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常用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实验二 医学蠕虫

第一节 线虫纲

似蚓蛔线虫

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蛔虫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

实验目的

1.掌握 蛔虫受精卵和未受精卵的形态特征。

2.熟悉 蛔虫成虫的形态特征。

3.了解 蛔虫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的病理现象。

标本与器材

(1)显微镜等。

(2)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封片标本,感染期蛔虫卵封片标本,蛔虫唇瓣封片标本,蛔虫成虫横切面染色玻片标本。

(3)雌雄蛔虫成虫液浸标本,雌雄蛔虫成虫解剖标本,蛔虫钻入肝脏的病理标本。

实验内容

一、自学

低倍镜下认识蛔虫卵的大小、形状、颜色,高倍镜下仔细观察受精和未受精蛔虫卵的结构,并比较其外形和内含物。

(一)受精蛔虫卵封片标本

受精蛔虫卵呈宽椭圆形,大小为(45~75)μm×(35~50)μm。受精蛔虫卵的最外层为凹凸不平似波浪状的蛋白质膜(如脱落则呈光滑状),常被胆汁染成棕黄色,内为厚而无色透明的卵壳。卵壳内有1个大而圆的卵细胞,与卵壳间有新月形空隙(图2-1)。

图2-1 受精蛔虫卵

(二)未受精蛔虫卵封片标本

未受精蛔虫卵多为长椭圆形,少数外形不整齐(因附有蛋白质膜),大小为(88~94)μm×(39~44)μm。未受精蛔虫卵的蛋白质膜与卵壳均较受精蛔虫卵薄。未受精蛔虫卵的卵壳内充满大小不等的折光性颗粒(图2-2)。

图2-2 未受精蛔虫卵

二、示教

(一)感染期蛔虫卵封片标本

将受精蛔虫卵经人工培养至感染期后,制成封片标本,置显微镜下观察。

感染期蛔虫卵与受精蛔虫卵相似,不同点在于感染期蛔虫卵卵壳内不是卵细胞,而是1条线形弯曲状的幼虫(图2-3)。感染期蛔虫卵在粪便污染的土壤中或蔬菜中均可能查见。

图2-3 感染期蛔虫卵

(二)蛔虫成虫液浸标本

蛔虫成虫标本系从人体驱虫所得,保存于5%甲醛溶液中。可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观察其大体形态。

蛔虫是寄生于人体的肠道线虫中体型最大者。蛔虫的成虫为长圆柱形,状似蚯蚓,平均长度为13~35cm。活的蛔虫呈肉红色,经甲醛溶液固定后呈灰白色或淡黄色。蛔虫的虫体两端略尖,头端有唇瓣3片;体表光滑,仔细观察可见有细环纹,并有两条颜色较深、从前向后走行的纵线,为成虫的侧索。

蛔虫为雌雄异体,雌虫较粗大,尾端尖直;雄虫较细小,尾端钝圆向腹面弯曲。

(三)蛔虫唇瓣封片标本

在显微镜下观察,虫体顶端的口孔周围有3个呈品字形排列的唇瓣,其中背唇瓣1个,较大,呈宽椭圆形;亚腹唇瓣2个,略小,呈卵圆形。唇瓣内缘有细齿,侧缘各有小乳突1对(图2-4)。

图2-4 蛔虫唇瓣

(四)蛔虫成虫解剖标本

肉眼观察蛔虫成虫体内的消化器官和生殖器官。

1.消化器官 蛔虫成虫虫体正中纵行的粗大管状结构,即为消化器官。蛔虫成虫的消化道由口孔、口腔、咽管、中肠、直肠和肛门组成。在标本中所见的部分主要为蛔虫的中肠。

2.生殖器官 雌性蛔虫成虫的生殖器官为双管型,是极为发达的,呈细长盘曲的管状结构,盘绕在虫体的后2/3部分,在蛔虫的标本中所见的管状结构末端最细部分为卵巢,依次膨大的为输卵管、子宫,子宫内充满虫卵,两支子宫末端汇合成阴道,由阴门通向体外。雄性蛔虫的生殖器官为单管型,由睾丸、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组成,射精管最后入泄殖腔,有交合刺1对。

