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政府+产学研”一体化与创新机构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自2011年我国首次提出协同创新后,创新型国家建设被迅速提上国家战略高度,各省市也不断推出相应政策规划,通过政策引导建立以政府、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为基础的协同创新组织模式,促进社会各界充分发挥各自能力优势,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从而提升创新能力。广东省高度重视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政府不断加大科技财政投入,提出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引导各企业、研究机构转变发展观念、加大创新投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各界协同参与的良好格局。目前,广东省各方面创新资源广,创新能力突出,多项指标在全国位居前列。
第一节 “政府+产学研”一体化与协同创新资源
科技财政投入、创业孵化器与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投入与专利商标、科研人才等是创新资源的重要体现。在科技财政投入方面,珠江三角洲各市科技财政支出不断扩大,且各市科技财政支出增长率与工业企业R&D增长率之比多大于1(除肇庆)。在孵化器与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在2016年达到了634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总收入达14.16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也一直保持在全国第一的位置,截至2017年底,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已达33356家。在研发投入方面,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总经费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以13%的年平均增长率从2011年的899.4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865亿元,但是区域集中度高,2017年94%的工业企业R&D费用集中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同时,就研发强度而言,广东省低于北京、江苏、上海,2017年以2.61%位居全国第4。科研人才方面,广东省各市积极提出人才引进相关政策,2011—2017年各市工业企业 R&D 活动人员多保持5%以上的年平均增长率。
一 科技财政投入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社会各界加大研发力度与研发热情方面,政府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进一步加大科技财政投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对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的引导和拉动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由图1—4可见,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科技财政支出不断扩大,各市科技财政支出2009—2016年年平均增长率均在10%以上,最高为惠州(52%),最低为肇庆(12%)。2016年,广州和深圳两地科技财政支出均超过百亿元,分别为113亿元和403.5亿元(见表1—7),占据珠江三角洲科技财政总支出的16.5%和58.9%,总共超过了70%的份额(见图1—5)。可以说,广东省科技财政投入主要集中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而在珠三角中,又以广州和深圳为主。对比各市科技财政支出增长率与工业企业R&D增长率,除肇庆外,珠三角各市科技财政支出增长率与工业企业R&D增长率之比均大于1,广州、中山、深圳三市更是达到了1.7、1.9、2.3(见图1—6)。政府科技财政支出的增加带动了各市工业企业R&D经费的增长,引导和拉动作用显著。
表1—7 珠江三角洲各市科技财政支出情况统计 单位:亿元

表1—7 珠江三角洲各市科技财政支出情况统计 单位:亿元续表

资料来源:《广东统计年鉴》。

图1—4 2009—2016年珠江三角洲各市科技财政支出年平均增长率

图1—5 2016年珠江三角洲各市科技财政支出占比(%)

图1—6 科技财政支出与工业企业R&D的增速对比
二 创业孵化器与高新技术产业
(一)创业孵化器
根据国家科技部对企业孵化器的定义,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载体。一个好的孵化器能够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帮助创业者把发明创造更快地转化为商品并成功入驻市场。孵化器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
1991年,广东省建成了首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广州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此后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始迅速增长。截至2014年底,广东省纳入创新驱动考核统计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共有171家,科技创业孵化器总收入7.61亿元;2015年,全省增加科技企业孵化器155家,总量为326家,是2014年的2倍多。2016年总量增加至634家,数量位居全国第1,总收入达14.16亿元(见表1—8)。截至2016年,广东省拥有国家级孵化器83家,数量位列全国第2,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64家,全省众创空间500家,纳入国家级孵化器管理体系的众创空间共178家,各项指标均居全国第1。
2018年,广东省科技厅对自愿参加2017年度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运营评价的单位进行评审,确定评为优秀(A级)的孵化器70家,评为优秀(A级)的众创空间75家,具体情况如表1—9所示。广东省运营评价优秀的孵化器与众创空间高度集中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州与深圳两市独占鳌头。2017年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评价A级单位广州市27家,深圳市9家,两市共占比51.43%; 2017年广东省众创空间运营评价A级单位广州市16家,深圳市22家,两市共占比50.67%。广州市与深圳市两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与众创空间质量佳,创新创业环境好。
表1—8 广东科技企业孵化器

