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注释
梁六:梁知微,诗人的朋友,时为潭州(今湖南长沙)刺史,途经岳阳入朝。
洞庭山:君山,原名湘山。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个岛屿,位于岳阳西南,与千古名胜岳阳楼隔水相望,风景秀丽。
巴陵:巴陵郡,古为荆楚文化的发源地。唐朝以后,巴陵郡改为岳州,在今湖南岳阳。
孤峰:本诗指洞庭山,即君山。
神仙:此处湘君、湘夫人等传说中的神仙。相传舜帝南巡,娥皇、女英随之赶来,受风灾困于君山,突然听到丈夫已死于苍梧的消息,悲痛欲绝,忧郁成疾,终于洞庭山。
简析
这是一首蕴藉颇深的送别诗。诗人宦途不畅,处江湖之远,内心是寂寞凄苦的,洞庭山水在其笔下也被抹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虽小负牢骚,仍不乏入朝侍君的希冀。
首句借秋日洞庭湖水的辽阔景色渲染全诗的气氛,情景交融。秋风萧瑟,满目汪洋,水势浩渺,洞庭山四方环水,漂浮无依,一派壮观阔达的图景呈现在人们眼前。“日见孤峰水上浮”一句化静为动,富有动态和想象力,高耸的君山在诗人眼中像是在水中浮动,实际是眼前的湖水浮动产生的感官错觉。一个“孤”字,将处于逆境中的诗人的谪宦之情表露无遗,“浮”也暗含着诗人处江湖之远而产生的漂浮无依之感。“神仙不可接”句颇具意味,表面写湖上孤峰的难以接近,实则象征诗人的君主遥不可及,流露出了诗人的满腔牢骚和希冀,虽未明显刻画却意境已出。末句抒情,通过前句先造就了似仙似幻的虚缈境界,而后以悠悠湖水作结,由虚入实,含蓄地传达出诗人惜别友人和仕宦失意的心情。
背景
公元716年(唐开元四年),张说因与姚元崇不谐而被贬至岳州(今湖南岳阳)任刺史。在位期间张说兴修岳阳楼,并写了许多关于洞庭湖的名作。梁知微时任潭州(今湖南长沙)刺史,途经岳州朝觐,张说就写下这首作品为其送行。
名家点评
〔明〕蒋仲舒:但言悠远,而别意自见。美人秋水之思,当是别后意耳。(《唐诗广选》)
〔明〕陆时雍:后二语托兴,兼寓别情。(《唐诗镜》)
〔清〕沈德潜:远神远韵,送意自在其中。此洞庭为神仙窟宅。然身不至,唯送人之心与湖水俱远耳。(《唐诗别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