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骨董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9章 乾坤骨董集 古玉鉴赏玉雅

第69章乾坤骨董集古玉鉴赏玉雅

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

--《礼记聘义》

天地之菁华,至后世而发泄殆尽。三代时白玉不可多得,故天子佩白玉而诸侯以下皆不得佩也。余所藏大璧大琮大圭,青玉多而元玉黄玉亦间有之,白玉则绝无磊者,此可以觇世变矣。

--吴大潋

关于古玉的书,历史上出版的并不多。虽然玉文化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但我们对玉石的研究却非常弱。从宋代到清代,配有图的关于玉的书,大概只有几部。----《考古图》、《古玉图》、《玉雅》、《古玉图谱》及《古玉图考》。

第一部是北宋年间出版的吕大临的《考古图》。《考古图》我讲过多次,它共有十卷,其中有一卷专门谈玉器。这一卷里的玉器是谁的收藏呢?宋代画家李公麟。

第二部是元代至正元年的《古玉图》,原来是个手卷,到了明代以后被刊印成书。手卷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极特殊的装裱方式,也是一种欣赏字画的方式。它是一个长轴,打开一点一点看。过去文人将它铺在黄花梨案子上,坐在圈椅上欣赏,是非常惬意的事情。

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出版过这样一部书,特别有意思。这部书叫《古玉图谱》。

第四部书非常重要,叫《古玉图考》,分上下卷,作者是著名学者吴大,在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刊行。《古玉图考》在玉器研究界影响最大,书里有大量考证。我们讲过,乾隆皇帝不知道玉琮是什么,管它叫“头”。结果吴大考证出来了,这种玉器不叫头,叫玉琮。还有玉斧,斧状的玉器,在吴大以前没有人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过去很多书上都叫“药铲子”。中药铺里也有很多工具嘛,人们就认为它是药铲子。那么,吴大考证出来了,这叫玉斧,是古代的一种礼玉。

我重点要介绍的是《玉雅》清末民初古玉研究著作之一,民国岭南玉社编辑的《玉雅》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玉石的出产、色泽、名目及古玉鉴赏的准则,并进行考证定名、用途及与之相关的三代礼玉制度。是研究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对近现代的玉器研究有探讨性作用。

《玉雅》每页上半是作者藏见的古玉图片,下半汇辑了他平日所见论玉的文字,分成出产、释名、雕琢、释器和奇异等五部分。由于《玉雅》中的图都是作者数十年所见的真正占玉,并略记这些古玉浸色、尺寸及收藏者的姓名,故可供古玉研究者参考。

“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器物?据《诗经·女曰鸡鸣》郑玄注云:“杂佩者,珩璜琚瑀冲牙之类。“依郑玄的说法,琚是杂佩中的一个部件。而传为宋人龙大渊所著的《古玉图谱》还想像了一种古玉组佩的样子,“琚“是古代组佩中的两个部件。近人李凤公在《玉雅》中也说:“琚,佩玉名。佩为琚,琚所以纳间。“同时《玉雅》中还收录了一块琚,其形状正和我收藏到的那块大体一样。又因为它颇像汉字中的“工“字,故后人又习惯称它为“工字佩“。

所谓做旧,就是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将新玉器或旧玉器材料处理成古旧玉器的外貌,让人感觉成出土或传世玉器,以牟取暴利。玉器做旧的重要问题是仿“沁色“,沁色是指玉器上的次生色泽,它因古玉长久埋藏在地下,受温度、湿度、酸碱度及周围其他物质的影响而缓慢发生的一种蚀变现象。玉器做旧就是通过用各种物理、化学手段,人工模拟玉器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各种“沁色“,以达到“象古玉“的效果。宋代以来,特别明清以来仿沁色的手法有老提油、新提油、火烧玉、羊玉、狗玉、风玉、梅玉、卤提、叩锈等等,其产生的沁色则称为:土沁、血沁、水银沁、朱砂沁、黑漆古、鸡骨白等等。

清代陈性《玉纪》、刘心谣《玉纪补》、民国时期李凤公《玉纪正误》、《玉雅》、刘大同《古玉辩》、蔡可权《辩玉小识》、赵汝珍《古玩指南》等等著作,都对做旧仿古的沁色方法作过研究和介绍。

李凤廷(1883-1967)字凤公,广东东莞人,肇榜(又名桂墀)子。少承家学,工山水、仕女、花卉,并能篆刻。数十年来,绘画授徒,成就颇多。画余,好收藏古玉、汉印,著有《玉雅》、《玉纪正误》、《凤公画范》等书。晚年寄寓香港,仍以绘画授徒为业。善画花鸟,工诗词,兼精篆刻并善鉴赏。曾与赵浩公等人组建国画研究会。

