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的前生今世
想了解英国脱欧,我们就得讲清楚第一个问题:欧盟是从哪儿来的?
一、欧盟
称霸后的英国天天在全世界埋雷、挑拨离间、分而治之。英国的传统手段就是看你发展得有点失控,就在你边上安排一个对手,比如在法国边上扶持德国,在俄国边上扶持奥斯曼。
作为一个岛国,英国奉行所谓的“光荣孤立”,不过本着“强调什么就是缺什么”的原则,英国既不光荣,也不孤立,拉帮结派的事没少干,只是跟其他国家扯得都不太深,否则不方便日后翻脸。
从17世纪开始,英国朝着世界“一哥”的位子大踏步地前进,18世纪中期逐渐掌握了海洋霸权。这个时期,对英国威胁最大的就是拿破仑的法国。英国先后组织和领导了七次反法同盟,团结了沙俄和普鲁士,一起打败了拿破仑。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英国又成功领先世界一个段位。184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约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5%,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风头一时无两。
之后沙俄开始往欧洲扩张,英国又跟法国结盟,把沙俄整治了一顿,这下沙俄老实了。
英国没想到这次轮到了德国崛起。1871年,德国统一了,成为欧洲新崛起的一极。同样地,英国肯定不会惯着德国。英国又和那两个世仇法国、沙俄结盟,组成协约国,和德国大打出手,把法国北部打了个稀烂,最终取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一战”后大家开会分地盘的时候,英国又看法国不顺眼了,不愿让法国当欧洲大陆的“大哥”,所以又千方百计阻止对德国的进一步削弱,采取了扶持德国的政策,指望德国能争气点,起来遏制法国。
结果德国不但没被削弱,而且在美、英财阀的支持下,养出了纳粹,很快德国纳粹开始在欧洲折腾。眼看没法收拾,英国灵机一动,又想着祸水东引,让德国去攻击苏联。
随后的事大家也都知道,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打赢了,不过英国的殖民地也都跟着美国跑了,“奶牛”印度也脱离了大英帝国,从此英国不是帝国了。
经过几个世纪的折腾,英国爱挑事的形象就在欧洲树立起来了,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对它提防三分。所以战后欧洲决定撇开英国搞事,在1951年,法、西德、意、荷、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组建了欧洲煤钢共同体。随后在各个领域加强了合作,到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这就是欧盟的前身。效果也是非常好的,20世纪50年代,法、西德、意三国的GDP增长达到了5%,到了20世纪60年代,依旧保持在4.2%。
二、入欧
英国看到欧洲共同体发展得好,而自己每年只有二点几的增长率,馋得直流口水,便开始积极寻求加入。
时任法国总统就是大名鼎鼎的戴高乐,那会儿德国已经被拆解,说话没底气,欧洲大陆最强的就是法国,欧洲共同体的头目也是法国。
戴高乐是西方公认的刺头,美、英都讨厌他,他也讨厌美、英。戴高乐太明白英国的特点了,所以他从一开始就讨厌英国——英国你是美国人派来的“特洛伊木马”吧,想加入欧洲共同体?门儿也没有!等我什么时候不当法国总统了再说吧。
所以直到戴高乐去世后,在1973年,英国才加入欧洲共同体,正式成为其中的一员。然而英国加入后,刚好赶上了那几年欧盟GDP增长速度下滑,英国错过了欧共体的红利期。
