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德宗贞元年间进士。参加王叔文、王伾领导的永贞(805)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在朗州十年,召还,以后又出任连州、夔州、和州、苏州、汝州等地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刘禹锡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是唐代重要诗人之一,著有《刘梦得文集》(或题《刘宾客文集》)。他写了许多犀利的政治讽刺诗。白居易说他的诗“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他还善于向民歌学习,一生所到之处很多,成为他学习民歌的很好机会。他的《竹枝》、《柳枝》、《浪淘沙》等词的产生,就是他学习民歌的显著成果。他和白居易都写《忆江南》,“依曲拍为句”,可见他们热心按照民间歌曲作词的情形。
忆江南[1]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2]。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寻刂>露似沾巾[3],独坐亦含<月巽>[4]。
这是一首写伤春的词,作于开成三年(838)。当时作者与白居易同在洛阳,病中和白居易《忆江南》而有此作。首两句写春去时对洛城人含情惜别,中间两句写柳树和兰花似也在为送春而惆怅,末句写一个女子在惜春。中间两句起衬托末句的作用,表现了那个女子的心境。
清人况周颐称赞这首词为“流丽之笔”,说它“下开子野(张先)、少游(秦观)一派”。
潇湘神
斑竹枝[5],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6]。
刘禹锡《潇湘神》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湘水之神即舜妃,她的故事在我国古代神话中以哀婉动人著称。“楚客”的心情是抑郁的,在幻想中听湘灵鼓瑟,倍增凄怨之感。作者曾贬官江湘之间的朗州,他的这首词抒写了当时的心情。
注释
[1]题下原有作者自注:“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乐天春词,指白居易《忆江南》词。
[2]多谢:殷勤致意。洛城:指洛阳城,今河南洛阳市。
[3]袂(mèi妹):袖。<寻刂>(yì邑):沾湿。以上两句说,柔弱的柳条随风摆动,好像是挥手举袖和春天告别;一丛丛兰草沾着露水,好像是泪水浸湿了手巾。
[4]<月巽>(pín贫):皱眉。坐,一作“笑”。
[5]斑竹:有斑纹的竹,又名湘妃竹。相传舜南巡时死于苍梧之野(今湖南宁远县东南),舜的两个妃子在湘水边望苍梧而泣,洒泪在竹上成斑纹。
[6]楚客:指放逐或贬官江湘一带的人。唐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楚客不堪听。”以此指屈原。瑶瑟怨:指湘灵鼓瑟抒发的哀怨心情。相传舜妃溺死湘水,成为湘水之神,称湘灵。《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瑶瑟:瑟的美称。潇湘:湘水在湖南零陵县西和潇水会合,称为潇湘。以上两句说“楚客”在潇湘深夜月明之时,可以听到湘灵鼓瑟发出的哀怨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