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一局输赢料不真
这回书发人深思,实在是一局输赢料不真。因为人和事的兴衰成败,系各种因果互为交织的结果。其间,因成果,果又成因,层层叠加,那结局的好坏输赢,变数之大,非人所能预料得准的。又因为对眼下的兴衰之兆,也许旁观者清,也许旁观者见表不见里。倒是自家心病自家知,所以只有当局者清。更多的情况是无论旁观者还是当局者,都不能料定事情的发展趋向和终了的结果。对于这个话题,上回书中甄士隐批解“好了歌”中的两句话耐人寻味,那便是“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下面说甄士隐的岳父封肃,听说本府新任的太爷是自己女婿的旧交,并转托自己向甄家娘子要那个丫头娇杏作二房。封肃喜得屁滚尿流,巴不得去奉承。这让人想到封肃对女儿的前后两副面孔。前些时他见女儿女婿破家后狼狈而来,便心中不乐,如今又听说本府太爷贾雨村与女婿是旧交,便喜得屁滚尿流,对女儿又高看起来。封肃的势利眼很有代表性。生活中,人眼向上,对有势者巴结奉承,对落难者避之唯恐不及,几乎是世间常态。所以,封肃的表现不足为怪,倒是那个丫头娇杏的命运引人深思。娇杏只因在贾雨村落魄之时多看了他两眼,便被贾雨村视为风尘中的知己,贾雨村当了官便讨她作了二房。不久,贾雨村的正室夫人去世,娇杏又成了正式的官太太。大家知道,《红楼梦》中的许多人名都是谐音双关,这“娇杏”二字就是侥幸的意思。日常生活中,确有天缘凑巧、侥幸得福的事儿。但古人早就从教训中悟出,侥幸的成功不是好事,有时候反会成为祸事之端。因为侥幸的成功有很大的偶然性,可遇而不可求,可一而不可再。如果把它看成可以复制的常规或模式,便会把人引上投机取巧的歧途。
话说贾雨村当官后,因恃才傲上及贪酷之性被免官,对此“本府官员无不喜悦”,这说明贾雨村犯了众恶。但书中又说“那雨村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却是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看后我想,雨村如果能如此,能贵能贱,能官能民,倒不失为大丈夫气概。但看他前面名利心重的行径,只怕未必能做到无官一身轻。但人在受挫之后,能自解忧烦,排遣胸中郁闷之气,倒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却说贾雨村在漫游中,看到智通寺大门上的那副对联“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大有启人之处。人在春风得意之时,只想前程无量,一路福星高照。此时,不会见好就收,抽身而退,也决然听不进劝告。非到眼前无路,碰得头破血流之时,才会顿然猛醒。可此时,大错已铸,已经追悔莫及了。尽管前人对此有许多劝诫,说骑马莫轻平地上,收帆好在顺风时;事逢得意早回头,须防世事多反复等等。但前人再多的教训,也未必能让后人记取。因而俗话说:吃亏学能,上当学乖,摔个跟头,拾个明白。从这句话看,人非得碰壁跌跤才能长进。
书中说到,宝玉周岁时,父亲贾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将家中所有之物摆了无数,让他抓取,谁知他只抓那些脂粉钗环之类。气得政老爹大怒,说:“将来酒色之徒耳!”民间有种说法,叫从小看大,七岁知老,是说人的秉性在幼年时便会显露出来,并决定一生的命运走向。这种说法,并非全无道理,但也作不得准。因为人在成长过程中,还不断被社会所改造。清代的曾国藩认为,人的成功多半来自四个字,名和利,激和逼。照此看来,人的秉性也会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