英国人一琢磨这不行啊,本来是来占便宜的,怎么还成赔本买卖了,英国什么时候吃过亏?然后就搞了第一次脱欧。英国的意思很明显,疯狂暗示老百姓,英国倒霉(经济下滑)是因为加入欧盟,跟政府没关系。
欧共体内心也是崩溃的,刚开始扩招,就招进来这么个刺头,刚进来就要退出去,传出去影响不好。
欧共体赶紧问英国有什么意见,随后做出了一定的让步。英国人占了“按闹分配”的便宜,心态好了很多,在1975年的脱欧投票中,留欧派占了67%,英国第一次脱欧失败。从那以后,英国尝到了甜头,一言不合就脱欧,不给好处不罢休,欧共体也习惯了爱闹的英国。
不过这次欧共体也有自己的打算,尽管英国一直在闹,但有了英国的加盟,欧共体坐拥两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英国的军事实力又给欧共体加了一层保险,从此迈上了轰轰烈烈的扩张之路。1991年,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签订,1993年,《欧洲联盟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到2013年,欧盟的成员国达到了28个。
欧盟一体化的深入体现在诸多领域,这也让欧盟的权力越来越大。同时,各个成员国让渡给欧盟的权力也就越来越多,矛盾逐渐就显露了出来。
英国是海洋法系,欧盟是大陆法系,而欧盟拥有最终裁决权。也就是说英国法庭判了的案子在欧盟法庭很有可能被翻案,英国人对这事非常不爽。此外还有关税、汇率、利率,这些问题也让英国很不爽。英国国内有很多人觉得便宜占得不够,代价又太大。这就导致英国和欧盟之间一直有隔阂。
就像法、德对英国怀有戒心一样,英国国内“疑欧派”的声音自从加入那会儿就一直存在。欧盟两个重要的成就——申根区和欧元区,英国都没有加入。
英国与欧盟的结合简直一开始就是奔着“离婚”去的。
2010年,卡梅伦上台之后,当时英国政府养的公务员太多,又搞全民医保,欠了一屁股债,开始执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策略,削减国家福利支出。国家不再扮演保姆的角色,大家自由发挥,责任自担,努力挣钱吧。同时制定了五年期的财政紧缩计划,主要依靠大幅削减政府部门的开支和社会福利开支,同时也提高增值税、资本所得税和国民保险缴费用,来填补高额的财政赤字。
英国的GDP从2010年开始实现了持续增长,但是财政紧缩的政策也让英国人难受到了极点。
欧盟自从2008年之后日子一直不好过,因为出现了欧债危机。
引发欧债危机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政府给大众发钱发太多。那些年欧洲好几个国家的政府靠借钱度日,如希腊、意大利,结果最后还不上钱,国家要破产了。
法、德两国作为欧盟支柱,准备修约,明确要求对财政赤字占GDP比例超过3%的国家实施处罚,就是约束各国不能乱给大众花钱,大众少花钱政府就能少借钱,就可以防止国家破产。
这下欧盟成了各国财政的监督者,天天看着大家,谁要是大手大脚就上去一顿数落,指责对方“还想不想过了,是不是要破罐子破摔”。但是这下又碰到英国的痛处了,头号强国的帽子摘了没几天,德、法连自己花多少钱都要管?
欧盟还想通过修改条约来治理欧洲的金融服务业,英国是避税天堂,欧洲的很多黑钱不断往英国流,欧盟说英国管得太松了,能不能严格点?金融业是英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欧盟碰金融不就是断英国财路吗?
欧盟一系列的操作立马就引起了英国的警惕,否决了这次修改条约的提议。英国想,欧元区出了危机,跟我英国有什么关系?我大英没破产你凭什么管我?
此外,中东动乱引发无数难民逃亡到欧洲,给这些难民安排吃喝总得花钱。欧盟说难民的事总得解决吧,大家都出点钱,要不摊派下?算来算去,欧盟加在英国身上80多亿英镑的预算,英国不同意,说我们才6000多万人,而且是在岛上,你们怎么可以这样?
