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自洛之越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注释
自洛之越:从洛阳到吴越。之,到。越,今浙江一带,春秋时期越国所在地。
遑遑(huáng):忙碌的样子。语出《列子》:“遑遑尔竞一时之虚荣。”
书剑:诗中借指文武功业。
吴越:今江苏、浙江一带,春秋时期为吴国和越国所在地,故称。
风尘:比喻世俗的纷扰。
洛京:又称京洛,即洛阳,唐朝东都。
扁舟:小舟。
长揖(yī):拱手高举,自上而下行礼。喻恃才不羁、傲视王侯。
杯中物:指杯中酒。
论:计较。
简析
本诗主要慨叹怀才不遇,表达了诗人仕途失意决心摆脱世俗功名的羁绊,退隐江湖、寄情山水的志趣。
首联回顾诗人勤勉失意的前半生。“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是诗人的自责。寒窗苦读数年,却难就功名,内心忧愤转至无奈的心情,不言自明。颔联、颈联紧扣题旨,把洛阳与吴越联系起来。颔联本可作“厌洛京风尘,寻吴越山水”,诗人却倒装为“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使诗句更加苍劲有力、朗朗上口。一个“厌”字,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旅居东都洛阳的厌烦心绪。“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则将诗人恃才不羁、傲岸不俗的形象描摹得生动形象、深入人心。诗人以古代平辈交往的礼节向平日结识的公卿们长揖作别,不因仕途失意便向公卿奉承逢迎,表现了诗人傲岸的品格。尾联暗用张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之语,表明诗人对待余生的态度。“且乐杯中物”化用陶渊明《责子诗》中“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之义,显然属愤激之辞。诗人虽一身布衣,却素怀一颗强烈的功名心,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挫败却令人沮丧愤懑。诗人借酒消愁,自我排遣,终于在进与退、仕与隐的矛盾中释然。
背景
唐开元十六年(728),屡试受挫的孟浩然到东都洛阳游览,在洛阳滞留了半年多。次年秋天,孟浩然动身转游吴越(今江浙一带)。本诗就作于孟浩然启程前夕。
名家点评
〔唐〕王士源:(孟浩然)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孟浩然集序》)
〔明〕胡震亨:孟浩然诗祖建安,宗渊明,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卷五引《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