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电影音乐(中文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电影音乐可定义为直接创作或专门选取、为电影伴奏的音乐。事实上,电影音乐自电影诞生起就已出现,在很多地方,电影作为最初的投影图像,要么记录音乐表演,要么有音乐伴奏。即使在某些地方,配乐本不是为画面伴奏的,也很快会起到这样的效果。电影音乐多种多样,有现场的,也有录制的;有新创作的,也有编自现成乐曲的;有经过精心编排的,也有即兴创作的。电影音乐会随时代和文化的改变而改变,有时甚至在相同文化内都会有差别。但总体来说,电影音乐的特点是,它可以规定意义、表达情感——引导我们对画面的反应,将我们与画面联系起来。

本书旨在提供明晰易懂、有吸引力的电影音乐概述,从实践的(电影音乐做什么,电影音乐如何产生效果)谈到理论的(电影音乐为何产生效果),从历史的(电影音乐发展史)谈到个人的(电影音乐是如何被创作它的人演练的)。虽然本书在谈论电影音乐时会涉及音乐知识,但并不是专门的音乐研究,读者无须受过音乐训练。

全球化的视角让我感到撰写电影音乐简介的迫切需要。虽然美国和西欧是电影和音乐伴奏的诞生地,但还不止这些地方。当电影第一次传到日本,也有音乐伴奏吗?印度、伊朗或巴西电影的音乐伴奏最初都是什么样的?同步化的电影配乐是如何为印度的电影业带来变革的?埃及呢?中国呢?全球政治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俄国革命、文化革命和伊斯兰革命——又是怎样影响电影作曲家和他们的职业实践?

回答这些以及其他类似的问题是我工作的重点。电影音乐研究在过去二十五年中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很多问题仍有待探讨。这只是一个简短的介绍,涉及的内容那么多,只能进行取舍。我本打算专注于介绍全球几大主要电影业,但这一努力也由于对世界一些最主要电影业中电影音乐的有限了解而未能完全实现。内容的取舍很困难,为此,我要为自己的疏忽先行道歉。同样需要道歉的是,对于我给大家推荐的相关材料——本书的最后有对大家进一步阅读和观看的推荐[1]——我只选择了有DVD版本的,那些当下方便取得的常见资源;当意识到这样做会遗漏一些没有DVD版本的影片时,我感到万分沮丧。在这方面,无声电影及其原创配乐是最令我痛心的。无论如何,我希望这本小册子可以抛砖引玉,引起世人对电影音乐的关注。

为增强可读性,文中涉及的外语片名都参照《牛津世界电影史》中的英文翻译,只有当影片的外文片名为大众所熟知时才破例使用外语。文中提及的电影制作人的名字都以西方熟知的形式,这样一来造成一些不一致的情况,尤其是华语影片制作人,比如吴宇森的英文名中姓在最后,而王家卫的英文名中姓在最前。为用英语表达世界上其他各种语言而造成的曲解和不一致v的现象,我在此向读者先行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