2011年6月,欧盟委员会提议欧盟2014—2020年度中期预算比前一个周期增加5.9%,催促大家赶紧掏钱。卡梅伦当即就不干了。想加钱?想也别想,而且你还必须比上一个周期少。
三、脱欧
卡梅伦心里很清楚,在利益这种事情上必须坚持原则,英国加入欧盟是为了利于英国,而不是其他。往欧盟里面撒钱的赔本买卖不能干,甚至都不能让英国大众以为赔钱,弄不好就会被英国大众骂死,又会闹脱欧的事情。不过卡梅伦最终还是没压住,英国国内疑欧派的声音也越来越大,比如英国的独立党异军突起,很多保守党成员也投向了独立党的怀抱。卡梅伦的六位内阁部长在网上发表了自己支持脱欧的态度。
正在卡梅伦焦头烂额的时候,苏格兰又跳出来抢戏,表示我们不想脱欧,你们既然这么想脱,那你们去脱欧吧。我们自己独立然后自己加入欧盟得了。
苏格兰和英格兰挨着,不过历史上互相之间是相互唾弃的关系,近代才合并在一起。从合并以后,苏格兰有一伙人一直想尽一切办法要独立。2014年举行苏格兰独立投票时,卡梅伦凭借自己精彩绝伦而富含深情的演讲挽留了选民的心,使得苏格兰的独立计划破产,稳住了国内局势。
但卡梅伦也面临一个大问题,如果想连任,就得给老百姓想要的,但是又不能承诺给大众增加福利,只能是给点不要钱的——卡梅伦就冒了个险,甩出来一张牌,说如果自己上位,就搞公投,离不离开欧洲,你们决定。这个操作果然奏效,卡梅伦收获了一部分选民。在随后的大选中,卡梅伦所在的保守党获得36.9%的选票,获得了331个席位,大获全胜。
卡梅伦连任之后,就开始逐步把自己的选举承诺付诸实践。作为一个首相说话得算数,不然今后就没人信了,就把脱欧投票的日子定了下来。
这在欧盟看来,就是英国又在采取极限施压,又想少付出,反正英国自从加入欧盟就天天叫嚷要跑路,一直也不走,毫无诚意。欧洲认为英国就是那个喊“狼来了”的小孩,待在岛上天天喊。
英国既是欧盟的第二大经济体,又是欧盟的金融中心,还是欧盟的主要财政净贡献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投票时候用得着。如果英国退出欧盟,必然会导致欧洲经济风险的进一步增加,也会让欧盟损失大约3万亿的GDP。双方的产业互补很深,一旦决裂,经济损失可能非常巨大。所以欧盟尽管不太相信英国要跑路,还是做出了一定的挽留姿态——你们英国人不就是想要点好处吗?又不是不能谈,搞哪门子的投票啊?
卡梅伦自己承诺了公投,就要说到做到。任凭欧盟好说歹说,英国脱欧投票还是如约展开。2016年,留欧派和脱欧派几乎势均力敌,最终脱欧派以51.9%的支持率险胜。
脱欧投票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让英国国内分裂成两个阵营,争执不断。这种局面总得找个人负责吧。卡梅伦看着眼前这口锅,知道自己不背也得背,最后卡梅伦递了辞职信。
作为脱欧派领袖的鲍里斯本来声威大震,但是在党魁的竞争中遭到了盟友的背叛,只能退选。最后,兢兢业业干了六年内政大臣的梅姨——特雷莎·梅接手了首相的职位,成了英国第二位女首相。
从上任的那一天起,梅姨知道自己的使命就是带领英国顺利平稳地脱欧,毕竟已经出了结果,所以梅姨就是在各种脱欧方式中寻找一条最稳妥的方式。
根据《里斯本条约》第50条,英国和欧盟开始了自己这桩“离婚案”的谈判。反正已经确定过不到一块了,就好好讨论一下产权的划分问题。这是一个旷日持久又来回折腾的过程,占据了梅姨的大部分精力。
脱欧投票后,很多英国人就后悔了,冷静下来一琢磨,好像脱欧也没多划算,而且上网查清楚了什么是“脱欧”,不少人又开始喊着要举行二次公投——上一次没投对,要重新投。
欧盟在得知投票结果出来后,明白大势已去,为了避免出现连锁效应,担心如果挽留得太过热情,万一导致别的国家有样学样怎么办——到时候大家都通过脱欧来骗好处就没法收拾了,所以果断地选择不再挽回英国。
窝了一肚子火的欧盟准备折腾英国一下,提出了要1000亿欧元的“分手费”。
随后,英国和欧盟便展开了拉锯式的谈判。
主要围绕这么几个问题:第一个是钱的问题,也就是分手费,最后谈到了500亿欧元,这个数值比英国一开始预计的200亿欧元高出很多。
第二个就是北爱尔兰的问题。这个地区的和平非常重要,如果强行加上一个硬边界,那么又会引起动荡,爱尔兰那帮恐怖分子猛得很。所以在脱欧方案中加入了保障条款,也就是对北爱尔兰而言,欧盟的市场规则将继续有效,这同时也意味着英国给自己留了个后门,但是北爱尔兰内部对这个政策相当不满。
梅姨把自己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皮才弄出来的多达600页的脱欧协议文本拿到下议院的时候,直接遭到了432张否决票的当头一棒。
四、英国为什么要脱欧
英国人真的是因为欧洲要让他们花钱才跑路的?当然不是,我们上面讲了,英国想脱欧的只有一半人,另一半不想脱欧。
英国脱欧并不是共识,只有一部分人想脱欧而已。想脱欧的这一半人,也并不是已经理解了脱欧的全部好处和缺点,他们其实也是被人带着溜达,绝大部分老百姓连汇率和利息之间的关系都弄不明白,他们怎么能理解脱欧之后有什么影响?
