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规划设计程序
规划设计(planning and design)是根据实际情况,基于目标人群现有的健康问题和特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具体方法、步骤和策略等所有活动的全过程。完整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项目)包括设计、实施、评价三个过程。这是所有健康教育活动中都不可缺少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密切结合的整体。设计阶段形成问题的理论假设,提出目标,为规划的实施奠定基础;实施阶段是按照规划所规定的方法和步骤来组织具体活动,实施干预措施并产生效应;评价阶段是完成大量工作后所得的原始资料经过初步统计学处理,从中得出结论,判断规定的目标是否达到以及达到的程度,并指导规划的进一步修订。规划的三个阶段循环运转,使得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得以不断深入,它在整个健康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明确
每一项健康教育计划设计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objective),所要达到的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和可以测量的。因此,规划设计自始至终必须坚持以正确目标为方向,干预活动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最终保证目标的实现。
2.结合实际
要根据人力、财力、物力因地制宜地制订规划。在制订规划前必须作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不仅是健康问题,还包括社会问题、习俗、传统观念、兴趣、文化水平、经济状况,以及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等。
3.群众参与
强调社区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项目的制订及其全过程,这是保证项目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则。规划必须是与群众息息相关并受关注度高的内容,这样才能吸引群众参与,得到广泛的支持,收到良好的效果。
4.留有余地
规划是面向未来的,所以在制订项目计划时,要尽可能预见到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或发生的情况,留有余地,并事先预定应变对策,以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这可谓“弹性计划”。但在没有评价反馈、没有修改计划的指征时,不能随意更改计划,这是一项重要的原则。
5.重点突出
计划的重点必须突出,切忌面面俱到、包罗万象。否则,势必造成目标含糊不清,干预分散,使有限的资源不能集中使用,致使计划难以奏效,同时也难以进行效果评价。
一、PRECEDE-PROCEED模式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设计的模式有多种,但应用最为广泛、最具权威性的首推美国著名健康教育学家劳伦斯•格林(Lawrence W.Green)提出的PRECEDE-PROCEED模式,该模式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格林首先提出PRECEDE模式,随着健康促进的飞速发展,格林教授进一步完善形成了PRECEDE-PROCEED模式。该模式强调在制订规划之前,先问为什么要制订该规划,再问如何实施该规划,必须在设计干预规划前对产生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作出诊断。此外,PRECEDE-PROCEED模式的结构考虑了影响健康的多重因素,即影响行为与环境的社会因素,强调一切个人、群体行为与环境变革是多元的,因此规划的制订者应把这些因素作为重点干预的目标,制订多层面的规划。
PRECEDE-PROCEED模式前后相互呼应,为规划设计、执行及评价提供一个连续的步骤。它可分为两个阶段:PRECEDE着重应用于诊断,即需求评估;PROCEED侧重于实施过程与评价过程。
1.诊断阶段 PRECEDE(predisposing, reinforcing and enabling constructs in educational/environmental diagnosis evaluation)或称需求评估,指在教育、环境诊断和评价中应用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及强化因素。
2.执行阶段PROCEED(policy, regulatory and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s in educ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指执行教育、环境干预中应用政策、法规和组织的手段。
根据PRECEDE-PROCEED模式的程序, 参照国外成功的模式,结合我国健康教育实际,本土化的规划设计程序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社区需求评估;②确定优先项目;③制订目标和指标;④确定教育(干预)策略;⑤安排项目活动日程;⑥制订监测与评价方案。
二、社会诊断及流行病学评估
在制订健康教育规划时,首先不是考虑我们主观上要解决什么问题,而是某社区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哪些问题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干预来得到解决,目前应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是什么。因此,必须做好社区需求评估,为计划的制订提供必要的资料、数据与依据。社区需求评估包括社会诊断与流行病学评估。
(一)社会诊断