李凤公酷爱古玉,他编录了《玉雅》一书,容庚先生为其题字。李凤公的画不但重视法古,而且更重视对当代人及其生活的观察体验,故他笔下所画的《钟进士轴》能突破传统程序,表现新的气息。1938年,李凤公避兵于香港,卖画度日。抗战胜利后,来往于粤港两地,晚年定居香港,以鬻画授徒终老。

中国玉文化是历史最悠久、最能代表东方文明的古文化之一,在古代玉代表了品德高尚、美好与尊贵。

XJ的玉石是我国玉石群中的佼佼者,其中又以XJ和田玉最负盛名。《千字文》有金生丽水,玉出昆冈之说。昆冈玉就是指的和田玉。《XJ图志》载,和田玉有绀(红青)、黄、青、碧、玄(黑)、白数色。和田白玉名闻中外,西汉文学家东方朔的《海内十洲记》曾誉其为白玉之精。历代进贡皇帝的XJ玉石,多取自这种和田白玉之最上品。由于这种白玉质地细腻,纯洁浑白,色如羊脂,故又名羊脂玉。八千年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玉,在我国历来被视为富贵、吉祥和权力的象征。孔子就将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视作美玉。《诗经》中也赞曰有匪君子,如切如嗟,如琢如磨。在古时,玉更是权力、权贵等皇家贵族的身份象征。

玉文化的历史能够追溯到8000年前。泰山玉根据我国历史学家的研究,如果仅以文字的出现作为文明发生的起始标准,甲骨文当属我国最早的文字,距今3000多年。而如果以玉文化这一中华文明的特殊标志作为中华文明的起始标志,则可追溯到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在红山文化遗址的一座墓葬里,考古学家发现墓中部落首领全身都佩戴着玉做的首饰,这就证明了在远古时代,华夏先民就凭着精雕细琢的玉器来实现通神、通天的神话梦想,一套有关玉的信仰和礼仪传统也呈现在当代人的面前。

中国人使用玉石的历史超过5000年,现在依然有很多人都有佩戴玉石的习惯,玉石可以避邪驱祟,带来吉祥平安,玉石不仅是一种装饰品,然而玉石在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是现在的文化意义,它是经历了多个阶段以后,才演变成现在这样的内涵。

第一阶段:神玉阶段

在神权社会,宗教首领借助神来统治社会,玉石的外观具有很高的观赏性,而且数量极少,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矿石,因此各宗教在做法时也会使用玉石,这时就是神玉阶段。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文人墨客已经正面描述过玉石的装饰价值与使用价值,如屈原在《九歌》中写道: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爢以为粻。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离骚》中的“琼”是玉的细屑,“杂瑶象以为车”就是指车里的玉石和象牙等裝饰。

文人墨客在诗词中不经意地描写了玉石饰品,这反倒说明国人对玉石的重视,对达官贵人来说,玉石虽然仍是一种奢华的裝饰,但是它已经渗入到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第二阶段:王玉阶段

在夏商周到清未时期,玉石的开采和加工、使用都由统治者管理,玉石的使用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每个阶层能使用的玉石都不一样,因此这时的玉也被称为王玉。儒教甚至把玉当成德的载体,玉石逐渐成为装饰品的同时,也开始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浓郁明亮的颜色、细腻温润的质地,不同的玉石有不同的特征。

在当时,玉石的数量比今天还少得多,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买得起,玉石不仅是一种装饰品,也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人们将玉石称为昆山之玉、豁达珍宝、月明之珠和发亮之墙等等。在很多史学作品中我们已经可以发现,在秦汉魏晋南北朝等时期,玉石既是一种装饰品,也有实际用途,玉石的设计逐渐多样化,玉石文化也得到比较大的发展。《西洲曲》: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其实,玉石文化的发展是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紧密联系的,到南北朝时期,玉石的款式更加多样,工艺更为精细,人们开始把玉石当成美好事物的象征。唐朝是一个开放且繁荣的朝代,玉石文化在这时得到很大的发展,玉石文化和艺术逐渐健全,玉石开始频繁出现在诗词歌赋中,这些诗词歌赋也让玉石文化的内涵得到了提升。

第三阶段:民玉阶段

大约在400年前,来自异域的翡翠传入中国,国内的玉石市场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慈禧太后和宋美龄等历史名人都对翡翠喜爱有加,随着工商业的发展,玉石开始广泛的在民间流通。随着生产力越来越发达,物质越来越丰富,从事玉石雕刻创作的人也越来越多,明清开始到现在,玉石的种类、文化、雕刻工艺都呈现出非常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