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恐惧自己的恐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在網絡上有一條不少家長轉發的短片,片中有位醫護人員以輕鬆有趣而互動的方法為小孩打針,小孩被醫護人員逗得吱吱大笑,不留神之際醫護人員已為他打了針。大概很多小朋友,包括我小時候也會某程度上恐懼打針;不幸地,通常在得知要打針的時候,父母親會無心地說:「陣間唔使驚,一下唔痛嘅。」等等的開場白,無意中加重我們的心理壓力。小朋友害怕尖物不罕見,很多時候父母會教育子女,尖的東西是有危險,很容易傷到自己的。然而當長大成人後,仍對尖物有過度的反應和不必要的恐懼,那就有可能不止於是保護自己,而是對尖物有特定的恐懼。

「我……我很害怕牆角。」眼前這位年輕女子,低着頭有點不好意思地說。

雖然我心裏不免有所驚訝,也很自然地想到,恐懼牆角不就是恐懼每一個室內環境?我特意觀察眼前這位個案的表情:「你的意思是,你對室內牆壁的角落有所恐懼?」我輕輕指着治療室的牆角。

「對……」她更顯尷尬。

「那麼,這是你第一次來這個治療室,你會對這裏的牆角有所恐懼嗎?」為個案指出一些此時此刻的例子,可讓我快速了解她對恐懼的主觀定義和當下的感覺。

「我不看就沒問題。」她說。

「如果看呢?」我再問。

「會好驚,我覺得它們很恐怖!」

「恐怖的意思是?」也許,每個人對恐怖的定義也不一樣,了解個案對其刺激物的主觀感覺,也是我們進入其潛意識世界的一條通道。

「不知為甚麼,我看着牆角會感到很害怕,怕到神不守舍,就像心會跳出來……」

MeiMei, 2 7歲,一年前剛大學畢業,報告自己有牆角恐懼的困擾長達10多年。除了害怕牆角,還有人際溝通的問題,說自己沒有知心好友,雖然有幾位會不時見面,但她認為這些人都很勢利,不太會交心。

「MeiMei你一年前大學畢業,之前的時間有工作嗎?」一般來說,順利升讀大學的年齡大概18歲,畢業時大概22歲,26歲才畢業,也就是說有4年時間的差距。個案的每一個成長的階段和經歷,都有可能是一些重要資料,掌握這些資料是進入分析前基本的步驟。

「我重讀了一年,之後讀高級文憑,不過科目不是太適合,讀不夠一年之後又轉去讀其他科…… 」MeiMei說。

從MeiMei進來開始,其回答每每都是很簡短,而且沒有太多解釋;亦有很多遺漏的資料,例如原本是讀甚麼科目、為甚麼不適合、後來又讀甚麼再轉上大學等,似乎她在溝通上習慣了這種非常簡化和被動的模式。因此,在既有言語交談的資料上,我再採用了投射繪畫治療的方式,去進一步走進她的內心世界。我取得MeiMei的同意後,拿出了3種不同類型的顏色筆、畫紙,邀請她畫一幅「屋、樹、人」的投射繪畫。

MeiMei的屋樹人筆觸較輕,當中屋的門沒有畫把手,窗戶畫得像柵欄一樣,暗示她缺乏自信與安全感、不容易讓別人進入她的內心,同時警覺性很高,自我防衛的意識很強。樹畫在左上,在畫中的比例較小,暗示她的無力感,樹幹有一道很黑的年輪,也是成長過程當中,很可能有一次較大的創傷。

「這個年輪深嗎?」我問。

「深,很大。」MeiMei看着畫說。

「年輪在屋樹人中有成長創傷的暗示,你覺得對嗎?」

這時MeiMei的目光從畫中移向我,吸了一口氣,說:「小時候爸爸常常鬧我,雖然他打我的次數不算多,但他經常會嚇我說『唔要我』,之後把我鎖在一間細小的雜物房『反省』……我……真的很害怕…… 」MeiMei回憶這些童年創傷,仍猶有餘悸,淚水再也禁不住。

MeiMei的個案,是典型的因童年或以往不愉快的經歷而造成創傷和壓力,當她很無助害怕的時候,看到的正是小房間的牆角,因此在凝視到牆角時,潛意識中不期然會感受到那種恐懼、渺小、又無能為力逃走的情緒。MeiMei的爸爸媽媽在她大約11歲時離婚,雖然之後並沒有人鬧她、嚇她,但往後她的性格不容易信人,也對自己沒有自信,常常不由自主地反省自己的想法,不能明確表達自己的意見,以致學業和人際上都遭遇到不少困難。

在處理MeiMei牆角的恐懼同時,我也鼓勵她好好表達自己,感受自已的想法,欣賞自己獨特的地方,而且慢慢開始接受朋友的邀請參與多些群體活動,接受和放下昨日那個渺小而無力的自己。

屋、樹、人(House—Tree—Person)投射繪畫

屋、樹、人投射繪畫分析是一種可用作評估個人、解釋和表達心理狀態的工具,讓治療師有系統地分析個案的心理。早在1948年,美國心理學家JN Buck便在《臨床心理學》雜誌中論及屋樹人,而屋樹人測試的特點是靈活,不需要言語表達,也可應用於不同年齡層,讓治療師可看到個案的家庭關係、個人成長和自我感覺等。

甚麼是尖物恐懼症?

尖物恐懼症故名思義是對尖物有所恐懼,當中包括針、刀、筆、雨傘尖的部分,甚至是尖狀的傢俬設計和牆角等,患者大約佔人群中的1.6%。有如一般恐懼症,對尖物有所恐懼的患者會對某些或全部尖物極度害怕,且這種害怕會給心理帶來嚴重負擔,會因避免接觸所有尖端物體,或過分害怕自己或他人會受這些尖物傷害而影響日常生活。由於尖物在日常生活會較多出現,故尖物恐懼症患者或身邊的人會更明顯地察覺他們不能正視尖物,或當尖物出現時的非理性恐懼。

尖物恐懼症的自療

Step 1:

  • 建立正面的認知,讓自己分辨非危險性的尖物。
  • 了解和接納自己在恐懼尖物上的錯誤或偏差,了解自己真正在怕甚麼。

Step 2:

  • 練習腹式呼吸,控制並使自己在遇上尖物時可自我放鬆。
  • 不具危險的尖物不要逃避,想像自己即使遇上那些尖物時仍可如常工作,盡量減少恐懼的時間。

Step 3:

  • 訂立脫敏計劃,把恐懼的尖物分5個不同程度,先從最少恐懼的程度開始逐漸面對恐懼。
  • 在遇上尖物時不逃避,可以用數脈搏法,用一隻手的食指和中指輕按在另一隻手腕的脈搏,由1數到100,讓自己專注平靜下來,再放鬆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