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在相互保险组织的研究上,汉斯曼在《企业所有权论》一书中,梅耶斯与史密斯在有关保险组织的多篇文献中,已经对相互保险组织所有权结构研究得较为系统。特别是汉斯曼,通过法律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相互保险组织的所有权结构本身带有的成本,以及解决市场交易成本的功效给出了非常有说服力的理论解释。通过考察保险行业早期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汉斯曼从实践中形成了相互制所有权结构的法律与经济学相结合的理论解释,这一分析路径,正如他所言:“理论分析一定要建立在对事实的细致入微的观察之上。”[55]汉斯曼从细致入微的以历史为导向的细节中,提炼出了保险行业不同组织形式的竞争优势,并指出保险监管对组织竞争形式的改变。但汉斯曼并没有进一步地从保险监管的角度出发,分析这一国家干预的过程对相互保险组织本质特征带来了什么影响。
本书试图做的工作是,在汉斯曼研究的基础上,从相互保险组织最本质的特征——相互性出发,研究保险监管的介入究竟对相互性的内涵带来了怎样的法律影响,体现在法律定位上有什么变化,又是如何在这一基础上使得相互保险组织区分于其他互助合作类组织,对当下的中国法律实践有什么样的启示与借鉴之处。在分析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本书试图从相互性与保险监管的互动入手,构建相互保险组织法律分析与应用的法理基础,通过这一基础性理论的建构,以验证、分析前述研究结果在法律层面是否能够得到检验,并将其运用于分析相互保险组织的法律定位,与其他互助合作类组织的差别。
在本书的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相互保险组织是一个遍布多个区域与国家的组织形式,在美国有相互保险公司、兄弟互助会等,日本、欧洲等地区也有各不相同、分布广泛的友谊社、相互保险会社、互惠社、互助社等组织。不过,由于语言能力的限制,本书研究更多地集中于英文文献的研究。因此,在很多层面,本书对欧洲国家如德国、法国、亚洲的日本等国相互保险组织的研究,只能是非原始文献的研究。这使得在某些方面,本书的研究并不能接触到上述国家最本源的相关内容,从而导致相关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
此外,相互保险的许多组织特点集中于相互保险组织的具体运作之中,例如非常有特点的是相互保险组织的分配。相互保险组织的分配在不同组织有着不一样的规定,但这一分配规则的基本底线是保障组织具有满足监管规定的偿付能力,同时按照成员的不同贡献进行分配。这其中相互保险组织的分配问题,充分展现了相互保险内部的博弈、自治过程,也是运用相互保险组织基础理论进行分析与应用的重要方面。但囿于本书的篇幅以及作者的精力,本书未就这一方面进行更多的展开,但基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希望未来有更多的研究能够就这一问题进行更多的系统补充。
[1] 国内诸多研究将相互保险组织定位为非营利组织,但这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位与许多国家对一般性相互保险组织的法律定位并不相同。并且,以非营利组织进行定位,学界一直未能清晰地解释相互保险组织分红保单的存在与非营利组织“资产锁定”之间的矛盾,即为什么相互保险定位为非营利组织的同时,可以向所有权人分配“利润”。
[2] Simon Cordery,British Friendly Societies,1750-1914,Palgrave Macmillan Published,2003,pp.42-97.
[3] [美]亨利·汉斯曼:《企业所有权论》,于静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99页。
[4] Victor N.Valgren,“Farmers’Mutual Fire Insurance Companies”,The University Journal of Business,Vol.3,No.2,March 1925,pp.126-152.
[5] William E.Mooney,“Mutual and Fraternal Surpluses-Class Suits for Accounting and Distribution”,The Insurance Journal,Vol.1944,Issue 11,November 1944,pp.643-649.
[6] Frank T.Boesel,Leon Fieldman,“Liquidation of Mutual Insurance Companies in Wisconsin”,Wisconsin Law Review,Vol.1951,Issue 3,May 1951,pp.493-496.
[7] M.Fothergill Robinson,The Spirit of Association,John Murray,Albemarle,Street,W.,1913,pp.7-10.
[8] J.A.C.Hetherington,“Fact v.Fiction:Who Owns Mutual Insurance Companies”,Wisconsin Law Review,Vol.1969,Issue 4,1969,p.1068.
[9] Gary P.Kreider,“Who Owns the Mutuals-Proposals for Reform of Membership Rights in Mutual Insurance and Banking Companies”,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Law Review,Vol.41,Issue 2,Summer 1972,pp.275-277.
[10] Michael C.Jensen,William H.Meckling,“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Vol.3,Issue 4,October 1976,pp.305-360.
[11] 李清池:《美国的公司法研究:传统、革命与展望》,《中外法学》2008年第2期。
[12] 这一研究成果已译为中文,参见[美]弗兰克·伊斯特布鲁克、丹尼尔·费希尔《公司法的经济结构》,罗培新、张建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13] Eugene F.Fama,Michael C.Jensen,“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The Journal of Law & Economics,Vol.26,No.2,June 1983,pp.301-325.
[14] David Mayers,Clifford W.Smith Jr.,“Contractual Provisions,Organizational Structure,and Conflict Control in Insurance Markets”,The Journal of Business,Vol.54,No.3,July 1981,pp.426-427.
[15] David Mayers,Clifford W.Smith Jr.,“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ontrol:The Mutualization of Stock Life Insurance Companie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Vol.16,Issue 1,May 1986,pp.73-98.