资料来源:《中国火炬统计年鉴》。
表1—9 2017年广东各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与众创空间运营评价A级数量

表1—9 2017年广东各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与众创空间运营评价A级数量续表

资料来源:广东省科技厅。
(二)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的经济实体,在促进企业科技转型、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创新发展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广东省作为经济强省,近年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扶持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被列入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八大抓手”,省委、省政府多次就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提出指示。近年来,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自2010年始,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率,2016年和2017年增长率更是达到了86.47%和67.98%。截至2017年底,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已达33356家,数量保持在全国第1的位置,比2016年增加13499家(见表1—10、图1—7)。
表1—10 广东高新技术企业

表1—10 广东高新技术企业续表

资料来源:《中国火炬统计年鉴》。

图1—7 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数及其增长率
另外,据《广东科技年鉴2017》资料显示,广东省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第一大省,2016年全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为26611.8亿元,同比增长0.6%,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2.2%,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的35.7%。可见,广东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并且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三 研发投入与专利商标
研发投入作为科研创新活动的资金支持与保障,体现一个地区对于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而专利商标作为区域创新发展的直接成果,也是重要的创新资源。研发经费的投入有利于保障社会自主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助于提升区域专利商标的数量与质量。近年来,广东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社会各界自主研发,专利商标数量明显增长、质量明显提高。接下来详细分析广东省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研发强度与专利商标。
(一)工业企业研发投入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广东省已经成为国内制造大省,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3.5万亿元,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3.2%。随着工业的发展,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越来越注重研发投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由2011年的899.4亿元逐年增加至2017年的186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3%。
从具体城市来看,深圳、广州、佛山、东莞、惠州五市的工业企业R&D经费总量位列全省前茅。从2017年的数据来看,深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为841.1亿元,位列全省第1,占据总额的45%,广州市为254.9亿元,位列全省第2,占据总额的13.7%。最低为云浮市和梅州市,投入额均为2.7亿元,仅占全省总额的0.14%。广深两市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总额就已占据全省约60%的份额,而最低的城市仅占据0.14%,可见,全省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区域集中度高,分布不均(见表1—11、图1—8)。从平均增长率看(见图1—9),各市2011年至2017年的平均增长率均大于0,最高为河源市27.75%,最低为梅州市1.42%,各市均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表1—11 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 单位:亿元

表1—11 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 单位:亿元续表

资料来源:《广东统计年鉴》。

图1—8 2017年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亿元)

图1—9 2011—2017年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平均增长率
从经济区域来看,珠江三角洲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发达,相应的研发投入也非常大。2017年,珠江三角洲各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总额为1761.3亿元,占据全省总额的94%(见图1—10),远超于东翼的40.7亿元、西翼的34.1亿元和山区的28.9亿元(见表1—12)。广东省工业企业研发投入高度集中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创新资源分布不均。
表1—12 分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广东统计年鉴》。

图1—10 2017年各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占比
(二)研发强度
研发投入强度是衡量国家或是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的直观指标,也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创新国家的重要指标。2017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13%,较之2016年提高0.02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最高水平,说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正在加速。虽然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2.4%还有距离,但已超过欧盟15国2.08%的平均水平。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研发投入强度的增加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升级。
近年来,广东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全省研发投入总额从2011年的1045.49亿元逐年增加至2017年的2343.63亿元,总量位居全国首位。同时研发强度不断提升,从2011年的1.96% 逐渐上升至2017年的2.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3%。但是,从研发强度看,广东省落后于北京(5.64%)、上海(3.93%)、江苏(2.63%),2017年位居全国第4,与北京、上海仍有较大差距(见表1—13)。
表1—13 广东研发强度

资料来源:《广东统计年鉴》。
根据可得数据,计算工业企业R&D经费与工业产值比值,得到工业企业研发强度(见表1—14)。2017年深圳市以9.62%位居全省首位,远高于其他城市,其次为珠海5.21%和广州4.67%,最低为湛江0.84%和梅州0.96%,各城市差距明显(见图1—11)。深圳市工业企业研发强度遥遥领先于省内其他城市,广州作为省会城市和珠三角核心城市,工业企业研发强度与深圳市差距较大,仍需加大R&D经费投入力度。
表1—14 各市工业企业研发强度 单位:%