(五)蛔虫成虫横切面染色玻片标本

在低倍镜下观察其内部结构及肌型。蛔虫成虫横切面呈圆形,最外面的透明层为角皮层,其内为由合胞体组成的皮下层,此层在虫体背面、腹面及两侧面的中央,它们均向内增厚、突出,形成4条纵索,分别称为背索、腹索和侧索(两条)。背索和腹索较小,内有纵行的神经干;两条侧索较粗大,内有排泄管通过。在蛔虫成虫的皮下层之内,为由肌细胞组成的纵肌层,蛔虫的肌细胞多,且细胞体突入原体腔明显,属多肌型。以上3层构成蛔虫的体壁。体壁与消化道之间为蛔虫的原体腔。在该标本中,可见蛔虫肠的横切面,肠壁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在原体腔内,还可见到许多切面呈圆形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宫的断面。另外,输卵管较卵巢粗大,其中央有小腔,仔细观察可见小腔内有纤毛,而卵巢则无。蛔虫雌虫的子宫管腔内有许多虫卵。

(六)蛔虫钻入肝脏的病理标本

肉眼观察蛔虫钻入肝脏的病理标本,加深了解蛔虫对人体的危害。

注意事项

(1)无论受精蛔虫卵或未受精蛔虫卵,其蛋白质膜均有可能脱落。此时,蛔虫卵无色透明,卵壳光滑,易与其他虫卵混淆,但根据其卵壳厚薄、卵内结构等特征,仍可对其加以区别。

(2)肉眼观察蛔虫的生殖器官各部分均可见,但分界不甚明显。

实验报告

(1)绘制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形态图。

(2)列表比较受精蛔虫卵和未受精蛔虫卵。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寄生在人体的钩虫主要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简称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板口线虫(简称美洲钩虫)。成虫寄生于小肠内,以血液为食,造成人体慢性失血,引起钩虫病。

实验目的

1.掌握 钩虫卵的形态特征。

2.熟悉 钩虫成虫的形态特征。

3.了解 钩虫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的病理现象。

标本与器材

(1)显微镜等。

(2)钩虫卵封片标本,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成虫染色玻片标本。

(3)雌雄十二指肠钩虫成虫液浸标本,雌雄美洲钩虫成虫液浸标本,钩虫咬附肠黏膜病理标本。

(4)钩虫丝状蚴培养液。

实验内容

一、自学

低倍镜下观察钩虫卵的大小、外形、颜色、卵壳与内含物间的空隙,高倍镜下注意卵壳和内含物。

仔细观察钩虫卵封片标本,可见钩虫卵呈椭圆形,大小为(56~76)μm×(36~40)μm,卵壳薄,呈无色透明状(图2-5)。新鲜粪便中的钩虫卵,卵壳内多含2~4个细胞,细胞与卵壳之间有明显的间隙。若粪便放置时间较长,则其卵壳内的细胞数可因细胞分裂而增多,但上述间隙始终存在,只是略小一些。

图2-5 钩虫卵

二、示教

(一)十二指肠钩虫成虫和美洲钩虫成虫液浸标本

肉眼观察两种钩虫成虫的一般大小、外形,区别雌雄,根据体态鉴别两种钩虫。

两种钩虫虫体均细长,长约1cm。活的钩虫为淡红色,呈半透明状,死后经固定呈灰白色。雌虫较大,尾端尖细;雄虫略小,尾端膨大呈伞状。

两种钩虫的成虫固定后的体形不同,可作为初步鉴别虫种的依据。两种钩虫头端均较细,向背侧仰曲,形成颈弯。十二指肠钩虫的体部和尾部均向背侧弯曲,外形略似“C”形;而美洲钩虫的体部和尾部弯曲方向与颈弯方向相反,外形略似“S”形。十二指肠钩虫较美洲钩虫略为粗壮。

(二)十二指肠钩虫成虫和美洲钩虫成虫染色玻片标本

1.口囊 口囊位于虫体顶端,呈圆形或卵圆形,由坚韧的角质构成。钩虫的口囊发达,观察时注意口囊的“景深”,体会口囊对外张开的立体概念。由于钩虫头部向背侧仰曲,所以口囊上缘为腹侧,着重观察口囊腹侧切器的形态和数目,以鉴别虫种:十二指肠钩虫口囊腹侧缘有2对三角形钩齿(图2-6),美洲钩虫则为1对半月形板齿(图2-7)。

