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规则
20世纪30—40年代,量子力学盛行。也许,世界上99%的物理学家在一个阵营,爱因斯坦却坚定地站在了另一边。
少数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尤金·维格纳(Eugene Wigner)采取的立场是,测量意味着某种类型的意识。他们争辩,只有有意识的人或实体才能进行测量。因此,根据这少数人的看法,由于量子力学中所有的物质的存在都取决于测量,所以宇宙的存在取决于意识。
这不一定是人类的意识——它可以是宇宙中其他地方的智能生命,也许是外星人的意识,或者上帝的意识。自量子力学模糊了被测物体和观测者的区别以来,也许,根据他们的观点,当观察者(一个有意识的生物)首次观察时,这个世界可能会突然出现。
然而,绝大多数物理学家持务实的观点,即测量确实可以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进行。例如,照相机可以进行测量而无需“意识”。一个穿越银河系的光子的状态是不确定的,但一旦它击中相机镜头并曝光一片胶片,状态将被确定。因此,相机镜头执行的功能类似测量者。在光束击中相机之前,它处于混合状态,相机曝光胶片确定了光子的精确状态。显然,测量并非一定在有意识的观察者的情况下才发生,更不由意识决定。
[顺便说一句,超弦理论可能提供了全面看待薛定谔的猫的方式。通常,在量子力学中,物理学家会写某个粒子的薛定谔波函数。然而,超弦理论的完整的量子力学描述要求我们写出整个宇宙的薛定谔波函数。以前的物理学家写一个点粒子的薛定谔波函数,超弦理论要求我们写时空,也就是宇宙的波函数以及宇宙中所有粒子的波函数。当然,这并不能解决与薛定谔的猫有关的所有的哲学问题,但它意味着原始问题的提法(处理盒子里的猫)可能是不完整的。薛定谔的猫的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可能需要我们对宇宙有更详细的了解。]
大多数物理学家享受了50年量子力学的巨大成功。我想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洛斯阿拉莫斯工作的年轻的物理学家,伟大的匈牙利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回答一个年轻人的困难的数学问题。
冯·诺依曼回答,“简单,可以通过使用特征法求解。”
年轻的物理学家回答说:“恐怕,我不懂特征法。”
“年轻人,”冯·诺依曼说,“在数学中,你不懂的事情,只是习惯它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