表1—14 各市工业企业研发强度 单位:%续表

资料来源:《广东统计年鉴》。

图1—11 2017年各市工业企业研发强度
从区域分布看,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企业研发强度高,从2011年的4.29%逐渐上升至2017年的5.94%,远高于广东省其他经济区域。东翼地区从2011年的1.15%波动增长至2017年的1.42%,西翼地区从2011年的0.71%缓慢增长至2017年的1.44%,山区地区近年来则是在1.40%至1.70%之间上下波动(见表1—15)。从整体看,广东省工业企业研发强度地区差异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研发强度高,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转型升级卓有成效,创新能力强。而东西翼和山区地区多传统工业,研发投入少,研发强度多在1.0%—1.5%之间,难以突破2.0%,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创新资源有限,工业企业创新驱动能力弱。
表1—15 区域工业企业研发强度 单位:%

(三)专利商标
专利与商标也是创新资源的重要体现。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管理司与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广东省专利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第1,专利质量位列全国第2,总体实力强劲。广东省专利申请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1—2017年期间年平均增长率为22.9%,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在总申请量中占比在25%—30%之间。从具体城市看,专利实力综合指数排名前五的城市为:深圳、广州、佛山、中山、东莞。而商标方面,广东省截至2017年底累计有效商标注册量为252.51万件,连续23年位列全国第一。广东省每年的商标注册申请量和商标核准申请量都在不断增加,建设商标品牌强省成果显著。
1.专利申请量
专利的数量和质量是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同时也是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的体现。自2011年始,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与发展研究中心连续七年发布《全国专利实力状况报告》。据《2017年全国专利实力状况报告》,2017年我国加强知识产权系统建设,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全国专利综合实力稳步提升。该《报告》通过建立专利实力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专利综合实力进行评估,前十为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四川、上海、福建、安徽、湖北。而在专利质量方面,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位列全国前五。可见,广东省专利综合实力全国第一,专利质量全国第二,总体实力强劲。
自2011年起,广东省专利申请量逐年上升,年平均增长率为22.9%,2011年专利申请量为19.6万件,2017年已上升至62.8万件。从增长率来看,2014年增长率最低(5.3%),2016年出现增长高峰,年增长率为42.1%。相比于申请量,广东省专利授权量增长较缓,从2011年的12.8万件上升至2017年的33.26万件,专利授权量与专利申请量比率2011年至2015年均在65%附近波动,而2016年开始迅速下降至51.23%,2017年略微上升至52.98%(见表1—16、图1—12)。
表1—16 广东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

资料来源:《广东统计年鉴》。

图1—12 广东专利申请量及其增长率
2.发明专利总量
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类型,而发明专利是最能体现区域创新能力的专利类型。2011年至2017年广东省发明专利申请量在总申请量中占比均在25%—30%之间,发明专利申请总量从2011年的5.20万件逐年上升至2017年的18.26万件。而在专利授权总量中,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占比则在11%—15%之间,最高为2016年的14.91%,最低为2013年的11.78%。发明专利授权量从2011年的1.82万件上升至2017年的4.57万件,年平均增长率为20%,2013年出现负增长,2015年则出现增长高峰(见表1—17、图1—13)。
表1—17 广东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

资料来源:《广东统计年鉴》。

图1—13 广东发明专利授权量及其增长率
从具体城市看,深圳、广州专利申请量巨大,2016年深圳市专利申请总量为14.5万件,占据珠江三角洲总额的40.1%,广州专利申请总量为9.9万件,占据总额的27.3%,两市占据珠三角地区专利申请总量的67.4%,从中反映出广东省专利申请量集中度高(见表1—18、图1—14)。专利来源于研发投入,考察201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市创新效率,即专利申请总量与研发支出之比,前三位分别为广州、惠州、珠海,而深圳位居第5。虽然深圳专利申请总量与研发支出总量庞大,两者均位居全省首位,但其创新效率较低,仅为1.9%,远低于广州的4.3%(见图1—15),创新资源利用率与创新效率亟须提高。
表1—18 珠江三角洲地区专利申请量 单位:件