图2-6 十二指肠钩虫口囊

图2-7 美洲钩虫口囊

2.交合伞 交合伞系由雄虫尾端角皮延伸膨大而形成,内有若干肌性指状辐肋支撑。交合伞撑开时,从顶面观察,外观略呈圆形者为十二指肠钩虫(图2-8),略呈扇形者为美洲钩虫(图2-9)。

图2-8 十二指肠钩虫交合伞

(1)辐肋:辐肋包括背辐肋、侧辐肋和腹辐肋等,其中背辐肋的分支特点是虫种鉴别的重要依据之一。十二指肠钩虫的背辐肋远端分为2支,每支又分为3小支;美洲钩虫背辐肋由基部分为2支,每支又分为2小支。

图2-9 美洲钩虫交合伞

(2)交合刺:交合刺为两根,呈细长鬃毛状,黄褐色,基部略粗钝,末段尖细,自肠管背面的交合刺鞘向体外伸出。交合刺末端形状是进行虫种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十二指肠钩虫的两交合刺末端分开(图2-10),美洲钩虫一交合刺末端呈倒钩状,与另一刺末端相并,包于膜内(图2-11)。

图2-10 十二指肠钩虫交合刺

图2-11 美洲钩虫交合刺

(三)钩虫咬附肠黏膜病理标本

肉眼观察该标本,可见犬钩虫以口囊内钩齿咬附在宿主肠壁黏膜上。在新鲜标本或自然颜色保存标本中,可见虫体咬附处有出血点或片状出血,固定标本因经过脱色,则不易观察清楚。

(四)钩虫丝状蚴培养液

取人工培养的钩虫丝状蚴培养液置于玻片上制作成标本,在高倍镜下观察其活动情况。

注意事项

(1)通过体态鉴别两种钩虫不准确时,可用低倍镜观察口囊、交合伞、背辐肋、交合刺对它们做进一步鉴别。

(2)制作钩虫丝状蚴活标本时,注意切勿与钩虫丝状蚴培养液接触,防止被自由生活的虫体感染。

实验报告

绘制钩虫卵图。

蠕形住肠线虫

蠕形住肠线虫又称蛲虫。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回盲部,引起蛲虫病。

实验目的

1.掌握 蛲虫卵的形态特征。

2.熟悉 蛲虫成虫的形态特征。

标本与器材

(1)显微镜等。

(2)蛲虫卵封片标本,雌蛲虫染色玻片标本。

(3)雌雄蛲虫成虫液浸标本。

实验内容

一、自学

低倍镜下观察蛲虫卵的大小、外形、颜色,高倍镜下注意不对称的外形和内含物。

观察蛲虫卵封片标本,可见蛲虫卵两侧不对称,一侧扁平,一侧稍凸,略似“D”字形,立体结构为近似椭圆形的不等面三角体,大小为(50~60)μm×(20~30)μm。蛲虫卵的卵壳无色透明,较厚,由脂层、壳质层和蛋白质膜组成。蛲虫卵自雌虫排出时,部分卵胚已发育至蝌蚪期,卵壳内含一卷曲幼虫(图2-12)。

图2-12 蛲虫卵

二、示教

(一)雌雄蛲虫成虫液浸标本

肉眼观察雌雄成虫的大小、外形及尾端的特征。蛲虫成虫虫体细小,呈乳白色。雌蛲虫长约1cm,尾端尖直,由虫体后1/3开始逐渐变尖细似针状;雄蛲虫较雌蛲虫小,长仅为2~5mm,尾端向腹面卷曲,常呈“6”字形。

