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常用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吸虫纲

华支睾吸虫

华支睾吸虫俗称肝吸虫,寄生于人体肝胆管内,引起华支睾吸虫病,亦称肝吸虫病。

实验目的

1.掌握 肝吸虫卵的形态特征。

2.熟悉 肝吸虫成虫的形态特征。

3.了解 肝吸虫的中间宿主和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的病理现象。

标本与器材

(1)显微镜等。

(2)肝吸虫卵、肝吸虫成虫玻片标本,肝吸虫寄生于胆管组织病理切片标本。

(3)肝吸虫成虫液浸标本,肝吸虫寄生于家兔肝胆管内的病理标本,豆螺、纹沼螺干燥标本,麦穗鱼、河虾液浸标本。

实验内容

一、自学

(一)肝吸虫卵玻片标本

肝吸虫的虫卵甚小,是人体常见寄生吸虫卵中最小的一种,大小为(27~35)μm×(12~20)μm。肝吸虫的虫卵形似芝麻,呈黄褐色。卵壳均匀,较厚。肝吸虫卵的前端较窄,有明显凸形卵盖,卵盖周围卵壳增厚略突出形成肩峰;后端钝圆,有一结节样小疣。卵内含毛蚴(图2-17)。

(二)肝吸虫成虫玻片标本

肝吸虫虫体扁平,似“葵花子”状,前端较窄,后端钝圆,大小为(10~25)mm×(3~5)mm。肝吸虫成虫的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前者位于虫体前端,后者位于虫体前1/5处,均由放射状肌纤维构成(图2-18)。

图2-17 肝吸虫卵

图2-18 肝吸虫成虫

1.消化道 肝吸虫成虫的消化道包括口、咽、食管和肠。口位于口吸盘中央,可见球形的肌质咽,食管较短,其后连接肠。肝吸虫成虫的肠分为左右两支沿虫体两侧延伸达后端,不汇合,末端为盲端,无肛孔通向体外。

2.雄性生殖器官 肝吸虫的雄性生殖器官包括睾丸1对,前后排列于虫体后1/3处,睾丸大而分支较多。每一睾丸发出一条输出管,向前约在体中部汇合成输精管,通向储精囊经射精管开口于腹吸盘前缘的生殖腔。

3.雌性生殖器官 肝吸虫的雌性生殖器官包括卵巢1个,位于虫体中1/3和后1/3交界处,较小,分叶;子宫染色为棕黄色,内含虫卵,弯曲盘绕向前,开口于生殖腔;椭圆形受精囊位于卵巢之后,着色明显。卵巢一侧即为卵膜及梅氏腺。在雌虫虫体两侧腹吸盘与受精囊水平位置间,可见颗粒状卵黄腺。

4.排泄器官 肝吸虫虫体后1/3中间,有一略弯曲透明处,即为排泄囊,其末端有排泄孔通向体外。

二、示教

(一)肝吸虫成虫液浸标本

肝吸虫成虫呈乳白色,体扁平,半透明,透过体壁可见子宫、受精囊、睾丸等结构。

(二)中间宿主

1.第一中间宿主 肝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纹沼螺、豆螺)。

2.第二中间宿主 肝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如麦穗鱼、河虾)。

(三)肝吸虫成虫寄生于家兔肝胆管内的病理标本

在家兔肝切面可见寄生有虫体的胆管,其内壁增厚,管腔变窄,管内可见阻塞的成虫。

(四)肝吸虫寄生胆管组织病理切片标本

在同一胆管组织的病理切片上可见几条成虫的切面,根据所切胆管组织部位的不同,分别可观察到肝吸虫的吸盘、消化管(肠支)、子宫(内含虫卵)、卵巢、卵黄腺及睾丸等结构。肝吸虫的体壁与器官间为网状实质组织。

注意事项

肝吸虫卵个体较小,容易被忽略,需要耐心、仔细地观察。

实验报告

绘制肝吸虫卵形态图。

附 解剖观察受肝吸虫感染的家兔的具体操作步骤

处死家兔,将其绑于解剖板上,进行解剖。剖开家兔腹腔后,用解剖刀切开肝脏,用手轻轻挤压,再用镊子取挤出的肝吸虫虫体放入盛有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肉眼观察活的肝吸虫的外形,或用低倍镜观察其内部结构。同时,观察家兔的肝胆管病变情况。

