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品创意:如何设计有销售力的广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 思维

逻辑
不用死守着逻辑

“今天是星期一,小明好好的怎么不去上学呢?”

大多数人的回答是“今天放假了”。这是常规的思维,逻辑就是“因为放假了,所以就算是星期一,小明也不用去上学了”。回答“小明毕业了”,也属于常规的思维。

但是一般脑筋急转弯的答案不会这么直接,要不就没有意思了。通常来说,这个问题可能是要求我们换个思维,如小明并不一定是个小孩子,也可能是成年人。

脑筋急转弯意味着什么?那就是提醒我们不能按逻辑思维来思考。如果我们按照逻辑思维来思考,通常都对付不了脑筋急转弯的问题,我们需要换一种思维,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那么逻辑思维是什么?通常的解释是这样的:“逻辑是一种抽象思维,是我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

逻辑思维讲求的是规律、规则或道理。如果你太讲逻辑了,那意味着你太守规矩了,太理性了。

我们在生活中说某人太顽固了,太不懂得变通了,太不开明了,实际上并不是说他个人存在什么问题,而是说他所遵守的规则、所讲求的道理实际上是有条件的,并不需要在任何条件下都按照那个规则或道理去理解事物或采取行动。

创意意味着创造新的意义,寻求新的办法,发现新的途径。如果我们总是按照旧有的路径去寻找财宝,或许也能找到还未被前人挖掘的财宝,但是当到那里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与我们同时到达的还有很多人。从广告创意的角度来说,这就是“创意撞车”,换句话说,就是我们都没有“创意”。

“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在发现新大陆之前地图上并没有新大陆的任何标识,一切都是未知的,我们唯有放下“旧地图”的约束,勇于探索,寻求突破,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新大陆”。

创意的价值就在于“新大陆”的价值。新人具有更强烈的热情,他们对新领域更好奇,我们应该“放纵”自我,不断突破局限,尽管会失败,但这才是新一代年轻人的人生价值所在。

通过逻辑思维,也就是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创作广告,结果是我们的广告会出现惊人的雷同,尽管当初都并不想去模仿或抄袭谁,但是最终我们却发现自己的广告创意都已经被人用过了。我们进行了充分的资料分析、层层推理和反复的市场论证,结果创作出的广告竟然像“复制品”。

经由逻辑思维创作的广告都没有问题,但是依靠逻辑思维创作的广告往往不会是优秀的广告。乔治·路易斯说:“当大多数人都往同一方向前进时,反而证明了新的方向才是唯一的方向。”

那么,当绝大多数人都遵守逻辑思维去创作广告的时候,那就是你应该打破逻辑思维的时候了。

这时,“不讲规则”就是创意的“规则”。

抛开那些抽象的“概念”,别做理性的“判断”,打破原有的“推理”路径,那么,创意就离你越来越近了。

也就是说,你越依赖逻辑思维,创意就离你越远。

是时候打破规则了,是时候给你的作品来个“神转折”了。

个人训练

按照逻辑思维,提到狮子,你会想到什么?如果不按逻辑思维呢?

按照逻辑思维,你认为狮子适合代言什么产品?你觉得广告可以怎么做?如果不按逻辑思维呢?

对比前后两者,你觉得哪个更有创意?

团体训练

将团队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小组按逻辑思维思考,另一个小组不按逻辑思维思考。两组都用狮子来代言产品并创作广告。完成后对两个小组的广告效果进行比较。

