高度獨立卻似乎是一個病徵多於健康心理的指標。反而,蟄居族可理解為個人獨立與社會文化於社交互動、建立關係和溝通上一個期望落差的錯配。37
同樣地,其他的人格障礙也可以像日本蟄居族的例子一樣,顯示出文化與個性發展的互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