(二)雌蛲虫染色玻片标本

雌蛲虫染色玻片标本系用卡红染液染成红色的虫体,再经透明处理,用树胶封片而成。在低倍镜下观察其下列结构。

1.头翼 是虫体前端两侧的角皮膨大形成的透明泡状结构。

2.咽管与咽管球 虫体前端向后延伸的管状结构。染色较深处为咽管,其后连接的球形膨大物为咽管球。

3.子宫 充塞于虫体,其内含有许多虫卵。

4.阴道 开口于体前1/3腹侧正中线上。由于封片时虫体的位置关系,阴道口常出现在虫体的一侧。

注意事项

由于蛲虫卵无色透明,显微镜观察时视野光线宜暗。

实验报告

(1)如何区别钩虫成虫和雌蛲虫成虫。

(2)绘制蛲虫卵形态图。

毛首鞭形线虫

毛首鞭形线虫简称鞭虫。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盲肠,引起鞭虫病。

实验目的

1.掌握 鞭虫卵的形态特征。

2.熟悉 鞭虫成虫的形态特征。

3.了解 鞭虫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的病理现象。

标本与器材

(1)显微镜等。

(2)鞭虫卵封片标本。

(3)雌雄鞭虫成虫液浸标本,鞭虫成虫寄生于盲肠的病理标本。

实验内容

一、自学

低倍镜下观察鞭虫卵的大小、外形、颜色,高倍镜下注意虫卵两端的透明栓。

仔细观察鞭虫卵封片标本,可见鞭虫卵呈纺锤形,大小为(50~54)μm×(22~23)μm,黄褐色。卵壳较厚,两端各有一个透明栓,为透明塞状突起。卵壳内含有一个未分裂的卵细胞(图2-13)。

图2-13 鞭虫卵

二、示教

(一)鞭虫成虫液浸标本

肉眼观察,鞭虫的成虫前部细长,后部较粗,全虫外形似马鞭。活的鞭虫呈肉红色,经固定后为灰白色。雌虫长35~50mm,尾端钝圆;雄虫长30~45mm,尾端向腹面呈环状卷曲。

(二)鞭虫成虫寄生于盲肠的病理标本

肉眼仔细观察鞭虫成虫寄生于盲肠的病理标本,可见鞭虫以其细线状的前端插入肠壁,后端粗大部分悬于肠腔中。

注意事项

注意区别鞭虫卵两端的透明栓与受精蛔虫卵的卵壳和卵细胞间的新月形空隙。

实验报告

绘制鞭虫卵图。

旋毛形线虫

旋毛形线虫简称旋毛虫,寄生于多种动物体内,也可寄生于人体内引起旋毛虫病。

实验目的

了解 旋毛虫囊包和成虫的形态特征。

标本与器材

(1)显微镜等。

(2)旋毛虫囊包染色标本,旋毛虫雌虫染色玻片标本。

实验内容

一、自学

观察旋毛虫囊包染色标本。用低倍镜在肌组织纤维间寻找梭形的幼虫囊包。该囊包大小为(0.25~0.5)mm×(0.21~0.42)mm,其长轴与肌纤维平行,幼虫盘曲于囊内。一个这种囊包内常含1~2条幼虫,也可多达6~7条(图2-14)。

图2-14 旋毛虫囊包

二、示教

观察旋毛虫雌虫染色玻片标本。标本系用胭脂红染色制成。旋毛虫的成虫细小,后端稍粗。雌虫大小为(3~4)mm×0.06mm,雄虫较雌虫为小。旋毛虫成虫的咽管总长度占虫体长的1/3~1/2,咽管开始为毛细管状,然后略为膨大,后段又变为毛细管状。在后段咽管的背侧有一列由圆盘状的杆细胞组成的杆状体。旋毛虫雌虫的尾端钝圆,阴门开口于虫体前端的1/5处。子宫内充满虫卵,愈近前端者发育愈成熟,在阴门附近已有逐渐发育成熟的旋毛虫幼虫。

注意事项

随着感染旋毛虫的时间延长,囊包可逐渐钙化,使虫体不易看清楚。

实验报告

旋毛虫的生活史与其他线虫有什么主要不同?

