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新闻奖作品赏析(全三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留声墙”上有回声

作者_陈仕 编辑_李京湄 张红

本报讯 “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得好不好,群众愿不愿意听,这些在我们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留声墙’上都能够一目了然。”红花岗区金鼎山镇党委书记赵芝文说。

12月6日,在莲池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红花岗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斌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莲池村发展实际展开宣讲。宣讲完后,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踊跃发言,并将感想记录在“留声墙”上。

村民陈光全写道:“宣讲接地气,结合了村里的发展,让我们了解到更多党的好政策,提升了我们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村民王继华写道:“一些大户带动大家共同发展,增收奔小康,有的农民还变成了股东,生活蒸蒸日上,这都要感谢党的政策好。”

党的十九大以来,按照“六个有”的标准,金鼎山镇在镇政府所在地及八个村(居)建立了9个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除了省、市、区不定期有宣讲团前来开展宣讲活动外,该镇组建起党委班子成员宣讲团、青年党员代表宣讲团和红色义务宣讲团三支队伍,结合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到各讲习所开展宣讲。

同时,讲习所内专门设置了“留声墙”,党员干部及群众可以通过书面形式,记名或不记名留下自己听完宣讲后的感悟、心得、意见及建议。根据反馈信息,在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后,及时提供给宣讲队成员,使下一次宣讲更精准,更符合大家的需求。

这段时间,金鼎山镇的脱贫攻坚工作正处于关键期,部分群众对一些政策不完全了解,他们把自己的想法留在了“留声墙”上。在获知信息后,镇党委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以“党的声音进万家、新时代思想上讲堂、总书记话儿记心上”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党委班子带头到村、社区宣讲;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各组级支部书记进村民组宣讲。

前不久,听完赵芝文的宣讲后,莲池村65岁的党员胡天培说:“党的政策越来越好,现在生活水平上去了,咱们村里还有出国旅游的,所以我们都要懂得感恩。”

目前,该镇镇、村两级宣讲达到132场次,收到意见及建议114条、心得体会402条。

日前,省社科院调研组在详细了解了红花岗区“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创建情况后,调研组组长、社会研究所副所长高刚说:“金鼎山镇的‘留声墙’通过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做好问题梳理以后的讲与干间的循环,这样的循环思路让各要素相互促进,加速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层的宣讲传播及贯彻落实。”

遵义日报(2017.12.8)

第33届贵州新闻奖二等奖

作品赏析

张波

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传播学博士。

好新闻在于捕捉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这篇消息从标题上就很夺人眼目,“留声墙”的提法其实远不如“留言墙”来得普遍,但经过这一个小小的措辞改动,标题中就有了一个“留声”和“回声”的对称,让人一眼便知这是一篇以“声”为主题的报道,事实上该篇消息讲述的也正是一个基层党组织传播党的好声音的故事。当然,该消息标题更妙的地方在于营造了一种悬念,“留言墙”尽管有“留言”这个过程,但毕竟是静态的“墙”,留言墙上出现了回声,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吗?仅从标题中我们不得而知,然而通过导语和正文的接续,我们马上就明白了新闻事件的大致梗概,即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这一制度实施过程中,红花岗区金鼎山镇不仅仅注重在人民群众心中留下党的声音,还注重听取人民群众心中的回声。如果我们稍作了解,便会明白在传播党的好声音过程中,太多地方的做法容易导向“传而不播”这样一种情形,即仅仅满足于形式上的文件传达和精神宣讲,并没有把党的声音真正地播撒到人民群众的心中,而该篇消息则捕捉到了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在传播党的好声音过程中,留声固然重要,但回声更为关键,留声墙有了“回声”以后,这面墙就活了起来。这篇消息虽然短小,但却信息量大,而且主题重大,极富内涵,在不知不觉中塑造出了一个活学活用的基层党组织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