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目的和基本结构
本书依照石黑一雄这三部作品与电影的关联程度的顺序,先后对《远山淡影》《被掩埋的巨人》和《别让我走》进行讨论。前两部作品不同程度地与日本战后电影和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的电影有着密切的关联,后一部则与小说的同名电影和电视改编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将从跨媒介的角度,考察以上作品对世界持反思和怀疑态度的审美现代性特征的表现,深入分析石黑一雄对审美现代性问题的思考跟小说与电影之间的关联,以及作者在这些作品中所表现的电影语言特质,从而揭示小说中未被发现的隐含意义,补充以往研究对此方面的少有关注。
本书首先对书中所涉及的跨媒介的审美现代性加以界定。在思想方面,本书将主要沿用卡利耐斯库对审美现代性的定义,来描述和讨论石黑一雄作品的现代特征。而在审美现代性所涉及的时段和范围方面,则远大于在文学领域中常用的现代主义。现代文学与现代电影正基于此,有了深层和共源性的联系。在这部分的最后,笔者对石黑一雄在创作时所受的电影方面的影响、其积极参与电影改编制作的经验,以及与其创作相关的批评和问题,做了详细的梳理。
然后,本书聚焦《远山淡影》与小津安二郎电影中的物哀式感伤与留白技巧的关联。本部分认为,石黑在《远山淡影》中借鉴了小津电影《东京物语》(Tokyo Story,1953)中的物哀式感伤,来描绘主人公悦子对女儿、公公和自己这三方面的回忆。小说由此体现并发展了两种审美现代性的特点:一方面,小说继承了现代怪诞鬼故事特点,并加入小津安二郎电影中带有东方特点的物哀,来表现思想和感受的分离。这使小说逼近一种内外世界之间界限消失的、自省式的、以怪诞和超现实为特点的欧陆式审美现代性特点。另一方面,小说体现了精神与肉体、情感与理性失联的英美式审美现代性。石黑一雄试图通过小津安二郎电影中的物哀与留白,同时从记忆和心灵深处发现并缝合这种“感性断裂”的可能。本部分揭示出,石黑一雄通过替换地留白“小猫”“灯笼”和“绳子”这三个反复出现在悦子回忆里的外在物,表现了悦子对女儿充满感伤和愧疚的内心世界,以及具有现代鬼魅特点的对“物”的感伤。同时,这部分还深入探讨了小说呈现出的现代鬼故事特点。通过这样的分析,本部分旨在说明,石黑一雄不但借助现代鬼故事手法和日本战后电影中的物哀,凸显了人们对回忆和自我认识存在怀疑的审美现代性特点,也揭露了人们面对自己、他人及集体的错误之难。本部分旨在说明主人公在追溯过去伤痛的过程中表现出的闪躲、遗憾、愧疚,以及尝试与过去、罪过、哀伤进行和解的复杂的感伤,从而揭示出作者对此所持既理解又警惕的矛盾态度。
接下来,本书将挖掘石黑一雄的《被掩埋的巨人》与日本导演黑泽明(Akira Kurosawa)的《罗生门》(Rashomon,1950)、沟口健二(Kenji Mizoguchi)的《雨月物语》(Ugetsu Monogatari,1953)以及俄国导演塔可夫斯基的《潜行者》(Stalker,1979)的关联。这部分分三个方面来分析小说中所表现的质疑“现实”和“现时”的审美现代性,包括:故事中的主人公对现时中的人(爱人和陌生人)、上帝信仰以及现实世界的怀疑,读者对复杂多面的中性叙述眼光的质疑,作者利用思想实验结构来展现对“现实”和“现时”的质疑。这部分首先揭示了,三个摆渡人实际上是同一个希腊旧神卡隆的化身——他象征死亡本身的同时,也是小说的第三人称叙述者;三个黑衣女人可以被理解成比阿特丽斯死后的鬼魂的变身。本部分旨在说明,小说通过隐藏在现实的表面之下的多种神秘思想的碰撞,借由与沟口健二和黑泽明电影中的部分情节的关联,对忘记过去之恶及其后果,以及主宰现实与现时之神的信仰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这一方面揭示了现实世界不能满足于单一解释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另一方面还表达了主人公对现时中的他者、爱情以及世界的质疑。