附 旋毛虫的肌肉压片制作法

剪取米粒大小的感染旋毛虫的猪肉,或实验大白鼠的一小块肌肉(膈肌较好),置于两张玻片间,用手轻轻压制成片,即可置于低倍镜下观察。

肌肉压片法常用于以下三种情况:

1.用于肉类卫生检查工作 通常取猪体的膈肌24小块,并列于2张玻片内压薄,然后用低倍镜观察。如果在24小时内在肉片中发现幼虫囊包,则该猪肉不可供食用。

2.用于病原学诊断 多取患者腓肠肌或肱二头肌近肌腱处的组织进行压片镜检。但旋毛虫感染较轻的患者以及病程的早期旋毛虫均不易查见。

3.用于辅助诊断 还可将患者吃剩的可疑猪肉或野生动物的肌肉制作成压片后进行镜检,以辅助临床诊断。

注意:操作完毕后将全部器械煮沸消毒,流水充分洗手,实验动物或可疑肌肉组织煮沸消毒后深埋或焚烧。

丝虫

丝虫是一类由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寄生性线虫。寄生人体的丝虫已知有8种,我国仅有班氏吴策线虫(班氏丝虫)、马来布鲁线虫(马来丝虫)。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引起丝虫病,曾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寄生虫病之一。

实验目的

1.熟悉 丝虫成虫的形态特征。

2.了解 两种丝虫微丝蚴的形态特征,丝虫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的病理现象。

标本与器材

(1)显微镜等。

(2)班氏微丝蚴、马来微丝蚴染色标本。

(3)丝虫成虫液浸标本,感染期丝虫幼虫(丝状蚴)自蚊口器逸出标本,丝虫成虫寄生于兔子心脏的病理标本。

实验内容

一、自学

在夜间取丝虫病患者的外周血制成厚血膜,干燥后经溶血、固定,用苏木素染色法染色。此时,微丝蚴的体核被染成深蓝色或深紫色,鞘膜被染成浅蓝色或淡红色。

观察时,先用低倍镜寻找,在许多蓝色点状物(白细胞)间,如发现有边缘光滑、整齐呈蓝色的线状虫体,即可疑为微丝蚴,然后再换用高倍镜或油镜进行观察。

微丝蚴的虫体细长,呈线形,前端钝圆,后端尖细。体表外披有鞘膜(有时可脱落),此膜紧紧包裹虫体,在头尾两端较虫体为长而伸出。微丝蚴虫体头端的无核区为头间隙,虫体内充满蓝色的体核。观察微丝蚴虫体的体态,头间隙的长宽比例,体核的形状、大小和排列,尾端有无尾核等,可以确定微丝蚴的种类。

(一)班氏微丝蚴

班氏微丝蚴大小为(244~296)μm×(5.3~7.0)μm,体态柔和,弯曲自然无小弯。班氏微丝蚴的头间隙较短,长宽比例约为1∶1或1∶2。其体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各核分开,排列整齐,清晰可数。班氏微丝蚴的尾端无尾核(图2-15)。

(二)马来微丝蚴

马来微丝蚴大小为(177~230)μm×(5~6)μm,虫体弯曲僵硬,大弯上有小弯。马来微丝蚴头间隙较长,长宽比例约为2∶1。其体核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排列紧密,常互相重叠,不易分清。马来微丝蚴的尾端有2个尾核,前后排列,尾核处角皮略膨大(图2-16)。

图2-15 班氏微丝蚴

图2-16 马来微丝蚴

二、示教

(一)丝虫成虫液浸标本

自患者的淋巴系统或实验动物(长爪沙鼠)体内可取得丝虫成虫,并将其保存于5%甲醛溶液中。丝虫成虫呈乳白色,丝状,长为1.4~10.5cm(班氏丝虫较马来丝虫为长),体表光滑,两端钝圆。丝虫雌虫较粗长,尾端略向腹面弯曲;雄虫较细短,尾端向腹面卷曲半圈至数圈。

(二)感染期丝虫幼虫(丝状蚴)自蚊口器逸出标本

丝虫感染期幼虫离开蚊的胸肌,进入血腔,大多到达蚊下唇。感染期丝虫幼虫可从蚊下唇逸出,经伤口或正常皮肤侵入人体。实验用丝虫感染期幼虫标本是雌蚊头部,可见蚊下唇内淡黄色或无色透明的丝虫感染期幼虫。

(三)丝虫成虫寄生于兔子心脏的病理标本

肉眼观察丝虫成虫寄生于兔子心脏的病理标本,加深了解丝虫成虫对人体的危害。

(四)中间宿主

(1)淡色库蚊为班氏丝虫的主要媒介。

(2)中华按蚊是马来丝虫的主要媒介。

注意事项

使用油镜观察完毕,务必擦净油镜头和玻片上的镜油。

实验报告

两种微丝蚴有哪些主要区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