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五个分系统
一 五分法
社会内分系统的划分是随时代、随人而发展变化的。古代中国社会通常是三分法:皇帝,官员,百姓。近代西方时髦二分法:经济与政治。现代学者对社会内分系统有多种划分方法:一种二分法是,经济为基础,政治、文化等为上层建筑;一种三分法是,政治、经济、文化;另一种三分法是,政治、经济、公民社会;四分法通常是,政治、经济、文化、公民社会。
如何面对社会,怎样研究社会,不同人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构建不同的社会学体系。人体与社会都是超复杂系统,中医学常将人体与社会比类:药王孙思邈说“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五行论有“心为君主之官,肺为相傅之官,肝为将军之官,脾胃为仓廪之官,肾为作强之官”;组方用药有“君臣佐使”等比喻。社会五行是比类中医五行,将社会分为五个分系统:环境,百姓(公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分系统的划分具有二重性:客观性和主观性。客观性是指根据实际区别来划分,如工业属于经济,宗教属于文化,很少有异议。但文化都包含什么,则争议非常大,划分有争议的事物必然有主观性。在汉语中,科学技术通常连用,但本书将科学划入文化,而将技术划入经济,则是明显的主观性。
社会五个分系统如何与五行相对应?先将社会五个分系统与中医五脏比类,再与哲学五行对应。政治的功能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心为五脏之“君”,二者相似,故为一类,政治则与火对应。经济功能是物质生产和消费,脾胃职责是消化吸收食物,二者相似,故为一类,经济则与土对应。文化为形而上,肺为“气之本、魄之处也”,二者相似,故为一类,文化则与金对应。环境类似“先天”条件,肾为“先天”之本,二者相似,故为一类,环境则与水对应。五行中确定了四行之后,只留百姓与肝,故为一类,百姓则与木对应。
哲学五行论中,五行相生是首尾连接的,首与尾并没有严格固定区分。中医五行论中,五行与季节相配,春为一年之始,木与春配,故木为中医五行之首,相生顺序为木火土金水。社会五行,水为“先天”自然环境,其余四行皆为“后天”产物,故“水”居五行之首,相生顺序为水木火土金。
1.环境—水
环境包括多方面:地理环境,生态环境,资源环境,人文环境,以及自然灾害等。环境,并不是指与人活动无关的自然界,而是指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体。水篇侧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侧重当代环境危机。
2.百姓—木
百姓与公民有区别:公民具有政治含义,是享有自由、平等与民主等政治权利的人,是外来语;百姓是相对统治者而言的人群,不具有确定意义的政治权利。百姓比公民更具有普遍性;群众、大众、人民等概念与百姓基本相同。百姓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社会中所有领域都离不开人,都有百姓参与,百姓类似生物学中的细胞;另一方面,百姓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百姓与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分系统有明显区别。西方学者常将社团、妇女、工会、阶级、阶层、种族、民族等问题归为公民社会范畴。公民社会可称狭义社会。本书中的社会通常指广义社会,包括环境、百姓、政治、经济、文化五个分系统,其中的百姓可对应公民社会。木篇侧重人性,侧重人群之间关系。
3.政治—火
政治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分系统,政治的功能是确立、维护或变革社会秩序。社会秩序是人与人、人群与人群、人与物等各种关系的制度化。社会秩序的核心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是精英与百姓的关系。政治权力是维护或变革社会秩序的工具。火篇侧重中国政治与近代英国政治的比较,侧重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政治与文化的关系。
4.经济—土
经济分系统指满足社会所需要的物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领域。现代经济学极为发达,被誉为社会科学的皇冠。为避免重复,土篇从独特视角,侧重经济中技术与资本等基本关系,侧重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5.文化—金
不同学者对文化有不同的定义。本书中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语言,价值观,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哲学,科学,美学等。金篇侧重中国文化与英国文化的比较,侧重文化与百姓的关系。
二 生克关系
“生”在哲学五行中指,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在社会五行中则对应为,环境生百姓、百姓生政治、政治生经济、经济生文化、文化生环境。
社会五行中的“生”并不是像鸡生蛋那样,不是后者具备前者的遗传基因,而是前者为后者的产生与发展提供合适的条件,是前者有利或促生后者。社会中原本无序的因素在特定合适的条件下会发生自组织,从而产生新的有序组合,新的有序组合即所生之物,如木生火指,百姓的自组织产生了维护社会秩序的政治。
“生”不是简单线性因果关系,“生”是五行中的关系,前后两行与其他三行有复杂的相互作用,每一行都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五行之间是多回路的复杂网络关系,五行之间相互作用可能有多次反馈循环,如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克水,水从生者变为被克者。
“克”在哲学五行是“隔一”而克,具体指,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在社会五行中则为,环境克政治、政治克文化、文化克百姓、百姓克经济、经济克环境。
“克”是相对于“生”,“克”不是孤立的两行关系;“克”也不是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一行克一行,同时会影响其他三行,会有反馈、循环作用。
“克”可以简单理解为,不利、制约、规范等。
“克”发生在五行相互作用过程中,“克”的程度非常重要:适当的“克”是正常的制约,对社会稳定和发展是必要的,如金克木,文化教化百姓是社会进步所不可缺少的;不足的或过分的“克”,则是病态表现,不利社会稳定与发展,如当代环境危机,是土过克水的典型。
五行生克关系使五行成为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五”是完成生克循环的最低数,五行生克是描述复杂系统为“活”的系统、自调控系统的最适宜模型。
生克关系是对立互补、缺一不可,若只有“生”而没有“克”,五行相生则产生无限循环放大,没有节制,必然导致社会崩溃。
生克关系使社会系统克服干扰、自我调控、形成动态平衡、维持稳定,生克关系是社会正常发展的内在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苏国勋:《社会理论与当代现实》,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法〕涂尔干:《社会学与哲学》,梁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法〕涂尔干:《实用主义与社会学》,渠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英〕吉登斯:《社会学》,赵旭东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美〕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唐少杰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6.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罗嘉昌:《从物质实体到关系实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8.颜泽贤等:《系统科学导论——复杂性探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王雨田主编《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
10.〔比〕尼科里斯、普利高津:《探索复杂性》,罗久里等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
11.〔比〕普里戈金:《从混沌到有序》,曾庆宏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12.金观涛:《系统的哲学》,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
13.魏诺:《非线性科学基础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4.李继宏:《科学意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5.申漳:《中医今解与关系医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6.刘长林:《中国系统思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17.刘长林:《中国象科学观》,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8.王树人:《感悟庄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19.《尚书》,罗庆云译注,太原,书海出版社,2001。
20.张兵:《“洪范”诠释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7。
21.《四库全书精编》,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