那问题就变了:这部分人为什么要脱欧?
为了解开这个问题,美国拍了个纪录片,就叫《Brexit》(一种戏谑说法,英国脱欧的合成词),里边提了两个问题,把这两个问题解答了,就好理解了。这两个问题是:第一,英国国内谁在鼓动老百姓脱欧?第二,背后推动脱欧的那些人是谁?
最早在脱欧问题上闹得最凶的,是一个叫“独立党”的组织,他们到处拉条幅、搞演讲、上电视、搞线下活动,说服老百姓去投票。
独立党是英国脱欧的第一大推动者。英国伦敦60%的人反对脱欧,伦敦市中心80%的人反对,整体而言,英国越发达的地区,越不希望脱欧。
独立党很巧妙地去村里宣传,村里的人普遍支持脱欧。
那么问题来了,谁又在支持这个独立党呢?
这个也不难查,国外的政党主要是靠捐款,政党只要说出来自己要干吗,希望你去做这件事的人就会给你捐款,这个捐款他们内部是披露的。这个党也一样,在脱欧那段时间,收到大量的捐款,他们雇佣大量志愿者,只要把下边这几句话做成标语,开着大巴车,刷到整个英国,就会有一群人支持脱欧,比如不脱欧会有大量的难民涌入,抢大家的工作;英国每年要给欧盟交会费,这些钱本来可以改善英国福利系统;欧盟干预英国内政。
这些口号的利弊其实非常难以权衡,比如难民涌入确实不好,不过英国有很多太普通的职业不是也没人干吗?再如交会费,那你不享受欧洲的市场吗?
那么谁给独立党捐款呢?媒体通过查账发现,大头是几个基金会,这几个基金会背后是英国的几家大型私人金融公司,还有几个是英国本土的设备商。
英国在撒切尔夫人上台后搞金融自由化,英国就开始把工业转到亚洲,不断加强金融业务。英国金融业现在占到英国GDP的10%以上,承担着大量的国际洗钱业务,欧盟早就看他们不爽了,想整顿他们。
至于设备制造商,他们估计是嫌德国制造商冲击他们,毕竟德国才是欧洲工业中心,所以英国制造商想脱离欧洲,搞自由关税。
也就是说,一帮资本家推动了这次脱欧。在加入欧盟之后,资本家被欧盟的条条框框折腾得挺惨,所以发动大规模宣传,成功地让英国脱欧。
不过脱欧对英国来说应该也不是坏事,正如脱欧成功后,鲍里斯在发表的演说中表达的那样:今后英国自由了,不再受欧盟掣肘,也不再跟着美国当马仔。英国要回到维多利亚那会儿,发挥特长,游离于各方之外,给大家带来一些更加复杂的表演。
不过,帝国的荣光早已逝去,强国关键的几个指标,受教育人口、体量、工业产能、市场规模,如今的英国跟百年前早已是天壤之别。无论怎么操作,都难以拥有过去的辉煌了。
(1)绅士海盗:有政府和国家在背后支持的海盗被称为“皇家海盗”,也被称为“绅士海盗”。
(2)彭慕兰(KennethPomeranz,出生于1958年),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加州学派”代表人物。
(3)这里指遭遇战争、被侵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