社会诊断(society diagnosis)是一个通过客观的科学方法对社会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以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组织结构、政策、资源现状进行确定的过程。社会诊断的目的是了解社会的特点,确定目标人群对自己健康需求和生活质量的判断。规划制订者需要通过多方面调查,了解人群的经济水平、生产类型、人口学特征、人均收入、生活状况等。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充分了解,掌握人群的特点,特别是通过与各方人士座谈,了解人群需求是什么,让人们自己确定影响生活和健康的主要问题。
1.社会诊断内容
社会诊断主要用于评估社区群众的需求与愿望,以及他们的生活质量。诊断内容包括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客观指标包括:①社会性指标,即失业率、教育、经济、卫生政策与卫生服务等;②环境状况指标,即居住密度、空气质量等。主观指标主要是通过调查社区成员对生活质量的判断,如对生活的适应度和对生活的满意程度。
2.社会诊断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有以下几种:
(1)召开座谈会:
通过邀请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爱国卫生机构、预防保健机构、社区管理机构的领导、专家、技术人员以及群众代表等参加座谈讨论,集中大多数人的意见和基层群众的要求,分析、研究、确定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
(2)特尔斐法(Delphi technique):
又称专家调查法。这是由美国兰德公司发展的一种新型专家预测方法。它通过寄发调查表的形式征求专家的意见,专家在提出意见后以不记名的方式反馈回来;组织者将得到的初步结果进行综合整理,然后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重新考虑后再次提出意见;经过几轮的匿名反馈过程,专家意见基本趋向一致;组织者依此得出预测结果。
(3)分析文献资料:
从当地卫生部门、统计部门公布的信息资料、专题报告或发表的调查研究文献中获取有关社区人群健康状况、健康危险因素等方面的资料,通过分析研究,找出社区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
(4)小组工作法:
小组工作法(nominal group process)是选择那些对该地区某事件(或疾病)发生发展情况较了解的人组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人数以5~7人为宜。由主持人提出本地区目前主要的健康问题,然后进行表决,在答案中选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事项,并按重要性进行排序。该方法简便易行,由目标人群亲自参与,所得资料真实可靠,对掌握社会或疾病问题,探讨原因均有重要作用。该方法可以获得定量和定性两种资料。
(5)流行病学调查:
当缺乏相关资料或资料缺乏代表性时,可进行现场调查,如采用快速流行病学评估法、抽样调查等。
(二)流行病学评估
流行病学(epidemiological)评估可发现哪些是社区最严重、最主要的健康问题和需要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并分析哪些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引起这些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及其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特别是行为危险因素在社区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为制订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流行病学评估与社会诊断具有互补性,两者可结合进行。国外有学者提出具有综合性的“5D”指标,即死亡率(death rate)、发病率(disease rate)、伤残率(disability rate)、不适(discomfort)和不满意(dissatisfied),以确定健康问题的相对重要性,揭示健康问题随年龄、性别、种族、生活方式、住房条件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特别是通过对与健康相关的行为危险因素发生、分布、强度、频率等的研究所获取的信息,往往就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项目的干预重点。流行病学评估的目的是:①确定某健康问题受累的人群、性别、年龄、种族、职业等;②确定威胁社区人群生命与健康的疾病或问题;③明确影响健康问题的因素;④可采用的干预措施;⑤可以达到的效果和效益;⑥提出完善规划目标的行为与环境问题。
三、干预框架的确定
(一)干预框架的概念
干预框架(intervention framework)是通过社会诊断和流行病学评估,明确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然后对健康问题的行为因素和非行为因素作出诊断,综合健康问题和行为问题并确定优先项目。健康促进规划的目标在于使目标人群自愿地改变行为和环境,而干预框架的制订主要是通过教育与组织的手段以确定影响行为与环境的因素。任何一种行为都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并对行为产生不同影响。只有全面分析这些因素后,才能确定合适的干预框架。
(二)干预框架和措施的制定 1.确定目标人群
目标人群通常可以分为三类。
(1)一级目标人群:
指规划希望这些人群将实施所建议的健康行为,目标将最终通过他们的行为来实现,他们是项目的直接受益者。
(2)二级目标人群:
指对一级目标人群有重要影响,能激发和加强一级目标人群行为和信念的人。
(3)三级目标人群:
指决策者、经济资助者,以及对项目成功有重要影响的人。
2.确定目标
明确了解目标人群需要解决的问题后,需要确定项目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以解决提出的问题。
(1)总目标:
总目标(total objective)是一个项目要获得成果总的概括。它一般不描述结果何时可获得,也不说明达到的程度以及结果是如何获得的。例如,减少艾滋病在静脉吸毒者、其他有静脉吸毒危险者及性伴侣中的传播。
