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库评价研究报告2019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中国智库发展的成绩与问题

(一)中国智库的发展成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近几年,国内外形势发生着深刻变化,逐渐形成了有利于中国智库发展的客观环境[2]。一方面,国内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发展约束等多方面均发生显著变化,迫切需要有新思路、新方法应对新形势、新问题,这对智库利用自主知识产品进行咨政研究提出了迫切要求,推动了中国智库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分工体系的程度加深,大量参与国际事务,各类型的中国智库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服务于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中国智库的研究能力和政策影响力,为智库发展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智库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3]

第一,中国智库整体规模不断增加,发展质量逐渐提升。中国智库的发展首先体现在智库数量的快速增加上。许多研究机构,包括一些咨询公司也组建成立智库。智库数量的增加有利于将科研机构的自主知识结合具体问题转化为咨政成果,从而更多地发挥出知识的现实价值[4]。并且,随着众多智库之间的竞争增加,迫使智库不断加强研究团队建设,提高管理能力,增强政策影响力,在此过程中中国智库由重视数量向提高质量的发展方向转变,这表明中国智库建设开始走向理智和成熟。

第二,智库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一方面,智库的研究领域明显扩大,多层次、多角度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在经济发展、国际关系、产业政策、社会文化、国家安全等多个领域都有大量智库进行跟踪研究。这反映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决策咨询的科学化趋势明显加强[5]。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智库从多个层面集聚智力资源,整体上提升了咨政研究能力。通过智库之间的相互比较,对智库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在智库之间形成一定程度的竞争关系,使得一些优秀智库脱颖而出,产生示范效应,带动智库整体快速发展。

第三,智库前瞻性研究不断增加,建言咨政能力持续增强。智库的主要作用是要将自主知识产品通过政策研究服务决策,因此咨政建言一直都是智库工作的核心。前瞻性的研究积累是建设高水平智库的重要方面,随着中国智库逐渐向高水平方向建设,一些智库集中了较多科研资源,拥有了广泛的信息获取渠道,为开展前瞻性研究创造了条件,另外,由于智库之间竞争性的不断加强,前瞻性研究成为高水平智库建设的重要方面,一些发展基础较好的智库增大投入开展前瞻性研究,这些都为中国智库积累研究基础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促进了对策研究能力的提升。

第四,智库之间合作逐渐密切,智库联盟发展显现出良好趋势。中国的快速发展为决策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智库面临的咨询课题难度将不断增加,只有通过多个智库之间密切合作,整合研究资源,发挥各自优势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提供优质的决策咨询服务,这在客观上要求智库间加深交流合作。另一方面,中国智库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数量显著增加,研究领域不断扩充,决策能力显著提高,这为智库间合作提供了基础条件。随着智库间合作交流的增加,智库联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6],例如,复旦大学牵头倡议的“长江经济带智库合作联盟”由复旦大学、上海社科院、南京大学等12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共同发起,将为长江经济带11省市共同面临的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智库间合作程度的加深和智库联盟的不断出现,为中国智库在整体上提高决策研究能力、发挥政策建言功能开创了新局面。

第五,中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话语体系建设取得成效。随着中国越来越多参与国际事务,相关决策研究和政策宣传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智库逐渐深度介入国际交流与合作。例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通过举办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聚集了国内外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世界发展问题,形成了大量高水平决策研究成果,并加深了各国学者、智库之间的交流,有效传播了中国建设经验和发展理论,产生了显著的国际影响。因此,通过开展学术讨论、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在进行决策咨询的同时中国智库增强了影响力,有效传播了中国的发展理念,在国际上赢得良好声誉,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的智库话语体系,这也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六,智库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对政策制定、项目落地、提升国际影响力等多个方面均产生了积极影响[7]。智库通过大量实地调研和深入的研究分析,为“一带一路”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撑,也为具体的合作项目实施提供决策咨询。在舆论引导方面智库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在“一带一路”研究过程中,各国智库间开展密切交流,通过具体的合作项目和研究成果,加强对“一带一路”合作理念的宣传介绍,引导国外智库理解、认同“一带一路”实质与内涵,为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创建良好基础[8]。这显示出智库在服务决策的过程中,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产生推动作用,通过软实力发挥了“硬效果”[9]。从这个角度看,随着中国不断实施“走出去”战略,国际合作交流将更加密切频繁,因此,智库对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潜力十分巨大。

