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干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社会环境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不断取得新进展,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增长,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服务业蓬勃兴起,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良好,农业信息化进展显著,企业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通信网络规模已经跃居世界首位,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要进展,互联网上中文信息比重稳步上升。
(一)我国互联网业务跃上新台阶
据2005年12月第1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用户达1.1亿户,上网计算机总数为4950万台,网民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不包括使用网络服务的费用)为103.6元,全年的全国上网费用总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元。全国WWW站点数为259.241万个,其中.CN域名达109.7万个,国际出口带宽总容量达136G。我国已基本建成无线、有线、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覆盖人口最多的广播电视网。
(二)电子政务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办公效率
电子政务扎实推进,成为转变政府职能、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的平台、提高行政效率、推进政务公开的有效手段。2005年,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正式开通,作为中国政府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政务信息和提供在线服务的综合平台。中国政府网是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政务公开,改进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能,便于公众知情、参与和监督,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已经有96.1%的中央政府部门、90.3%的省级政府、94.9%的地市级政府和77.7%的县市级政府(20%的抽样率)建立了门户网站。各级政务部门利用信息技术,扩大信息公开,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推进政务协同,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了公共服务,政务透明度进一步增强,群众办事更为便捷。应该说,电子政务在促进政府管理体制与模式不断创新的同时,依托网上日益充实的服务内容,在提升全社会的信息化意识的同时,有力地推动了企业信息化及社会服务信息化的进程。
(三)城市信息化成为信息化建设新亮点
随着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得到充分认识与重视,城市信息化已经成为信息化建设新亮点。目前大中城市宽带网络建设粗具规模,信息化发展的重点正由基础设施建设转为应用开发,各类信息资源正在加紧开发利用,许多城市加快社会服务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以服务社会大众为重点,建立了公交、供水、供气、供电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宽带网络进入家庭,计算机拥有量和上网人数不断增长,数字社区、智能建筑的试点工作也逐步展开,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许多城市发挥区域信息化的核心作用,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带动区县经济发展,促进交通管理系统、旅游服务系统、电子商务交易及物流配送系统等的建设和应用,实现信息产业发展与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良性互动。
(四)电子商务多方面实现战略突破
200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达到6800亿元人民币,与2004年相比,增长了41.7%。电子商务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一是法制建设大大加强。国务院颁发了《加强电子商务的若干意见》,央行发布了《网上银行业务管理办法》,银监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及《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机构业务资格认定工作规程》,鼓励和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办电子银行业务,简化审批手续。二是第三方支付成了2005年电子商务各方关注的焦点。调查显示,2006年国内采用网上支付业务的网上商店总数已经超过10万家,网上展示的商品总数约为2000万件。三是网商服务意识开始转变。在第三方支付中,以单纯技术支撑的网络平台开始了向安全交易平台的过渡和转变,这是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服务觉醒,是电子商务网站安全环境意识、服务责任意识、诚信意识、风险经营意识的一次整体提升。四是个人网站商务模式趋于成熟,个人网站已经成为中国网络媒体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力量。2005年中国个人网站年收入超过100万的有50多家,收入在10万~100万的有300家,总计年收入约为3.3亿元人民币。五是电子商务的发展为网络营销提供了巨大的现实商机。2004年中国使用搜索引擎营销的企业已经达到36万家,每家平均每年投入2300余元。按此推算,所支付的费用总额高达8亿多元。2005年在网络营销的平民化、便捷化上有了新的可喜进展。六是电子商务网站正在崛起。新浪推出了“跨国网络营销频道”,新华网推出了“电子商务频道”,西部电子商务网站“全球制造网”也迅速崛起,展现出勃勃生机。
(五)教育信息化建设出现大的跨越
教育信息化日益普及,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覆盖全国、互联互通,实现了每秒100兆字节以上的高速连接,“天地合一”的现代远程教学网络粗具规模。2005年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投资为272.6亿元,增长8.7%。全国近千所高校、26000多所中小学、560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了校园网,高校校园网的主干带宽以千兆网为主,部分高校已经升级到万兆校园网。在校园网上开展了远程教学、教学教务管理、网上招生远程录取、数字图书馆、教育科研网格、数字博物馆、后勤管理、资源开发等应用。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对2004年国内普通高校的信息化发展状况进行的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在被调查的京津沪143所高校和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430所高校4342份大学生返回的问卷中,教师办公室联网率已达到76.6%,学生宿舍联网率达49.4%,教室联网率达48.2%,安装有固定投影设备教室的平均比例达31.2%,有13.7%的高校建成了无线局域网。在师生计算机装备方面,教师每人拥有1台计算机的学校占35.4%,2~5人拥有1台的占48.5%;平均2~5名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的学校占34.4%,6~10人拥有1台的占35.9%。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中最普遍的三大应用平台是教学平台、管理平台和信息平台,其中多媒体网络教学、教务管理系统、办公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是整个校园网建设的重点系统。目前,多媒体网络教学已成为具备现代化教学的中小学、高校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整合最普遍的应用环境。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教学的学校占36.7%,使用计算机制作课件进行教学的占32.8%,使用数字投影教学的占27.1%。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迅速。数万所农村中小学建设了计算机教室或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点,全国远程高等教育在册学员达到230万人;全国远程教育试点高校67所,面向中小学的网校有200多所。视频会议、网上合作研究、网上招生、示范性软件学院等多项重大应用取得进展,网络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发挥了较好的投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