[16] Mayers,Clifford W.Smith Jr.,“Ownership Structure Across Lines of Property-Casualty Insurance”,Th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Vol.31,Issue 2,October 1988,pp.351-378.
[17] [美]亨利·汉斯曼:《企业所有权论》,于静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9页。
[18] Gordon O.Pehrson Jr.,David R.Woodward,James H.Mann,“Demutualization of Insurance Companies:A Comparatice Analysis of Issues and Techniques”,Tort & Insurance Law Journal,Vol.27,No.4,Summer 1992,pp.709-749.
[19] Edward X.Clinton,“The Rights of Policyholders in an Insurance Demutualization”,Drake Law Review,Vol.41,Issue 4,1992,pp.657-689.
[20] P.H.J.H.Gosden,The Friendly Societies in England 1815-1875,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61,pp.56-80.
[21] Simon Cordery,British Friendly Societies,1750-1914,Palgrave Macmillan Published,2003,pp.42-97.
[22] Martin Lengwiler,“Insurance and Civil Society:Elements of an Ambivalent Relationship”,Contemporary European History,Vol.15,No.3,August 2006,pp.397-416.
[23] [美]乔治·E.瑞达、迈克尔·J.麦克纳马拉:《风险管理与保险原理》,刘春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96—98页。
[24] [德]法尼:《保险企业管理学》(第3版),张庆洪、陆新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8—142页。
[25] 黄思厚:《供销社改革的一个新突破——河北省供销社试办农村保险业务的调查》,《商业经济研究》1988年第8期。冀县的农村合作社社员需要缴纳股金,社员既是保单持有人,是社员,也是合作社的股东。
[26] 孙学明:《试论保险学的研究对象》,《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83年第6期。
[27] 孙学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补偿制度》,《金融研究》1984年第6期。
[28] 卞昌久:《关于农村保险合作社的调查研究》,《法学杂志》1988年第6期。
[29] 任素梅:《合作保险的组织形式及其特点》,《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1996年第1期。
[30] 庹国柱:《我国农业保险的试验及其评论》,《保险研究》1996年第4期。
[31] 许谨良:《美国和日本的相互保险公司》,《上海金融》1990年第11期。
[32] 李谦:《浅谈采用相互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发展我国寿险业》,《浙江金融》1993年第6期。
[33] 刘震、胡三明、党雪:《初探相互保险公司转制以及在我国的适用性》,《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34] 张君:《论我国保险公司组织形式的多元化》,《保险研究》2002年第5期。
[35] 李勇杰:《发展农业相互保险制度》,《上海保险》2004年第12期。
[36] 卢成、王雅超:《农业保险引入相互保险形式的可行性研究——基于已有案例的总结》,《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第14期。
[37] 庹国柱、朱俊生:《对相互保险公司的制度分析——基于对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的调研》,《经济管理研究》2008年第5期。
[38] 江尚:《日本农业保险制度》,《北京农业》2008年9月中旬刊。
[39] 郭永利:《法国农业互助保险及其启示》,《中国保险》2012年2月号。
[40] 刘燕:《国外相互保险公司的发展路径及影响》,《保险研究》2006年第11期。
[41] 张柯:《相互保险公司与股份保险公司的比较研究》,《上海保险》2005年第5期;王显刚:《相互制保险公司组织形式研究——在中国市场运用的可行性》,硕士学位论文,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42] 加鹏:《相互保险的作用——从保赔协会在国际商务中的角色谈起》,《中外企业家》2004年第7期。
[43] 庹国柱:《论农业保险中的“协会保险人”及其监管》,《中国保险》2013年第12期。
[44] 石东洋、袁冰、陈忱:《相互保险公司的种类及特性》,《福建法学》2013年第3期。
[45] 江生忠编:《保险企业组织形式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第57页。
[46] 刘燕:《相互保险与股份保险比较》,《中国金融》2016年第24期。
[47] 刘燕、李敏:《中国引入相互保险公司面临的挑战》,《中国保险》2015年第12期。
[48] 详见梁涛主编《相互保险组织运作及风险管理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年版。
[49] 苏广润:《互联网上的相互保险》,《中国保险》2015年第12期;李小方:《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相互保险公司的发展机遇》,《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第S2期;易辉、郝演苏:《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众筹相互保险》,《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
[50] 刘燕:《互联网时代的中国相互保险:老树新枝可经风?》(http://www.fromgeek.com/finance/91131.html)。
[51] Simon Broek,Bert-jan Buiskool,Alexandra Vennekens,Rob Van der Horst,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of mutuals in Europe,April 2017,available at http://ec.europa.eu/DocsRoom/documents/10391/attachments/1/translations/en/renditions/native.
[52] The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Japan,Ensure a level Playing Field between Kyosai and FSA-Regulated Insurance Companies,April 2017,available at http://www.accj.or.jp/uploads/4/9/3/4/49349571/1701_kyosai__ins_.pdf.
[53] Hideo Ishizuka,Critical situation of Mutual organization in Japan,April 2017,available at http://www.inhcc.org/english/data/20091130-Critical-situation.pdf.
[54] Simon Broek,Bert-jan Buiskool,Alexandra Vennekens,Rob Van der Horst,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of mutuals in Europe,April 2017,available at http://ec.europa.eu/DocsRoom/documents/10391/attachments/1/translations/en/renditions/native.
[55] [美]亨利·汉斯曼:《企业所有权论》,于静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英文版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