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清绿在人间:林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走向社会

一、初到武汉

湖北省武汉市地处中国腹地,江汉平原,汉水在此注入长江,龟蛇两山夹江而峙。长期以来,武汉都是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要道,俗称九省通衢。下辖三镇即武昌、汉口与汉阳。这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逐渐成为南北商贾汇集的兴盛城镇,长江、汉水和洞庭湖流域的最大商品集散地,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更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三镇中武昌是湖北省府、辛亥革命首义地,汉口是商贸中心并设有租界,清代嘉庆年间与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镇,汉阳则以拥有兵工厂著称。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强迫腐败懦弱的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从此,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各霸一方,拼命地划分势力范围,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救国、图强、变革、革命也成为热血中国人的热门话题与行动。地处扬子江畔的武汉既是帝国主义争夺的重点城市,也是热血中国人进行图强、革命的大舞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以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其中汉口等地被辟为新的通商口岸。1858年12月,英国的船舰沿长江侵入武汉。1861年,英国殖民主义者率先在汉口设立租界。此后,德、俄、法、日等殖民主义侵略者先后在汉口设立领事馆,汉口沿江一带从此租界林立。1863年,沙皇俄国最先在汉口非法开办了第一家外资经营的工厂——顺丰砖茶厂。1876年后,英国在汉口先后设立了压革等工厂。此后,德、法、荷、日、美等帝国主义国家都在汉口设厂,拼命搜刮廉价原料和劳动力。1890年,湖广总督、洋务派张之洞在汉阳成立汉阳铁政局和湖北枪炮局,兴办了汉阳铁厂和湖北枪炮厂,这是晚清时期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兵工厂。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领导新军在武昌举行了震惊中外的起义,三天内光复武昌、汉阳、汉口三镇,革命成功。由于这一年为辛亥年,故史称辛亥革命。

领导推翻清朝政府统治的起义成功,使革命党人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各省代表于12月3日在汉口联合议决通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以武昌起义胜利为标志的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了反动的封建王朝,宣告了几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逐渐深入人心。

继1911年的辛亥革命后,1917年,反对封建迷信、孔孟之道、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新文化运动在武汉地区开展起来。1919年在北京发生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在武昌也有广泛的响应。学生要求保卫青岛、保卫国土的示威游行、演讲、散发传单等行动,感动了广大市民,他们纷纷递送茶水慰劳学生,一位人力车夫甚至情不自禁地振臂高呼“学生万岁!”。

此后,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各种主义的比较中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20年8月,刘伯垂、董必武、张国恩、陈潭秋、郑凯卿、包惠僧、赵子健等在武昌抚院街董必武寓所召开会议,成立武汉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共产党武汉支部。武汉也成了全国最早成立共产党组织的六个城市之一。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武汉的工人运动迅速发展。国共合作后,反帝反封建的浪潮持续在这里掀起,毛泽东也到这里主持举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1927年,随着北伐军打下武昌城,国民政府和中共中央、中华全国总工会均迁到武汉,大革命的中心便由广州转到武汉,大批国共主要领导人也来到这座英雄城市,顿使这座城市阳光灿烂,星光熠熠。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武汉是我的爱人,

我为她甘愿牺牲生命,

赤化的黄鹤楼

要永远屹立在江滨。


然而,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公开背叛革命,在上海向共产党人举起了锋利的屠刀。

这时的武汉,形势也相当严峻。在反动势力的包围和封锁下,工厂企业倒闭,商业停滞,工人、店员大量失业,生活必需品匮乏,物价飞涨,货币贬值,财政亏空严重。7月15日,汪精卫在汉口公开反共,这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

半个月后,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为挽救革命,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三教街41号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批评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此后,各地共产党人领导的起义此起彼伏,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然而,各地的起义、暴动都遭到血腥镇压。新军阀混战与共产党人领导的武装反抗斗争在同时进行着。

武汉这时处在桂系胡宗铎、陶钧军人集团的统治时期,武汉警备司令部司令则为反动军阀夏斗寅。这是一个十分黑暗的时期,他们对武汉三镇严密布控,经常戒严,密探遍布,叫嚣“宁可错杀三万市民,不留一个C·P”C·P为中国共产党的英文缩写。《湖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5第161、第376页,转引自《中共武汉地方历史简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白色恐怖之中的武汉是崇仁一家将要生活的地方。不过,对于只从事商业活动,没有从事革命活动的普通百姓,他们对白色恐怖的感受没有那么强烈。16岁的崇仁和弟弟,跟随着祖母、母亲一起,来到了这座陌生的、父亲一直工作的大城市。

从黟县到武汉,崇仁是第一次出远门,乘车坐船,一路上奔波,可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没有辛苦与疲劳的感觉,相反,他看见从未见过的河流山川,大轮船,车水马龙的大城市,一切都是那样新鲜。祖国山河之秀美、幅员之辽阔,让他非常兴奋。他猛然觉得过去知道得太少。而他真正的兴奋点是,见到父亲后,幻想父亲会送自己去继续念书。因为他实在是太爱学习了,那种新生活令他憧憬。然而,现实却如同一盆冰水无情地浇灭了他理想的火花。到了汉口,父亲领着一家老小,来到他工作的布庄。这是一条老街上的一家店铺,叫新市场新同乡布庄。店铺楼下堆满布匹,楼上便是住宿的地方,一家人蜗居在狭小的空间,环境与条件都很差。而且,父亲并没有送崇仁去上学的念头,这令他十分失望。在汉口的日子里,父亲在忙着生计,或与客户谈着生意,或照看着布匹的运送。崇仁默默地跟着观察。在这里,除了增加一些见闻外,没有什么幸福感可言,相反,甚至有寄人篱下的感觉,这不是他所向往的新生活。因此,他陷入了苦闷与彷徨之中。

为了能够重回校园,继续学业,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一向听话懂事的崇仁一天终于鼓起勇气,向父亲和母亲提出要求,要回老家安徽继续读书。他力陈读书的好处和读书少的弊端,希望得到父母亲的理解与支持。此后还一再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心愿。经不住崇仁的再三请求,王文雅经一番思考,来了一个折中,他告诉崇仁可以回到老家安徽,但是,是去安庆舅公家的布店,还是要学习做生意,因为这是家乡的老规矩,也是父亲的心愿。不放心崇仁一个人出远门,王文雅还决定带着他去安庆找舅公。

对于父亲的决定,崇仁感到很无奈。但他没有争辩,也不再提出异议,心里却在盘算着,回到安徽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