附 家兔感染肝吸虫的操作过程

自肝吸虫流行区采集麦穗鱼,取米粒大小的肌肉压片,低倍镜下检查有无肝吸虫囊蚴。肝吸虫囊蚴呈椭圆形,大小为(121~150)μm×(85~140)μm,囊壁较厚而光滑,分为两层,囊内有一幼虫。若标本压得较好,则可见幼虫的两个吸盘和排泄囊(囊内含黑褐色颗粒)。注意将肝吸虫的囊蚴与其他吸虫囊蚴相区别。将感染有肝吸虫囊蚴的麦穗鱼肉,以含胃蛋白酶的消化液消化后,可获取纯净的肝吸虫囊蚴,将其适量喂饲家兔。家兔感染肝吸虫1个月后,可在粪便中获取虫卵。对至少感染1个月后的家兔进行解剖才有价值。

卫氏并殖吸虫与斯氏狸殖吸虫

并殖吸虫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及美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虫种近50种。由并殖吸虫引起的疾病,统称为并殖吸虫病。我国重要的人体并殖吸虫有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两种,由于这两种吸虫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肺脏引起肺部病变,又称肺吸虫。

实验目的

1.掌握 肺吸虫卵的形态特征。

2.熟悉 肺吸虫成虫的形态特征。

3.了解 卫氏并殖吸虫的中间宿主和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的病理现象。

标本与器材

(1)显微镜等。

(2.)卫氏并殖吸虫卵标本,两种肺吸虫成虫染色标本,卫氏并殖吸虫囊蚴玻片标本,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寄生于犬肺组织病理切片标本。

(3)斯氏狸殖吸虫成虫液浸标本,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寄生于犬肺脏的病理标本,川卷螺干燥标本、溪蟹干燥标本、蝲蛄液浸标本。

实验内容

一、自学

(一)卫氏并殖吸虫卵标本

卫氏并殖吸虫卵一般中等大小,平均大小为(80~118)μm×(48~60)μm,呈金黄色、椭圆形但不对称。卫氏并殖吸虫卵有一较大卵盖,且常倾斜,近卵盖一端较宽,卵壳较厚,常厚薄不均,与卵盖相对一端卵壳略厚。卫氏并殖吸虫卵内含1个卵细胞及10余个卵黄细胞,这些细胞与卵壳间有不等的间隙(图2-19)。

(二)斯氏狸殖吸虫成虫染色标本

斯氏狸殖吸虫成虫虫体较窄长,两端较尖似梭形,大小为(3.5~6.0)mm×(11.0~18.5)mm,宽与长的比例为1∶(2.4~3.2)。斯氏狸殖吸虫成虫虫体最宽处约位于腹吸盘水平位置(虫体前约1/3处),腹吸盘略大于口吸盘(图2-20)。

图2-19 卫氏并殖吸虫卵

图2-20 斯氏狸殖吸虫成虫

1.消化道 斯氏狸殖吸虫成虫虫体前端咽、食管、肠支不甚清晰,后端可见两侧弯曲延伸的肠支,无肛孔,这便是其消化道。

2.雄性生殖器官 斯氏狸殖吸虫成虫的雄虫有睾丸1对,左右排列于虫体后1/3略前处,分支细而多。

3.雌性生殖器官 斯氏狸殖吸虫成虫的雌虫有卵巢1个,位于虫体腹吸盘后方一侧,嗜染红色,分支状,分支细而多呈珊瑚状。其子宫可被染为棕黄色,内含虫卵,呈袋状盘绕,位于与卵巢相对的一侧,卵黄腺位于虫体两侧。

4.排泄器官 斯氏狸殖吸虫成虫的虫体后端中央透明区,即为其排泄囊,末端有排泄孔通向体外。

二、示教

(一)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染色标本

低倍镜下观察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染色标本,与斯氏狸殖吸虫的大体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虫体呈椭圆形,腹吸盘位于虫体1/2的中横线腹面处。口、腹吸盘的大小大略相同,卵巢与睾丸的分支均呈指状,分支粗而少(图2-21)。

(二)卫氏并殖吸虫囊蚴玻片标本

低倍镜观察卫氏并殖吸虫囊蚴玻片标本,可见囊蚴呈球形,直径为300~400μm,外周淡黄色层为囊壁,光滑,分为两层。囊壁的外壁较薄,内壁较厚。囊蚴囊内为幼虫,虫体两侧分布有不规则弯曲略透明的肠支,中央嗜染较深,有细颗粒物的即为排泄囊。囊蚴的口、腹吸盘呈圆形,分布有放射状的肌纤维(图2-22)。