资料来源:各市统计年鉴。

图1—14 2016年珠江三角洲各城市专利申请量及占比

图1—15 珠江三角洲2016年各市创新效率(专利申请量/研发支出)
广东省知识产权研究与发展中心发布的《2017年广东省专利实力状况报告》显示,2017年广东省专利实力综合指数排名前十城市为:深圳、广州、佛山、中山、东莞、惠州、珠海、汕头、江门、肇庆。其中,专利创造指数前五分别为深圳、广州、珠海、东莞、佛山,5个地市每万名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均超过20件,其中深圳达到89.78件,是2017年全国每万名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9.8件)的9倍多。近年来,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断完善,省市两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决定》、省人大发布《广东省专利条例》、省政府出台《广东省建设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实施方案》等,省级财政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由2008年的5000万元增长至2017年的3.8亿元,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持续完善的知识产权战略政策支持、财政扶持等推动了广东省知识产权创造数量与质量的持续提高。各城市在专利行政执法、维权援助、重点企业保护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以促进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发展。同时,深圳前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了深圳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广东)和中国(佛山)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也于2018年开始投入运行。可以说,近年来广东省非常重视知识产权建设,专利综合实力强劲,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
3.商标注册申请量与商标核准注册量
商标对企业而言是一种信息资源,代表着企业的产品信息与品牌影响力,商标注册申请量与商标核准注册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区域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品牌影响力。近年来,广东省认真贯彻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相继推出《关于广东建设商标品牌强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广东省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推动商标制度发挥激励和保障创新的重要作用,助力“广东产品”向“广东品牌”转变,促进商标注册便利化,不断提高商标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近年来,广东省加快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2016年12月,经工商总局批准,广州成立首个京外商标审查协作中心,陆续开展商标变更、转让及续展等业务办理,据统计,2017年该中心完成商标审查任务量占据全国的1/3,在现场受理的商标注册申请中,广东省内商标申请量占据76%。2017年,工商总局批准在深圳、珠海横琴设立商标受理窗口,开展商标注册申请受理工作。商标注册便利化极大推进了广东省商标品牌战略建设。
近年来,广东省商标注册申请量与商标核准申请量不断增加(见表1—19)。商标注册申请量由2009年的13.26万件上升至2017年的109.51万件,年平均增长率为30.73%;商标核准注册量由2009年的12.80万件上升至2017年的51.40万件,年平均增长率为23.24%(见图1—16、图1—17)。截至2017年底,广东省累计有效商标注册量为252.51万件,连续23年位列全国第一。在省内城市中,累计有效注册量排名前五位为深圳(70.81万件)、广州(68.84万件)、佛山(21.37万件)、东莞(18.01万件)、汕头(16.64万件),占据广东省总额的82%。累计有效商标注册增长率较快的前十个地级市为深圳、韶关、肇庆、广州、清远、河源、茂名、珠海、东莞和湛江。另外,根据广东省工商局发布的《2017年广东省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及分析》,2017年广东省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95万户,每增加百户市场主体相应地新增注册商标26件,同比增长3.8%,是全国平均水平(14件)的1.9倍。截至2017年底,广东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1025.63万户,每万户市场主体拥有2462件注册商标,同比增长8.0%,是全国平均水平(1520件)的1.6倍。
表1—19 广东商标注册申请量与商标核准注册量 单位:万件

资料来源:《中国火炬统计年鉴》。

图1—16 广东商标注册申请量及其增长率

图1—17 广东商标核准注册量及其增长率
据广东省工商局统计,截至2017年底,广东省获得国家工商总局保护与认定的驰名商标总量为747件,较2016年增加15件,连续12年位居全国首位。驰名商标拥有量排名前五的地级市为深圳(171件)、佛山(159件)、广州(126件)、东莞(76件)、中山(58件)。从区域分布看,珠江三角洲驰名商标总量为661件,占据全省总额的88.49%,东翼地区驰名商标总量为55件,占据全省总额的7.36%,西翼为13件,占据总额的1.74%,山区为18件,占据总额的2.41%。可见,广东省驰名商标集中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见表1—20)。
表1—20 广东各市驰名商标情况 单位:件

