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长顺—土法造纸工艺
来到黔高官顺县翁贵村,青山环抱下田野里金灿灿的油菜花与清澈溪流旁错落有致的古作坊交相辉映,形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还没来得及欣赏这美丽的田园山水,便被一阵悠扬的歌声吸引,原来是几位布依族妇女一边劳作一边欢歌,从歌声中仿佛听到“蔡伦“、“白纸“,迫不及待等她们唱完一曲上前打听,原来她们唱的正是“造纸歌“,布依女原生态的天簌歌声在作坊上空余音绕梁,意犹未尽。
《翁贵造纸歌》
龙井坎上构树花,
纸槽建在龙潭下。
全靠蔡伦来佑护,
造的白纸人人夸;
龙井坎上构树林,
纸坊建在翁贵村。
天工开物作指导,
造的白纸供京城。
翁贵造纸传承古法:依山傍水而建的造纸作坊,清澈的泉水从山洞里奔涌而出,哗哗地冲向一个立式水轮,在流水的冲力下水轮带动水磨转动,宽大的磨臼里平放着上道工序加工后的原料,任凭快速旋转的石磨碾压成穰,然后进入下道工序……
水磨,是我国最古老的生产工具,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翁贵造纸作坊至今仍在沿用千年的水磨,不仅有效利用了水能,降低了造纸成本,而且是无污染的环保工具。同时也在默默地传承千年的华夏文明。百多年前,明朝采取“调北填南“的政策,中原文化与江南文化也随之传入黔省。当时的广顺州(今长顺县)距省府筑城咫尺,造纸原料构树(也称,楮树)满山遍岭比比皆是,该树种具有速生、扦插繁殖、适应性强、轮伐期短的特点,其树皮是造纸的高级原料,材质洁白。有了充足的原料,工匠们便开始寻找造纸所需的水源,终于在翁贵村西的姊妹山下发现了一股清泉,称龙王泉水、龙王井,其流水充沛、清澈见底、冬暖夏凉、长年不断。于是在此设槽建坊,并建龙王庙,立蔡侯(蔡伦)牌位奉供。这里也就成为了贵州最早的造纸基地。
明朝宋应星在《天工开物·杀青》篇,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备料、制浆和抄纸等一套完整的造纸工艺。据长顺县古法造纸工艺非遗传承人王志祥介绍,翁贵古法造纸工艺至今保留和沿用了《杀青》中记载的工艺流程,从选料到成纸分为四大步骤,一是冲洗树皮,二是碓碾成粑,三是帘筛捞纸,四是烘干成品。包括:砍、剥、晒、泡、浆、蒸、踩、清、揉、洗、推、透、检、捞、舂、碾、淘、搅、沉、抄、压、晒、松、理、包等七十二道工序。每道工序均由手工操作,把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纸张的质量。据《广顺州志》记载,清代中叶,长顺县的造纸业以上规模,产品有“盖公纸“(皮纸)、“竹廉纸“(竹纸)、夹纸、黄草纸等,其中,“盖公纸“因其色泽雪白、细致绵扎、质量优良,远销至BJ作为朝廷科举考试和衙门张榜纸。当时曾记载:“货于他省者唯纸,以其绵结经久,异于南纸,以褚皮为之,出翁贵者上“。被史家认定保存下来的清廷试卷纸源于翁贵。乾隆年间翁贵纸被列为地方税上纳,且为朝庭贡品,史称“翁贵纸“。翁,父也,指造纸先师蔡侯;贵则指纸的质量高,故以“翁贵“为名,并沿用至今。