图2-21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

图2-22 卫氏并殖吸虫囊蚴

(三)斯氏狸殖吸虫成虫液浸标本

斯氏狸殖吸虫成虫液浸标本经固定后的虫体呈灰白色,透过体壁稍可见内部一些结构。

(四)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寄生于犬肺脏的病理标本

观察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寄生于犬肺脏的病理标本时,应注意观察犬肺脏表面大小不等的囊肿包块及肺脏病变。

(五)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寄生于犬肺组织病理切片标本

观察卫氏并殖吸虫的肺组织病理切片标本,虫体周围囊肿壁上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卫氏并殖吸虫囊内一般可见两个虫体的切面,虫体最外层为体壁(有时可见体棘),在体壁内实质组织中,依其所切的平面不同,分别可见肠管、子宫(内含虫卵)、卵巢、卵黄腺或睾丸,有时可见吸盘等结构。卫氏并殖吸虫虫体中的空白部位,即为排泄囊。

(六)中间宿主

1.第一中间宿主 卫氏并殖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为川卷螺。

2.第二中间宿主 卫氏并殖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为溪蟹、蝲蛄。

注意事项

注意区分两种肺吸虫成虫的形态。

实验报告

绘制卫氏并殖吸虫卵形态图。

布氏姜片吸虫

布氏姜片吸虫简称姜片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易引起姜片虫病。

实验目的

1.掌握 姜片虫卵的形态特征。

2.熟悉 姜片虫成虫的形态特征。

3.了解 姜片虫的中间宿主。

标本与器材

(1)显微镜等。

(2)姜片虫卵、成虫玻片标本。

(3)姜片虫成虫液浸标本,扁卷螺干燥标本,水红菱、荸荠等液浸标本。

实验内容

一、自学

姜片虫卵标本

低倍镜下观察姜片虫卵的大小、外形,高倍镜下观察其结构。姜片虫卵为寄生于人体的吸虫卵中最大者,呈长椭圆形,大小为(130~140)μm×(80~85)μm,淡黄色,卵壳薄且均匀,卵盖较小,位于稍窄的一端,常不明显。姜片虫卵内含1个卵细胞及数十个卵黄细胞,细胞与卵壳间多无空隙(图2-23)。

图2-23 姜片虫卵

二、示教

(一)姜片虫成虫玻片标本

姜片虫成虫虫体前端稍尖,后端钝圆,口吸盘小,腹吸盘大,腹吸盘为口吸盘的4~5倍大小,腹吸盘的肌肉发达,呈漏斗状,且距离口吸盘很近。消化道有口、咽、食管和两肠支。咽部呈圆球形,食管短,肠管在腹吸盘前分支处沿虫体的两侧延伸到后端,且多弯曲。成虫有2个睾丸,前后排列于虫体后端,高度分支呈珊瑚状。紧靠腹吸盘下方可见嗜染较深的长袋状阴茎袋。有1个卵巢,位于虫体中横线之前略偏侧,分为3叶,每叶再分为小叶。其子宫盘曲在卵巢和腹吸盘之间,可被染为黄色,内含虫卵。腹吸盘前有生殖孔。卵黄腺很发达,呈颗粒状,位于虫体两侧。排泄囊不易辨认(图2-24)。

图2-24 姜片虫成虫

(二)姜片虫成虫液浸标本

姜片虫成虫属大型吸虫。虫体大小差异较大,为(20~75)mm×(8~20)mm,肌肉发达,体肥厚,背腹扁平,前窄后宽,形似刀切姜片。活时呈肉红色,固定后呈灰白色,体壁微透明。肉眼可见其大而发达的腹吸盘和高度分支的睾丸。

(三)中间宿主

1.第一中间宿主 姜片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为扁卷螺。

2.第二中间宿主 姜片虫的第二中间宿主为水红菱、荸荠。

注意事项

注意姜片虫卵与肺吸虫卵的区别。

实验报告

绘制姜片虫卵形态图。

日本裂体吸虫

日本裂体吸虫也称日本血吸虫,其成虫雌雄异体,主要寄生在人体肠系膜下静脉内,引起血吸虫病。

实验目的

1.掌握 日本血吸虫卵的形态特征。

2.熟悉 日本血吸虫成虫的形态特征。

3.了解 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和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的病理现象。

