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章 雷剧
雷剧能在雷州地区形成并生存至今,与雷州半岛的文化地理环境密切相关。雷剧的形成与生存不仅和雷州的语言、历史、民俗等人文环境因素相关,亦与当地的气候、地理等生态环境因素相关。
雷剧,为广东雷州地区的地方性剧种,流传于以雷州方言作为主要交流语言的雷州半岛地区。“雷剧是从雷州歌发展而来的剧种,经历了姑娘歌、劝世歌、班本歌(或称大班歌)的几个主要阶段后改称为雷州歌剧,于1964年正式更名为雷剧。”[1]雷剧于2011年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确立了其文化地位与历史价值。
文化地理学属于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音地关系的研究属于文化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汉书·地理志》有记载,“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2],证明了早在古代便有人关注声音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乔建中先生早在20世纪90年代便对我国的民间音乐进行了音地关系研究,提出民族民间音乐进行地理研究的四个方面、三种关系,即“中国民间音乐中的地理因素、表层关系——环境对体裁的‘选择’、深层关系——地理因素所造成的民间音乐风格区、储存关系——作为保护传统文化自然屏障的地理环境”[3]。这篇文章充分阐述了音地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文化地理学的学科范畴内,王恩涌教授在其《文化地理学导论》中引入了美国文化地理学的五大主题:“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综合作用(或文化整合)与文化景观。”[4]此五大研究主题也在中国的文化地理研究课题中得到广泛使用。本章将此五大研究课题与雷州文化环境的部分因素进行对应分析,对雷剧形成与生存至今的缘由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进行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