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3——妙笔
七月初四,刘彻大军行进至苑林并在此扎营。
初五,斥候从前线带来了几个情报:魏军钦州都督魏玄统帅四万精锐骑兵急速南下进抵宁阴,与元荣主力军成掎角之势;魏军司马元英统帅三万五千精锐进抵高陆,意图进攻武功。
如此一来,魏军在前线的兵力达到了空前的三十万人!
与魏军在雍北连续不断的小动作相反,处于渭西的两支魏军在拿下豫北冯翊以后便再无行动。
看着地图上渭西那两支魏军,刘彻颇有些不安。
回到刘彻那个“驻苑林以援萧关——龙门——凤铃”的设想之上,我们可以发现,这其中有一个关键的制约因素,那就是——兵力!
魏军若是单攻一路或者同时进攻两点,刘彻还勉勉强强能够应对。但是若是魏军同时进攻三点,刘彻现在手头上的兵力根本不足以支撑他同时救援三个关口!
而恰恰好,这三个地方都是至关重要之点!是刘彻必须守住的地方!
主动权永远在魏军手上,魏军打萧关刘彻就得救萧关;打龙门刘彻就得救龙门;打风铃刘彻就得救风铃。永远被魏军牵着鼻子走,永远是被动。假若汉军在一两个方面是优势,刘彻自然就不会疲于应付了。
但是根据现在的态势来看,汉军在所有战场都是劣势!高陆武功方面魏军元英三万对峙汉军八千;萧关方面元荣十五万对峙萧关守军四万,并且背后还有魏玄的四万人;渭西方面魏军两军合计八万五千人对峙汉军两支共一万三千人的部队。加上刘彻这十三万人,总体兵力比勉强达到二十一万对三十万,汉军和魏军有着十万人的兵力差!!
刘彻认为,魏军现在在不断的屯兵,在兵力达到一个能够一击击破汉军防御,让刘彻这十三万人三路支援这无济于事的时候才会进攻。
渭西方面的魏军正好佐证了刘彻的想法。风铃守军李彦仙、忠武王彦、成宁折可求,三部合计接近三万,对付魏军,起码可以防御一月朝上,魏军没有把握一下子打开风铃龙门两个渡口,故而没有什么行动。
所以刘彻有些不安,他必须在魏军前线兵力达到绝对优势之前击败或者击溃魏军,避免被魏军平推。
但是现在已经是大劣势了,要在这种劣势之下击败士气正盛的魏军,谈何容易!
营中已经有将领质疑刘彻屯兵苑林的做法,他们认为驻扎在苑林被动防御,取胜机会十分渺茫,可以说是不可能,屡次三番找刘彻陈述利弊。
但是刘彻又何尝不知道这一点?
屯兵苑林,其实也是刘彻没有办法的办法。
还是那句话,兵力不够。
刘彻也想过先集中兵力击破萧关的元荣或者渭西的郭准,但是刘彻没这么做,因为刘彻知道,汉军根本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击败这两支军队中的一支。一旦陷入消耗战,那么另外一路将会攻破关口包抄过来,到时候给自己的也就是一个战败。
“殿下,朝中信报!”
就在刘彻沉思之时,一位侍卫走进来递上一封信报。
刘彻回过神来接过信报,打开看了看,而后对着地图比了比,眼神之中突然射出一抹光芒。
“好!好啊!太好啦!”
刘彻扬起手中信报使劲往帅案之上一拍,由于太过兴奋用力过度,震得手有些发麻。
旁边几个轮值将领一脸懵逼的看着刘彻,以为刘彻吃错药发疯了。
“战局活了!战局活了!”刘彻没有注意到下面将领诧异的眼神,兴奋的大喊。
韦睿上前接过刘彻的信报,打开看了看。
突然,眼神之中折射出刚刚刘彻眼神中的那般光芒!
“王琳此举,真是恰到好处啊!解决了我军后顾之忧!”
众将不解,纷纷接过信报,只见上面写了一行字:王琳率淮南精锐四万屯驻蕞城拱卫长安。
王琳,淮南江陵人,原梁国边军统领,骁勇善战,屡次击败汉军。后梁国内乱,鲁王谋杀皇帝,诛杀太子,作为太子党的王琳无奈投降汉军。后任汉辅国将军,统领淮南十万精锐,屡次南下伐梁,多有斩获。
而王琳所驻守的蕞城。位于长安西北,是从苑林、风铃进入长安必经之路。距离苑林风铃也比较近,半日便到。
换言之,魏军若是想直取长安,就必须过蕞城;而魏军想从龙门或者风铃包汉军的后路,位于蕞城的王琳也能捅魏军的屁眼!
刘彻脸上泛起了笑容。
“元荣,孤就跟你耗到底了!”
宁阳,魏军大营中军营帐。
拿到王琳进驻蕞城的消息之后,营帐之中一片哗然。
所有将领都知道这一步意味着元荣苦心积虑布置的必胜之局,被王琳这一步,打破了。
所有人都是一肚子和火,更有甚者破口大骂起王琳。
“够了!”位于帅帐正前方的一位中年将领猛的一拍帅案。
此人,正是元荣!
与这些将领相反,作为布局者元荣并没有表现出很生气的样子,相反还略带有一丝微笑。
“与这样的对手作战,才能显示出我们的能力,不是么!?”元荣反问众将。
众将连忙点头,生怕惹生气了元荣。
其实,元荣布的局和刘彻想的差不多,元荣准备等魏国张文远率领的北方军团南下进入渭西之后,从萧关、龙门、风铃三个方向同时对汉军发动致命一击,让刘彻防都防不过来!
但是王琳这一举动,让风铃这个地方变得无意义了,元荣再行强攻,刘彻凭借着手下十三万人,足以把龙门和萧关堵住。
“太尉,渭西方面,还有必要增兵么?”一将领问。
元荣看了看地图,摇摇头,说:“渭西起不了什么作用了,让张文远带着人先进宁阴和魏玄汇合吧。”
“太尉不会是想强攻萧关?”一将领有些诧异。
“本太尉可不会这么傻!”元荣瞥了一眼那位年轻将领,说,“本太尉有自己的招数,你们就按照我说的办就行了!”
“喏!”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