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项目管理:让目标落地、把事办成并使成功可复制的方法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1 组织的工作类型与框架

在组织中,我们通常将组织的日常工作分为3种类型(见图1-4)。

(1)战略规划类工作,主要是给企业定发展方向和长期目标的。

(2)日常运营类工作,帮助企业维持稳定和创造收入。

(3)项目类工作,帮助企业建立新的竞争优势或更科学的机制。

图1-4 组织的工作框架

资料来源: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组合管理标准[M].许江林,刘景梅,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1.战略规划类工作

“战略”这个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最初用于军事,意思是“指挥官的艺术”。水平高的指挥官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对于战争发展前景的预判能力比一般人强很多。所以,战略更多强调的是对于长期目标定位的准确性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战略至少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现状,即我们现在在哪儿,处于什么状态。二是愿景,就是我们去哪儿。从现状到愿景的路径规划就是所谓的战略规划。因此,战略通常要分几步走,不可能一步到位。企业越大,越需要全体人员达成对未来愿景的共识、统一行动方向,因此也就越需要规划未来的发展路径,这样大家才能方向明确、步调一致,同心协力地推动企业的发展。

2.日常运营类工作和项目类工作

战略再好也必须落地才行,战略一般要通过开展两种类型的工作得以实现,一类是运营(重复性工作),另一类就是项目(非重复性工作)。运营以追求效率为目的,赚钱的事要好好干,这对组织很重要。而由于外界环境在不断地变化,组织的机制和工作方式也需要随之改变,应进行内部调整,以适应环境,也就是必须做项目。实际上,项目的本质是改变业务类工作,以非重复性劳动为主要特征

流程和制度本质上是组织的最佳实践,是把自己或前人的经验教训总结到文档上,固化下来,以避免走弯路或犯不该犯的错误。但是,最佳实践也不是永远适用的,随着环境的改变,原来的最佳实践可能不再适用,这就需要找到新的最佳实践,用新的制度流程去代替旧的制度流程。当然,这个转变和迭代过程也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相应地,整个过程需要有人专门负责,这个人必须不断审视组织已经常态化的工作机制,评估它们与当前环境和未来发展趋势的适用程度,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项目管理。

当确定了新的最佳实践后,要把它固化到日常运营工作中去,这就要建立新的流程制度,这些新的流程制度一旦被组织成员运用到工作中,就会成为组织自身能力的一部分。

可见,项目的价值在于驱动变革(见图1-5),运营能够维持组织在一定水平上持续运行,而项目可以实现组织运营水平的提升

图1-5 项目的价值在于驱动变革

资料来源: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第6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

为满足市场需要,A公司决定研发一款新手机(一个项目),新手机定型后转入批量生产(运营)。新手机获得了客户的喜爱,需要提高产能(一个新项目)。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发展,该款手机已经不再满足客户的需求,A公司决定对这款手机进行升级换代(又一个新项目)。

项目和运营的常见关系如图1-6所示。随着相关工作的完成,可交付成果和知识在项目与运营间转移。当项目开始时,资源从运营转移到项目;在项目接近结束时,资源则从项目转移到运营。因此,运营部门与项目团队之间通常都会进行大量互动,为实现项目目标而协同工作。

运营实现组织的持续稳定,项目实现组织的持续发展。一静一动,共同支撑起组织的战略落地工作,确保组织可以不断地朝着战略规划的方向前进,边运转边调整,既能保持组织的健康运转,又具备依据环境调整自身的能力。

图1-6 项目与运营的关系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