资料来源: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四 科研人才
科研人才在创新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而科技创新离不开科研人才的引导和支撑,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是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2011—2017年,广东省各市工业企业R&D活动人员增长率除韶关、阳江、潮州外,均保持5%以上的年均增长率(见图1—18)。2017年,深圳市工业企业R&D活动人员为23.24万人次,位居全省第一,广州市和佛山市分别为9.79万人和9.61万人,位列全省第二、第三(见表1—21)。深圳市工业企业研发人员超过广州和佛山两市总和,占据全省工业企业研发人员总和的33.38%,广佛两市共占据27.86%(见图1—19)。从全省角度看,工业企业研发人才多集中于深圳、广州、佛山三地,东翼、西翼、山区各城市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少。广东省工业企业研发人才地区分布严重不均,加之研发投入的分布不平衡,导致广东省东西翼和山区经济发展严重落后于珠江三角洲。
表1—21 广东各市工业企业R&D活动人员 单位:人

表1—21 广东各市工业企业R&D活动人员 单位:人续表

资料来源:《广东统计年鉴》。
人才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力军,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为了大力推动人才强省战略,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东省各市积极提出引进高层次人才、高学历人才、高技能人才的相关政策和配套服务措施。例如,广东省提出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粤东西北地区提出人才发展帮扶计划(扬帆计划)等。此外,各企业也在不断加大研发人才引进,提高研发人员占比。

图1—18 2011—2017年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活动人员平均增长率

图1—19 2017年各城市工企业R&D活动人员占比
第二节 创新创业团队与创新机构
创新创业团队、创新机构的数量与质量是地区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广东省十分重视创新创业团队的引进与培育,发布多项重大人才工程,引进一批引领时代发展潮流的创新创业团队。同时,广东省拥有多家创新能力强、影响广的创新机构,创新机构所在行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与服务业。值得一提的是,总部位于广东深圳的华为与比亚迪公司入围科睿唯安发布的《德温特2018—2019年度全球百强创新机构》,创新实力强劲。
一 创新创业团队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广东省提出人才强省战略,将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专项计划和引进领军人才专项计划作为创造吸引高层次人才新优势的重要举措。2009年,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专项计划正式启动,该计划政策力度大、资助额度高,在海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第一年就有100多个来自海内外的创新科研团队申报,最终入选12个团队。
除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专项计划和引进领军人才专项计划外,广东省还提出“珠江人才计划”“扬帆计划”“特支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培育一批产业发展急需、引领时代潮流的创新型人才与创业团队。据《广东科技年鉴2017》数据显示,2016年“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申报的253个队伍中,36个团队项目获得风险投资,累计19.18亿元;2016年“扬帆计划”共吸引来自省内外49个科技创新类创新团队申报,汇聚高层次人才249名;“广东特支计划”确定了30名创新领军人才、29名创业领军人才、99名青年拔尖人才。创新团队与领军人才作为创新创业的引领,将发挥重要的带动作用。
二 创新机构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下,社会各界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创新机构作为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较强的机构组织,能够源源不断地开展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活动,并向外辐射,带动社会创新。近年来,广东省创新机构数量与质量不断提升。在科睿唯安发布的《德温特2018—2019年度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报告中,中国内地三家企业上榜,分别为华为、比亚迪、小米,其中华为、比亚迪两家公司总部位于广东省。百强创新机构拥有极高的创新能力,当前的创新已转向更高质量的发明,对于市场有较大的带动和影响作用。华为、比亚迪作为广东省领先的创新机构,将充分发挥行业领军与创新带动作用,推动广东省企业不断提高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广东省创新机构所在行业主要集中在9个行业中,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见表1—22)。高等院校以广州表现最为显著,占比24%,其次是深圳10%、东莞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入围8个城市的TOP3行业,深圳该行业占比达到44%,东莞占比达到34%,其次是珠海和惠州。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也入围8个城市的TOP3行业,其中江门(38%)、佛山(34%)和东莞(30%)的占比位列前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入围4个城市的 TOP3行业,中山达到2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入围3个城市的TOP3行业,肇庆为代表占比最高(24%)。另外,农畜牧业仅有肇庆占12%,商务服务业仅有佛山占1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仅有广州占16%,专用设备制造业仅有惠州占14%,其他城市这四个行业未能进入TOP3。
表1—22 广东创新机构行业TOP3

注:有部分城市的行业占比相同,故列出了4个行业;资料来源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报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