发散
让思维活跃起来

你只会往一个方向想,你习惯往一个方向想。

你习惯于一种表现手法,你习惯于一种创作方式。

你的思维不够跳跃,你只会“点到点”,你提出来的创意总是很死板。

你的广告没有想象空间,不能让人回味。

你觉得自己好像只有“一个”脑子,别人有很多个脑子。

你觉得自己是“一根筋”,扯来扯去就只会拉长一点或者缩短一点。

你的广告看起来都一样,你做什么广告都是同一个“调调”。

…………

你的思维固化了。

在生活中,当我们说一个人的思维固化的时候,就是间接地说他老了,思考问题总是“老套路”,没有新意。

当你感觉自己有上述表现时,我给你一个建议:每当你想出一个自己很满意的创意的时候,问问自己,如果不按现在的思路来想,会不会有更好的创意。

无论如何,你一定要变一个人,然后你就似乎拥有了他/她的思维,相信你每“变”一个人,就会多一个创作思路,你会发现你的创意源源不断。

然后,你的创意变得有新意了,你的广告完全打破了以前的模式,你的广告让你的老客户突然对你刮目相看。

当我们看到优秀的作品时,往往会感叹为什么自己想不到。其实,不是我们想不到,是因为我们和别人根本就是用不同的思维模式来思考的。

对于创意工作者来说,应该是“思维改变命运”,而不是“知识改变命运”。

所以,从现在起,向自己的思维“开炮”吧,不要再按过去的思维模式去进行创意,然后你会不断地形成新的思维模式。如此一来,你将拥有越来越多的思维模式,你的“多变”必将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惊喜。

以下两种最常见的思维方式,可以让你的思维活跃起来。一种是联想思维,另一种是发散思维。

(1)联想思维,简称联想,是人们经常用到的思维方法,是一种由一个事物的表象、语词、动作或特征,联想到其他事物的表象、语词、动作或特征的思维活动。联想一般是由于某人或者某事而引起的相关思考,它是打开尘封在头脑深处的记忆的最简单有效的钥匙。

联想有如下几种方法。

①相似联想:指由一个事物外部构造、形状或某种状态与另一种事物的类同、近似而引发的想象延伸和连接。如看到篮球想到西瓜。

②相关联想:指联想物和触发物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相同而又具有极为明显属性的联想。如看到鸟想到飞机。

③对比联想:指联想物和触发物之间具有相反性质的联想。如看到白色想到黑色。

④因果联想:源于人们对事物发展变化结果的经验性判断和想象,触发物和联想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如看到蚕蛹就想到飞蛾,看到鸡蛋就想到小鸡。

(2)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考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发散思维来自“发散”这个词,即从一个既定的中心向四周发散,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多维发散状。

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无论感觉、记忆、想法,还是文字、数字、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味道、气味等,都可以作为一个中心,并由此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个想法,每一个想法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再向外发散出更多的想法,呈现出放射性立体。

如何训练发散思维?

培养发散思维,首先要做到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以寻求多种想法、观点或答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想象,从而产生多条思路,并且使多条思路向外扩展,扩展为多角度思维空间。

单向思维大多是低水平的发散,多向思维才是高质量的思维。在思考时要尽可能多地给自己提一些假设,强迫自己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想自己或别人未想过的问题。

可以尝试换个方向想,逆向地想,“断裂了”其中的一部分来想,换一个角度来想,像一个小孩子一样来想,像一个老年人来想,像一个异性来想,像你最反感的某个人来想,像你的母亲或者父亲一样来想,像你的孩子一样来想……

不要局限于唯一的正确答案,不要被以往受到的教育束缚,在创意领域,永远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你要做的是,尽可能多地去寻找答案。

发散思维鼓励人们寻找和考虑新颖而独特的方法、机会、观念和解决方式,不能满足于一个固定不变的答案,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询问:如果这样的话,那又会怎样。

在形容一个人聪明时,我们常常用才思敏捷、灵活多变、足智多谋等词语。其中,“变”是最重要的,只有不断变化,才能出其不意、出奇制胜,使受众眼前一亮。

要防止思维的固化,或者说要保持多元化的思维,你应该结交不同特征、不同风格、不同领域及不同职业的朋友。朋友其实就是你个人的延伸,拥有不一样的朋友,你就拥有不一样的思维。

另外,要阅读不同风格的书籍,观看不同风格的电影,接触不同风格的文艺作品,看不同的风景,形成多元化的思维。

个人训练

以“命运”作为主题,创作一个故事,思考一下自己打算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你的脑袋里一直反复出现“命运”这个词,却根本没有什么创作的思路。不要难受,不要气馁,更不要害怕,这是很正常的,实际上,对于老手来说,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展开联想吧,直到想出足够新奇的点子。

团体训练

1. 选一个主题词,如“命运”,然后分小组进行联想;过程中,让一位记录员快速记下成员联想的内容;使用你们联想出来的3~5个词语,即兴创作一个故事;展示联想词语,并标出激发你们创意的主要词语;各组分享故事。

2. 发散训练

集体绘制一张思维导图,根据发散出来的内容,选择一个亮点作为故事的核心创意,展示思维导图并分享小组的故事创意或故事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