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这一概念应用广泛,曾被用于描述和区分男性和女性、农村和城市、就业者和失业者、退休者和劳动力、老年人和年轻人、已婚者和丧失配偶者的生活(Moriarty & Butt,2004;Teichmann et al.,2006;Walker,2005)。在许多关于不同群体的生活质量的研究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研究是其中的一方面。
事实上,如何定义和测量生活质量也是一个未解的议题(Ranzijn & Luszcz,2000)。在宏观层面,作为一种社会维度,生活质量常与特定社会中的社会、经济、福利等元素相联系(Deeg,2007)。在微观层面,生活质量反映了个人或群体的生活方式,对不同的人群而言,其标准也截然不同。
和许多其他宽泛的概念一样,生活质量并不容易被测量(McKenna et al.,2004)。想在一项调查中涵盖与生活质量有关的所有特征因素,几乎是不可能的。许多研究者为此设计了一些有针对性的问卷,或根据他们的研究目标对其他量表进行详细的修订。在这些研究中,涉及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福利等内容的指标被充分开发,具体包括生理健康、行为能力、独立程度、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Higgs et al.,2003;Hyde et al.,2003;Orley,1995;Ranzijn & Luszcz,2000)、客观居住环境(Kahneman et al.,1999)、具体区域的居住环境、社会关系和社会支持(Wu & Yao,2006)等众多方面。
在个体和社区两个层面的研究中,已经有一系列测量生活质量的工具。其中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Tool,WHOQOL)(Orley,1995)、台湾版WHOQOL简表(Wu & Yao,2006)、生活质量问卷(Frisch et al.,1992)、生活质量指数(Ferrans & Powers,1985)、生活质量综合量表(Cummins & McCabe,1994)、生活质量指标自评量表(Audit Commission,2000)、控制感—自主权—自我实现—快乐(CASP,Control,Autonomy,Self-realization,Pleasure)等19项需求满意度量表(Higgs et al.,2003;Hyde et al.,2003)以及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Diener et al.,1985)。它们中的某些工具已经被用于有关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研究。
在上述测量工具中,五项式的“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经过修正已被用于测量个人整体的幸福感。研究者将整体生活情况与特定的标准进行比较,从而选取一些对生活的认知性、主观性的评价(Pavot et al.,1991;Shin & Johnson,1978)。这些陈述包括“大多数时候,我的生活十分接近理想状态”“我的生活环境棒极了”“我对我的生活很满意”“迄今为止,我已经得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如果我能从头活一遍,也几乎不会改变任何事”。“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的中文译本由Sachs(2003)在香港发表。这些量表具有令人满意的心理测量特性。Wu和Yao(2006)对其做了一定的修改,发展出一种对单一结构因素进行测量的台湾版的生活满意度量表,并在台湾的民众中进行了应用。事实证明,这一工具的信度与效度都很高,并且很容易被效仿。
在本研究中,“生活质量”被用来解释老龄化的质量。当社会人口不断老化之时,人们追求的首要目标已经从一开始的延年益寿,转变为高质量的老年生活。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老年人的幸福,他们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Arslantas et al.,2009;Paskulin et al.,2009)。良好的生活质量固然对成功老年至关重要(Higgs et al.,2003;Hyde et al.,2003),但成功老年应当涵盖其他重要的维度。然而,目前的大部分研究聚焦于对生活质量的主观认识,诸如长寿、生产能力等因素并未在已有研究中得到讨论。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为6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检验社会资本和生活质量的关系。本研究并没有给宏观的社会福祉过多的关注,而是聚焦于描述老年个体的生活。笔者认为通过他们的主观感受来评估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是恰当的。考虑到问卷的长度、心理特征以及中国社会的特征,笔者认为“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具备清晰性、简洁性等特征,非常适合在中国老年人中使用。本研究中的“生活质量”接近于“幸福感”,在对上海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研究中,研究团体用李克特量表对某些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测量,得分越高,满意度也越高,因此我们可以对老年人自身的生活情况进行一种描述性的分析。
当前研究的目标人群是老年人群体,他们的功能性能力和健康状况是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其他各方面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包含了对他们的功能性能力的测量。
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IADL)在各个国家被广泛运用,它从认知能力和生理能力两个方面展现人们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中的机能状况(Edwards et al.,2005;Jiang et al.,2004;Murtagh & Hubert,2004)。最常见的一个量表是由劳顿和布罗迪(Lawton & Brody,1969)开发的。量表所测量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或满足日常功能时必须进行的一些常规活动,包括打电话、购物、烹饪、做家务、乘坐交通工具、吃药和理财(Lawrence & Jette,1996)等。被访者得分越高表明其功能性能力越强,越有能力独立生活。这些数据主要来自调查对象或者其照顾者的陈述。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在老年研究中广为使用,是一项有效、简明和直接的测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