标本与器材

(1)显微镜等。

(2)日本血吸虫卵、成虫玻片标本,日本血吸虫毛蚴、子胞蚴、尾蚴染色标本,日本血吸虫卵沉积在肝脏的组织切片标本。

(3)钉螺干燥标本,日本血吸虫成虫液浸标本,日本血吸虫寄生于家兔肠系膜和肝脏的病理标本。

实验内容

一、自学

(一)日本血吸虫卵玻片标本

观察日本血吸虫卵的玻片标本可见虫卵呈椭圆形,淡黄色,大小平均约为89μm×67μm。卵壳薄而均匀,无卵盖,卵壳一侧有一小棘(常因虫卵位置或被卵壳外黏附物遮盖,并非每个虫卵都能观察到)。成熟虫卵的卵内含一毛蚴,若未成熟或死亡过久,毛蚴模糊或变为灰黑色。毛蚴和卵壳间常可见到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油滴状头腺分泌物(图2-25)。

(二)日本血吸虫尾蚴染色标本

观察日本血吸虫尾蚴染色标本,可见尾蚴分体部和尾部,尾部略长于体部,尾部又分为尾干和尾叉,尾叉长约为尾干的1/3。着色好的尾蚴标本,体内可见穿刺腺(图2-26)。

图2-25 日本血吸虫卵

图2-26 日本血吸虫尾蚴

二、示教

(一)日本血吸虫成虫液浸标本

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雄虫、雌虫和雌雄虫合抱液浸标本,雄虫呈乳白色,较粗短,自腹吸盘后体壁向腹面卷曲形成抱雌沟。雌虫较雄虫细长,尤以前部明显,消化道内含较多血液,故虫体略呈暗褐色。观察时应注意腹吸盘的位置及特征。

(二)日本血吸虫成虫玻片标本

低倍镜下观察日本血吸虫成虫玻片标本时,可见以下内容(图2-27)。

图2-27 日本血吸虫毛蚴

1.雄虫 日本血吸虫雄虫的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明显突出呈杯状。吸盘后的虫体较扁平,两侧向腹面卷曲形成抱雌沟。肠管在腹吸盘附近分为左右两肠支,并在虫体后部1/3之处又联合为单一盲管,终至虫体末端。雄虫的睾丸呈椭圆形,一般为7个,呈串珠状排列,位于腹吸盘略后方。

2.雌虫 日本血吸虫雌虫的吸盘较雄虫小,不甚明显。肠管与雄虫相同(因含血液多,固定后呈黑色),但两肠支于卵巢后、虫体中部略后处汇合。雌虫体内呈椭圆形,染色较深的,即为卵巢。在两肠支之间可见一细长管向前延伸到腹吸盘位置,即为卵黄腺,内含许多虫卵。在卵巢后的肠管周围能被染为红色小叶状的,即为子宫。

(三)日本血吸虫毛蚴染色标本

低倍镜下观察毛蚴染色标本,毛蚴外形与活动时的长椭圆形不同,呈梨形,一般前端较宽,其中央具一锥形顶突,体表被有纤毛。

(四)日本血吸虫子胞蚴染色标本

观察子胞蚴染色标本,子胞蚴呈袋状,内含许多尾蚴。因尾蚴的成熟程度不同,所以其外形不甚典型。

(五)中间宿主(钉螺)

钉螺外形小,形似稻谷。钉螺螺壳小,呈圆锥形,底大顶端尖,有6~8个右旋的螺层,壳口呈卵圆形,略向外翻,表面有纵肋者,称为肋壳钉螺,壳长约为10mm,宽约为4mm。壳面光滑者称为光壳钉螺,壳长约为6mm,宽约为3mm。活钉螺伸出软体部时,可见头部有一对触角,其基部黑色眼点之上有黄色色素颗粒形成的聚集区,称为假眉。

(六)日本血吸虫感染动物的病理标本

1.日本血吸虫寄生于家兔肠系膜的病理标本 注意观察标本中肠系膜静脉内乳白色或黑色的日本血吸虫成虫,可见肠壁上有明显灰白色小结节,即为血吸虫卵引起组织反应后形成的虫卵肉芽肿。

2.日本血吸虫寄生于家兔肝脏的病理标本 日本血吸虫卵导致的肉芽肿表现为肝脏表面多数灰色或黄色的小结节,使肝呈萎缩状,表面不平整,可见散在的浅沟纹,略似槟榔,故有槟榔肝之称。