同时,以多部电影作为参照,本部分还深入探讨了石黑一雄的宗教观,以弥补之前批评对此问题的少有关注。其次,本部分通过小说与塔可夫斯基和黑泽明电影的关联以及小说与“思想实验”等相关电影叙事技巧的关联,揭示了与叙述者身份相关的信息,以及与小说文本表面意义相悖的隐含意义。通过以上探讨,读者可以对作品中与“现实”和“现时”相关的现代主题意义、现代他者式的人物形象及现代艺术手法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最后,本书结合小说的英国同名电影改编(2010)和日本同名电视改编(2016),分析《别让我走》中凯茜两方面认识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包括对自己私情的认识和对自己记忆的认识。本部分把小说与其电影和电视改编并置解读,从凯茜与露丝和汤米的私人情感关系维度加以深入系统的分析。与以往批评聚焦于小说展现的现代科技、不公平的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同,本部分依据作者的创作目的,聚焦于批评界倾向于忽视的凯茜与露丝和汤米之间的三角关系。通过深入细致地考察露丝对凯茜、汤米对露丝、凯茜对露丝难言的爱,本部分不仅揭示出三个克隆人主人公之间情感的本质关系,也揭示出露丝和凯茜的形象中以往被忽略的一些重要方面。该部分指出,凯茜忽视了露丝对自己的同性情感以及露丝在她与汤米的爱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而凯茜对露丝的记忆更反映出其个性中相对隔绝和孤立的一面。这揭露出,恰是因为凯茜对理性的执着和对感性的忽视,才导致了她与周围一切从触觉到心理的隔绝。但与其说这是凯茜个人的缺陷,更是一种非个人化的审美现代性特点的表现。由此,本部分一方面揭示出凯茜与露丝和汤米之间相互猜疑又不能割舍、复杂又深刻的情感关系,另一方面又展现了小说中对即将逝去的信念及旧秩序的怀念和乡愁的同时,又对眼前的认识以及对不得不投身于其中的新秩序充满焦虑和怀疑的审美现代性特点。通过这样的探讨,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石黑一雄在塑造和刻画复杂多面的人物性格及各种人物之间的隐含关系时所持的深层包容性立场和态度,并且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其创作目的。
结语部分总结了本书通过探讨石黑与电影的审美现代性的关联,所揭示的小说隐含的主题意义和深层立场,并讨论和概括综合了现代电影与现代文学特征的跨媒介的审美现代性研究对当代小说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最后总结本书从跨媒介的审美现代性角度考察石黑一雄的小说与电影的关联,在石黑一雄研究的框架以及在文学与电影研究的整体框架中的意义。一方面,本书通过小说与电影跨媒介的关联性研究,发掘了石黑一雄小说中被忽视、被误解的文本细节和主旨,以达到对作者的创作目的、作品的主题意义和人物形象更好地把握。另一方面,本书也拓展了对文学与电影之关系的研究。自20世纪以来对两者关系的探讨和研究,通常关注的是单方向的影响,或一个媒介中的艺术对于另一媒介中的艺术在某技巧上的转喻借用,而本书关注的是两者基于“跨媒介的审美现代性”的联姻关系。本书旨在说明,电影所表现出的审美现代性在文学中唤起了基于媒介却又跨越媒介的共鸣。以此来表明,从文学和电影联姻的角度来做文学研究,有助于更完整、更深刻地解读多媒体文化时代中的当代小说,亦有助于更丰富、更完整地解读20世纪以来的电影。
[3]Peter Childs,Contemporary Novelists,Second Edition,Houndmills:Palgrave Macmillan,2012,p.133.