(2)分目标:
分目标(minute objective)即具体目标,是为了达到已确定的总目标,而将要取得的项目具体结果。它是一种特定的目标,是通过已有的资源和具体的活动,在规定的时间框架内达到的目标。具体目标的描述应是用 “增加……、 减少……、 降低……”等词使目标能够被测量。在制订具体目标时越明确,就越容易实现这些目标活动的具体结果。确定具体目标的一些要点:①目标一定要明确什么将要被改变;②目标一定要明确项目的目标人群;③目标一定是能够被测量的;④目标必须是切合实际的;⑤目标将要表明何时项目将获得成果。
3.确定干预内容
教育内容的确定要遵照教育目标的要求。行为和环境的改变是通过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的改变和社会的支持而实现的。行为的改变必须是自愿而不是强迫的,因此就需要通过教育来增加人们的健康知识,使其自愿地采纳有益的健康行为。
4.确定干预方法
人群健康状况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行为和生活方式。个人的行为受到知识结构、社会背景、个人经历和遗传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必须开展多种教育活动。干预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组织的、政策的、法规的、教育的、个别指导和团体干预等方法。为使行为发生变化,必须开展立体干预活动。每一种干预方法都要适合于特定的环境和人群,不仅要考虑受教育者人群的特点和素质,还要考虑到教育工作者的交流能力。
5.教育资源
教育资料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视听资料,包括电影、电视、录像和录音磁带;另一类是阅读资料。无论哪一类资料都必须强调科学性、针对性、通俗性、趣味性。对资料来源、经费,资料的品种、数量、发放渠道,宣传器材设备等在设计书中都应有所规划,有所准备。
6.队伍建设和能力培养
依靠什么力量开展项目活动,这是个关键问题。除广大医务人员、保健工作者和基层卫生骨干力量作基本力量外,广泛利用传播媒介,积极使宣传部门参与群众的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支持社区健康规划。另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依靠社会力量,如工会、妇联、共青团、红十字会及科普协会等单位发动群众、组织群众。
健康教育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受教育者的行为实现的,因此应指导工作人员如何影响受教育者的行为。培训目的有:①充分认识教育的目的及自己的职责;②培训传播的技能,提高教育、指导的能力;③培训工作人员如何处理那些与受教育者联系时所遇到的问题;④如何收集反馈信息、及时修改教育方法。
通过有效的培训,形成项目的技术队伍,增强项目人员对项目执行和管理的能力。
7.确定具体活动日程
对各项活动进行的时间、负责人、所需经费等作出具体的安排,即作出具体的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一般以年为单位,可以用工作日程表的形式列出该年的行动计划。工作日程表中应包括活动内容、活动执行时间、负责人和所需经费等内容。
8.质量控制
建立健全各级项目执行机构、人员的落实。建立系统、完善的质量控制与监测体系,及时发现计划、材料、策略及实施中的问题并进行调整。
四、撰写规划计划和评价方案
依据上述过程,撰写项目计划书以及评价方案,将项目过程落实于书面(见表4-1)。
表4-1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计划书
规划评价是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贯穿于规划设计、执行、评价的全过程,因此在规划设计书中必须明确各项评价内容、指标或标准、评价时间和评价方法、评价规划实施效率、评价各种教育活动是否按规划的预期程序实施及实施的效果。因此,在规划计划书中应详细列举各项活动的要求、预期目标、监察与登记详细内容,评估影响规划实施的因素,有利于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及时的调整。采用内部评价还是外部评价也应做出明确的规定。
五、项目预算
项目预算是一个财务计划,它详细地说明项目实施所需要的资源。在项目实施计划书第一部分摘要中,应简要说明项目预算。一个详细的预算在计划书的最后一部分将系统地计算需要投入和活动的预计费用。制订一个项目预算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所有活动需要的经费都应被包括。
(2)项目实施人员应参与预算的制订,他们最了解哪些资源是必需的。
(3)当不能十分准确地确定经费时,一定要做出估算。
(4)在总的经费下,对所有具体的支出应分类详细计算。
(5)经费估计要切合实际,但切记预算只是一个预先的计划,并不是最后的费用和价格。
经费预算在项目活动计划中十分重要。正如美国学者格林在PRECEDE模式中所说:“精确制订预算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门艺术。”既要保证各项活动有必需的经费,又要做到经费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尽量避免出现有的活动经费过于充足,而有的活动经费又短缺不足的情况。再精确的预算也只是一种估算,与实际的开支总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实际经费开支与预算之间存在一定幅度的差距是允许的,但做得好的预算应该使这个幅度不超过10%。
编制经费预算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活动内容、所需人力、所需工作日、所需设备物件、传播材料制作、活动发生地点等,与地点有关的是旅费和当地物价。还有一些因素也要考虑进去,如物价上涨在一个时间跨度大的项目中也应该是被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对实施的过程进行评估时,经费执行率也是反映实施工作进展情况的一个指标。
经费执行率=(按期使用的经费数额/预算的经费数额)×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