3.虫卵沉积在肝脏的组织切片标本 观察该标本时,可见肝组织切片肉芽肿中心为一团团蜕变或坏死的日本裂体吸虫卵、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其周围有许多炎性细胞浸润,及大量嗜酸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

注意事项

观察日本血吸虫卵时,注意从卵壳的厚薄、卵壳外的黏附物及卵内容物将日本裂体吸虫与似蚓蛔线虫卵相区别。

实验报告

(1)绘制日本血吸虫卵形态图。

(2)列表比较四种吸虫成虫的形状、寄生部位、保虫宿主、中间宿主、感染方式和途径。

附 动物的日本血吸虫人工感染与解剖

1.实验动物的人工感染

(1)选含日本血吸虫的阳性钉螺4~5只放入小三角烧瓶内,加水至瓶口,用小尼网盖于瓶口上,勿使之接触水面,于25℃左右条件下静置2~3小时,尾蚴即可自钉螺内逸出,集于水面,用放大镜可查见。

(2)将受感染动物(家兔或小白鼠)编号,将其腹部向上牢固绑于解剖板上,剪去腹毛,用清水润湿皮肤。

(3)取洁净玻片放于玻片上,用白金环蘸取水上层尾蚴,在玻片上滴数滴,在解剖镜下对尾蚴进行计数,根据实验需要确定尾蚴数。一般家兔的尾蚴数为500~800条,小白鼠则需40条左右。

(4)用镊子将上述已计数的玻片翻转覆盖于剪去腹毛后润湿的受感染家兔或小白鼠腹部,放置20分钟后,移去玻片,并镜检其腹部有无残存的尾蚴,以精确计算感染量。感染完毕将家兔或小白鼠饲养待用。

2.实验动物的解剖

(1)感染日本血吸虫动物的解剖时间视需要而定,如欲检获日本血吸虫成虫,可于感染1个月后解剖。解剖的方法是将动物处死后,固定于解剖板上,将其腹部向上,用解剖剪沿中线将皮肤肌肉剪开、剥离,勿伤及内脏,注意观察有无腹水外逸。

(2)牵开肠管暴露肠系膜静脉和肝门静脉,仔细观察动物的血管内有无日本血吸虫成虫。然后,用解剖针挑破血管,将成虫挑于盛有生理盐水的培养皿内,观察其外形及雌雄合抱情况。

(3)观察动物的肝脏、肠壁等组织的病变。用剪刀取病变处肠黏膜组织约米粒大小,置于两玻片之间进行压片镜检,观察其中虫卵与粪便中虫卵有何不同。

附 日本血吸虫环卵沉淀试验

环卵沉淀试验是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类型。由于日本血吸虫卵内成熟毛蚴分泌、排泄的抗原物质,它们能透过卵壳上的微孔渗出,该抗原抗体物质与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的相应抗体结合后,在虫卵周围可形成半透明泡状或指状沉淀物,即显示环卵沉淀试验呈阳性。操作步骤如下。

(1)在洁净的玻片中央加2滴待检血清,用消毒针尖挑取日本血吸虫卵100~150个,加入血清中混匀。

(2)覆以22mm×22mm玻片,四周用石蜡密封,置于37℃温箱中孵育48~72小时后,镜检观察结果。

(3)如在完整日本血吸虫卵的外周出现半透明泡状、指状、片状或带状沉淀物,即为环卵沉淀反应阳性,卵壳破裂者不计。环卵沉淀试验需统计环沉率,环沉率=阳性反应虫卵数/实际观察虫卵数。凡环沉率大于5%者可报告为阳性。反应强弱判定如下。

1)“-”:表示虫卵周围光滑无沉淀物,或有小于10μm(相当于两个红细胞大小)的泡状沉淀物。

2)“+”:表示虫卵周围的泡状、指状沉淀物的面积小于虫卵面积的1/4,有细长卷曲的带状沉淀物小于虫卵的长径,片状沉淀物小于虫卵的1/2。

3)“++”:表示虫卵周围的泡状、指状沉淀物的面积大于虫卵面积的1/4,细长卷曲的带状沉淀物相当于或超过虫卵的长径,片状沉淀物大于虫卵的1/2。

4)“+++”:表示虫卵周围的泡状、指状沉淀物的面积大于虫卵面积的1/2,细长卷曲的带状沉淀物相当于或超过虫卵长径的2倍,片状沉淀物等于或超过虫卵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