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腿之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大结局 思考转型

这个行当自有它存在的道理,社会需求在那摆着,一方面是懒人经济、宅文化的流行的,另一方面是个别群体消费能力的提升。民众的观念在发生变化。跑腿平台的存在价值在于沟通了需求方和闲散劳动力这两方。跑腿的从业人员主要是进城务工农民工、失业青年,80后上班族,最找的那批从业者是拉客的摩的司机。城管严查后一部分转型干跑腿、送外卖,毕竟都是骑电车。第二批是从电子厂出来的二代农民工。他们不想受厂规的约束。不过这世界哪有绝对的自由,从事这个行当仍然要遵守算法的规则。算法会把这个行当的从业者打造成低智商化、机械化的群体。第三个群体是来自城市的低收入群体。这个行当锻炼不出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没有核心竞争力,靠出卖时间过活。虽然可以接触到各行各业,但是和这些人只是一面之缘,此后少有交集,形成不了稳定、牢固、可靠的人际关系。有时候抢不到单子时的焦虑、伤心以及心身疲惫会让人有种绝望的感觉。

每天骑着电车出去的时候,心态是这样的:赶紧报个单子吧,最好是个大单子,这种把主动权交出去还要受制于人的心理是挺不好受的。我也想凭主观意志做事情,安排一天的事项。今天去哪个地方,去哪吃饭,去干什么。但是干了这个工作呢,很被动。自己能决定的是没单子时去哪里等单子。可是从哪里接到什么样的单子,去哪里取货往哪里送都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去市中心还是去郊区都不是自己所能把控的?有时候想想一天所经历的事情,好像做梦一样。唯有账户的余额还有历史订单记录着发生的一切。骑手就像一条猎犬,别人把食抛到哪个地方他就要去抢。以至于回忆一周前的事情都可能想不起来。记忆不深刻的原因在于这是由神经做出的条件反射,刺激信号没有形成回路把信息储存进下丘脑。这种机制说不定会损坏大脑记忆细胞。

刚说到抢字。事实上确实如此,一个单子有时候被超过10人以上的人抢,抢不到的人焦虑愤怒不安,这时候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于手机上,甚至忽略了外界。被任务包围,被圈在一个无形的围墙里。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倾向。如果骑手抢到了订单,立马赶赴取货地点。在去取货过程中,思维已然短路,开启了任务模式。脑子里一直有这样的声音:我要去哪个小区几号楼几单元几楼哪户。不可能再想其他事情,比如这里的空气好清新啊,都种了哪些花草树木,小区的建筑风格是什么样的。在电梯中,骑手更不会关注这个电梯是哪个厂家生产的,电梯里的广告讲的是什么内容。

任务模式一旦开启,骑手的神经开始紧绷,脑子里想的都是取货信息,如果遇到打不通取货人电话或者发货人还没有准备好要送的物品的情况,骑手的情绪会非常激动。等到骑手取到物品,大脑便开始程序化作业:这是什么物品,证件?放口袋或钱包里;蛋糕?放踏板上;热食?放保温箱里;大件的物品,拿自己带的绳子绑到后座上;长竿(管)?绑到车身上。

骑手放置好物品后便开启了送货模式。这个状态很难形容。遇到前方有行人的时候减速避让,遇到堵车时从车缝中穿身而过。整个过程貌似没有经过大脑思考。全是身体自动做出的选择。也可以说是条件反射。

这种任务模式产生的影响很巨大,好的一方面,能让人专心做事情。坏的一方面,沉侵于这种任务模式会对生活带来负面影响。这种感觉有些像劳改犯。平时服从命令,接受指令习惯了,如果要主动去做事情很难。因为已经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成为跑腿外卖公司的附庸。甚至是奴隶。奖罚机制就是为了让骑手更卖命。

很多骑手打算干个两三年挣个本钱,然后开个餐馆做点小生意什么的,或者两轮换四轮,买辆车拉货跑人。天天风吹日晒,风刮雨淋不是好滋味。

这类人的生活值得关注,他们付出的牺牲太多。为什么阶层会固化,因为社会需要他们做出牺牲满足社会正常运转。也希望这个群体有更多选择,拥抱希望。

全书完,更多原著好书尽在QQ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