(二)中国智库建设存在的显著问题

中国智库近几年取得良好发展成就,数量快速增加,研究能力显著提升,但还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限制了智库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中国智库发展显现出多而不强的趋势。究其根本,在于智库建设存在内涵发展缺失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重大问题的跟踪定位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未能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当具体问题暴发时没有充分的研究储备,导致无法对重大问题进行高效的相应。二是由于缺乏研究深度,面临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时,无法深入问题本质,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无法准确定位,导致研究成果在建言资政方面流于表面形式,而未探寻到解决问题的根本。三是对重点问题研究的持续性不够,缺乏足够的研究基础和数据积累,难以支撑有价值的对策研究成果。

第二,智库人才培养方面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当前除了高校智库以外,只有少量综合性智库(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专业性智库(例如,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具有人才培养能力,其他绝大部分智库很难系统化地进行人才培养。这限制了智库的人才建设,导致大量智库人才缺口。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将显著放缓中国智库发展进程,十分不利于智库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三,在智库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建设方面相对薄弱。虽然,中国智库发展迅速,每年大量经费投入于智库建设,在咨政建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中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不大,还未形成强有力的话语体系。一是中国智库独立举办的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少,二是中国智库在国际合作方面缺乏统筹,三是在国际有影响力的媒体上发声不够,四是中国智库成果的“走出去”仍然存在着许多空白点,五是中国智库在海外设立的分支机构数量十分有限[10]。这限制了智库在宣传中国政策和确立国家话语权方面的作用。

第四,管理体制机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智库的管理力对发挥科研资源价值、产生决策影响都具有基础性作用,当前大部分中国智库重视规章制度建设,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大量限制科研效率提升、延缓工作进度等情况,尤其在科研激励和经费管理两个方面,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决策研究成功的实际价值在短时间内通常较难直接判断,相应成果经常被忽略,一些智库科研人员不得不将研究重点放在理论研究上,通过发表期刊论文获取学术影响力,而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对决策研究的重视程度,限制了理论成果向决策研究的转化。另外,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由于智库研究既需要理论研究基础,又要在相对短时间内完成研究任务,传统的立项申请经费的方式,不利于经费快速拨付至智库研究所需之处,降低了经费使用效率。

第五,中小型智库发展难度较大,成长空间有限。中国的智库体系中,中小型智库在数量上占据主要部分,但是,在智库吸引力、管理力和影响力方面取得良好表现的智库通常规模较大,而中小型智库不仅资源基础薄弱,而且发展空间十分有限。一方面,中小型智库本身科研能力不强,较难产生重大科研成果,另一方面,中小型智库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难以引起决策者的注意,这又进一步限制了对科研资源的获取,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中小型智库发展艰难的重要原因,还是在于智库未能找准定位,不能集中科研力量进行特点细分领域的研究。同时,中国智库文化还需要更加理智成熟,逐渐对各类型智库提供平等的成长环境,使一些优秀的中小型智库在竞争中成长。

第六,一些机构热衷于智库排名,导致许多不规范、不合理的排名大量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智库的健康发展。由于智库发展的多元化,对智库的评价或排名应该持有谨慎态度,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权威性[11],如果不顾智库发展规律,盲目追求排名,并简单地以提高排名智库发展为目标,有可能忽视智库在人才队伍、管理能力、决策影响力等方面的建设,导致失去智库发展的内在动力。并且,有些智库还迷信国外机构组织的智库排名,导致了中国智库话语权的进一步丧失,对中国智库的国际化十分不利。当前,智库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相关问题,并开始弱化智库排名,以正确方式引导智库评价研究工作。

当前智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阻碍了智库的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体现了中国智库基础研究的薄弱,未能充分把握智库发展的科学规律,缺乏对智库建设经验进行系统而深刻的总结。因此,为解决中国智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智库的运行机制,从理论层面探索智库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更为关键的是,要用好评价的工具,在坚实理论的基础上,对智库进行科学公正权威的评价,通过评价研究总结智库建设经验,发挥优秀智库的示范作用,推动中国智库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