[5]Matthew Beedham,The Novels of Kazuo Ishiguro,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10,p.6.
[6]Kazuo Ishiguro,“Kazuo Ishiguro Uncovers‘The Buried Giant’”,Wall Street Journal Live,Mar.3,2015.
[7]James Campbell,“Kitchen Window”,New Statesman,Feb.19,1982.
[8]Barry Lewis,Kazuo Ishiguro.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2000,p.37.
[13]张勇:《对抗忘却的政治——石黑一雄关于日本战后责任的思考》,《外国文学》2019年第3期。
[14]赖艳:《石黑一雄早期小说中的日本想象》,《外国文学研究》2017年第5期。
[15]朱舒然:《离散文学〈远山淡影〉的后殖民解读》,《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16]王卫新:《石黑一雄 〈上海孤儿〉 中的家园政治》,《外国文学研究》2017年第5期。
[17]Matthew Beedham,The Novels of Kazuo Ishiguro,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10,p.6.
[18]Cynthia F.Wong,Kazuo Ishiguro,Tavistock,UK:Northcote House Publishers,2000,p.10.
[19]Matthew Beedham,The Novels of Kazuo Ishiguro,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10,p.6.
[21]本书的第一章第二节会具体提到学者们对其小说与东方电影的讨论。这些恰也夹杂在对石黑小说的东方思想和美学的批评里。
[26]沈安妮:《反对蓄意的象征——论 〈被埋葬的巨人〉的中性写实》,《外国文学》2015年第6期。
[27]沈安妮:《石黑一雄 〈别让我走〉:电影反照下的物哀与留白》,《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
[28]沈安妮:《〈被掩埋的巨人〉 与电影反照下的东方魂鬼思想》,《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9年第1期。
[30]Kazuo Ishiguro and Kenzaburo Oe,“The Novelist in Today’s World:A Conversation”,Boundary 2,1991.
[34]Richard Rorty,“Consolation Prize”,Village Voice Literary Supplement,Oct.10,1995.
[41]Richard Rorty,“Consolation Prize”,Village Voice Literary Supplement,Oct.10,1995.
[42]Vince Passano,“New Flash from an Old Isle”,Haper Magazine,Oct.10,1995.
[43]Barry Lewis,Kazuo Ishiguro,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2000,p.29.
[44]来颖燕:《文学与拼贴画》,《上海文化》2019年第11期。
[45]王理行:《当后现代主义的“复制”发生在人类身上的时候——论石黑一雄的〈千万别丢下我不管〉》,《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7年第2期。
[46]刘倩:《戏仿手法与反讽意图——石黑一雄 〈被掩埋的巨人〉 对骑士文学的借用》,《外国文学研究》2016年第3期。
[54]Salman Rushdie,“What the Butler Didn’t See”,The Observer,May 21,1989.
[56]邓颖玲:《论石黑一雄 〈长日留痕〉的回忆叙事策略》,《外国文学研究》2016年第4期。
[59]“Kazuo Ishiguro on Fiction,Allegory and Metaphor”,Knopf Doubleday Publishing Group,Feb.19,2015.
[63]本书在后面讨论《别让我走》的章节,会对情动理论做具体说明。
[71]“Kazuo Ishiguro on Fiction,Allegory and Metaphor”,Knopf Doubleday Publishing Group,Feb.19,2015.
[72]“Kazuo Ishiguro on Fiction,Allegory and Metaphor”,Knopf Doubleday Publishing Group,Feb.19,2015.
[73]“Kazuo Ishiguro on Fiction,Allegory and Metaphor”,Knopf Doubleday Publishing Group,Feb.19,2015.
[75]Jean-François Lyotard,Misere de la Philosophie,Paris:Galilee,2000,p.215.
[76][法]罗兰·巴特:《中性》,张祖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