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令·湖(中国文化·古典诗词品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子夜吴歌·夏歌

唐·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注释

子夜吴歌:六朝乐府旧题。

镜湖:又称鉴湖,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古人称含苞待放的荷花为菡萏,已经开放的称芙蓉。

隘(ài):狭隘难通。本诗中形容宽阔的若耶溪因为人们竞相围观西施而变得狭隘拥挤。

若耶: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境内。相传西施曾在此浣纱,故又名“浣纱溪”。

归去:偏义副词,诗中偏于归意。

越王家:即越王宫。

简析

本诗叙写西施的故事,从夏日荷花落笔,扦插西施之美,终以西子归入越王宫结篇。全诗风格清新含蓄,极富南朝乐府民歌的情韵,耐人寻味。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首二句以写景起端,描绘了镜湖的广渺和小荷初绽时的美景。诗人以“菡萏”起兴,引出主人公西施的出场,同时起兴之笔兼带暗喻,以满湖欲放的荷花彰显了西施娇美动人、纯洁雅致的风姿。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后两句写美女西施在湖上采莲及人们争看西施的情景。诗人不直接写西施之美,而是以一“隘”字侧面凸显美人神韵,在人们竞相围观采菱女而使若耶溪被堵塞的狭隘难通的衬托中,彰显了西施神妙绝伦的魅力。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末二句挑起人的情思,未待月亮升起,西施就缓缓荡舟归去,归去之所正是越王宫殿。全诗到此戛然而止,至于后面的故事则尽在不言之中。全诗风格清新含蓄,富有南朝乐府民歌的气韵,诗人对西施的少女情思、多舛的命运均无着墨,留给人悬想的空间,使诗歌的意境无限开拓,意味绵长,一如三百里有余的菡萏花海,引人遐想。

背景

《子夜吴歌》四首沿用六朝乐府旧题《清商曲·吴声歌曲》,分咏四季,这是第二首《夏歌》,由原来的五言四句扩展为五言六句。但其创作的具体时间难以考证,从内容分析,大约作于长安时期。

名家点评

〔明〕胡震亨:清商吴曲《子夜歌》,后人更为《子夜四时》等歌。其歌本四句,太白拟之六句为异。然当时歌此者,亦自有送声,有变头,则古辞固未可拘矣。(《李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